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皮穿刺肾囊肿内注射复方铝溶液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目的:提高穿刺肾囊肿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95例肾囊肿患者行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肾囊肿内注射复方铝溶液治疗的远期疗效。其中单纯性肾囊肿1142例,多发性肾囊肿153例,共计1529个肾囊肿。结果:1295例随访6个月,治愈率85.4%(1306/1529),显效率13.0%(199/1529),总有效率98.4%。随访1年复发率0.75%(6/798),3年复发率0.92%(5/546),5年复发率1.72%(3/174),10年以上复发率为1.41%(1/71)。穿刺术后2周内患者腰部稍有胀痛不适40例(3.10%),未出现感染、发热、腰部剧痛、头痛及头晕等。结论:B超引导下穿刺肾囊肿,囊内灌注复方铝溶液治疗肾囊肿远期疗效好,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2.
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硬化剂治疗肾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 1 989~ 2 0 0 0年底在 CT引导下行经皮肾穿刺注入无水乙醇硬化剂治疗单纯性肾囊肿 79例(98个 )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79例 ,男 46例 ,女 3 3例 ,年龄 2 4~ 71岁 ,平均 45 .0± 9.8岁。 79例肾囊肿中有 71例为单侧肾囊肿 ,其中左肾囊肿 43例 ,右肾囊肿 2 8例 ;8例为双侧肾囊肿。单发肾囊肿 5 8例 ,多发肾囊肿(囊肿数 2~ 5个 ) 2 1例。囊肿直径 2 .0~ 1 1 .5 cm。有症状者 6 3例 ,主要表现为腰痛 (48例 )、血尿 (6例 )、高血压 (2例 )、腹部包块 (5例 )、尿频 (2例 ) ;无症状者 1 6例。 79…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一期手术治疗双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4例后腹腔镜一期行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其中男1例,女13例,年龄17~65岁(34±0.53),囊肿直径5.32±1.31cm,左侧囊肿43个,右侧48个。结果经后腹膜入路34例患者双侧肾囊肿顺利去顶,平均每侧手术时间37.28±0.45min,平均每侧术中出血量7.18±0.53ml,2例随访3~6个月无复发,术中出现单侧腹膜损伤,未伤及腹腔脏器。平均住院天数7.47±0.32d,平均术后住院天数4.10±0.27d。结论后腹腔镜一期行双侧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Bosniak分类在肾囊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02至2007年手术治疗497例肾囊性病变患者资料.男284例,女213例.平均年龄42岁.病变位于左侧212例,右侧265例,双侧20例.病变直径1.8~11.5 cm,平均5.4 cm.按照Bosniak分类,I类囊肿339例、Ⅱ类49例(其中Ⅱ F 23例)、Ⅲ类44例、Ⅳ类65例.行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72例,肾部分切除术51例,根治性肾切除术74例.结果 病理报告为肾恶性肿瘤89例(透明细胞癌74例、乳头状癌12例、低分化癌3例),良性病变408例(单纯囊肿382例、囊肿伴出血6例、囊肿伴感染6例、多房囊性肾瘤5例、纤维囊壁组织9例).I类囊肿中恶性病变3例(O.9%)、Ⅱ类中5例[10.2%,其中非ⅡF为7.7%(2/26),ⅡF为13.O%(3/23)3、Ⅲ类中23例(52.3%)、Ⅳ类中58例(8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03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5年.75例恶性病变患者中术后1~5年出现肿瘤局部复发和(或)转移9例;328例良性病变中,术后2~5年出现囊肿复发26例.结论 Bosniak分类I类和Ⅱ类肾囊肿一般并不需要积极的外科处理,但ⅡF类囊肿和直径进行性增大以及形态变化明显的囊肿需要引起重视;Ⅲ、Ⅳ类肾囊肿恶变率较高,具备明确手术治疗指征,建议积极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水乙醇换洗联合医用蛋白胶注射治疗巨大肾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巨大肾囊肿39例均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肾囊肿穿刺置管术.根据囊肿直径分为3组:A组26例( 10 ~15cm),B组9例(15~20cm),C组4例(>20cm).每次注入无水乙醇1~2次,注入量为囊肿体积的1/4~1/3,当囊肿引流量<10ml/d并经B超检查囊肿直径3~6cm,注入医用生物蛋白胶5~10ml后拔除置管.结果 所有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成功率100%,术后均放置导管引流.A组囊肿全部闭合时间为30d,B组为70d,C组随访12个月仍未闭合,但均明显缩小,直径<6cm.本组治愈率89.7%,有效率100%.结论 B超引导下经皮、经肾囊肿中穿刺置管无水乙醇换洗联合医用蛋白胶注射治疗巨大肾囊肿方法简单、微创、完全性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手术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8月至2011年6月为65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4例,女21例;28~77岁,平均53岁。结果:65例均顺利完成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64例行肾囊肿去顶术,1例改行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30~120 min,平均42 min。患者均未输血。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发生。6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3~60个月,行B超或CT检查,均无囊肿或肿瘤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腔镜辅助下肾囊肿去顶术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镜下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2例麻醉后侧卧位,第12肋尖或肋下2~3cm横切口,手指初步分离,直视或监视器下找到肾囊肿,长柄电刀距肾实质3~5mm将囊肿切除去顶。结果:12例腔镜下肾囊肿去顶术成功,手术时间30~60min,平均40min,术中出血量15~50ml,平均35ml。术后住院2~3d。12例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囊肿无复发。结论:腔镜下囊肿去顶术治疗肾囊肿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双侧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本院自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0例双侧单纯性肾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均施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双侧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其中男4例,女6例,年龄47~70岁,囊肿直径(7.70±1.54)cm。本组患者9例双侧囊肿位于肾脏腹(外)侧,仅1例单侧囊肿位于肾盂旁,均适合此手术方式。于脐部作一2~3cm切口建立自制单孔操作通道,切开结肠旁沟处的侧腹膜,游离并暴露囊肿。在距肾实质约5mm处用超声刀将大部分囊肿壁完整切除,撤出腹腔镜,保留操作通道,改变患者体位并以同样方式处理对侧囊肿。结果:9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1例因囊肿位置特殊,术中分离较困难,在合适部位增加一5mm操作通道。手术时间平均(91.7±24.7)min,术中平均出血(38.9±25.8)ml,平均术后住院(3.5±1.7)d,术后平均留置引流管2.1d。术后随访3~12个月,脐部切口愈合良好,囊肿无复发,无脐疝等相关手术并发症产生。结论:采用自制经脐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治疗双侧肾囊肿安全可行,手术时间缩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切口瘢痕隐蔽,具有良好的微创和美容效果,为双侧肾脏病变提供新的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后途径治疗肾囊肿的方法与疗效。方法气管内全麻下对57例肾囊肿患者经腹腔或腹膜后途径,腹腔镜下找到并暴露肾囊肿后,距肾实质约3~5mm处,用剪刀沿囊肿边缘环形切除肾囊肿顶壁,用干燥的3%碘酊纱条涂擦剩余囊肿壁以破坏残留的囊壁上皮。结果本组57例全部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45~136分钟,平均65分钟。术中出血10~70ml,平均40ml,术后24~48小时拔除引流管,无合并出血、感染等并发症。除一例因术后3天合并急性心肌梗塞转心内科治疗外,全部患者5~7天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5天。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5个月,B超检查未发现囊肿复发。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用于各种肾囊肿,可以根据囊肿的位置和大小选择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硬化剂体外硬化处理后的肾囊肿进行病理学研究,以便为配合后腹腔镜肾囊肿手术时选择合适的硬化剂及其作用时间。方法分别选取500g/L葡萄糖溶液、200g/L硫酸铝钾溶液、无水乙醇、10%甲醛溶液(体积分数)、石碳酸溶液作为硬化剂。将硬化剂作用于囊肿壁内腔面,处理时间为30S及1、2、5、10min。处理后组织HE染色,观察囊肿壁变性坏死程度。结果500g/L葡萄糖、200g/L硫酸铝钾处理10min后仅有部分上皮细胞变性坏死;无水乙醇处理10min后有部分上皮细胞未发生变性坏死;10%(体积分数)甲醛溶液处理10min后所有上皮细胞均变性坏死;石碳酸溶液处理2min后所有上皮细胞变性坏死,且深达囊肿壁外层。结论选择石碳酸作为硬化剂配合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效果优于其他硬化剂。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65例患者均来自皮肤科门诊,其中男58例,女7例,年龄14~49岁。病程1~15年,平均5.6年。皮损分布于颈部、胸部、腹部及阴囊,均为多发(3~12个),大小为米粒至花生仁大。2治疗方法和结果术前常规消毒皮损部位,1%利多卡因皮下浸润麻醉。采用12号尖刀片于囊肿表面中心垂直皮  相似文献   

12.
Sun WB  Yang B  Liu H  Fan ZL  Liu YJ  Liu WT 《中华外科杂志》2004,42(10):590-592
目的 对经皮肾囊肿穿刺与置管注入无水乙醇治疗肾囊肿的疗效评价。方法 64例肾囊肿患者,34例采用直接穿刺注入无水乙醇(A组)、30例采用套管针法注入无水乙醇(B组)行硬化治疗。比较两组囊肿直径大于6cm、小于6cm患者的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治疗后3~12个月进行CT或B超随访,囊肿直径大于6cm时,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U=2.712,P=0.007)。结论 套管针法注入无水乙醇行硬化治疗适于直径大于6cm的肾囊肿。  相似文献   

13.
经输尿管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经输尿管镜下囊肿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囊肿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肾囊肿患者30例.其中肾盂旁囊肿11例,单发囊肿15例,多发囊肿4例.既往肾囊肿手术史者3例.囊肿直径平均6.9(4.0~11.2)cm.影像学检查均可见囊肿对集合系统压迫形成的压迹.使用输尿管镜经尿道顺行至肾盂径路,观察肾囊肿对集合系统的压迫情况,直视下用电刀在囊肿压迫肾盂明显处位置做内切开.使其与集合系统贯通,并置双J管内引流.结果 30例手术均一次成功.囊肿处理时间平均31(15~45)min.手术时间平均61(30~120)min,住院时间平均6.5(4~7)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2 d实验室检查患者蛋白尿消失.平均随访6(3~9)个月,其中囊肿消失24例,明显缩小4例,复发2例.结论 经尿道输尿管镜技术处理肾囊肿具有安全、微创、近期疗效确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8月为15例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一例中转开放;手术时间30~65 min,平均(47.6±10.3)min;术中出血量10~70 ml,平均(46.6±14.4)ml;术后住院3~7 d,平均(3.5±1.1)d;1例多发囊肿患者术后引出暗红血液,量约150 ml,予以止血支持等对症治疗,出血量逐日减少,术后7 d拔管出院。随访1~12个月,无尿漏、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疗效确切、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是治疗肾囊肿的理想术式,掌握后腹膜腔的手术解剖及精细操作是防止并发症发生及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超声引导肝肾囊肿介入治疗的方法再探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对超声引导乙醇治疗肝肾囊肿的方法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使乙醇治疗肝肾囊肿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方法采用超声引导下的直接乙醇冲洗疗法和置管引流冲洗疗法,乙醇总量不予控制为主要方法改进。注重术前认真谈话和彩超引导。结果肝肾囊肿共306个,治愈249个,明显有效48个,有效6个,无效3个。治愈率81.37%,有效率99.02%。其中,肾囊肿189例241个囊肿,有效率100%,治愈率87.55%;肝囊肿59例65个囊肿,有效率95.38%,治愈率58.46%。无一例出现明显的过敏反应、出血等并发症。结论①超声引导下的直接乙醇冲洗疗法和置管引流冲洗疗法,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②肾囊肿的治愈率明显高于肝囊肿(P<0.01);大于10mm的肝囊肿疗效差(P<0.01)。③术前认真谈话和彩超引导也很重要。  相似文献   

16.
肝囊肿的腹腔镜治疗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肝囊肿是一种较常见的肝脏良性疾病 ,一部分病人需选择外科处理。腹腔镜手术技术的发展 ,使得肝囊肿的腹腔镜治疗渐成为一种主要手段。本文总结了作者 1 994年 1月至 2 0 0 1年 8月治疗的 35例肝囊肿进行分析 ,探讨腹腔镜在肝囊肿治疗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中 ,男 2 1例 ,女 1 4例。男女比例 1 .5 :1。年龄 2 1~ 75岁 ,平均 46.6岁。单发性肝囊肿9例 ,多发性肝囊肿 2 6例 (含 2例多囊肝 ) ,单发与多发比例 1 :2 .98。囊肿单腔直径 2~ 1 5 cm,合并肾囊肿 2例。所有病例均经 B超或 CT确诊。治疗前症状均有腹胀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腹腔镜技术再次治疗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后复发性囊肿的可行性。方法:总结5例腹腔镜技术治疗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后囊肿复发的临床资料,其中3例经腹腔途径,2例经腹膜后途径。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50~100min,平均75min。出血60~18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4~9天,术后随访6~14个月,未再复发。结论:对于复发性肾囊肿仍可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手术处理。  相似文献   

18.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 ,其治疗方法多样。随着介入影像技术的发展 ,目前多用介入治疗替代手术治疗。我院自 1996年 5月~ 2 0 0 2年 5月共收治肾囊肿 15 6例 ,其中 15 0例在B超引导下行穿刺置管硬化治疗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 15 0例 ,男 80例 ,女 70例 ,年龄 3 5~ 72岁 ,平均 5 1岁。右侧肾囊肿 78例 ,左侧肾囊肿 72例。肾上极囊肿 3 2例 ,肾下极囊肿 78例 ,肾背侧囊肿 40例。 4例患者合并有高血压。B超检查肾囊肿最大 12cm× 8.7cm ,最小 3 .4cm× 2 .2cm ,均在B超引导下作穿刺置管硬化治疗。二、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进肾囊肿CT引导下硬化剂治疗术的疗效。方法386例肾囊肿经皮穿刺抽吸乙醇治疗,其中,单纯性肾囊肿243例,多发囊肿113例,双肾均有囊肿30例。囊肿直径1.5~7 cm。用9-14 G穿刺针穿刺抽吸,抽出囊液5~700 ml,注入99.7%无水乙醇保留而不抽出,乙醇量以抽出量的25%~50%计算。结果随访193例(251个囊肿),时间3个月~12个月,囊肿治疗有效率达98%以上,囊腔消失率达87%,并发症仅为局部腰部胀痛,无严重后遗症。结论改进后的CT引导下肾囊肿硬化剂治疗术是一种安全、并发症少,操作简单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经皮囊内入路电切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疗效,以探讨低侵袭性、彻底的肾囊肿治疗方式。方法: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12月采用经皮肾穿刺囊肿去顶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患者16例。患者平均年龄59(23~78)岁;囊肿位于左肾13例,右肾3例。囊肿直径平均8.2(5.2~12.8)cm。术中在超声定位下应用经皮肾穿刺技术配合双极电切镜切除游离于肾脏外侧的囊壁,术后留置引流管2d。结果:14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囊肿完全消失。意外发现1例肾细胞癌,二期行肾部分切除术;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68(15~125)min。平均随访15(1~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单纯性肾囊肿可以用经皮肾穿刺去顶术安全解决。此技术优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避免了多个trocar的安置及广泛的肾周剥离,降低了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