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干扰素-γ(IFN-γ)在化脓性脑膜炎(BM)及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RRMS)发病中的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选取RRMS急性期患者24例,BM患者8例及作为对照组的非炎性神经系统疾病(NIND)患者12例,应用ELISA法测定受试者血清及脑脊液中IL-18、IFN-γ水平。结果与NIND组相比,RRMS组血清IL-18水平显著升高,而血清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两者间呈显著正相关。脑脊液中IL-18、IFN-γ在RRMS组和NIND组检测到的阳性例数极低,相比之下无统计学差异。与NIND组相比,BM组血清中IL-18水平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而血清中IFN-γ及脑脊液中的IL-18、IFN-γ水平在BM组中均有显著性升高。结论IFN-γ及IL-18参与了多发性硬化及化脓性脑膜炎这两种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炎性疾病的免疫病理生理学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结核性脑膜炎(结脑)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MTB)抗原的动态变化。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结脑及病毒性脑膜炎(病脑)的患者各30例进行脑脊液MTB抗原动态分析,分别于发病第1、2、4周进行脑脊液单核细胞MTB抗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阳性细胞计数并统计阳性病例数。结果结脑组第1周脑脊液MTB抗原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2.6±1.6)%,第2周阳性27例(90%),阳性细胞比例(21.8±2.1)%,第4周阳性9例(30%),阳性细胞比例(10.5±1.1)%;第1、2周MTB抗原阳性率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高于第4周(P<0.01)。病脑组第1周MTB抗原阳性3例(10%),阳性细胞比例为(5.2±1.3)%,第2、4周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脑组第1周较病脑组MTB抗原阳性例数及阳性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1)。MTB抗原检测早期结脑(发病2周内)敏感性、特异性均达90%。结论脑脊液MTB抗原检测有助于结脑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IL-8)、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干扰素-γ(INF-γ)含量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及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解放军第三0九医院自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住院的患者,其中结核性脑膜炎组20例,病毒性脑膜炎组15例,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20例.用ELISA法检测3组患者脑脊液IL-8、MMP-9、INF-γ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结核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8、MMP-9、INF-γ的含量高于病毒性脑膜炎组和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L-8、MMP-9含量高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组(P<0.05).病毒性脑膜炎组患者脑脊液中INF-γ含量与非感染性神经系统疾病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脊液中IL-8、MMP-9、INF-γ含量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具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IL-8、MMP-9在病毒性脑膜炎的发病和进展中亦起到一定作用.临床上若在患者脑脊液中检测到高水平的INF-γ,较之IL-8、MMP-9对于结核性脑膜炎更具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癫■急性发作期及发作间期白细胞介素17A (IL-17A)及其相关炎症因子在脑脊液中的含量变化。方法收集癫■患者27例,依据2017年ILAE癫■分类标准分为癫■急性发作组(17例)、癫■发作间期组(10例),同期选择14例炎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脑脊液常规、生化,采用蛋白芯片检测脑脊液IL-17A及其相关炎症因子水平(IL-1β、IL-6、IL-12、IFN-γ、GM-CSF)。结果急性发作组脑脊液IL-17A、IL-10水平较发作间期组显著增高,急性发作组IL-8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急性发作组中短期复发患者脑脊液IL-17A、IL-6水平均较无复发患者显著升高。结论癫■急性发作期患者脑脊液IL-17A、IL-10、IL-8水平升高,而癫■复发患者脑脊液IL-17A、IL-6升高,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患者脑脊液中S100β、Jun氨基末端激酶(jun amino-terminal kinase,JNK)通路蛋白、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IL-10、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01—2016-12作者医院收治的DEACMP患者20例(DEACMP组),另收集同期发生一氧化碳中毒但未发生迟发性脑病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后第2天脑脊液中S100β、JNK通路蛋白(JNK1、JNK2)及TNF-ɑ、IL-4、IL-10、TGF-β1、IFN-γ水平,并于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分析脑脊液S100β蛋白、JNK通路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与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DEACMP组脑脊液中S100β、JNK1、JNK2、TNF-ɑ、IFN-γ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4、IL-10、TGF-β1水平及MMSE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DEACMP组患者MMSE评分与患者脑脊液中S100β、JNK1、JNK2、TNF-ɑ、IFN-γ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IL-4、IL-10、TGF-β1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DEACMP患者脑脊液中S100β、JNK通路蛋白及相关细胞因子发生明显改变,且其水平与患者恢复期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老年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老年结核性脑膜炎(观察组,18例)的起病特点、临床症状、脑脊液改变及辅助检查,并与成年结脑患者(对照组,24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老年结脑患者临床起病多以亚急性和慢性起病,临床误诊较多见,症状及脑脊液改变较不典型,脑脊液改变与对照组比较大多无显著性差异;部分病人出现偏瘫和智力下降,观察组临床诊断符合比例仅为8/18。结论老年结核性脑膜炎临床诊断困难,更容易误诊,错误的诊断和治疗的延误会导致致命性的后果,应对该病保持高度的警惕,对疑诊结脑患者及早给予常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8( IL-8)、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5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4例)应用常规治疗,治疗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入院后第1 d起针刺涌泉和历兑穴(时间为30 min,1次/d,共7 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检测患者伤后1、2、3、5、7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结果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8、sICAM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达高峰,3 d开始下降, 5 d进一步下降,7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在伤后1 d升高,2 d下降,3 d继续下降, 5 d下降到正常水平;③治疗组伤后2、3、5 d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相点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 P <0.05).结论针刺治疗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为重度颅脑损伤后的脑保护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脑出血患者脑脊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出血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32例脑出血患者病期<7d及病期>28d(5周内)的脑脊液TNF、IL-6、IL-8水平。结果 脑出血患者脑脊液T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病期<7d者脑脊液TNF、IL-8水平较病期>28d升高显著(P<0.05);病期>28d TNF、IL-8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脑出血患者病期<7d及病期>28d脑脊液IL-6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 脑脊液IL-8、INF、IL-6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脑出血继发性脑损伤和修复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脑脊液乳酸(LA)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以鉴别病毒性脑膜炎(病脑)、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方法选取住院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85例,其中化脑组25例、结脑组26例、病脑组34例。30例外科手术患者为对照组。用酶显色法测定脑脊液LA浓度;用ELISA法测定脑脊液NSE浓度。结果化脑组和结脑组患者脑脊液乳酸浓度明显高于病脑组和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其浓度依次为化脑组结脑组病脑组对照组,但化脑组与结脑组及病脑组与对照组脑脊液LA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结脑组患者脑脊液NSE浓度均明显高于化脑组和对照组(P0.01),其浓度依次为病脑组结脑组化脑组对照组,但病脑组与结脑组及化脑组与对照组脑脊液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LA和NSE浓度检测有助于病脑、化脑和结脑间的临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马索罗酚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白细胞介素-4(IL-4)、IL-12、干扰素-γ(IFN-γ)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将8~10周雌性C57BL/6小鼠5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再随机均分为发病后10d及20d亚组,每亚组9只。采用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MOG35-55)多肽0.1mL诱导EAE模型。自发病当天起,治疗组小鼠给予马索罗酚10mg/(kg·d)治疗,模型组及对照组给予等量5%二甲基亚砜(DMSO)10mL/(kg·d)处理。比较3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脊髓和脾组织中IL-4、IL-12、IFN-γmRNA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脑组织中IL-4、IL-12、IFN-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临床症状较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10d时脊髓和脾组织IL-12、IFN-γ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L-4mRNA水平增高(P0.05),脑组织IL-12、IFN-γ蛋白水平降低(P0.05),IL-4蛋白水平增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20d时脊髓组织IL-12、IFN-γ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脑组织IFN-γ含量降低(P0.05)。结论马索罗酚可能通过降低脑、脊髓及脾组织中IL-12、IFN-γ表达,增加IL-4表达,调节Th1/Th2细胞炎症因子平衡,进而改善EAE小鼠疾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脑脊液(CSF)及血清中可溶性Delta-Like-Ligand 1 (DLL1)的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结脑)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12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CNS感染性疾病患者110例,其中结脑患者50例、病毒性脑(膜)炎(病脑)患者30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20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0例,另正常对照组30例.ELISA法测定各组受试者入院后CSF、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动态观察结脑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间CSF中DLL1的含量并分析DLL1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的相关性. 结果 与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脑组患者CSF、血清中DLL1的含量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病脑组、化脑组、隐脑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好转的14例结脑患者CSF中DLL1含量在第2、4、6周逐渐降低,而治疗加重的4例患者CSF中可溶性DLL1含量第1、2(4)、6周逐渐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患者CSF中DLL1的含量与CSF蛋白、细胞数均无明显相关关系. 结论 CNS感染时结脑患者的CSF和血清中可溶性DLL1的含量显著增高,对于结脑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女性胎盘及外周血中表达的价值。方法选自本院于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子痫前期患者79例(观察组);另正常妊娠孕妇42例作为对照组。采取胎盘组织和外周血清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测定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及干扰素-γ(IFN-γ)蛋白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2、IL-4、IL-10及IFN-γ含量。结果子痫前期重度组外周血T细胞辅助细胞1(Th1)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而T细胞辅助细胞2(Th2)细胞频数表达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且子痫前期轻度组外周血Th1细胞频数表达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频数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而血清IL-4和IL-10含量低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轻度组血清IL-2和IFN-γ含量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L-4和IL-10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重度组IL-2、IL-4、IL-10及IFN-γ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子痫前期轻度组和对照组,且子痫前期轻度组IL-2、IL-4、IL-10及IFN-γ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助T细胞及其细胞因子在子痫前期女性胎盘及外周血中表达具有重要研究意义,Th1表达增加,Th2表达降低,Th1与Th2表达失衡可能是子痫前期发病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脑脊液生化异常与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病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脑脊液生化改变对于结核性脑膜炎 (结脑 )的诊断、病情和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 86例结脑患者的脑脊液生化改变与其临床特点的关系。结果 :结脑患者的脑脊液糖降低率为 73 3 % ,氯化物降低率为 72 1% ,蛋白质升高率为89 5 % ;脑脊液生化异常项目越多 ,其临床症状越严重 ,但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脑脊液生化改变对于结脑的诊断、病情评估仍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清TNF,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08(IL-8)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95例脑血管病患者起病<1周及≥4周的血清TNF、IL-8水平。结果脑血管病患者血清NNF、IL-8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增高,起病<1周者血清TNF、IL-8水平较≥起病4周者升高显著;起病≥4周者脑梗死组血清TNF、IL-8和脑出血组TNF有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IL-8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血清IL-8、TNF水平的动态监测对脑血管疾病(CVD)发生、发展及其预后判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多发性硬化患者血清及CSF中干扰素-γ水平的变化,探讨干扰素-γ在M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58例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住院MS患者,临床表现符合Poser等制定标准的确诊(definite)或很可能(probable)MS诊断。选择4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年龄、性别均与病例组匹配,近期无感染、未应用免疫抑制剂。血液及CSF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干扰素-γ含量。结果急性期MS组血清及脑脊液IFN-γ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及缓解期MS组明显升高,且脑脊液INF-γ增高程度明显。结论 INF-γ水平在MS急性期增高,并随病情的缓解而逐渐恢复正常,说明INF-γ在MS发病过程中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早期脑脊液细胞学改变及演变过程,提高对其早期识别能力及诊疗效果的判断。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病原学检查及脑脊液生化尤其是细胞学动态变化资料。结果 60例患者中58例(96.67%)以发热、头痛发病,1周内并发意识障碍者9例(15.00%),伴抽搐5例(8.33%)、眼动障碍8例(13.33%)、偏瘫7例(11.67%),44例(73.33%)既往有肺结核病史。实验室检查脑脊液浓缩集菌抗酸染色阳性8例(13.3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5例(8.62%)、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DNA阳性5例(8.77%)。脑脊液改变以颅内压、蛋白定量升高、葡萄糖降低为主;细胞学变化呈现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的混合细胞学反应,发病早期脑脊液中性粒细胞比例<0.40,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短期内(最长随访2个月)可无明显改变。经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44例患者好转、11例迁延不愈并出院或转院、5例死亡;发病3周内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发病3周后接受治疗者。结论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学阳性检出率极低,早期诊断困难。肺结核病变对明确诊断具有辅助价值,脑脊液混合细胞学反应可高度提示诊断。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脑脊液细胞学演变缓慢,可长期呈混合细胞学反应,不能以此为据推翻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治疗时机很大程度上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微量元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微量元素铁、铜、锌、铬的变化。方法采用原子分光光度计直接测定6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脑脊液中上述4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并与脑血管病无痴呆组及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铁含量在脑血管病时有明显升高。铜在脑血管病时升高不明显,痴呆时明显升高。锌在脑血管病时下降,痴呆时反而上升。铬在3组无差别。结论这些微量元素的改变可作为血管性痴呆的诊断及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脊液干扰素-γ(IFN-γ)、降钙素原(PCT)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医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3例脑膜炎患儿,根据感染类型分为细菌性脑膜炎(BM组,n=42)和病毒性脑膜炎(VM组,n=31).检测两组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分析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检测对脑膜炎感染类型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BM组意识障碍、抽搐以及卤门张力增加发生率明显高于VM组(P<0.05),BM组脑脊液IFN-γ水平低于VM组,而PCT及MMP-9水平则高于VM组(P<0.05),且BM组和VM组中重症患儿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分别高于轻症患儿(P<0.05).脑脊液IFN-γ、PCT及MMP-9对脑膜炎感染类型鉴别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5、0.816、0.827.与急性期相比,BM组和VM组恢复期脑脊液IFN-γ、PCT及MMP-9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脊液IFN-γ、PCT及MMP-9可作为快速鉴别诊断脑膜炎感染类型的良好指标,且对评估脑膜炎病情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脑囊虫患者是否存在血 -脑脊液屏障 ( BBB)功能障碍及其与细胞因子产生是否相关 ,以期对临床诊治有所帮助。方法 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 41例脑囊虫患者 BBB功能 ;用 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和脑脊液 ( CSF)中 γ-干扰素 ( IFN-γ)及肿瘤坏死因子 ( TNF-α)水平 ;观察 BBB功能与 IFN-γ、TNF-α产生的关系。结果  ( 1 )脑囊虫患者中有 82 .9%出现 BBB损害。 ( 2 )脑囊虫患者组血清和 CSF中 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 P <0 .0 1 ) ,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 P <0 .0 5 ,P <0 .0 1 )。 ( 3 ) BBB损害组 CSF中 IFN-γ水平较BBB正常组明显减低 ( P <0 .0 5 ) ,而血清中 IFN-γ无变化。 ( 4) BBB损害组 CSF中 TNF-α水平较 BBB正常组无明显增高 ( P >0 .0 5 ) ,而血清中 TNF-α水平较 BBB正常组明显增高 ( P <0 .0 5 )。结论 脑囊虫患者多出现BBB损害且与细胞因子水平有明显相关性 ,同时存在体液免疫增高和细胞免疫减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炎性因子和营养因子在静脉植入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治疗大鼠脑梗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远端阻塞法(dMCAO)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开颅但不凝断血管、移植组于造模后1h经尾静脉移植1×106大鼠骨髓MSC,缺血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移植后48 h取脑用ELISA法检测皮层梗死核心区及纹状体促炎因子TNF-α、IL-1β、IFN-γ、IL-6,抗炎因子IL-4、IL-10,以及营养因子IGF-1、GDNF、BDNF的含量.结果 同种异体骨髓MSC移植后48 h,和缺血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脑梗死区炎性因子IFN-γ、IL-6显著降低,TNF-α、IL-1β显著升高,纹状体区IL-10显著下降.移植组梗死区BDNF的含量比缺血对照组显著增高,纹状体区IGF-1的含量也比缺血对照组显著升高;GDNF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脑梗死后1h同种异体静脉移植骨髓MSC治疗dMCAO模型,其梗死后48 h时间点的治疗效果和MSC抑制炎性反应没有明确联系,而更可能和大鼠脑内营养性细胞因子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