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东城区2014—2016年成蚊种类构成、密度动态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虫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CO2诱蚊灯法进行蚊密度监测。结果2014—2016年共捕获蚊虫2427只,蚊密度为0.80只/(灯·h),淡色库蚊为东城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70.58%,其次是白纹伊蚊;蚊总密度高峰集中在6月中旬至9月上旬,不同蚊种蚊密度季节消长曲线不同,其中淡色库蚊呈双峰型,白纹伊蚊呈单峰型;不同生境中以公园绿地密度最高,为0.95只/(灯·h),其次为居民区,为0.94只/(灯·h)。结论基本掌握了东城区蚊密度、种类构成及季节消长情况,蚊虫防治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兰州市蚊虫密度、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状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结果蚊虫平均密度为3.99只/(灯·h),居民区蚊密度为3.39只/(灯·h),医院为1.48只/(灯·h),公园为6.95只/(灯·h),牲畜棚为4.74只/(灯·h)。淡色库蚊占捕获总数的96.18%。最高峰在8月,密度为14.27只/(灯·h)。结论掌握了兰州市蚊虫的密度与季节消长状况,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和掌握盘锦市蚊虫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为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并对蚊媒传染病提供预警信息。方法 2017—2019年每年5—10月采用诱蚊灯法对盘锦市城镇、农村5种不同环境蚊虫种类、密度进行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16 687只,计3属6种。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所捕获蚊总数的43.94%和28.69%。不同年份主要蚊种构成比不相同。蚊虫总的密度为23.64只/(灯·h),其中2017年最高,为30.08只/(灯·h);2018年最低,为9.40只/(灯·h)。5种生境蚊虫密度以牲畜棚最高,达38.95只/(灯·h),其他生境、场所蚊虫密度以居民区>农户>公园>医院。蚊虫在5—10月均有活动,高峰一般在7—8月。结论初步掌握了盘锦市蚊虫密度、蚊虫种类、季节消长,为合理防治蚊虫和蚊媒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及其季节消长规律等本底情况,为蚊虫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O2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成蚊22 715只,密度为44.54只/(灯·h),密度高峰期为8-9月.所捕成蚊隶属3属4种,分别为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87.95%.结论 初步掌握首都机场周边蚊虫密度、种类、季节消长等情况,为蚊虫防治以及蚊媒疾病的预防奠定了基础.建议加强首都机场周边蚊虫的防制工作,同时,对蚊虫密度进行长期系统的监测,并结合蚊媒疾病进行相关分析,建立病媒生物预警体系,有效预防媒介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2016年蚊虫密度和种群分布情况。方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3797—2009《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蚊虫》,采用成蚊诱蚊灯法及幼虫监测法开展监测。结果 2016年南京市成蚊诱蚊灯法共捕获雌蚊2 516只,密度为0.78只/(灯·h),隶属2亚科4属5种,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淡色(致倦)库蚊在5种监测生境类型里均有捕获,最高为牲畜棚[0.55只/(灯·h)],5种生境中监测密度由高到低分别为牲畜棚[1.73只/(灯·h)]、农户[0.92只/(灯·h)]、公园[0.52只/(灯·h)]、居民区[0.48只/(灯·h)]和医院[0.24只/(灯·h)],不同环境蚊虫构成不全相同(χ2=937.76,P<0.001),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季节消长呈单峰,高峰出现在8月;幼虫监测法共监测伊蚊阳性容器33处,全市全年总布雷图指数为2.54,季节消长与成蚊基本相似。结论南京市蚊虫密度控制在较低水平,种群较丰富,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情况。两种监测方法互为补充,使监测数据更全面。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马鞍山市2018—2021年成蚊种类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趋势,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采用成蚊诱蚊灯法捕蚊,并对蚊虫分类统计。结果 2018—2021年共捕获成蚊20 537只,淡色库蚊为优势种,占59.02%,其次为中华按蚊(19.33%)、白纹伊蚊(19.14%)。捕获蚊虫总密度为2.38只/(灯·h),在不同的生境类型中,牲畜棚监测平均蚊密度最高,达4.46只/(灯·h);医院密度最低,为1.34只/(灯·h)。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均在牲畜棚里密度最高,分别为2.17、1.67只/(灯·h),白纹伊蚊在公园里密度最高,为0.74只/(灯·h)。季节消长呈单峰型,7月最高,为5.57只/(灯·h)。结论 马鞍山市蚊密度总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明显的季节消长。淡色库蚊是马鞍山市的优势蚊种,是今后防治的重点。重点应加强牲畜棚、公园和农户的蚊虫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了解攀枝花市不同生境蚊类种群密度及季节消长情况。方法按《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试行)》要求,采用诱蚊灯法诱捕成蚊,并对捕获蚊虫进行分类鉴定。结果 2009-2013年共布诱蚊灯1 200盏,累计捕获蚊虫1科4属5种5 892只,年平均密度为0.42只/(灯·h);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64.69%,骚扰阿蚊17.20%、三带喙库蚊10.43%、白纹伊蚊3.96%、中华按蚊3.71%;全年每月均有蚊虫活动,4-9月密度达到峰值,9月以后开始下降;不同环境类型成蚊密度以公园为最高,达0.54只/(灯·h),其次依次为居民区、牲畜棚、农户和医院。结论攀枝花市蚊种群密度特征和季节消长规律揭示了近年来环境干预的良好效果,建议今后仍要持之以恒地开展以环境治理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饶市2017年蚊虫种群结构、密度及消长情况,为当地蚊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3—10月,每月通过诱蚊灯对5类生境进行2次现场监测,对捕获的蚊虫种类进行鉴定及统计。结果 2017年上饶市总共捕获成蚊2 517只,其中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为当地优势蚊种,占84. 5%。各类蚊种的密度高峰月不同,淡色库蚊、致倦库蚊和中华按蚊呈现单峰趋势,峰值分别为8月[4. 2只/(灯·h)]和6月[0. 33只/(灯·h)]。白纹伊蚊则在5月[0. 42只/(灯·h)]和8月出现密度最大值[0. 51只/(灯·h)],呈现双峰趋势。各类生境中蚊媒密度呈现单峰趋势,密度最高月为8月,且牲畜棚中密度为6. 48只/(灯·h),远高于其他各类生境。结论上饶市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致倦库蚊,蚊媒密度有明显的随季节消长趋势,同时农户及牲畜棚等农村环境的蚊密度要高于其他生境,为此应依照监测数据,做好蚊媒传染病的预警工作,并将蚊媒防控的重点向农村转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厦门港区蚊虫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诱蚊灯法。结果 2009-2011年,在厦门港区共捕获蚊类2 549只,平均密度为0.89只/(灯·h)。在所捕获的蚊中,致倦库蚊占88%,三带喙库蚊占5%,白纹伊蚊占2%。结论致倦库蚊为厦门港区优势蚊种,4-6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掌握成都市蚊虫种群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为防控蚊媒传染性疾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法,于每年4—11月在成都市城区和农村开展蚊虫密度监测。结果共捕获成蚊337233只,平均蚊密度为3.52只/(灯·h),其中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为优势种,分别占捕蚊总数的50.43%、35.85%。2013—2017年蚊密度呈逐年下降趋势,2013年平均蚊密度为3.97只/(灯·h),为最高值;2017年平均蚊密度为2.82只/(灯·h),为最低值。成蚊密度的季节消长呈单峰曲线,高峰期在6—7月;蚊媒疾病乙型脑炎发病数量高峰集中在7—8月,5年合计分别为27和30例。不同生境中牲畜棚成蚊密度最高,密度为19.19只/(灯·h)。结论初步掌握了成都市蚊虫的种群密度、分布和季节消长情况,密度消长与蚊媒传染病密切相关,应加强蚊虫及其传播疾病的综合监测、预警、控制对策和措施等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掌握安康市双翅目蚊科昆虫种类。方法采用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共捕获蚊类2亚科4属28种,即按蚊亚科按蚊属3种;库蚊亚科伊蚊属9种,库蚊属15种,脉毛蚊属(赛蚊属)1种。结论初步掌握了安康市蚊虫种类,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沈阳市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情况,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撑。方法鼠类监测采用夹夜法,蚊类监测采用灯诱法,蝇类监测采用笼诱法,蜚蠊监测采用粘捕法。结果鼠类有2科3属3种,褐家鼠为优势种;蚊类有3属5种,优势种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刺扰伊蚊;蝇类有3科12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厩腐蝇和家蝇;蜚蠊仅发现德国小蠊1种。结论基本掌握了沈阳市病媒生物的种群构成和季节消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掌握宝鸡市双翅目蚊科昆虫。方法采用人帐诱法、畜诱法、灯诱法和网捕法。结果研究获得蚊科2亚科6属29种,即按蚊亚科按蚊属5种;库蚊亚科伊蚊属7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4种,脉毛蚊属(赛蚊属)1种,曼蚊属1种。结论初步掌握了宝鸡市蚊科昆虫,为进一步研究和防治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2种方法监测蚊虫密度消长和种群构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南昌市蚊虫密度消长和种群构成。方法人工小时法和诱蚊灯法。结果共发现4属11种蚊种,库蚊属6种,按蚊属3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优势种群为致倦库蚊。人工小时法,年平均密度为38.65只/11;诱蚊灯法,年平均密度为1.29只/h。人工小时法,全年蚊密度消长具有2个高峰期,其中以6月和11月为2个最高峰。诱蚊灯法,蚊虫全年密度消长呈单峰型变化,7月达最高峰。人工小时法,在不同的环境类型中均以致倦库蚊为主,3种不同的环境类型蚊密度没有显著性差异。诱蚊灯法,不同的环境类型蚊种构成比不尽相同,居民区、公园和医院是以致倦库蚊为优势种,农户和牲畜棚则以三带喙库蚊为主。在5种不同的环境类型中,牲畜棚的蚊密度最高,明显高于其他场所。人工小时法捕捉的蚊虫种类多于诱蚊灯法。结论南昌市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蚊虫的生长,6、7月是蚊虫生长高峰,致倦库蚊是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一带一路”重点口岸蚊虫专项监测,了解西南口岸蚊虫种群构成及变化,为口岸蚊媒传染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在2018年、2019年夏季于广西东兴、云南瑞丽和磨憨3个口岸,采用灯诱法、吸蚊器法采集成蚊,形态鉴定后,记录蚊种和数量。结果2018年、2019年3个口岸共捕获成蚊90156只,经鉴定隶属3亚科7属31种:按蚊属11种共9645只,占10.70%;库蚊属10种共71312只,占79.10%;伊蚊属6种共4597只,占5.10%;阿蚊属1种共1852只,占2.05%;曼蚊属1种2658只,占2.95%;轲蚊属1种2只,占0.002%;巨蚊属1种90只,占0.10%。3个口岸的蚊种为:东兴16种、瑞丽13种、磨憨23种。2018年共捕获成蚊7属28种,2019年共捕获成蚊6属19种,但黑点库蚊(磨憨1只)、埃及伊蚊(瑞丽1只)、多斑按蚊(磨憨30只)只在2019年监测到。三带喙库蚊在东兴口岸占78.29%(17300只),瑞丽口岸占94.24%(36310只),磨憨口岸占52.43%(15481只)。结论应将蚊虫专项监测与本底监测相结合,防止乙脑、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跨境传播。  相似文献   

16.
采用人帐法、畜诱法、诱蚊灯诱捕法和网捕法调查掌握西安市的蚊类。调查获得西安市蚊科2亚科6属25种,即按蚊亚科1属3种:按蚊属3种,库蚊亚科5属22种:伊蚊属7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2种、脉毛蚊属(赛蚊属)1种和曼蚊属1种。明确西安市蚊虫2亚科6属25种,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虫的常见种类、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为医院蚊虫的科学有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2008 - 2016年在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用诱蚊灯对医院的蚊虫进行监测,并对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 2016年天津地区医院病媒生物监测点蚊密度为4.05只/(灯·h),捕获蚊虫中淡色库蚊构成比达99.78%,各监测点均未捕获到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密度最高,达4.04只/(灯·h),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密度分别为0.0059、 0.0030只/(灯·h)。蚊密度季节消长趋势呈单峰分布,峰值在7、8月交替出现,淡色库蚊密度最高峰在7月出现,白纹伊蚊、三带喙库蚊密度最高峰则在8月才出现。蚊密度在 2008 - 2016年间总体呈波浪式下降趋势,但在2016年白纹伊蚊密度开始回升。在11个监测区中,市内6区医院蚊密度较低,滨海新区和环城4区较高,2016年在近郊的医院捕获三带喙库蚊。结论 天津地区医院环境中淡色库蚊是优势蚊种,白纹伊蚊密度在2016年回升,要持续加强防制;新兴工业区的蚊密度较高,并首次捕获三带喙库蚊,要加强此类地区医院蚊虫的防制。  相似文献   

18.
A list of mosquitoes collected from Lao People's Democratic Republic (Lao PDR) from May 2002 to August 2004 is presented. A total of 8,945 mosquitoes belonging to 14 genera and 57 species was collected. The genera recorded were Aedes, Anopheles, Armigeres, Coquillettidia, Culex, Diceromyia, Downsiomyia, Fredwardsius, Mansonia, Neomelaniconion, Ochlerotatus, Paraedes, Stegomyia, and Verrallina. Seventeen species are first reports for LAO PDR.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新疆伊犁霍城三道河地区蚊虫种类及昼夜消长情况。方法采用人帐诱法于某部队营区内外选取3种不同生境(营区外畜圈、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小树林),每小时人帐诱采集蚊虫15 min,计算捕获蚊虫数并进行鉴定分类。结果 3种生境共捕获蚊虫2 460只,蚊种有刺扰伊蚊、里海伊蚊、哈萨克斯坦伊蚊、凶小库蚊、尖音库蚊、米赛按蚊、萨氏按蚊、赫坎按蚊、环跗脉毛蚊和日本脉毛蚊。营区外菜地和营区内树林的昏峰在晚23:00,昏峰分别在早7:00和早6:00,营区外畜圈的蚊虫活动的昏峰较晚在晚24:00,晨峰不明显。结论 3种生境中库蚊占绝对优势,其中尖音库蚊为主要蚊种,营区外畜圈生境中蚊种较为丰富,相对于其他两个生境采集到的按蚊所占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阿勒泰地区口岸的蚊蝇监测,掌握口岸蚊蝇种群构成、密度、季节消长情况,为制定口岸蚊蝇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蚊类采取诱蚊灯法,蝇类采取捕蝇笼法,并对捕获的蚊蝇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此次监测共捕获蝇类4 785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3科10属12种,优势种为丝光绿蝇;捕获蚊类142只,经分类鉴定隶属于1科3属4种,优势种为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塔克什肯口岸首次捕获了传播疟疾的重要媒介米赛按蚊和传播西尼罗热脑炎的重要媒介尖音库蚊,在吉木乃口岸生活区首次捕获雨兆花蝇。结论口岸区域蚊蝇新纪录的发现,说明新疆口岸具备蚊蝇传播传染病的流行条件,有必要加强相关传染病病原体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