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尘肺观察对象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尘肺观察对象行胸部多层螺旋CT高分辨率扫描(HRCT),并将扫查结果与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HRCT检出p影46例、s影38例,p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上肺野,其中45例以小叶中心性分布为主、1例以淋巴分布为主;s影主要分布在双侧中下肺野,其中33例表现为肺内不规则线状影伴肺纹理增多且走行僵直扭曲、4例表现为小叶中心性磨玻璃样结节、1例伴有"界面征";另有8例表现为单纯小叶中心性分支状阴影、12例表现为小叶间隔增厚、3例未发现异常。结论 HRCT较传统高仟伏X线胸片更能确切地显示尘肺观察对象的肺内影像学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尘肺在螺旋CT(SCT)及高分比率CT(HRCT)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提高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已明确诊断尘肺患者25例全部行全肺S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凸、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重点兴趣区行HRCT检查。观察和比较尘肺在SCT与HRCT的表现。结果:本组25例患者SCT与HRCT能很好显示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肺气肿及合并症;HRCT能清晰显示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SCT结合HRCT有利于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3.
HRCT在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索长期煤工肺间质改变的HRCT表现特征。为防止尘肺的形成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随机抽取井下煤工118例作肺部常规CT,然后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水平,气管分叉下3cm、右膈上2cm、及重点兴趣区作HRCT,层厚1mm,高空间分辨算法对图像表现进行研究。结果本118例有98例肺HRCT的显示了肺小叶间隔增厚、小叶核心改变及小叶间质增厚、肺结节阴影,磨玻璃密度,和低密度改变等肺间质的特征。结论HRCT能够较早期的显示长期从事井下煤炭作业者肺间质形态改变,在对尘肺早期筛查中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煤工尘肺在SCT及HRCT的表现,探讨两者的结合应用对提高煤工尘肺诊断的价值.方法 已明确诊断煤工尘肺患者82例全部行全肺SCT扫描,然后在主动脉弓顶、气管隆凸、气管分叉下3 cm、右膈上2 cm重点兴趣区行HRCT检查.观察和比较煤工尘肺在SCT与HRCT的表现.结果 本组82例患者SCT与HRCT能很好显示煤工尘肺结节、大阴影、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增大、肺气肿及合并症;HRCT能清晰显示煤工尘肺结节、肺小叶间隔增厚、各型肺气肿和大阴影等病变的特征.结论 SCT结合HRCT有利于煤工尘肺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蔺草梁土尘肺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蔺草染土尘肺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根据国家尘肺病诊断标准要求,对蔺草作业工人进行高千伏X线(KVP)胸片检查,典型病例作CT和HRCT扫描。结果 661例蔺草作业工人胸片过筛,发现有尘肺表现的病例9,其中Ⅰ期5例,Ⅰ^3 例,Ⅱ^ 1例(小阴影聚集);疑似尘肺(0^ )9例。X线表现为类圆形“P”小阴影,密集度1级,1例上肺野出现大阴影及较明显的间质性纤维化。结论 蔺草染土尘肺其影像主要表现为类圆形小阴影,与典型矽肺有所区别。高KVP胸片是诊断蔺草染土尘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因吸入蔺草粉尘所致尘肺(蔺草性尘肺)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搜集2009年4月—2011年7月本镇22家蔺草生产企业中有明确蔺草粉尘接触的相关人员,通过胸部X线片检查后进行筛选,对65例初诊为蔺草性尘肺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65例患者中,男15例,年龄33~82岁;女50例,年龄33~73岁;男女比例约1∶3.31。胸部X线表现主要有:(1)25例两中上肺野弥漫性小圆形阴影;(2)15例两肺粟粒性病灶,病灶大小、分布略不均匀;(3)8例两肺或单肺大圆形团块状阴影;(4)7例两肺散在斑点状小阴影伴两肺云雾状改变;(5)6例两肺散在斑片状、斑点状及条索状混合性阴影;(6)4例两肺粟粒性病灶,分布、大小、密度都均匀。结论蔺草性尘肺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主要是病灶分布、形态及密度。故胸部X线片检查可作为蔺草性尘肺患者病程监测和病变评判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并有完整的临床、实验室及肺功能检查、胸片及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的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临床表现为咳嗽、咯痰及活动后气短。胸片示两肺弥漫性分布的小结节影及肺过度充气膨胀并两下肺支气管扩张,HRCT像示:①肺小叶中心性小结节影;②小支气管和细支气管扩张;③支气管壁增厚。同时伴有副鼻窦炎或既往有副鼻窦炎病史。结论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检查及胸部、副鼻窦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DPB的确诊仍依赖于病理组织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胸部X线片和高分辨CT(HRCT)对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1例IPF患者分别做胸片、HRCT的检查,并随访分析其动态变化与疗效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X线胸片两肺有多发的斑片状影,病灶以中下肺、胸膜下分布为主。HRCT上的表现呈多样性:磨玻璃样影45例,囊、蜂窝征49例,胸膜下线、网状影39例,结节影16例,肺气肿26例,肺牵拉性支气管柱状及囊状扩张42例。结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HRCT不仅能显示胸片、CT无法显示的特殊影像,还可显示叶间裂,小叶间隔增厚,小叶内间质增厚等改变,更能准确判断IPF纤维化程度,同时间质纤维化基础上出现磨玻璃样阴影则HRCT可考虑病变有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煤工尘肺大阴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对比分析确诊的尘肺大阴影病人的X线胸片与螺旋CT的影像表现并加以比较。结果 42例尘肺大阴影中CT检出直径10mm的融合结节和团块影42例,X线胸片检出40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气肿38例,X线胸片检出24例,CT检出尘肺并发肺结核16例,X线胸片检出肺结核12例,CT检出尘肺并发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大或钙化4例,X线胸片检出2例。结论螺旋CT显示尘肺大阴影的影像学特征及并发症的检出优于X线片,对尘肺大阴影的正确,综合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陶伟  李益琪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9):1162-1163
目的 探讨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CT(HRCT)在早期煤矿工人尘肺的诊断与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66例早期煤尘肺患的临床就诊资料,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煤尘工作时间与工种、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资料,分析高千伏X线与高分辨率HRCT在早期煤工尘肺的应用价值.结果 HRCT比高千伏X射线胸片对早期煤工尘肺患者检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HRCT与高千伏X线胸片对早期煤工尘肺患者的发白区、小阴影聚集、大结节影、空洞、灶周气肿、灶周结节、纤维索条影及淋巴结肿大钙化等主要影像指标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胸HRCT能更早更准确地发现和验证早期煤工尘肺吸入煤尘颗粒可引起肺功能变化,有利于早期煤工尘肺肺部病变的检出,从而得到早期治疗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风湿性疾病肺间质变测定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CT(HRCT)、肺功能、胸片等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不同类型的风湿性疾病患者进行胸片、肺功能、HRCT检测,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胸片、肺功能、HRCT对风湿性疾病肺间质病变检出率分别为20%、55%、85%。肺功能和HRCT检出肺间质异常的俩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HRCT对风湿性疾病早期,轻度肺间质病变的诊断有高度敏感性,可检出肺功能正常的肺部病变。肺功能尤其弥散功能亦可做为早期肺间质性病变的诊断方法,特别是对那些无明显临床症状、无胸片改变者。当出现弥散功能减低,HRCT出现磨玻璃影、胸膜下线、小叶间隔增厚等异常等,行积极有效治疗,可延缓终末肺发生,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高分辨CT(HRCT)技术在尘肺早期肺间质改变的影像诊断及临床治疗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RCT对我院收治150例有明确尘肺接触史的职业工人进行动态(3个月~2年不等)的影像学观察,采用常规及HRCT扫描,利用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分析HR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HRCT可清晰显示所有病例的肺间质病变征象,提供更多的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诊断信息。结论 HRCT是诊断尘肺早期肺间质病变可靠的影像依据,是评价尘肺微细病变有效的方法,对指导临床治疗及提高职业尘肺病人的远期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宁  孙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57-58,F0003
目的对比分析影像学检查(HRCT)与胸片对间质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7例经临床确诊为老年性间质性肺炎的HRCT与胸片资料进行整理和比较。结果37例临床疑为间质性肺炎的患者,经胸部HRCT诊断的有34例,而胸部平片诊断的有13例。两者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胸部平片仍是常用的影像学诊断老年性间质性肺炎的手段,但高分辨CT影像对老年性间质性肺病的诊断明显优于普通X线胸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尘肺患者应用胸部中仟伏摄影和数字X线摄影检查的效果。方法入选我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尘肺普查患者50例,分别进行胸部中仟伏摄影及数字X线摄影,比较两种检测方法对尘肺患者的阳性检出率及临床分期检测情况。结果胸部中仟伏摄影、数字X线摄影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0.0%、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部中仟伏摄影检测尘肺的临床分期情况显著优于数字X线摄影(P〈0.05)。结论尘肺患者进行胸部中仟伏摄影能量减影敏感性较高,对于早期尘肺的发现及临床分期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间质病变的HRCT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HRCT对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间质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类风湿关节炎肺间质病患者的胸部平片、常规CT及HRCT表现。结果15例患者胸部平片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肺间质及胸膜改变不明显;常规CT检查表现为:部分肺间质改变及胸膜病变;HRCT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像学改变,其主要表现为:肺磨玻璃样密度影、蜂窝样囊腔改变及牵引性支气管扩张影、数毫米至1.2cm大小之胸膜下结节。结论磨玻璃样密度影是病变的早期活动性表现,蜂窝样囊腔改变为后期表现,胸膜下结节为其仅有的特异性肺部表现;应用HRCT检查可以明显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RA)肺部病变的检出率,了解类风湿性关节炎浸润肺部的程度及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6.
顾志娟  张永林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2):91-93,161
目的复制兔煤尘肺模型、各期肺部HRCT表现、病理结果,分析其关系。方法40只兔随机分为5组,每组内任选5只为实验对象,煤尘悬液灌注,另3只方法同生理盐水对照。2周、1、2、3、5个月各组兔行CT扫描,各期兴趣区病理切片制作,观察改变。结果模型肺各期HRCT表现与病理结果一致,观察发现早期兔肺出现磨玻璃及实变影,病理证实主要是水肿、组织浸润引起的小叶间隔增厚和肺泡腔内渗出;中晚期间质纤维化并见微结节、支气管扩张,病理证实为增生纤维组织及煤结节;对照组无上述改变。结论兔煤尘肺模型成功,各期病理进程HRCT上可观察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螺旋CT及高KV摄影在煤工尘肺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52例煤工尘肺的螺旋CT表现及高KV摄影胸片征象。结果螺旋CT检查的52例中有31例出现散在的0.2 cm~0.9 cm圆形结节影,大于1.0 cm的大结节有16例,35例患者有不同程度肺气肿,14例分别患有新老肺结核灶,39例有不同组的淋巴结肿大或钙化。结论螺旋CT在显示煤工尘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上较常规胸片敏感,可以弥补X线平片的许多不足,有利于煤工尘肺的正确诊断和鉴别诊断,特别有利于煤工尘肺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肺间质病变的CT征象及其发生率。方法:对30例SLE患者进行胸片,高分辨CT扫描(HRCT),对肺间质病变进行征象分类。结果:HRCT诊断SLE患者的肺间质病变的阳性率为53%,其敏感性高于胸片(27%)。结论:HRCT是发现SLE患者肺间质病变较敏感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