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评价腭咽环扎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本文对腭咽环扎术后的289例病人进行了信函随访,并对随机抽样复查的20例患者进行了全面的语音检查。采用了鼻咽部敷钡剂后,颅底位和咽腔侧位电视透视、拍片以及EYBH—81型腭咽闭合功能检测仪等综合性检查,并以咽后壁瓣手术及兰氏手术后的患者作为对照。据观察腭咽环扎术能使软腭充分延长,鼻咽腔全面缩小,并且软腭和鼻咽腔活动良好,有利于患者语音功能的改善。其语音效果优于兰氏手术。与咽后壁瓣手术相比,其优点是手术安全、并发症少、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电子纤维鼻咽喉镜观察腭咽环扎术后患者腭咽闭合功能,评价该手术的远期疗效。方法 选择腭咽环扎术后16年的腭裂患者23例,用电子纤维鼻咽喉镜观察患者在吞咽和发音时的咽侧壁、咽后壁、软腭的运动情况。结果 电子纤维鼻咽喉镜系统直接观察到发音时咽侧壁的运动及软腭的上、下、前、后运动,软腭与咽后壁的关系,软腭长度及在矢状面上提升的高度。结论 腭咽环扎术能有效地改善腭咽闭合功能;电子纤维鼻咽喉镜可直接观察到腭咽部的运动情况,是评价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改良腭裂修补方法——腭咽环扎术提出并应用于临床已有十多年历史。临床证明该法对于手术减张、防止穿孔和复裂、尤其是缩小咽腔改善发音 ,具有显著的效果 ,但不足之处是环扎线的长期存留对儿童咽腔的生长发育不利。为克服这一缺点 ,本研究选择部分患者在术后 3周行环扎线拆除 ,利用鼻咽纤维镜检查和语音评定方法 ,对环扎线拆除前后患者的咽腔形态和语音变化进行观察 ,探讨拆除腭咽环扎线对腭咽形态和闭合功能的影响 ,以便确定有效的处理方法。1 患者和方法1.1 选择先天性单侧完全腭裂患者 30例 ,年龄 6~ 18岁 ,其中男 14例 ,女 16例。1.…  相似文献   

4.
三种腭裂整复法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对腭咽环扎术后的患者进行长期综合性观察,并与咽后壁瓣手术及兰氏手术后的患者的语音效果进行了比较。比较后评价以腭咽环扎术效果最为理想,而兰氏手术因不能使软腭后退及缩小咽腔,效果最不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在腭裂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术修复较宽大腭裂26例,观察其修复腭裂后的伤口愈合和语音恢复效果。结果:术后均一期愈合,无复裂和瘘发生。随访16例患者,其鼻漏气得到有效控制,语音清晰度状况优良。结论:腭帆提肌重建联合腭咽环扎修复术可较好的恢复腭部的形态和腭咽功能,具有方法简单、创伤小和效果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三种评估腭咽功能方法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一种在临床上实用、简单的评估腭咽功能的方法。方法:运用主观语音评估、头颅侧位x线咽腔造影及鼻咽纤维镜对16例非综合征性腭裂患者术后的腭咽功能进行评估,分析三种检测方法之间的一致性。结果:62.5%(10/16)的患者经三种方法检测后腭咽功能评估结果相同。相对于鼻咽纤维镜检查,语音评估与头颅侧位X线咽腔造影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75%和82%,Kappa值分别为0.66和0.73(P〈0.01)。结论:主观语音评估或头颅侧位X线咽腔造影可作为评估腭咽功能较简单,精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孟长民  王雅娴 《口腔医学》1987,7(4):184-185,222
<正> 腭咽环扎术作为一种新的腭咽闭合手术方法,已经在腭裂修复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临床上对腭咽环扎术改善患者发音的优良效果已为大量病例观察证实,为了从客观了解腭咽环扎术后腭裂患者咽腔的改变和探讨其改善腭咽闭合的机理,我们从2年来所作46例环扎手术病人中随机抽取13例,作术前术后咽腔造影,发音与不发音各摄侧位X片1张以进行分析观察。  相似文献   

8.
自孙氏报道“腭咽环扎法”修复先天性腭裂后,我院手术共46例,其中腭咽环扎法25例,腭咽环扎法加后推术21例;并对其中20例进复查,现将复查结果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 20例患者中不完全裂9例,单侧完全裂10例,双侧完全裂1例。年龄6~12岁11例,13岁以上9例。腭咽环扎法修复14例,腭咽环扎加后推术修复6例。术后5年以上14例,3年以上6例。二、复查方法单音检查:让患者读阿拉伯数字1~10及“经、定、生、硬、儿”等单字,作出记录。连续音检查:让患者读一段报刊或课文并录音。另外还进行咽腔造影检查。结果优:单音与连续音和正常人无差异。良:单音基本正常,连续语音大部分正常,个别字略带鼻音;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大龄腭裂患者一期腭裂整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09—2014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以Furlow术式行手术治疗的大龄腭裂患者(手术年龄≥5岁),收集其软腭长度、咽腔深度、腭裂宽度、上颌宽度、腭裂指数和腭咽比6项指标的术中测量数据以及术后至少1年的语音复诊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咽腔深度同术后腭咽功能强相关,咽腔深度越大,术后腭咽闭合不全风险升高。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显著性降低,其他测量指标同术后腭咽功能无明显关联性。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咽腔深度是其术后腭咽功能的敏感预测指标。对于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可考虑一期手术时同步实施腭咽联合手术,以创造更好的腭咽闭合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大龄腭裂患者一期腭裂整复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本研究回顾了2009—2014年间在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以Furlow术式行手术治疗的大龄腭裂患者(手术年龄≥5岁),收集其软腭长度、咽腔深度、腭裂宽度、上颌宽度、腭裂指数和腭咽比6项指标的术中测量数据以及术后至少1年的语音复诊结果,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共纳入患者131人,其中男性70人,女性61人。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咽腔深度同术后腭咽功能强相关,咽腔深度越大,术后腭咽闭合不全风险升高。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显著性降低,其他测量指标同术后腭咽功能无明显关联性。结论 大龄腭裂患者咽腔深度是其术后腭咽功能的敏感预测指标。对于咽腔深度大于16 mm的患者,可考虑一期手术时同步实施腭咽联合手术,以创造更好的腭咽闭合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生长发育期腭咽结构特征与腭咽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例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T1组)、14例Langenbeck法修复不完全性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T2组)及正常人13例(对照组)进行鼻咽纤维镜检测和X线头颅侧位片分析,比较3组间腭咽闭合度、软腭长度、咽腔深度、Adequate ratio(软腭长度/咽腔深度)的差异,分析软腭与咽后壁接触点PPW在腭咽三角的位置关系。结果 T1组18例患者腭咽闭合完全;T2组有7例患者腭咽闭合度达到70%,5例为50%~70%,2例在50%以下。T1组软腭长度、Adequate ratio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腭咽结构图与对照组相似。T2组软腭长度和Adequate ratio分别为(22.9±2.3) mm、0.95±0.14,均小于T1组[(25.7±2.3) mm、1.43±0.26]及对照组[(29.9±2.7) mm、1.45±0.2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W点在腭咽三角的位置相对于对照组偏上。结论 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术后腭咽闭合完全患者的腭咽结构与正常人相似;Langenbeck法修复术后腭咽闭合不全患者表现为咽腔过深,Adequate ratio值小于1.0,整个腭咽三角呈逆时针偏转上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先天性腭咽闭合不全(CVPI)患者的腭咽闭合模式、腭咽口各部分收缩情况及语音特点。方法 回顾2009—2017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就诊的CVPI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共鸣状况、辅音构音表现及辅音正确率,采用鼻咽内镜观察患者的腭咽闭合模式以及软腭、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运动情况。结果 共纳入47例CVPI患者,均接受了鼻咽内镜检查,29例(61.7%)为环状闭合,16例(34.0%)为冠状闭合,2例(4.3%)为矢状闭合;25例(53.2%)患者软腭动度中度,占比最高;22例(46.8%)患者咽侧壁动度弱,41例(87.2%)患者咽后壁无动度。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高鼻音表现,其中23例(48.9%)为中度高鼻音,占比最高。47例患者中5例(10.6%)构音正常,42例(89.4%)存在不同程度构音障碍。不同构音方法正确率的高低排序为:鼻辅音>边音>擦音>塞音>塞擦音。不同构音位置正确率的高低排序为:唇音>舌前音>舌后音>舌面音。结论 环状闭合是CVPI患者最主要的腭咽闭合模式,辅音省略是最常见的构音障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黏膜下腭裂患者腭咽闭合模式、腭咽口各部分的收缩运动状况和语音表现,进一步探究黏膜下腭裂的病理特征规律。方法 回顾2008—2016年于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院唇腭裂外科就诊的黏膜下腭裂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其术前腭咽功能、辅音构音表现,采用鼻咽内镜观察腭咽闭合模式以及软腭、咽侧壁和咽后壁的运动情况。结果 共纳入353例黏膜下腭裂患者,其中术前腭咽闭合完全(VPC)者138例(39.09%),腭咽闭合不全(VPI)者176例(49.86%),边缘性腭咽闭合不全(MVPI)者39例(11.05%); 268例患者接受了鼻咽内镜检查,167例(62.31%)为环状闭合,89例(33.21%)为冠状闭合,12例(4.48%)为矢状闭合;派氏嵴参与了45.51%(76/167)的环状闭合和13.48%(12/89)的冠状闭合。353例患者中137例(38.81%)构音正常,124例(35.13%)表现为辅音省略,51例(14.45%)有代偿性构音,36例(10.20%)有辅音弱化,25例(7.08%)有辅音替代,36例(10.20%)有2种以上的构音错误。结论 环状闭合是黏膜下腭裂患者最主要的腭咽闭合模式,压力辅音省略是最常见的构音障碍。随着腭咽闭合程度的降低,发生2种以上构音错误的患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初步研究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手术治疗先天性腭咽闭合功能不全(CVPI)的疗效。方法 选择29例 CVPI患者施行蒂在上的咽后壁组织瓣转移术,手术前后由专业的语音病理师审听语音清晰度,同时行吹水泡试验, 比较手术前后语音清晰度、异常语音和吹水泡试验的变化,并与20例正常语音者进行比较。结果 29例CVPI患 者的语音清晰度均值从术前的33·86%改善到术后的43·19%,吹水泡试验从术前的4·60 s提高至术后的17·72 s, 经配对t检验,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患者术后的语音清晰度仍与正常者有较大差距。结论 咽后壁 组织瓣转移术可有效改善CVPI患者的腭咽闭合状况,减少鼻漏气,增加口腔内压,是治疗中极为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15.
To clarify the changes with growth of nasopharyngeal structures involved in velopharyngeal closure, a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early childhood to puberty was carried out in 61 patients with repaired 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 showing complete velopharyngeal closure (cleft group) and 82 controls without clefts (control group). Measurements of the nasopharyngeal area were derived from a coordinate system and landmarks on lateral cephalograms, and results were analysed by multivariate analysis and t test. The adequate ratio (velar length to pharyngeal depth ratio)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intained at a stable value, indicating that the ratio around 1.3 would be standard to maintain velopharyngeal closure. The vertical position of posterior maxilla, pharyngeal depth and velar length in the cleft group showed a different pattern of growth from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however, characteristic growth in both groups for maintenance of velopharyngeal closure.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低龄腭裂患儿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恢复规律,及与年龄、腭裂类型和不同复诊时间等因素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纳入有2次以上复诊记录的5岁以下腭裂患者,回顾其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连续性评估结果,分别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检验,分析术后腭咽闭合功能变化的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165例患者,其中31例患者出现前后腭咽闭合功能不一致,即初次复诊判定为腭咽闭合不全(VPI)而在二次复诊转为腭咽闭合完全(VPC),占总数18.79%;134例患者前后复诊腭咽闭合功能一致。腭咽闭合功能前后一致的患者平均年龄显著小于不一致的患者。手术年龄越小,在初次复诊时,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更容易达到稳定。患者在术后15、28、40个月时,腭咽闭合功能达到稳定的比例为80%、90%、95%。结论 腭裂术后腭咽闭合功能的恢复是一个动态过程,早期的VPI可能发展为VPC,但VPC不会再转变为VPI。复诊时间是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前后一致性最重要的相关因素,选择合适的复诊时间,有利于获得稳定准确的腭咽闭合功能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对大龄腭裂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8月~2008年8月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的大龄腭裂患者37例,20例采用两瓣法关闭裂隙并同期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17例单纯关闭裂隙。比较手术前后腭咽闭合不全率(RVPI),单元音[i]三个共振峰频率,辅音[ka]、[pa]、[si]、[qi]冲直条和擦音乱纹及语音清晰度变化,并与健康儿童20例对照。结果所有患者均达到临床Ⅰ期愈合,两手术组术后RVPI均显著降低,语音也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关闭裂隙同期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组明显优于单纯关闭裂隙组。结论大龄腭裂患者同期行腭裂修复术和咽后壁瓣转移修复术能显著改善患者的腭咽闭合功能,可作为大龄腭裂患者常规术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基于Sommerlad腭帆提肌重建和Furlow反向双"Z"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探讨联合两种术式的改良设计治疗腭咽闭合不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对腭裂修复术后确诊腭咽闭合不全的患者,采用Sommerlas术式重建腭帆提肌,恢复肌肉功能的同时,采用Furlow术式延长软腭,重建腭咽闭合生理功能的解剖学结构。术后3个月经鼻咽纤维镜检查评估腭咽闭合功能。结果改良的联合术式设计可明显提高腭咽闭合不全患者的腭咽闭合率。结论将2种不同术式联合应用,有很强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组织精细解剖复位和准确可靠的缝合技术是确保该术式成功实施的关键。可用于腭裂术后继发腭咽闭合不全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Borderline cases of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were treated with homologous cartilage implants. The selection of patients and technique for this procedure are described. Videonasopharyngoscopy was used to identify a specific location on the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for the implant. A small cube of homologous cartilage was implanted in the selected site in order to achieve adequate closure. The preliminary nasopharyngoscopic and speech evaluation results in 10 patients, who were followed every 3 months for at least 1 year, are reported. Hypernasality and audible nasal emission were eliminated. The displacement and reabsorption of the implants that occurred was minimal and did not affect velopharyngeal closure. Homologous cartilage, which is inexpensive and easy to obtain, appears to be a good option for implantation in the posterior pharyngeal wall in borderline cases of velopharyngeal insufficienc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