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 探讨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R)和体重指数(BMI)预测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效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济南市城区1 170名7~17 岁儿童青少年,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WC、WHtR和BMI预测代谢紊乱的曲线下面积(AUC),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C、WHtR和BMI诊断的肥胖预测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风险。结果 WC预测4种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压、低HDL-C和高TG)中≥1项或≥2项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63(0.59~0.66)和0.74(0.69~0.79),WHtR对应值分别为0.62(0.58~0.65)和0.74(0.69~0.79),BMI对应值分别为0.64(0.60~0.67)和0.75(0.70~0.80)。WC诊断的腹型肥胖(WC≥性别和年龄别的P90)预测儿童青少年4种代谢紊乱中的≥1项或≥2项组分的OR(95%CI)值分别为2.88(2.15~3.86)和6.83(4.47~10.44),WHtR诊断的腹型肥胖(WHtR≥0.50)对应的OR(95%CI)值分别为2.63(1.86~3.71)和5.77(3.65~9.13),BMI诊断的肥胖(BMI≥性别和年龄别的肥胖界值) 对应的OR(95%CI)值分别为3.03(2.17~4.23)和6.35(4.03~10.00)。结论 WC、WHtR和BMI均可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重要预测因子,WC、WHtR和BMI预测代谢紊乱的效果相当。考虑到WHtR 界值的简单易记性,WHtR或许可替代WC和BMI作为儿童青少年代谢紊乱的早期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不同肥胖测量指标与三酰甘油葡萄糖乘积(triglyceride-glucose index,TyG)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2019年整年度10 054名健康体检员体格检查资料,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等不同肥胖测量指标;比较研究人群TyG指数水平与不同肥胖测量指标及血清脂代谢指标的关系。结果腹型肥胖检出率为62.4%,BMI超重和肥胖为60.4%,其中,腹型肥胖为88.1%,BMI正常人群中腹型肥胖为24.5%;不同性别腹型肥胖及超重、肥胖者均与年龄的增长成正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TyG指数与年龄、BMI、WC、WHR、WHt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尿酸(UA)密切相关,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1)。肥胖不同测量指标相关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WHtR、WC、WHR、 BMI(rs=0.450、0.449、0.434、0.40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SBP、DBP、BMI、WHtR、TC、HDL-C、LDL-C、UA对因变量TyG指数产生显著影响(P 0.05);结论 WHtR与TyG指数的相关性大于WC、WHR和BMI;WHtR和TyG指数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评估腹型肥胖人群胰岛素抵抗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西安市城区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发病情况。 【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13 994人,采用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诊断超重和肥胖。采用三次样条对西安市7~18岁儿童青少年体重、身高和BMI百分位数进行拟合,将身高,体重P50,及BMI的P85、P95百分位数值与2005年中国全国标准进行比较。 【结果】 西安市城区7~18岁中小学生超重总发病率为10.42%,男生和女生分别为11.85%和8.83%;肥胖总发病率为4.67%,男生和女生分别为4.92%和4.40%。男生身高P50值在10~15岁(除12岁)比全国标准稍低,男女体重和女生身高P50中位数与全国数值基本接近;男生BMI的P85、P95数值与2005年全国水平基本接近;女生P85和P95值在14岁以前与全国水平基本接近,15岁后有所减低。 【结论】 西安市中小学肥胖发病率在17年间增加了一倍,制定预防儿童超重和肥胖的有效措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流行现况,为城区学生的超重肥胖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19年选取郑州市城区小学和初中学校的6 859名7~15岁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体重指数(BMI)、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3种指标标准分析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流行现况。用R 4.0.3软件进行t检验、完全随机设计χ2检验、配对χ2检验和加权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 以BMI标准筛查郑州市城区中小学生的总体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4.4%和10.3%,以WC标准和WHtR标准筛查的中心型肥胖率分别为19.4%和14.3%。3种筛查标准对各年龄段男生的肥胖和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15岁学生的中心型肥胖检出率均高于7~9岁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在筛查中小学生中心型肥胖上,WC标准 vs. WHtR标准的Kappa值为0.73,其中7~9岁、10~12岁和13~15岁男生的Kappa值分别为0.84、0.85和0.76,一致性程度较高。结论 郑州市城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和中心型肥胖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男生和小学生应重点关注,应及早开展综合干预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地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和体质量指数(BMI)、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值(WHtR)的分布特征,为学生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对9所中小学的11 474名学生进行体格测量,按照"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BMI值分类标准"筛查超重和肥胖,制定BMI,WC和WHtR百分位分布表。结果超重和肥胖检出率男生分别为14.80%和10.97%,女生则分别为7.69%和5.07%,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WC,WHtR的各百分位值均接近北京的报告。结论川沙地区7~15岁学生超重肥胖已失去早期流行的特征,腹部脂肪的堆积程度已接近北京地区。制定不同性别和年龄的腰围、腰围身高比值规范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体质指数(BMI)正常的儿童青少年中腰围(WC)对血压偏高的预测作用,为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1993-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 横断面合并数据,选取BMI正常的7~17岁儿童青少年9 038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指标包括性别、年龄、WC、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患病率。校正性别和年龄,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血压水平随WC水平增加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患病率随WC水平增加的变化趋势以及患病风险。结果 随着WC水平的增加,BMI正常的儿童青少年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收缩压/舒张压:96.0/63.1 mmHg~102.4/68.0 mmHg;血压偏高率:6.9%~21.8%,P均<0.001),结果均独立于性别与年龄。以WC25组为参照组,随WC水平的增加(P25≤WC50,P50≤WC75,P75≤WC90和WC≥P90),血压偏高的患病风险分别为1.39,1.70,2.21和3.10(P均<0.01),结果独立于性别与年龄。结论 WC可作为预测BMI正常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指标。BMI指标应与WC指标联合应用,从而更有效的预防儿童血压偏高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天津市宝坻区60岁及以上老年居民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以及腰围身高比(waist-to-height ratio, WHtR)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联。   方法   本研究对2018年4-5月参加天津市宝坻区口东卫生院体检的老年人(≥60岁)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采用分层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BMI与WC(或WHtR)对高血压的联合作用和交互作用。   结果   共邀请1 692人, 1 417人(83.75%)参与本研究。老年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为46.36%、BMI超重和肥胖者占66.50%、WC中心型肥胖者占74.66%、WHtR超重和肥胖者占75.38%。与BMI或WC正常相比, BMI超重(OR=1.65, 95% CI:1.19~2.30)和肥胖(OR=3.41, 95% CI:2.23~5.20)及WC中心型肥胖(OR=1.49, 95% CI:1.00~2.23)均增加高血压的患病风险。BMI联合WC超重/肥胖(OR=2.49, 95% CI:1.78~3.46), 或BMI联合WHtR超重/肥胖(WHtR超重: OR=2.05, 95% CI:1.41~2.99;WHtR肥胖: OR=2.37, 95% CI:1.50~3.76)的患病风险高于后者单独作用的风险(WC超重/肥胖: OR=1.39, 95% CI:0.90~2.15;WHtR超重: OR=1.02, 95% CI:0.62~1.66;WHtR肥胖: OR=1.44, 95% CI:0.55~3.81)。   结论   三项指标中, BMI与高血压患病的关联性最强, 且BMI超重/肥胖增强WC(或WHtR)与高血压的关联, 提示控制BMI相关体重指标在正常范围内有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并对相关测量指标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青岛市某农村1661名中老年人(男612人,女1049人)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血压、血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 1661名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63.4%,高血糖检出率为23.8%,贫血患病率为35.3%。中老年女性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均高于男性(P〈0.05),男性腰围/臀围比(WHR)高于女性(P〈0.05)。65岁之前BMI、WC均较高(BMI〉25kg/m^2,WC〉85cm),65岁以后随年龄升高BMI、WC有逐渐降低的趋势(P〈0.05)。BMI、WC、WHR、WHtR4者与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的正相关系数均为WHtR最大(P〈0.01)。结论农村中老年人高血压、高血糖、贫血患病率均较高,中老年女性超重和肥胖率高于男性,比男性更易发生高血糖,同时45~65岁中老年人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也较高;WHtR与BMI、WC、WHR、收缩压、舒张压和血糖的相关性均较强,可以作为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标和预测高血糖与高血压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9.
分析银川市学龄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定义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肥胖及相关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以分层方便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年抽取银川市6~18岁中小学生1 939名,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体成分检测及实验室检测.结果 不同指标体质量指数(BMI)、体脂百分比(FMP)、腰围身高比(WHtR)、腰围(WC)肥胖组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BMI,FMP,WHtR,WC均可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OR值均>1,P值均<0.01),其中BMI和WC预测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分别是正常组的1.46~1.86,1.51~1.91倍,预测效果优于FMP和WHtR.随着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数的增加,BMI与WC肥胖组心血管危险因素≥1项或≥2项的检出风险预测分别是正常组的3.12(2.2~4.3)倍和5.36(3.8~7.5)倍,优于其他不同定义肥胖指标分组组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风险预测.结论 不同指标定义肥胖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BMI和WC定义肥胖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检出高于FMP和WHtR,BIM与WC定义肥胖相结合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预测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子代在青春晚期糖脂代谢、抗氧化酶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与健康人子代的差异,为进一步探讨代谢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30例代谢综合征患者子代和74例健康人子代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WC)和血压(BP)、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身高(WHtR)、腰围/臀围(WHR),并检测血清空腹血糖(FPG)、血脂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MS患者青春期子代的肥胖指标和血压水平(腰围、腰围身高比、腰臀比、舒张压值)及血脂异常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率)均高于健康成人群的青春期子代(P值均0.05),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SOD和GSH-PX的活性与WC,WHtR,WHR,DBP呈显著负相关(P值均0.05),与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5),SOD活性与DBP也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代谢综合征患者子代MS和MS相关组分异常检出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子代,且抗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人群子代。抗氧化酶的活性与MS组分(肥胖、血脂异常)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汉族青少年肥胖分布特征。方法①选取2008-2009年延边地区安图县4所高中毕业生体检资料,共调查1 658名汉族学生,且均对调查内容知情同意。②采用统一设计的肥胖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学生的人口学特征,并测量其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体格指标均依据《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检测细则》进行测量。分别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臀围比值(WHR)及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评价肥胖的指标。超重及肥胖依据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BMI超重、肥胖筛查分类标准,WGOC",以BMI(kg/m2)≥24.0为超重和≥28.0为肥胖。结论①男生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BMI的平均值均高于女生,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男生BMI的P85和P95百分位点分别为23.7及26.2,女生分别为22.7及25.0。②男女生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1.2%和7.1%,肥胖检出率分别为2.3%和1.4%,超重及肥胖合计检出率分别为13.5%和8.6%,超重及合计检出率性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③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及WHtR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893、0.548、0.584、0.056及0.555(均P<0.05)。④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与性别、体重及WHtR密切相关,其OR值分别81.052、1.520及6.457。结果①本地区青少年BMI平均水平明显低于WGOC分类标准,其超重肥胖检出率接近大、中城市汉族。②BMI与体重、腰围、臀围、WHR、WHtR之间具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本地区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患病与性别(女生)、体重(高体重)、WHtR(腹型肥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评价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与食物消费、体力活动和社会经济水平的关系,为制定营养教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选取宁夏南部5个地区义务教育阶段三至九年级2 472名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结果 宁夏南部地区儿童青少年按体质量指数(BMI)判断的超重/肥胖率为4.3%,按照腰围(WC)和腰围身高比(WHtR)判断的腹型肥胖率分别为5.4%,10.6%.家庭经济水平、母亲职业、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BMI有关(P值均<0.05);家庭经济水平,母亲文化程度及职业,肉类食品、膨化食品及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与儿童青少年WC有关(P值均<0.05);母亲职业与儿童青少年WHtR有关(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庭经济水平高是BMI,WC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078,2.336,95%CI值分别为1.024~4.250,1.201~4.660,P值均<0.05);母亲职业为职员、公务员和个体是WC,WHtR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115,1.624,95% CI值分别为1.179~3.797,1.039~2.538,P值均<0.05);膨化食品摄入频率高是BMI,WC水平增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1.960,1.618,95%CI值分别为1.208~3.179,1.046~2.505,P值均<0.05);腌制食品摄入频率低者BMI,WC,WHtR均较高(OR值分别为0.348,0.368,0.679,95%CI值分别为0.189~0.640,0.217~0.624,0.473~0.974,P值均<0.05).结论 采用BMI,WC,WHtR判断的儿童青少年肥胖主要与社会经济水平和食物消费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肥胖测量指标BMI(体质指数)、WC(腰围)、WHR(腰臀比)、WHtR(腰身比)与糖尿病患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6个乡镇/街道≥35岁的居民11599名进行问卷调查并体检,分析BMI、WC、WHR、WHtR和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常熟市≥35岁成人糖尿病患病率12.18%,空腹血糖平均水平为(5.66±1.32)mmol/L.不同BMI、WC、WHR、WHtR组间空腹血糖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MI、WC、WHR、WHtR与空腹血糖水平呈正相关关系;BMI、WC、WHR、WHtR最高分位组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是最低分位组的4.40、2.50、2.26、2.13倍(P值均<0.05).BMI、WC、WHR、WHtR每增加1个标准差,糖尿病患病风险分别增加40.0%、50.4%、52.3%、46.2%.结论 肥胖测量指标BMI、WC、WHR、WHtR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糖尿病患病风险随着肥胖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中心性肥胖指标对糖尿病的筛查价值优于BMI.  相似文献   

14.
吴善玉  朱文娟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777-2779,2781
目的分析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围/身高比值(WHtR)3个肥胖指标与MS及其他组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8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延吉市某社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血压测量、体格检查及生化指标检测。对资料完整的886例对象按照不同的BMI、WC水平进行分层,比较分析代谢异常组分患病情况。对WHtR指标与MS其他组分异常数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寻找适合的切点,分析其对MS的患病风险。结果调查对象中肥胖程度比较严重,且各项指标存在性别差异;各项代谢异常患病率均与BMI和WC有关,两者均异常时,各项表示代谢性健康风险的OR值明显高于BMI与WC各单项异常组(P﹤0.01),但仅有腹型肥胖时,其OR值均高于BMI超重而WC正常者;WHtR与代谢异常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r=0.479,P﹤0.01),当WHtR超过0.50时,个体MS患病危险度显著增加(OR:1.564,95%CI:1.046~1.896,P﹤0.01)。结论 BMI和WC异常可增加代谢异常疾病的患病风险,WHtR是较好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在防治MS其他组分时应将体脂增多同时伴有脂肪分布异常者列为重点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5.
腰围身高比值在成人代谢综合征中诊断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作为中心性肥胖指标在成人代谢综合征(MS)诊断中的价值和实用性。方法对1363例健康体检成人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测,分析WHtR、腰围(WC)、体质指数(BMI)相关性。根据IDF(2005)MS诊断标准筛选出MS组分,分析WHtR对MS组分聚集的影响,计算相对危险度(RR)。用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求证最佳切点,确定WHtR诊断中心性肥胖的界限值。采用研究得出的WHtR指标,代替IDF(2005)标准中的WC指标[IDF(test)]诊断不同身高人群的MS,计算检出率,并与IDF(2005)的结果作比较。结果 WHtR与WC:男性r=0.961,女性r=0.959;WHtR与BMI:男性r=0.820,女性r=0.72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WHtR值增高,MS组分检出率及聚集性增加,RR值上升。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727,女性为0.716,对应的WHtR最佳切点均为0.49。以WHtR≥0.50为中心性肥胖的诊断标准,MS总检出率男女分别为15.9%,4.03%,IDF(2005)则分别为6.69%,4.32%,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个标准在不同身高组检出的构成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前者有利于身材较矮人群中的病例检出。结论 WHtR是中心性肥胖的良好指标,无性别差异,最佳切点为0.49,适合不同身高人群。  相似文献   

16.
比较臀围相关肥胖指数识别儿童高血压的诊断价值,为促进儿童高血压的早期筛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秦皇岛市5所小学1 352名7~12岁汉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身高、体重、臀围、血压等指标测量.结果 共检出高血压小学生82例(6.1%),其中男生46例,检出率为6.8%;女生36例,检出率为5.3%.男生收缩压(SBP)与体质量指数(BMI)(r=0.49)、腰围(WC)(r=0.50)、臀围(HC)(r=0.50)、人体肥胖指数(BAI)(r=0.26)和儿童人体肥胖指数(BAIp)(r=0.45)均呈正相关,舒张压(DBP)与BMI(r=0.23),WC(r=0.24),HC(r=0.24),BAI(r=0.11)和BAIp(r=0.2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女生SBP与BMI(r=0.44),WC(r=0.40),HC(r=0.48),BAI(r=0.20)和BAIp(r=0.44)均呈正相关,DBP与BMI(r=0.30),WC(r=0.28),HC(r=0.34),BAI(r=0.14)和BAIp(r=0.31)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男生各臀围相关指数识别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HC:0.87,BAI:0.61,BAIp:0.79(P值均<0.05),女生各臀围相关指数识别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HC:0.84,BAI:0.71,BAIp:0.82(P值均<0.01).HC识别儿童高血压的ROC曲线下面积与BMI和W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臀围相关肥胖指标可作为识别儿童高血压的有效指标.BAI和BAIp并不优于HC.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腰围分布特征和肥胖状况。方法通过杭州市学生健康监测与预警管理信息平台,收集21所中小学27 967名7~18岁2015学年儿童青少年健康检查资料,分析腰围(WC)、腰围身高比(WHt R)的分布特征,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颁布的中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体质指数筛查分类标准和我国7~18岁青少年腰围的P_(90)分析肥胖流行状况。结果杭州市儿童青少年的WC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WHt R受年龄影响较小,WC和WHt R与BMI均呈正相关,且WC与BMI的关系比WHtR更紧密(WC:男生r_s=0.868,P0.01;女生r_s=0.780,P0.01;WHtR:男生r_s=0.631,P0.01;女生r_s=0.578,P0.01);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29%,中心性肥胖率为17.69%,肥胖率和中心性肥胖率随学段升高呈下降趋势(P0.01),男生高于女生(P0.01)。结论杭州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较为严峻,应重点关注低学段学生和男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腰围/身高比值(WHtR)这一腹型肥胖指标用于评价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价值。方法 BMI〈25 kg/m2的健康体检者,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WC)、臀围,计算体重指标(BMI)、WHtR及腰臀围比(WHR),并检测血糖、血脂等。采用偏相关系数分析WHtR、BMI、WC及WHR与危险因素聚集的关系,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肥胖指标预测危险因素聚集的效能。结果偏相关分析与显示,调整年龄的影响后,各肥胖指标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呈显著相关(P〈0.05),男女均以WHtR的相关系数最大。ROC分析显示:针对≥2个危险因素聚集,男女性均以WHtR的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WHtR是有效的预测非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中心性肥胖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验证儿童人体测量指标、体成份与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性。方法 对174名7~16 岁超重肥胖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腰围臀围比值(WHR)、腰围身高比值(WHtR);使用生物电阻抗体成份测定装置测定体脂率(fat%);测定血压、清晨空腹血糖、血脂等指标。采用调整性别年龄后的偏相关系数“r”表示肥胖指标与心血管代谢指标的关联性。结果 1)各组平均fat%均在30%以上,女生fat% 随年龄增加而增加(P<0.05);2)WHtR为0.53~0.56,男生高于女生(P<0.05),无年龄差异(P>0.05)。3)身体测量指标、fat%、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与收缩压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现中等程度的相关性(r介于0.30~0.50之间,P<0.05);腰围与多数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组份均呈显著相关(P<0.05),其次为fat%、BMI和WHtR。结论 腰围、体脂率(fat%)MS组份的相关性优于BMI和WHtR,在干预研究中应作为BMI 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20.
了解广州市儿童青少年代谢综合征(MS)的流行现况,探讨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与MS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区抽取7所中小学共1 242名10~17岁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血压的测量和血液中MS组分的检测,比较不同体质量指数(BMI)组儿童青少年MS组分的水平及异常情况,计算MS患病率.结果 超重和肥胖组儿童青少年的腰围(W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三酰甘油(TG)水平均高于正常体重组,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低于正常体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肥胖组的WC,SBP,DBP,TG和HDL-C异常检出率均最高,而正常体重组最低(P值均<0.05).广州市10~17岁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为2.9%,其中正常体重、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检出率分别为1.0%,13.7%和32.4%.结论 超重和肥胖儿童青少年MS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体重组,且随BMI增加而增加,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