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其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 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固有动脉造影、碘化油乳剂栓塞术,术后4~6周进行CT扫描,分析碘化油聚集形态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按其碘化油分布范围和沉积程度可将碘化油沉积形态分为完全型、缺损型、簇集型、稀少型,其2年生存率分别为69.2%、57.9%、20.0%、0/8。结论: 肝癌栓塞术后碘化油沉积形态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碘化油充盈愈完全,生存率愈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介入化疗栓塞的治疗效果。方法:1996年1月—2001年10月,对7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超选择性插管化疗栓塞228例次,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栓塞26例;肝动脉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栓塞35例;肝动脉单纯灌注化疗15例。结果:化疗 碘化油 明胶海绵治疗效果最佳;化疗 碘化油治疗次之;单纯灌注化疗效果最差。本组患者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84.2%、59.2%、21.1%。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可作为不能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经过治疗,在临床症状改善,肿瘤明显缩小者,可行积极采取二期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碘化油栓塞治疗后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原发性肝癌导管化疗碘化油栓塞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随访价值。材料与方法 :收集 82例原发性肝癌碘化油栓塞后各阶段CT扫描片 ,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有 4 9例 (5 9.7% )出现不同程度的沉积区碘化油丢失 ,出现肿瘤复发。另 33例未出现碘化油沉积的变化及肿瘤复发 ,生存时间明显延长 .结论 :CT扫描是原发性肝癌导管化疗伴碘化油栓塞治疗后观察疗效和预后的最直接 ,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注射碘化油对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CT扫描片,将注入碘化油前后的CT片加以比较,同时将第一次治疗后的CT片与治疗后8~10个月的CT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2例注入碘化油后CT扫描所检出的病灶数比注射前多出15处;8~10个月后,病灶明显缩小,部分较小病灶已不再显影.结论:注射碘化油后,可明显提高原发性肝癌的CT诊断准确性,对原发性肝癌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董云英  董守兰 《华夏医学》2006,19(4):805-806
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以超液态碘化油为载体与化疗药物制成乳剂,注入肝癌的瘤组织后,能栓塞微血管。由于肝癌组织中排出机制不全,碘化油能长期滞留其中,持久地发挥阻断血流的作用[1]。与之混合的化疗药物,与碘化油滞留在肝癌组织中亦使药物在肝癌组织中滞留并缓慢释放,从而更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经肝动脉化疗后碘化油与丝裂霉素混悬剂栓塞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价值。方法 对126例肝癌患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动脉化疗后用碘化油乳剂栓塞(有的加用明胶海棉栓塞),术后复查CT。结果 碘化油乳剂只在瘤灶内潴留而且时间较长,起到长期化疗、栓塞作用,同时便于CT追踪观察疗效,帮助制定新的治疗方案。结论 经肝动脉化疗后碘化乳剂栓塞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的碘化油沉积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经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化疗(transarterial oily chemoembolization,TOCE)的碘化油沉积的相关性。【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月共6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前肿瘤CT动脉期血供强化程度进行分型,将其分为富血供型(均匀强化型+不均匀强化型)和乏血供型(强化不明显型+无强化型),并与TOCE术后碘化油沉积情况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69例行TO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中,CT动脉期表现为富血供型40例(均匀强化型10例+不均匀强化型30例),乏血供型29例(强化不明显型16例+无强化型13例)。四种分型碘化油沉积率的总构成比有显著性差异(χ2=60.096,P<0.01),肿瘤强化程度与碘化油沉积率呈显著正相关(r=0.704,P<0.01),富血供的碘化油沉积率明显优于乏血供(χ2=43.281,P<0.01);富血供中均匀强化型碘化油沉积率优于不均匀强化型。【结论】原发性肝癌CT动脉期强化程度与TOCE碘化油沉积具有相关性,利用CT动脉期进行原发性肝癌血供评估,可以初步预测原发性肝癌TOCE后的碘化油的沉积情况。  相似文献   

8.
对52例肝脏占位性病变进行肝动脉碘化油栓塞后CT扫描显示,除部分转移性肝肿瘤碘化油呈环状聚集外,所有原发性肝癌、肝血管病和部分肝转移瘤碘化油聚集形态无明显差别,所以碘油CT不能作为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的方法;碘油CT能检出CT、超声未能发现的小肝癌及卫星病灶。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了解肝癌侧支循环、肿瘤血管、A-V分流对碘油沉积的影响。②方法对130例肝癌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碘化油抗癌药乳剂进行栓塞,栓后复查X线平片、CT、AFP,观察侧支循环、肿瘤血管及A-V分流对碘化油沉积的影响,根据生存期评价碘油沉积范围对疗效的影响。⑧结果69例每例每次介入治疗碘化油平均沉积范围在80%以上,均为血管丰富肿瘤,其中2例轻度A.V分流,12例有侧支循环,24例生存期在3年以上。④结论肝癌侧支循环、肿瘤血管、A-V分流是影响碘化油在肿瘤内存积的直接因素。碘油沉积范围大,患生存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10.
碘化油抗癌药乳剂经肝动脉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并已作为对不能切除之肝肿瘤的最优治疗方法之一。碘化油抗癌乳剂的制作是将碘化油、泛影葡胺及抗癌药物进行乳化。过去的办法是将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回顾性分析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大剂量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15例巨块型肝癌患者,肿块大小为7~16cm,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物栓塞,碘化油用量为20~40mL。结果治疗的总有效率(RR)为73.9%(85/115),治疗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1.3%、39.1%、8.7%,介入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巨块型肝癌经肝动脉灌注化疗并碘化油加化疗药栓塞治疗的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载药微球组和碘化油组,每组50例.载药微球组采用载药微球治疗,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OL)评分、肝...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探讨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效果观察,从中发现患者在术后出现发热等并发症状的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和护理。方法采用回顾查阅患者病历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选取了我院近两年(2013年11月至2015年11月)所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共计80例,针对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在血管造影下实施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手术治疗。结果通过临床观察,得出碘化油不同用量栓塞会导致引发肝癌患者术后不同程度的发热,其中碘化油用量小于10m L,患者发热率35%,碘化油用量在10~19m L之间,患者发热率为55%,碘化油用量在20~29m L之间,患者发热率为85%,碘化油用量大于30m L,患者发热率为100%。结论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肝癌效果显著,并发现患者术后发热发生率与治疗药物剂量有关,针对这一临床现状可分别采取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不同栓塞剂的肝损伤情况。方法: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30例,海藻酸钠组接受国产海藻酸钠载药微球,碘化油组采用碘化油进行动脉化疗栓塞,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情况。结果:海藻酸钠-TACE及碘化油-TACE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损伤,碘化油组的间接胆红素(IBIL)较海藻酸钠组损伤更重(P0.05)。结论:海藻酸钠和碘化油作为TACE的栓塞剂,均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肝损伤,总体较为安全。  相似文献   

15.
沙培林联合碘化油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沙培林联合碘化油乳剂在原发性肝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9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沙培林TACE治疗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反应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实验组在治疗效果、肝功能、生存率上优于对照组,副作用两组大致相同.结论 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免疫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和分析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CLE)的机制,并探寻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收集广东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例原发肝癌患者TACE术后出现CLE的临床资料,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34例,探讨TACE在治疗原发性肝癌过程中发生碘化油脑栓塞的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结果 2例患者均非首次TACE治疗过程中出现CLE,2例患者均为膈下巨块型肝癌。收集国内外病例36例,其中接受TACE 4次及以上10例(27.8%);碘化油用量≥20 ml 19例(52.8%);巨块肿瘤(直径≥10 cm)15例(41.7%)。结论碘化油脑栓塞是肝癌患者接受TACE治疗时罕见而又严重的并发症,TACE治疗次数、碘化油用量、巨块型肿瘤、膈下动脉供血可能与其发生有直接关系。CLE应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生应积极抢救治疗,可获得较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四氧化三铁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对原发性肝癌供瘤血管的影响。方法:对98例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回顾性的研究。栓塞方法分为3组:A组(碘化油+化疗药物的混悬液),B组(碘化油+化疗药物的混悬液+明胶海绵)和C组(碘化油+化疗药物+四氧化三铁微粒的混悬液)。比较栓塞后供瘤血管再通情况。结果:B组与C组的血管未再通率明显高于A组(P<0.01),而部分再通率及完全再通率明显低于A组(P<0.01);B组与C组的血管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栓塞后肿瘤供瘤血管再通与所用栓塞方法有关,四氧化三铁微粒与碘化油混悬液对肝癌患者进行栓塞治疗是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沙培林碘化油乳剂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对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进行沙培林TACE治疗及常规TACE治疗,对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组在术后1年、3年、5年的生存率上均优于对照组。结论沙培林碘化油乳剂免疫栓塞显示出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多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开展肝癌介入治疗的54例肝癌病人作为研究组,利用碘油CT平扫联合强化CT扫描对研究组的病人进行查检,综合评估肝癌病人在完成介入手术后其体内碘化油的沉积状况以及患者肿瘤组织内的血流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完毕1月后,研究组的全部肝癌病人在接受碘化油CT平扫后发现,整个瘤体均匀致密的病人24例,肝癌病人的病灶出现碘化油高密度沉积影的病人为30例,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给予研究组病人强化CT扫描检查的结果显示,肝癌病人的瘤体相比治疗前的体积减小者为33例。结论对于肝癌病人,在行介入栓塞治疗后给予多螺旋CT平扫联合强化CT扫描,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及时准确的瘤体形态学及血流变化情况,为临床正确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治疗效果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金洪  刘钢  汪鸿  于福全 《中国医药导刊》2012,(9):1539-1540,1542
目的:评价应用栓塞微球及碘化油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观察栓塞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3月我科21例采用栓塞微球及碘化油栓塞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资料,按照"WHO实体肿瘤疗效评价"原则进行评价临床疗效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应用栓塞微球及碘化油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后,21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10例、进展1例。有效率为47.6%,临床获益率为95.2%,且肿瘤平均缩小40%。介入术后21例中发热8例,占38.1%;腹痛伴嗝逆1例,占4.7%;恶心呕吐4例,占19.04%。结论:栓塞微球联合碘化油在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中栓塞效果明显,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