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近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萼香茶菜作为1种民间抗炎草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炎症和肿瘤疾病的治疗。从蓝萼香茶菜中提取的萜类、黄酮、甾体等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炎、抗肿瘤、保护心血管等。综述了国内外对蓝萼香茶菜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研究近况。  相似文献   

2.
<正>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m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可抑制SiHa、Hela、HL-60等细胞株增殖[1]。本文研究了蓝萼甲素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1材料与方法1.1材料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购自上海艾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Hoechst凋亡检测试剂盒、PARP,cleavedcaspase-3和caspase-8抗体购自上海碧云天生物公司,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采用~3H—TdR、~2H—udR、~3H—Leucine在体外掺入S_(180)腹水癌细胞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法,探讨蓝萼甲素对DNA、R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作用,抑制程度呈剂量相关性。对DNA、RNA的抑制发生较早,恢复较快,对蛋白质作用持久、且均为可逆性抑制。蓝萼甲素(glaucocclyxin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蓝萼香茶菜(Isodom glaucocalyx kudo)的一种二萜类成份,经药理实验证明:蓝萼甲素具有细胞毒作用,对艾氏腹水癌有一定抑制作用,体内对S_(180)实体瘤实验抑制率达30.4%(10mg/kg×7d),  相似文献   

4.
蓝萼甲素对人宫颈鳞癌SiHa细胞株生长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蓝萼甲素(Glaucocalyxin A)是由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eds(Benth)Ham中分离提取出的二萜化合物[1]。研究证明不同浓度的蓝萼甲素可抑制某些肿瘤细胞的增殖,如肝癌BEL-7402细胞株[2]、卵巢癌HO8910细胞株[3],然而,蓝萼甲素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机  相似文献   

5.
《中南药学》2018,(2):233-237
目的建立蓝萼香茶菜的质量标准。方法以咖啡酸为对照品,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药材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芦丁、齐墩果酸和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并根据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蓝萼香茶菜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进行定量测定。结果 TLC分离度良好,斑点清晰。芦丁、齐墩果酸及熊果酸分别在0.1838~2.7570 mg·mL~(-1)、0.009 98~0.149 70 mg·mL~(-1)及0.01132~0.169 80 mg·mL~(-1)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含量分别不得少于0.2%、0.05%及0.08%。7批蓝萼香茶菜样品的水分测定结果为9.93%~10.81%,总灰分测定结果为8.17%~9.45%,酸不溶性灰分测定结果为2.87%~3.61%。结论上述方法简便,高效,专属性强,可有效控制蓝萼香茶菜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甲醇回流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固/液比;采用HPLC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结果:蓝萼香茶菜甲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A2B2C3),即提取时间为1.5h,回流提取2次,固/液比为1:15时,测得的蓝萼甲素含质量最高。结论:该法提取与测定蓝萼甲素含质量准确,数据可靠,适用于蓝萼香茶菜中蓝萼甲素含质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底雪梅 《安徽医药》2015,19(12):2255-2258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毛叶香茶菜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分析、总结。毛叶香茶菜中分离得到的百余种单体化合物,主要是二萜类化合物,另外有三萜类、黄酮类、木脂素类化合物等;毛叶香茶菜的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其具有抗肿瘤、抑菌、抗炎等作用。毛叶香茶菜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植物,有待进一步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8.
川藏香茶菜丁素和己素的结构确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川藏香茶菜中分离得到2个新化合物,经光谱解析和化学转换反应,确定川藏香茶菜丁素为3α,11β,13α-trihydroxy-entkaur-16-en-15-one(1),川藏香茶菜己素为11β,13α,15α-trihydroxy-entkaur-16-en-3α-β-D-glucoside(2)。  相似文献   

9.
蓝萼甲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蓝萼甲素在大鼠体内外的代谢转化。方法采用大鼠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研究对蓝萼甲素的代谢转化。采用RP-HPLC法同时分离检测蓝萼甲素及其体外代谢产物。结果用液-液萃取、制备HPLC法,从大鼠胆汁中分离了一个代谢产物,经质谱分析推测结构为羟基化蓝萼甲素,并采用HPLC-MS连用,分析了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样品中的代谢产物,推测了蓝萼甲素的可能代谢转化途径。结论蓝萼甲素在大鼠肝微粒体和胆汁中可被代谢转化,主要代谢产物为羟基化蓝萼甲素。  相似文献   

10.
<正> 香茶菜[Rabdosia amethystoides(Benth)Hara]为唇形科香茶菜属植物,为多年生草木,半灌木和灌木。民间用于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黄疸、肝脓疡、毒蛇咬伤、心内膜炎等。我国的本类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全国各地均产。在我省的资源也较为丰富,民间应用也较多。但目前仍未见关于我省产香茶菜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本实验研究了采于泰山的内折香茶菜的药理作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小檗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其中刺檗、具芒小檗、毛叶黄耆和豪猪刺等植物的研究较为深入。小檗属植物的主要成分为生物碱类和黄酮类,研究最多的是小檗碱,其具有降血糖血脂、抗炎、抑菌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然而,对小檗碱的研究并不能代替对小檗属植物的研究。对小檗属植物提取物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促进该属植物及其有效成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二至丸由女贞子、墨旱莲两味药材组成,具有补益肝肾、滋阴止血的功效,在妇科疾病、肾病、肝病等领域均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基础。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至丸在保肝补肾、改善骨质疏松、围绝经期综合征、免疫调节、抗衰老、改善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并对二至丸保护肝脏、抗骨质疏松、抗衰老的作用机制与潜在通路开展了研究。对二至丸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利用现代药理学手段阐明二至丸治疗肝肾阴虚证的机制、挖掘中药经典方“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特点以及指导二至丸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地稔是畲族习用药材,是野牡丹科植物地稔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的地上部分,含有脂肪酸、有机酸、多糖、挥发油、黄酮、鞣质、三萜、甾体等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降血糖、血脂、抗炎镇痛、止血凝血、抑菌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消化道出血、崩漏及糖尿病等疾病。本文主要对地稔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综述,为地稔的质量评价研究和产品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藏药材日官孜玛的用药规律及含该药材方剂的配伍规律,为临床用药及潜在新处方的发现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Apriori算法和社区模块化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日官孜玛方剂中各味药材的配伍规律和高频主治疾病用药规律。结果 共收集含日官孜玛方剂109首,涉及364味藏药材,通过频次统计分析发现日官孜玛多与清热止痛、活血行"隆"类药物联合使用,主治疾病为"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藏医病种。关联规则分析得出频数、支持度、置信度均最高的药物组合日官孜玛-兔耳草、日官孜玛-诃子和日官孜玛-渣驯,体现了藏药方剂的"主辅配伍"规律。含日官孜玛方剂治疗"培根木布"病、热泻病和瘟疫等疾病时多与清热行"隆"、止泻止血、除瘟解毒等药物配伍使用,且各方剂的配伍具有明显差异性,符合藏药方剂学"君臣将士"配伍用药规律。结论 含藏药材日官孜玛方剂组方规律明确,主治疾病与核心药物组合相互对应,符合藏药方剂学的"君臣将士"配伍规律,表明该规律为代表的藏医方剂理论在藏药复方新药开发和临床个性化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为临床合理使用日官孜玛及含日官孜玛方剂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苦碟子为菊科苦荬菜属植物抱茎苦荬菜[Ixeris sonchifolia (Bge.) Hance]干燥全草。苦碟子在我国资源丰富,药理作用广泛,除对心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外,其在脑血管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上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苦碟子治疗脑缺血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新进展,包括清除自由基、抑制钙超载、炎症相关因子和相关通路、调节相关蛋白表达等,从而推动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方面的深入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通关藤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关藤为萝藦科牛奶菜属植物通关藤的藤茎,其主要化学成分为C21甾体化合物,尚含有三萜、有机酸、甾醇、多糖等化合物.研究表明,其主要的药理作用为抗肿瘤,降压,平喘等.本文就近年来通关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其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作为临床上常用的活血化瘀药,其药理作用广泛,尤其在治疗脑血管病上方面效果良好,其主要活性成分和制剂均具有良好的改善脑侧支循环及促进血管生成的药理作用。通过对改善脑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的丹参活性成分(丹参素类和丹参酮类)和丹参类制剂(丹参注射剂如注射用丹参多酚酸、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丹红注射液及口服制剂如复方丹参滴丸、复方丹参片、复方丹参颗粒等)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与侧支循环和血管生成相关的脑血管病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是食药同源中药材,具有滋阴兴阳、止消渴、补劳伤的功效,富含枸杞多糖、枸杞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氨基酸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药理学的研究显示,枸杞子及其活性成分具有抗肿瘤、调节血糖血脂、保护视力、抗抑郁与焦虑、防治神经系统疾病、抗炎抑菌、抗氧化、保护肝肺肾等作用。对枸杞子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其进一步应用开发及新药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血竭为传统名贵中药,龙血竭与血竭化学成分不同,药理作用各有侧重。临床应用时存在两者混用、乱用的现象。本文对两者的研究进展进行文献整理和比较,为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血竭和龙血竭化学成分、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进行总结综述。结果 血竭主要成分为血竭素,而龙血竭中主要成分为龙血素A、龙血素B等。血竭对于活血、止血、镇痛、创面愈合等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龙血竭除了具有活血化瘀作用外,在抗真菌、抗炎等方面作用较强。结论 血竭与龙血竭虽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的治疗,但两者功效仍有较大差异,建议临床应用予以严格区分。  相似文献   

20.
积雪草总苷是积雪草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中的单体成分包括积雪草苷、羟基积雪草苷和积雪草酸等,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损伤,促进创面愈合以及瘢痕修复等。近年来发现积雪草苷类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也存在着多种药理活性,如抗抑郁、抗痴呆、对脊髓损伤以及脊髓神经细胞变性的保护、对抗脑缺血损伤以及镇痛、抗惊厥等。综述积雪草苷类化学成分对神经系统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希望为该类化合物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与应用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