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及对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9年7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老年CFC患者97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8)和对照组(n=49)。研究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乳果糖10 ml,3次/d;对照组给予口服莫沙必利5 mg,3次/d。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直肠动力和直肠感觉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1.7%)显著高于对照组(49.0%)(P=0.000)。治疗前两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感觉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量、直肠顺应性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直肠静息压、肛门括约肌最大收缩压、肛门括约肌静减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轻度腹胀腹泻3例,对照组轻度腹胀1例,均未影响治疗。结论莫沙必利联合乳果糖治疗老年CFC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肛门直肠感觉,促进肛门直肠协调收缩,对老年CFC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慢性功能性便秘结肠水疗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结肠水疗对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治疗效果。方法CFC病人134例,随机分A组66例(行结肠水疗),B组68例(服用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治疗2周。结果A、B两组有效率分别为:78.79%(52166)、72.06%(49/68)。观察有显效及有效者6个月,A组52例有18例(34.62%)复发,B组49例有39例(79.59%)复发,明显可见,经结肠水疗后,CFC复发率明显低于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组(P〈0.05)。结论结肠水疗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效果好,治愈后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患者肛直肠压力及肌电(EMG)活动特点,同时观察生物反馈训练系统对CFC患者的疗效及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用BIOLAB动力学参数监测系统(液态式),多道胃肠功能检查仪对144例CFC患者检测,并用OrionPC/12mEMG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肌电评估和训练,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CFC患者肛管静息压稍下降(P>0.01)、最大缩榨压明显降低(P<0.01),直肠感知阈和最大耐受量均显著增高(P<0.01);EMG评估CFC患者盆底肌与腹前斜肌有矛盾运动100%,其运动幅值盆底肌静息状态下升高(P<0.01)和腹前斜肌降低(P<0.01);OrionPC/12mEMG生物反馈训练治疗后可显著改善CF C患者上述异常改变(P<0.01),生物反馈治疗CFC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84.03%,增加疗程的频次、缩短治疗间隔以及辅助家庭训练等可以提高疗效和降低复发率(P<0.01).结论CF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感知觉及肌电活动异常,OrionPC/12mEMG生物反馈系统可以改善上述异常表现,对84.03%的CFC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可望提高近期疗效,辅助家庭训练可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重视老年人慢性功能性便秘的危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便秘是常见的消化道症状,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发生率达37.1%,且随增龄而增加.老年人便秘多为慢性功能性便秘(chronic functional constipation,CFC),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根据结直肠动力学特点分为慢传输型(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  相似文献   

5.
便秘一直被视为棘手的临床问题,它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结肠、肛、直肠功能性疾病导致排便异常是常见病。促动力学药物西沙必利治疗便秘已应用于临床,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对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肛管、直肠动力学的测定并观察服用西沙必利前后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变化,旨在探讨便秘与肛直肠动力学的关系,观察药物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浆胃动素浓度及体表胃电图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并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因.方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各30例病例组按国际诊断标准选择[1],并分为动力障碍样型、溃疡样型、反流样型及复合型.对所有受检者空腹、餐后血浆胃动素浓度及同步体表胃电图进行综合分析,并对10例动力障碍样型患者服用促动力药后随访.结果①对30例FD患者分型,动力障碍样型患者空腹血浆MT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②30例FD患者空腹、餐后胃电节律紊乱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其餐后胃电振幅较空腹时无明显增加且仍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浆胃动素浓度异常及胃电活动异常与功能性消化不良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同时观察西沙必利对CIC的疗效及对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用肛门直肠测压法检测30例CIC患者,服用西沙必利前后的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20名健康者作对照。结果肛门直肠括约肌最大收缩压降低(P<0.05),引起直肠肛门抑制性反射的最小松弛容量(MRV)增大(P<0.05),直肠内部容量刺激的排便阈值及疼痛阈值均明显增加(P<0.01);西沙必利10mg每日3次治疗4周可显著改善CIC患者上述异常改变(P<0.01),增加CIC患者排便次数(P<0.01),治疗总有效率为46,67%。结论CIC患者存在肛门直肠动力及内脏感觉异常,西沙必利可改善上述异常表现,对约半数CIC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8.
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功能性便秘患者结肠和肛管直肠动力学改变及其对便秘分型、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我院42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CFC)及20例健康对照者,采用不透X线标记物法测定结肠通过时间(CTT),同时应用8通道水灌注式下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进行直肠、肛管动力学测定.结果 (1)老年CFC组全结肠通过时间及乙状结肠通过时间分别为(49.0±16.4)h和(20.1±13.5)h,较对照组(25.2±7.7)h和(7.8±4.1)h明显延长(t=6.16和t=3.97,均P<0.05);(2)老年CFC患者模拟排便时肛管压力为(39.6±15.7)mmHg,对照组为(17.6±9.3)mm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9,P<0.05),老年CFC组13例患者模拟排便时出现肛管压力反常升高;老年CFC组直肠初始感觉阈和最大耐受容量分别为(49.2±10.5)ml和(175.2±52.6)ml,高于对照组的(33.6±8.5)ml和(123.4±39.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9和t=3.91,均P<0.05);直肠肛门抑制反射松弛率两组分别为59.5%和85.0%(x2=4.03,P相似文献   

9.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与罗马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琳  林征  朱芬芬 《胃肠病学》2006,11(12):750-752
功能性肛门直肠病是一组以肛门直肠症状为基础的临床症候群,其病因尚不清楚。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该类疾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罗马Ⅲ中,功能性肛门直肠病分为功能性便失禁(functional incontinence,FI)、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FAP)和功能性排便障碍(functional defecation disorders)三类。  相似文献   

10.
慢性功能性便秘(CFC)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危害不容忽视。CFC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生物反馈、手术等多种方法,但老年人CFC的疗效仍差强人意,难治性便秘并不少见。为了进一步提高老年人CFC治疗水平,应给患者制订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应用国内外推荐的慢性便秘处理流程,规范治疗行为,同时深入开展老年人CFC的治疗研究,利用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重新评价一些传统疗法、传统药物(尤其是中药)及新近上市药物治疗老年人CFC的疗效和安全性,为安全有效治疗老年人CFC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幽门螺杆菌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治疗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改善胃动力及抗焦虑药对HP阳性功能性消化不良(FD)症状的效果。方法:HP阳性的FD160例随机的分为3个治疗组:胶体次枸橼酸铋(B)合并呋喃唑酮(F)及羟氨苄青霉素(A)三联疗法(BFA方案,60例)、西沙必利(CIS,60例)和多虑平(DXP,40例),对其疗效作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结果:CIS总有效率显著高于BFA(P<0.05),DXP总有效率介于两者之间。临床类型中,CIS对运动障碍型FD疗效优于BFA(P<0.01);而对溃疡型FD,BFA比CIS效果更佳(P<0.05);伴有焦虑、多疑、多梦及严重失眠的女性FD,DXP常常收到良好的效果,并优于BFA或CIS(P<0.05)。不同年龄、性别及病程对疗效亦产生一定的影响。结论:HP阳性FD没有必要常规行根除HP治疗,但对溃疡型FD尤其病程较长者,根除HP治疗对改善FD症状有较好的效果。改善胃动力更适合于运动障碍型、年龄较小及病程较短的FD患者。上述治疗无效,尤其病程较长且同时伴有神经衰弱征候群的女性FD患者,推荐给予抗焦虑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功能性便秘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进行肠道转运时间及其肛门直肠运动和直肠容量感觉研究,探讨两类疾病的结肠运动方式有何不同。方法 用不透X线标志物测定全结肠通过时间和结肠分段通过时间并计算转动指数。用电子气压泵研究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对容量刺激的感觉和直肠顺应性。结果 便秘型IBS的结肠转动时间延长主要在右半结肠。功能性便秘的各个节段结肠均有延长,结合转动指数研究,发现直肠乙状结肠部位的延长更显著。两种疾病的肛门直肠括约肌静息压、收缩压和松弛压均无明显异常,但两者的顺应性和排便阈值均明显增高,其中功能性便秘的感觉阈值有增加。结论 IBS便秘型结肠运动紊乱主要在右半结肠,功能性便秘的结肠动力改变主要在直肠乙状结肠部为多。说明两者的结肠运动方式改变是不同的,对两者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我们对5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了肛管、直肠动力学的测定并观察服用西沙必利前后肛管、直肠动力学的变化,旨在探讨便秘与肛直肠动力学的关系,观察药物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根据。材料与方法一、对象患者年龄平均46岁(24~69岁),共50例,男18例,女...  相似文献   

14.
慢性特发性便秘(chronic idiopathic constipation,CIC)是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结直肠动力改变有关。本文用直肠测压方法观察了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直肠对容量刺激感觉的变化,目的在于探讨便秘与肛直肠动力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功能性消化道疾病,近年来已受到广泛关注。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其发生主要与结、直肠动力障碍、盆底功能失调、社会心理因素以及胃肠调节肽异常等有关。本文就有关精神心理因素对功能性便秘影响的研究进行总结,从排便反射、神经分泌物质及对FC患者的临床精神心理治疗成效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老年人与非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肛管测压结果的研究,探讨不同年龄的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动力学及感觉功能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采用瑞典Medtronic公司生产的8通道水灌注式消化道压力检测仪对30例老年人功能性便秘患者及30例非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直肠肛管压力及感觉的测定.结果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直肠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及模拟排便肛管不松弛与非老年功能性便秘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二者大多存在初始感觉阈值、直肠最大耐受量增高及模拟排便肛管压力异常升高;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管静息压和肛管最大缩窄压与非老年患者有显著差异(P<0.05),引起直肠抑制反射(RIRA)的最小气体容量二者比较存在差异(P<0.05).老年组患者高于非老年组患者.模拟排便时老年功能性便秘者直肠压力升高多较低.结论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对容量刺激存在低敏感、高耐受、高顺应性,且肛门、直肠的协调收缩功能紊乱;促胃肠动力药物能促进肛门、直肠协调收缩作用,因此除了生物反馈治疗外,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促胃肠动力药物可作为重要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7.
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的检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探索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运动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气囊测压管检测30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的肛门、直肠运动功能,并以健康人及非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作对照观察。结果(1)老年健康人肛门内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肛管直肠屏障压、肛管括约肌长度分别为10.1±3.0、14.7±2.3、8.0±2.8kPa和2.3±0.4cm,低于非老年健康组(P<0.05或0.01);而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顺应性(92±48、34±10ml/kPa)高于非老年健康组(P<0.05)。(2)老年便秘组肛管直肠屏障压、直肠最低敏感量、最大耐受性、最大顺应性和内括约松弛压为10.5±3.0kPa,106±42、260±50ml、37±15ml/kPa和5.9±1.0kPa高于老年健康组(P<0.05或0.01)。(3)老年便秘组直肠肛管屏障压、肛管括约肌长度和肛门内括约肌最大缩窄压小于非老年便秘组(P<0.05)。结论老年健康人有直肠、肛门运动功能紊乱,便秘与直肠低敏感、高耐受、高顺应性、内括约肌松弛不良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生菌(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益生元(乳果糖口服溶液)治疗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 CF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16例老年CFC患者半随机分为两组,A组110例给予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B组106例单用益生元治疗,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A组显效8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 B组显效69例,有效21例,无效16例。 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 P<0.05)。A、B两组12周复发率分别为7.4%和21.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和14.2%。结论益生菌联合益生元治疗老年CFC疗效优于单用益生元,并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便秘,特别是出口梗阻性便秘的发病机制及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30例排便造影认为是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RS)患者利用CT扫描,并结合临床特别是手术观察,进行分析且与20名正常人检查情况作对照.结果20名正常人肛直角(ARA)静坐相103°±8.3°,力排相为112°±11.5°,较静坐相明显增大.30例PRS患者中17例ARA静坐相为98°±5.6°,力排相为89°±3.7°,较静坐相明显减小,且伴有耻骨直肠压迹(PRMI).PRMI宽度2.4cm±0.7cm,深度1.2cm±0.3cm.而另外13例静坐力排时ARA均无变化,为90°±6.5°,钡剂不排或少排且均出现“搁架征”.30例PRS患者耻骨直肠肌厚度为5.6mm±1.8mm,20例正常人的耻骨直肠肌厚度为2.4mm±0.6mm(P<0.01).而与手术所见耻骨直肠肌厚度无明显差异结论耻骨直肠肌及周围肌肉组织的过于肥厚或瘢痕化形成,或痉挛压迫等所致使肛直角变小,排便时出现“搁架征”使大便难以顺流而下是便秘的主要发病因素之一.而简单的肛门后方切扩术则可能是这种便秘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肛周疾病对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伴有肛门不适的53例IBD患者(IBD组)。其中CD43例,UC10例。包括肛瘘35例,大便失禁15例,肛门纤维化8例。选择同期来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体检的健康人2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肛门直肠测压对IB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受试者肛门功能进行评估并进行比较。采用炎症性肠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IBDQ)评分对IBD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 结果IBD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最大肛门静息压、最大挤压压、直肠容量感觉阈值、最大耐受容量、肛管抑制反射阳性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大便失禁的IBD患者最大肛门静息压、IBDQ评分均低于非大便失禁的IBD患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与UC患者IBDQ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便失禁IBD患者IBDQ评分低于非大便失禁IBD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合并肛周疾病的IBD患者肛门直肠功能受损,大便失禁的患者生活质量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