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37眼,术中35眼发生后囊破裂。分析后囊破裂的原因和规律,总结后囊破裂的处理方法。结果:发生术中后囊破裂35眼占11.6%。其中发生于水分离时1眼,超声乳化时29眼,注吸皮质时5眼,全部一期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后囊破裂主要与患者眼部状况、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术前评估患眼的状况,及时发现并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后囊破裂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885例(997眼)白内障患者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发生后囊破裂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49眼,均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术后矫正视力≥0.3者44例,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安全,并发症的发生主要与术者熟练程度有关,正确处理,可获得良好的视功能。  相似文献   

3.
超高度近视眼由于巩膜变薄及玻璃体液化等,使合并超高度近视眼的白内障手术具有复杂性,易导致囊外白内障摘出术中出现前房不稳,晶状体后囊破裂,脉络膜出血等并发症[1],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高,超高度近视白内障患者被列为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晶状体后囊破裂的原因、处理方法及预后。方法 2005年10月—2011年2月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发生晶状体后囊破裂的患者32例(32只眼),术者为有10年以上超声乳化手术经验的医师,入组患者随访6~24个月。结果 1.术前情况:年龄相关性白内障21只眼,其中膨胀期白内障6只眼,Ⅳ级硬核白内障4只眼。外伤性白内障4只眼,后极性白内障3只眼,玻璃体切割术后并发性白内障2只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1只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1只眼。2.人工晶状体植入情况:一期植入人工晶状体31只眼,其中后房型29只眼,前房型2只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1只眼。3.术后情况:视力提高在3行以上的25只眼;1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无角膜失代偿、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对具有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高危因素的病例,除术中及时发现,恰当处理,尽量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有用视力外,术前对病情评估和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知程度也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中的优点.方法 45例45只眼采用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技术施行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21例21只眼采用常规开罐式截囊及大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结果 小切口弧形划囊及粘弹剂组术后3天矫正视力≥0.3者占82.1%,1周后占91%,分别大于同期施行的大切口对照组,术中后囊破裂、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则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闭合囊袋内注入粘弹剂及弧形划囊术的运用在过熟期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IOL植入术中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确保后囊膜的完整,IOL植入囊袋中,减少IOL植入睫状沟后的并发症,提高了过熟期白内障手术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6.
连续环形撕囊术(con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CCC)是现代囊外白内障摘出术,特别是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成功的关键.对于一些缺乏眼底红光反射的白内障如白色白内障、硬核白内障、过熟期白内障等,撕囊过程中很难辨清撕开囊膜的边界及走向,造成边缘不连续,甚至放射状撕裂,撕囊的大小亦难以控制,给手术的操作增加了许多困难,更严重者会导致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等并发症.因此,如何提高白色白内障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成为眼科医生所共同关心的问题.近年来,我们采用染色剂辅助撕囊技术,大大提高了连续环形撕囊的成功率,取得了理想的手术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以及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超声乳化组3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非超声乳化组3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2组患者术后的视力和角膜散光恢复情况以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组患者术后1周的视力明显优于非超声乳化组(P<0.05),2组患者术后1,3个月的视力恢复情况相当。2组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1周及1个月后,其角膜散光度数均明显高于术前。接受手术治疗后3个月,2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数均能够恢复到术前水平,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非超声乳化术中后囊破裂和术后角膜水肿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超声乳化组(P均<0.05),其余并发症发生率2组相当。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疗效好,手术并发症少,更适合于核硬度较高的高龄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8.
晶状体异物占眼内异物的8%[1],常伴有角膜穿通伤,虹膜后粘连,晶状体前囊膜破裂,晶状体伤口机化,外伤性白内障等病变,是眼内异物致盲原因之一.临床处理方法不尽一致.为了恢复术后裸眼视力及双眼单视功能,2000年8月~2003年8月我们采用晶状体异物摘出、白内障囊外摘出或超声乳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取得了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转型医生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体会。方法:2012年我院250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转型医生初学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体会。结果:250例患者中,224例完成连续环形撕囊。239例患者成功乳化晶体核,占95.6%,11例患者转为ECCE手术,8例发生后囊破裂,1例未植入人工晶体。结论:对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要熟练掌握乳化晶体核技术以及连续环形撕囊,术后要预防后囊破裂等。  相似文献   

1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视力恢复不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因素。方法对829例856眼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低视力因素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以手术后3个月视力结果为标准,将手术后视力恢复低于0.5的患眼作为低视力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856眼术后3个月低视力87眼,主要分布于非老年性白内障患眼(74/87,85.1%,χ2=641.29,P=0.0000);白内障手术后引起低视力的主要因素包括:术前因屈光间质不清,存在难以判断的视网膜视神经等疾病(64/87,73.6%),术中术后发生如角膜失代偿、后囊破裂、后囊混浊、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23/87,26.4%)。结论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前应加强对白内障患眼特别是非老年性白内障患眼的视功能评估,对眼底疾病采取联合治疗方法,以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情况。结果62例7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主要并发症有后囊破裂、角膜水肿、前房渗出等。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术前空腹血糖控制良好的情况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能获得满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V”或“U”形截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施行“V”或“U”形截囊 2 35例 2 39眼 ,用棱牌一次性皮试针头 ,直接从角巩缘板层切口或巩膜板层切口刺入前房 ,用针尖的侧面在前囊行“V”或“U”形截开 ,点刺 10点左右 ,截开前囊膜。结果 “V”或“U”形截囊速度快 ,截囊时前房稳定 ,晶体植入囊袋清晰可见 ,方便快捷 ;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尤其是在术中术后囊膜破裂时 ,可行前囊搭桥、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植入。结论 “V”或“U”形截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比开罐式截囊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V”或“u”形截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施行“V”或“U”形截囊235例239眼,用棱牌一次性皮试针头,直接从角巩缘板层切口或巩膜板层切口刺入前房,用针尖的侧面在前囊行“V”或“U”形截开,点剌10点左右,截开前囊膜。结果“V”或“U”形截囊速度快,截囊时前房稳定,晶体植入囊袋清晰可见,方便快捷;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尤其是在术中术后囊膜破裂时,可行前囊搭桥、睫状沟固定人工晶体植入。结论“V”或“U”形截囊在白内障囊外摘除加人工晶体植入术中比开罐式截囊有较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 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我院169例220眼"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的观察.结果:接受手术169人220只眼,术中后囊破裂36例,玻璃体溢出20例经虹膜剪剪切处理均囊袋内或睫状沟内植入人工晶体,术后随访2周至半年不等,视力无明显进步者9眼 进步满意但低于0.2者29眼,视力改善≥0.3但低于0.6者135例,视力在0.6~1.0者47眼.结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乳白内障囊外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术后视力恢复快、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尤其适合基层医院开展.但其术中并发症不可忽视,如果对其处理不当会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应提高手术技巧,且对于易发因素充分了解,使手术更少盲目性和创伤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开展眼科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面分析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本院开展的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128例.手术方式均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首日的针孔视力≥0.05的有117例,≥0.3的有112例,≥0.6的有14例.脱盲率达90.2%,脱残率达88.7%.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导致未植入人工晶体等.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短暂性高眼压、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技术上较为成熟,且疗效显著,适合应用于大规模防盲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改进式手法小切口劈核手术的并发症及效果。方法取2009年4115例(眼)白内障患者,随机抽样50-86岁200例(眼)应用作者设计的一体式劈核刀镊进行水平劈核,观察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时,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结果196例(眼)患者囊袋内一期植入IOL、3例(眼)术中后囊破裂、其中1例(眼)植入前房晶体,1例(眼)因后囊破口大晶体植入睫状沟,2例(踉)后囊破口小,晶体仍植入囊袋内。术后一天角膜轻度水肿9例(眼)占4.5%,中度水肿2例(眼)占1%。术后1月视力0.1~0.252例(眼)占1%:0.3~1.0者198例(眼)占99%。结论该术式手术成本低,手术方法安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约5-6min,适合大规模白内障手术复明行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1.5mm透明角膜切口行晶状体切割手术治疗晶状体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伴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34例(34只眼),行经角膜切口的晶状体切割术,即于3点、11点位角膜缘行1.5mm透明角膜切口,用20G后段玻璃体切割系统切割并吸出晶状体皮质、核及脱出的前段玻璃体,酌情行一期或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结果术中发现伴有后囊破裂28只眼,晶状体皮质溢出32只眼,前房玻璃体疝26只眼。一期人工晶状体植入23只眼,二期植入8只眼。除检查不合作者2例(2只眼)外,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提高者29只眼,无变化者3只眼。3只眼后发性白内障,1只眼人工晶状体轻度半脱位。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前房严重渗出、虹膜后粘连、人工晶状体虹膜夹持、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经透明角膜切口对伴晶状体囊膜破裂的外伤性白内障行晶状体切割术,具有手术方法简捷、术中损伤小、能同时处理疝出的玻璃体、减少后囊膜裂口增大等并发症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层复明工程中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的应用。方法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进行白内障手术56例(56眼),对其术后视力和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裸眼视力≥0.5者35眼(62.50%),<0.5者21眼(37.50%),术中术后并发症:囊膜破裂3眼(5.35%),角膜水肿8眼(14.29%),葡萄膜炎3眼(5.36%),暂时性高眼压4眼(7.14%),瞳孔轻度变形5眼(8.93%),人工晶状体夹持1眼(1.79%),经处理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在基层白内障复明工程中,采用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效果良好,并发症少,达到了防盲治盲的目的,可提高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非超牛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中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应用巩膜隧道小切口施行门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40例(45只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上方虹膜反复脱出2只眼,其中1只眼虹膜根部离断,后囊膜破裂3只眼,意外囊膜摘除1只眼,上方悬韧带离断1只眼.结论:该术式无需特殊设备,但术中仍需仔细操作,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后囊膜破裂和玻璃体脱失是白内障手术重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在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中的发生率为1%~23%,而在超声乳化手术中发生率为49%~147%,远高于前者。而对转型期的超乳医生其发生率更高〔2,3〕。超声乳化术中后囊膜的破裂多发生在乳化核时,此时会感到核乳化无力,常有核碎块及皮质于囊内,对于初期转型者及时放弃超声乳化手术而改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是必要的;以Viscoat封闭后囊膜破口并下压疝入囊袋的玻璃体。娩出残余晶体核,手动注吸残余皮质并前节玻璃体切除清除疝出的玻璃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晶体核碎块坠入玻璃体中,如不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