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3,(4):745-746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辅助治疗骨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68)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和帕米膦酸二钠联合治疗,对照组(n=60)采用单纯帕米膦酸二钠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血清碱性磷酸酶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疼痛的缓解率,血清碱性磷酸酶下降的有效率等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帕米膦酸二钠治疗骨转移瘤患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肺癌疼痛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0例中晚期肺癌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最佳对症支持治疗联合盐酸羟考酮,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 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 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14 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卡氏评分、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疼痛得到明显缓解(P0.01),对照组疼痛程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卡氏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卡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能明显缓解中晚期肺癌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Dickkopf1浓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肿瘤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诊治的120例确诊为肺癌骨转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化疗方案治疗,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西医化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滴治疗,2组均给予两个周期的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以及观察2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Dickkopf1的表达。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达48.33%及81.67%,对照组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达31.67%及70.00%,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较治疗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血清中Dickkopf1的表达均有所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的改善肺癌骨转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骨转移后疼痛症状,并能降低患者血清中Dickkopf1的表达,且不良事件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疼痛的疗效。方法:选择非小细胞肺癌伴发骨转移患者98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患者,对照组采用TP化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生活质量,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均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591,χ~2=4.350,9.524,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606,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的VAS评分从(7.21±2.03)分降低到(5.36±1.53)分,观察组的VAS评分从(7.31±2.11)分降低到(3.57±1.47)分,观察组的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906,P0.05),观察组出现腹泻,表细胞减少,血小板降低的比例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04,12.119,4.504,P0.05),两组恶性呕吐,脱发的发生率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0.041,0.049,P0.05)。结论: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患者,可以缓解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岩舒)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辽阳市中心医院和辽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唑来膦酸,观察组患者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观察两个组的疼痛缓解率、镇痛效果、镇痛药量、疼痛强度(NRS评分)、生存质量卡氏评分(KPS评分)、5项生活质量、碱性磷酸酶、血钙治疗前后疗效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镇痛药量明显减少(P <0. 05),观察组治疗疼痛缓解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P <0. 05),NR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 <0. 05),两组治疗后KPS评分变化无显著差异(P> 0. 05)。治疗后患者睡眠、社交、正常工作、行走能力和情绪5项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后碱性磷酸酶、血钙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 <0. 05)。但血钙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临床使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骨转移痛是有效治疗方式,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肿瘤骨破坏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及骨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6年2月开封市中医院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60例,根据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静脉注射帕米膦酸二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ALP水平及骨痛程度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中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血清ALP水平,减轻骨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桑枝合剂联合唑莱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癌重度疼痛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住院病例72例,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38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给予唑莱膦酸钠,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治疗组加用复方桑枝合剂,共治疗1月。观察疼痛缓释率,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两组均可减少患者疼痛的程度,其中治疗组疼痛缓解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硫酸吗啡缓释片使用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桑枝合剂配合唑莱膦酸钠对骨转移癌引起的重度疼痛具有镇痛迅速,疗效确切,能明显减少吗啡的使用量,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将9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治疗组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对照组予单纯化疗。4周期或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总有效率(RR)治疗组42.22%,对照组4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治疗组提高37.50%,对照组22.2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口腔溃疡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可明显减轻化疗不良反应,改善患者体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值得多中心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给予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和羟考酮缓释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癌痛中度缓解7例,明显缓解29例,完全缓解18例,疼痛缓解率96.4%;对照组癌痛中度缓解16例,明显缓解18例,完全缓解10例,疼痛缓解率77.2%。两组间疼痛缓解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生活质量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羟考酮缓释片能有效地控制中重度癌痛患者,并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多西他赛联合卡铂(DC)方案治疗,治疗组同时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结果: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42.5%,优于对照组27.5%,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有明显的缓解疼痛及减轻化疗毒副反应的作用。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肺癌,可增强疗效,缓解疼痛,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四逆火灸疗法治疗阳虚型消化道肿瘤患者癌因性疲乏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科收治的阳虚型消化道肿瘤患者120例,随机平均分为火疗组和常规组。常规组和火疗组均进行抗癌及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常规组在基础治疗上增加艾灸法,火疗组增加“四逆火灸”疗法,疗程为1个月。评估指标两组患者的Piper疲乏量表及分级、生存质量、阳虚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化疗患者的血常规指标。结果:治疗后火疗组疲乏程度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4.24,P = 0.037 < 0.05),火疗组生活质量总量表和5个子量表的评分改善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火疗组生活阳虚体质评分改善值大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火疗组疲乏,恶心呕吐,失眠,纳差,腹泻的评分改善值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火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高于常规组9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5.64,P = 0.012<0.01),火疗组化疗患者的血红蛋白改善值3.92 ± 1.18高于常规组1.02 ± 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7.212,P = 0.003<0.01)。结论:四逆火灸能改善阳虚型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疲乏程度,减少阳虚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能提升化疗患者血红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braxane)和紫杉醇注射液(泰素Taxol)治疗乳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 共纳入NSCLC患者24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l组14例,白蛋白紫杉醇组10例。纳入乳腺癌患者14例,其中紫杉醇注射液组7例, 白蛋白紫杉醇组7例。所有患者疗效评价均由临床医生按WHO标准评价。结果 紫杉醇注射液组在乳腺癌化疗中有效率为9.1%,在NSCLC化疗中有效率为26.3%。白蛋白紫杉醇组在乳腺癌化疗中有效率为13.3%,在NSCLC化疗中有效率为46.7%。不良反应,乳腺癌化疗中紫杉醇注射液组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明显高于白蛋白紫杉醇组。NSCLC化疗中紫杉醇注射液组胃肠道反应及血液学毒性低于白蛋白紫杉醇组。结论 两组结果相比疗效无明显差异,不良反应有显著性差异,且不同肿瘤患者所受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3.
癌症从外科疮疡论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丹  牟重临 《浙江中医杂志》2009,44(12):859-861
癌症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按其不同的表现,散见于中医各科,如内科的“症积”、“肠覃”,妇科的“症瘕”,外科的“乳岩”、“马刀挟瘿”等。癌症的中医治疗,临床报道虽然很多,但大都采用经验方辨病用药,或辨病结合辨证以改善症状。由于缺乏整体的系统性理论指导,采用药物品种与处方种类极为庞杂,难以使后学者继承与发扬。近来不少文献提出辨证分型用药,处方也很少有辨证与辨病的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对甲状腺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观察组患者术后加用我院自拟中药方,观察两组患者术后1月的疗效及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的变化。结果: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0.59%,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G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治疗后的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药方剂联合腹腔镜甲状腺肿瘤切除术能够显著提高患者术后的疗效,同时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G水平,从而降低肿瘤的复发率,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原发性肝癌(肝癌)与大肠癌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探讨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和肿瘤指标等临床实验室指标与中医证候的关联。方法 运用《中医肝癌与大肠癌病例汇报表(CRF表)》采集中医四诊信息、客观指标等,分析肝癌与大肠癌的证型分布及各证型在临床客观指标上的表现特点及“异病同证”的规律。结果 460例肝癌和759例大肠癌患者具有肝肾阴虚、脾虚、瘀血、湿热、实热、气虚、阴虚、隐证8种单证及各种兼证,其中脾虚证(27%)、肝肾阴虚证(12%)、隐证(11%)、湿热证(9%)、肝肾阴虚兼脾虚证(8%)为肝癌和大肠癌临床较为常见的五种中医证型。血常规HB、肝肾功能TBIL、ALB和GGT在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有显著差异(P < 0.05),AFP在肝癌证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大肠癌证型间差异显著(P < 0.001)。但免疫功能和细胞因子在上述五种证型间整体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脾虚证、肝肾阴虚证、肝肾阴虚兼脾虚证、隐证、湿热证是肝癌与大肠癌证候分布的前五位,其证候分布与HB、TBIL、ALB、GGT和AFP存在关联,提示这些临床实验室指标可能作为肝癌和大肠癌“异病同证”辩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散剂外敷法、膏药敷贴法、局部涂擦法、脐疗法、透皮疗法等方面总结中医药外治癌性疼痛的研究进展。指出中医药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但科研上也存在缺少随机对照设计等严谨规范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癌性疼痛是癌症患者最常见且最难控制的症状,也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癌性疼痛已成为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癌症疼痛的控制列为全球癌症综合规划的四项重点之一。应用WHO大力推广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控制癌痛的方案,疗效虽然比较确切,但长期使用镇痛剂毒副作用大,成瘾性、依赖性强,并受患者耐受性的限制,致使部分病人止痛效果欠佳。因此,深入开展中医药治疗癌痛引起了中医界人士的广泛重视。本文就1995~2008年国内中医药外治法治疗癌痛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田春桃  韩利艳 《陕西中医》2011,32(5):518-520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益肾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并观察其对生活质量及免疫指标等方面的影响。方法:81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2例采用化疗同时配合健脾益肾法辨证治疗,化疗组39例仅给予单纯化疗,另设正常组(健康对照组)28例,治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对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生活质量、毒副反应、免疫学指标变化等进行评定。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无差异(P>0.05),研究组在症状改善、生活质量、CD3+、CD4+、CD4+/CD8+及NK细胞等免疫学指标改善方面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优于化疗组,毒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化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本方法治疗本病,可改善症状、减轻化疗副反应、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原广西植物研究所钟树权老师,应用系列中医中药与民族医药相结合的方药,对癌症患者从三个方面进行动态综合治疗:1、扶正祛邪的钟氏桂红丸疗法;2、根据病人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的中草药汤剂疗法;3、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生存质量、减轻痛苦的中成药止痛疗法。用该系列疗法,有效地控制和延缓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减轻患者痛苦,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96例食管癌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Pi per疲乏量表进行癌因性疲乏评分,分析癌因性疲乏的影响因素。结果:有73例食管癌手术患者发生疲乏,发生率为76.04%,其中整体疲乏56例,行为中度疲乏52例,情感中度疲乏71例,感觉中度疲乏54例,发生率分别为58.33%、54.17%、73.96%、56.25%。化疗后食管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评分高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疲乏的主要因素为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浓度和胸闷气促,影响整体疲乏的主要因素为消化道症状和血红蛋白浓度。结论: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癌因性疲乏的发病率较高,整体疲乏和行为、情感、感觉中度疲乏患者较多,主要影响因素为消化道症状、血红蛋白浓度和胸闷气促,临床护理应针对影响因素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