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药物方式治疗;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水平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流变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流变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水平,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然后进行疗效判定、治疗前后心电图检查、血脂和血流变检测.结果 丹红注射液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丹红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效果肯定,能改善心电图、血脂及血流变指标.  相似文献   

3.
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联合应用黄芪注射液和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肠溶阿斯匹林和极化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黄芪注射液20mL+5%GS250mL和刺五加注射液40mL+5%GS250mL分步静滴,每日1次,疗程2周,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心绞痛、心电图、血流变改变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心绞痛、心电图及血流变改变情况较对照组显著(分别为P<0.01,P<0.05,P<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与对照组(56%)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未见副反应。结论:黄芪注射液联合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对68例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加参芎葡萄糖注射液,疗程均为2周.观察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的改善情况,测定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方法: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4例使用黄芪治疗,对照组22例使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绞痛改善情况、心电图的变化、血脂指标。结果:黄芪注射液在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明显优于复方丹参注射液,并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此药使用简单安全,因此具有推广使用的价值,尤适用于老年人。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谷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137例患者分为治疗组(75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均应用冠心病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予加用谷红注射液,疗程均为两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流变变化更明显,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谷红注射液能更显著的降低血流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通络汤联合眼针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流变指标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诊断为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研究组则采用常规治疗加黄芪通络汤联合眼针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观察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及血流变指标。对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2.3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 58.82%(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及血流变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通络汤联合眼针治疗气虚血瘀证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流变指标情况。  相似文献   

8.
周坤  王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22):2949-2951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TMZ)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不稳定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及对照组(50例,常规抗心绞痛西药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患者心绞痛临床改善情况、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善情况及血脂、血流变、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2% VS 64%,P<0.05);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90% VS 6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比黏度及血浆比黏度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明显,可降低患者血脂、血流变水平,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122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66例)和对照组(n=56例),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血流变学变化.结果:治疗者总有效率为91.0%,优于对照组的73.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比容、血小板聚集率、纤维蛋白原明显下降(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良好疗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讨论并分析在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治疗中,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8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性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行基础+弥可保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入黄芪桂枝汤进行治疗,经过系统的治疗后就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学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两组患者在血流变学指标和神经传导速度上比较,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黄芪桂枝汤运用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血流变提高神经供血供氧,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自制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心绞痛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治疗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绞痛缓解、心电图心肌缺血、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心绞痛缓解总有效率(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68.18%)(P<0.05),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及部分心功能指标改善情况、血脂、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明显好转,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丹参田七粉辅助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配对后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常规药物加通心络胶囊治疗,疗程为8周。通过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及心绞痛发作情况评价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降低(P<0.01),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疗程结束后血清C反应蛋白、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心绞痛发作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可以降低血清C反应蛋白及血液粘滞性水平,从而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冠心病心绞痛介入治疗患者术后预后产生的影响.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3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94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冠心病心绞痛病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在围手术期采用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等常规疗法,研究组基于常规疗法予以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流变、血小板膜糖蛋白、炎性因子与脑尿钠肽(BNP)水平、短期预后及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流变各指标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研究组血液黏度、高/低切全血黏度、血小板最大聚集率以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CD62p、CD63、PAC-1、CRP、IL-6、BNP水平明显降低,且CD42b明显增多(P<0.05),研究组CD62p、CD63、PAC-1、CRP、IL-6、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随访时间内心绞痛复发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PCI治疗围手术期应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变学相关指标,并产生抗血小板活化效果,促进组织损伤恢复,缓解炎症,提高心功能,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短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蔡晓萍  关浩增 《广西医学》2003,25(11):2131-2133
目的 :观察生脉联合黄芪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6 3例 ,随机分为两组。A组 (31例 )给予抗心绞痛常规治疗 ,B组 (32例 )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生脉和黄芪静脉滴注 ,每天一次 ,连用 14天。根据两组治疗前后及心电图变化判定显效、有效或无效 ,并于用药前后化验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 :A组与B组在改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9% ,90 6 % (P <0 0 5 ) ,心电图疗效分别为6 1 3% ,84 4 % (P <0 0 5 ) ,两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均无明显改变 ,但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B组优于A组 (P <0 0 1)。结论 :生脉联合黄芪治疗能改善老年冠心病心绞痛及心肌缺血 ,降低血液粘稠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双嘧达莫治疗,观察组采用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和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和血浆黏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塞通联合双嘧达莫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可降低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效果优于单纯双嘧达莫治疗。  相似文献   

16.
钟毅  郑舒展  李家富  范忠才 《吉林医学》2013,34(13):2483-2484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联合红花黄色素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给予抗血小板、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硝酸酯类等药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和红花黄色素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心电图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比索洛尔联合红花黄色素可明显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7.
血府逐淤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血府逐淤汤加味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②方法将入选7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抗心绞痛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用血府逐淤汤加味。均以20天为一个疗程。一疗程后评定疗效。观察心绞痛症状改善情况、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变化情况及血脂水平的变化。③结果观察组显效22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显效率62.9%,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组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7例,显效率54.3%,总有效率为80.0%。④结论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明显改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血府逐淤汤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低周围血管阻力、抑制血小板和红细胞聚集、改善微循环作用,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确、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7月期间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 将所有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 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统计与比较2组患者的心绞痛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前后的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结果 观察组的心绞痛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观察组的血清PGI2水平高于对照组, 血清CXCL型趋化因子及其他血管内皮损伤指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阿托伐他汀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好, 安全性较高, 且对CXCL型趋化因子及血管内皮损伤指标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因此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侯丽娜 《当代医学》2021,27(13):59-61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心电图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低于对照组78.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7.30%)明显高于对照组(81.0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苓桂术甘汤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及核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κB,NF-κB)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各项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IL-6、NF-κB水平显著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苓桂术甘汤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及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减轻免疫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