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惠梅 《河北医药》2005,27(5):391-393
近年来,中药注射液的研发比较快,从我国传统医药到中药的西制,给患者带来福音,为临床治疗提供方便,但随之而来的不良反应,带来不良后果,所以在使用中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现将近3年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报道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继荣 《云南医药》1994,15(5):356-357
用解磷注射液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组54例,阿托品治疗组53例,两者进行临床对照观察。提示 解磷注射组疗效高,并发症少,死亡率低,住院时间短,文章对药物机理和用药方法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患者女,59岁,维吾尔族。以间断性右上腹疼痛1年为主诉,于2006年6月12日入院,诊断为“胆囊结石”。查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屏气试验正常,心电图正常,胸腹透正常,经麻醉科会诊后可耐受麻醉。于2006年6月21日晨入手术室,入室后测BP106/70mmHg,HR70次/分。开放右上肢静脉,以平衡液500ml维持输液,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注射液2mg静脉注射,30分钟后以枸椽酸芬太尼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维库溴铵注射液静脉快速诱导麻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药注射剂的广泛应用,临床医师有必要提高对中药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的警惕性,避免盲目使用,以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现就近几年来有关文献中关于常见中药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发生的不良反应总结如下,以引起同行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苦碟子注射液与5种中西药注射液配伍的体外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苦碟子注射液与常同用的5种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测定苦碟子注射液配伍前后pH、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苦碟子氯化钠注射液与5种注射液体外配伍时均无沉淀产生;与丹红注射液配伍时溶液pH下降,与其余4种注射液配伍时pH均升高,但60min内pH均呈下降趋势,且与法莫替丁注射液、培他啶注射液配伍时溶液的pH下降略快于其余3种;5种配伍液中腺苷的吸光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均匀下降趋势,与时间成负相关性;在配伍15min时测定微粒,5种配伍液全部符合药典规定。结论苦碟子注射液可与这5种注射液配伍,但宜在15~30min内给药完毕。  相似文献   

6.
采用定波长法与零交导数光谱法考察了氨茶碱和西咪替了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6h内氨茶碱的含量基本不变,西咪替丁为初始含量的95%以上,溶液外观无变化。  相似文献   

7.
采用定波长法与零交导数光谱法考察了氨茶碱和西咪替了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6h内氨茶碱的含量基本不变,西咪替丁为初始含量的95%以上,溶液外观无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配伍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在不同温度(10、25和37℃)条件下,在6小时内不同时间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的变化,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观察配伍液的图谱变化,测定混合液中两种注射液主要成分的浓度。结果:丹参注射液与黄芪注射液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后,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紫外吸收图谱、主要成分含量基本不变。结论:两种注射液可以在5%葡萄糖注射液中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9.
穿琥宁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述穿琥宁(potasslum dehydrogpholide succimas)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为临床配伍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查询近年来穿琥宁注射液与常用注射液配伍稳定性的有关文献,并加以归纳和整理。结果和结论:穿琥宁注射液同14种注射液可以配伍使用,同17种注射液不宜配伍,故配伍应用时应小心、谨慎。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探讨黄芪与复方丹参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老年人冠心病50例的疗效。方法:将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应用黄芪注射液30ml与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联合静脉滴注。对照组30例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ml静脉滴注。均为1次/d,10d为1个疗程,共用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明显地改善了老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心电图,其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6%。结论:黄芪与复方丹参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老年人冠心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尤其适用于老年冠心病同时并发高血压、脑梗塞、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气管炎等病。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 ,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但其胃肠道反应及注射部位疼痛的发生率非常高。将山莨菪碱 ( 6 5 4 - 2 )注射液与红霉素注射液混于一起 ,同时静脉滴注 ,观察红霉素副作用发生率的变化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为本院从 2 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热毒宁、炎琥宁、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3组,所有病例均常规给予对症治疗,并发细菌感染者给予抗生素,3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观察3组总有效率、退热时间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0%、94.59%和92.3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热时间上热毒宁注射液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注射液能够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产生显著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好,热毒宁注射液退热效果更佳,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4.
4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考察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4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紫外吸收光谱有少量变化。结论: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可在急救情况下配伍作用;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最好不要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定波长法与零交导数光谱法考察了氨茶碱和西咪替丁注射液与5%葡萄糖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结果6h内氨茶碱的含量基本不变,西咪替丁为初始含量的95%以上,溶液外观无变化。  相似文献   

16.
选用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川芎嗪注射液与力蒙乐注射液联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40例。用药前后对照分析,结果显示,二药合用时心绞痛的总有效率为90%,且无不良反应,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7.
伦新强 《中国药业》1999,8(8):15-15
甲磷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是第三代隆诺酮类抗菌药物,具有广谱的抗菌作用,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将培氟沙星注射液与常用输液进行配伍,考察其pH值、外观及含量的变化,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1仪器与试药UV-1601PC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日本岛津):PHS-3C型pH计(厦门第二分析仪器厂);培福新注射液(400mg/5ml,法国罗纳普朗克乐安公司);5%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均为本院自制。2方法2.1配伍液的制备:模拟临床常规用药浓度(400/250ml),精密取培氟沙星注射液.40Omg分别加入到3…  相似文献   

18.
温坚 《中国药业》2008,17(20):20-20
目的考察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在维生素B6注射液和替硝唑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在室温下,将盐酸精氨酸注射液分别与维生素B6注射液和替硝唑注射液按1:1(v/v)比例配伍后,24h内观察配伍液外观及pH值的变化,用旋光法测定盐酸精氨酸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B6及替硝唑的含量。结果室温下,配伍液的外观、pH及含量在24h内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曲线未见改变。结论室温条件下,24h内盐酸精氨酸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替硝唑注射液配伍稳定,临床可以使用。  相似文献   

19.
头孢噻肟钠在3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实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头孢噻肟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等分别进行配伍实验,结果在胝于37℃时5h内可与10%葡萄糖注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与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20.
5种中草药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微粒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中草药注射液发展迅速 ,在临床中 ,常将其加入输液中进行静脉滴注。由于中草药注射液生产工艺较为特殊 ,成分又较为复杂 ,易受pH值、贮存时间、光线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而使澄明度发生变化。中国药典 (2 0 0 0年版二部 ,附录 )对输液中溶性微粒有明确的规定 ,不溶性微粒≥ 10 μm不得超过 2 0个·ml- 1 ,≥ 2 5 μm不得超过 2个·ml- 1 。但对小剂量注射液 (包括中草药注射液 )及其加入输液中配伍后的微粒数变化 ,未作限量规定。因此 ,笔者就临床常用的 5种静脉用中草药注射液加入 0 .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变化后 ,不溶性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