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介入辐射防护设备及其维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和临床诊断学、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学科 ,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介入放射技术已经成为中、晚期癌症、心脑血管性疾病的首选诊疗方法。在进行介入放射技术的操作过程中 ,由于在X线导视下射线曝光量较大 ,介入操作者在诊视床边工作时间长 ,使得介入操作人员及受检者身体各部位受到较大的辐射剂量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选用优质高效的介入防护设备 ,正确合理应用并对其进行必要的日常维护保养就显得尤为重要。介入辐射防护设备的种类1.血管造影机固有防护设备主要包括X线球管管套的屏蔽防护和窗口…  相似文献   

2.
介入放射学中的辐射防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入放射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 ,自 2 0世纪 6 0年代兴起 ,到 70年代逐步应用于临床 ,开辟了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新途径。由于导管技术的完善、电视影像技术、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发展 ,使介入放射学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也由于介入放射诊断和治疗具有创伤小、精度高和疗效快之特点 ,使之倍受欢迎[1 ] 。但是 ,由于操作过程中工作人员几乎完全暴露在X射线剂量率较高的辐射场中 ,而且操作时间又较长 ,使受照剂量较高。因此 ,介入放射学中的放射防护问题 ,受到国内外专家的普遍关注[2 ] 。一、介入放射学中患者受照剂量UNSCEAR 1993年向…  相似文献   

3.
介入放射学在过去20多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影像监视手段也获得不断的进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对患者的高辐射剂量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放射学界的密切关注,开展了很多对患者的辐射剂量测量以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入放射学是在放射影像诊断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微创治疗学.介入放射学的定义是:在医学影像设备导引下,应用穿刺针、导丝、导管等进行诊断及治疗的学科.介入放射学内容包含介入性诊断和介入性治疗.介入医学是从临床应用角度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则是从诊疗技术特点来定义的.《介入放射学杂志》与即将出版的《介入医学杂志(英文)》形成姊妹篇,将为我国介入医学发展,提升国际影响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介入放射学在过去20多年来得到迅速的发展,新的技术和影像监视手段也获得不断的进步,其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给患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与此同时,介入放射学对患的高辐射剂量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放射学界的密切关注,开展了很多对患的辐射剂量测量以及防护措施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CT的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一直是生产厂家、放射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1]).随着临床CT检查的普及,CT的辐射剂量在所有放射成像影像设备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尽量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
X射线常规摄影照射野外辐射剂量衰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医学影像设备及技术的不断发展,接受医疗诊断性辐射的人群也逐年增加.受检者在诊断性的放射行为中接受了大剂量的辐射,因此了解照射野外的辐射剂量显得非常重要,笔者旨在通过监测X射线摄影中照射野外辐射剂量的衰减,研究受检者非诊断部位防护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入放射学与传统X射线检查比较,具有长时间曝光且曝光条件较大的特点,因此,前者辐射剂量明显高于后者。本文扼要介绍国外对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调查研究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9.
介入放射学(IVR or IR)属微创医学的范畴,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Seldinger技术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以X射线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引导下,利用导管、穿刺等技术对某些疾病进行非外科手术治疗、明确病变性质和取得组织学、细菌学以及生理、病理、生化等资料的一门崭新学科[1].其诊疗范围广、创伤性小、合并症少、精确度高、恢复快等特点,在临床上应用日益广泛,遍布全身各个系统.然而介入放射诊疗过程中,职业人员必须在床边进行操作,在X射线显像监视器的监视下完成,具有距离X射线管近、时间长、不易防护等特点,致使介入放射程序中职业人员在放射诊疗过程中接受辐射剂量高于常规放射诊断的数十倍甚至数百倍[2].而手部是介入职业人员受到射线照射最直接的部位之一,双手置于X射线下进行操作,距X射线管较近且手部由于精细操作的要求,往往难以穿戴铅手套进行屏蔽防护,所以介入放射学程序中职业人员的手部健康监护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对职业人员的手部所受剂量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与放射防护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扼要介绍国外对介入放射学辐射剂量和放射防护调查研究及采取的相应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量出血性脑血管病在介入放射学诊疗过程中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到的X线辐射剂量,分析探讨影响X线辐射剂量的因素及其减低剂量的途径和方法.方法:应用热释光测量法对我院介入中心近期120例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介入放射学检查和(或)介入治疗时患者及介入医生辐射剂量测量.结果: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在0.013~4.032 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在0.113~1.601 mGy;行栓塞治疗时患者皮肤剂量范围在2.231~10.868 Gy,介入医生所受剂量范围在0.307~2.548 mLGy.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是诊断出血性脑血管病的金标准,介入治疗是治疗脑血管病的重要而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患者及介入医生所受的X线辐射剂量很大,因此应该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来减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12.
汪晓 《放射学实践》2008,23(8):943-944
肖恩华男,汉族,1964年12月出生于湖南省邵东县.中共党员,放射医学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放射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湖南省放射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湖南省介入放射专业组组长、湖南省临床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中国医学磁共振学术交流基金会评审专家、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放射学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刨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编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中国医学影像技术>、<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放射学实践>、<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国临床医学影像学>、<世界华人消化杂志>、<中国肿瘤影像与微创治疗杂志>、<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中南肿瘤杂志>、<当代医学一中国介入放射学>等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13.
介入放射学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影像监视下,利用穿刺及导管等介入技术对一些疾病进行治疗,或采取活体标本进行病变的性质诊断[1].在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中,目前应用最多的影像监视设备还是各种医用X射线装置,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DSA).由于开展介入工作时,医务工作人员需要近台操作,且操作时间相对较长,因此,他们受到的职业照射剂量通常较高.已有报道,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因使用不合适的X射线装置或操作不当等原因,引发了某些放射损伤[2-4].因此,深入开展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的个人剂量监测与评价方法研究,也成为国内、外放射防护领域的热点研究课题.本文简要阐述了介入放射学所致职业照射的特点,就国内、外关于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的监测方法研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综述,并就解决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我国放射诊断检查特别是CT检查的频次迅猛增加, 已经成为国民人均辐射剂量的最大人工辐射来源, 并有可能超过天然辐射源的贡献。临床诊疗活动中, 患者和受检者短时间内可能进行多项目、多频次的放射诊断成像, 所接受的累积辐射剂量较高, 甚至一天检查的剂量贡献超过50或100 mSv, 从而对其健康产生潜在风险。因此, 有必要对放射诊断辐射剂量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控制管理, 以尽可能降低过高剂量及其辐射危险的发生概率。本文对放射诊断辐射风险的国际认识、我国放射诊断设备和检查频次、放射诊断辐射剂量及其管理现状进行阐述, 并就辐射剂量的管理提出应对策略, 为进一步推进临床实践中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2017-2019年我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眼晶状体辐射剂量水平,掌握我国介入放射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水平现状.方法 通过国家个人剂量登记系统,采集我国28个省份介入放射学工作人员眼晶状体剂量监测数据,监测部位为左眼、评估指标为个人剂量当量Hp(3)、监测方法为热释光剂量计.分别运用Mann-Whitney U...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调查水平.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以2016-2019年委托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个人剂量监测室进行个人剂量监测的广东省放射诊疗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对其个人剂量进行监测与分析.结果 2016-2019年分别监测诊断放射学、牙科放射学、核医学、放射治疗、介入放射学和其他应用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江西省医疗机构放射工作人员的外照射个人剂量情况,为放射防护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以2014-2018年江西省医疗机构不同工种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对象,工种包括诊断放射学、放射治疗、核医学和介入放射学,统计分析江西医用放射工作人员的受照剂量水平.结果 本次共调查23 833人次,平均人均年有效剂量为0.316 mS...  相似文献   

18.
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diology,IR)是在X射线医学影像设备的引导下,以影像诊断学和临床诊断学为基础,结合临床治疗学原理,利用导管、导丝等器材对各种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的一系列技术[1].介入放射学程序的应用在我国越来越普及,但国内针对职业人员眼晶状体的测量和评估比较模糊,关注甚少.2011年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一项声明中对职业人员眼晶状体的确定性效应阈值和当量剂量限值也进行了重大的修订[2],降低了确定性效应的阈值和年当量剂量限值.对此,有必要针对职业人员的眼晶状体所受剂量的测量进行总结和评估,从而进一步研究如何降低职业人员眼晶状体所受的剂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迅速发展,CT、MRI、DSA、介入放射学等新技术相继应用,X线常规摄影设备日趋现代化,摄影技术在放射专业中已形成一个较完整成熟的分支。技术管理在放射技术学中已成为不可缺少的一门学科。放射科影像质量控制的目的,是用最小的照射剂量,获得最佳影像,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八十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放射委员会(ICRP)就开始倡  相似文献   

20.
开设介入放射病房是学科发展和疾病诊治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介入放射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诊断治疗体系。为使这一先进技术能更好的发挥优势,为更多患者服务,我院介入放射科医师经过“临床-医技-临床”的发展经历,证明介入放射科医师应该而且必须直接管病床。以下报告我院发展介入放射技术的历程,以提供借鉴并求有关专家赐教。我院是一所有400张床的县级医院,放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