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从临床基线资料、病变影像学特征等方面,对影响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性(CTO)病变治疗策略选择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的完全闭塞性病变患者1485例,其中638例确诊为CTO病变,平均年龄为(64.1±11.0)岁。依据首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因无法耐受手术而接受单纯药物治疗将患者分为PCI组(447例)和非PCI组(191例),比较两组间临床基线资料及病变特点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PCI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3.4±10.4)岁,显著小于非PCI组的(65.7±12.0)岁(P<0.05);中位胸痛时间为160(24,262)周,显著短于非PCI组的242(40,382)周(P<0.05);两组间性别构成及高血压、高血脂、心肌梗死、糖尿病患者的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分别为(4.18±1.1)和(2.28±1.00)mmol/L,均显著低于非PCI组的(4.39±1.19)及(2.55±1.08)mmol/L(P值分别<0.05、0.01);两组间血清葡萄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钙蛋白T、肌酸激酶同工酶和氨基末端脑钠素前体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CI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近段血管严重迂曲、病变钙化、靶血管开口闭塞,以及合并三支病变、左主干病变及靶血管外闭塞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非PCI组(P值均<0.01);而闭塞端缺如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PCI组(P<0.01)。多元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胸痛时间>3年(OR=0.998,95%CI0.997~1.000,P=0.004)、合并三支病变(OR=0.288,95%CI0.172~0.482,P=0.000)及靶血管开口闭塞(OR=0.288,95%CI0.172~0.482,P=0.000)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结论胸痛时间>3年、靶血管开口闭塞、合并三支病变为CTO病变行PCI的独立负性预测因素,应权衡患者的临床因素及病变特点选择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影响因素,探索其规律.方法 统计我院近4 年行PCI术后再次复查冠脉造影患者167例,分析心肌梗死组和非心肌梗死组、有症状组和无症状组再狭窄的发生率.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AMI)患者支架术后ISR的发生率(41.6%)明显高于非急性心肌梗死组患者(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支架内再狭窄患者合并糖尿病比例(29.6%)高于无支架内再狭窄患者(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有可疑心绞痛症状患者复查冠脉造影支架内再狭窄率(42.5%)高于无症状定期随访患者(1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①AMI、糖尿病可能由于其本身的病变特征,易致PCI后ISR.②根据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ISR.  相似文献   

3.
蒙绪宁  林英忠  刘伶  卢志红 《广西医学》2012,34(10):1352-1353
目的 评价StentBoost在冠脉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107例介入治疗需要后扩张的冠脉病变患者,分为常规后扩张组(A组)和StentBoost指导下后扩张组(B组).对B组患者采用StentBoost指导下进行后扩张,直到支架完全扩张,贴壁良好.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DES植入情况,随访观察6个月内主要临床心血管事件,并在满6个月时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两组在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及DES植入情况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心肌梗死、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率高于B组(P<0.05).结论 StentBoost指导下进行支架后扩张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支架内再狭窄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慢性完全闭塞(CTO)冠状动脉病变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资料,总结CTO病变特征、PCI的技术方法和近、远期疗效。方法:对79例含有CTO病变的患者进行PCI治疗,共对98支CTO病变靶血管进行了PCI,CTO闭塞时间3~120(17.8±26.1)月,置入冠状动脉支架161枚。结果:共开通71例患者的CTO靶病变85处,术终达到TIMI3级血流的病例成功率为89.9%(71/79),病变成功率为86.7%(85/98),完全血运重建率36.7%(29/79)。其中CTO闭塞时间3~6个月及6个月以上者其PCI病变成功率分别为93.9%(62/66)和71.9%(23/32)(P<0.05)。有桥侧支存在者成功率低于无桥侧支者,56.3%(9/16)比93.9%(77/82)(P<0.05)。断端成刀切状成功率低于鼠尾状CTO,77.8%(14/18)比91.3%(21/23)(P<0.05),闭塞段>15mm的长CTO病变成功率低于短病变者,83.3%(55/66)比90.4%(30/32)(P<0.05)。随访患者78例(98.7%),随访时间4~48(16.7±10.9)个月,无事件生存率为79.7%,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为12.7%(10/79),血运重建率为8.9%(7/79)。结论:影响成功率的因素有血管闭塞时间、闭塞长度、闭塞末端形态、桥状侧支等,成功PCI治疗可改善CTO患者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住院的冠心病合并非重度慢性心力衰竭行血运重建患者41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运重建方式分为PCI组268例和CABG组144例.随访截止至2016年1月,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全因病死率,次要终点事件为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比较PCI组与CABG组长期预后的差别.结果 随访时间5(3,6)年,其中PCI组失访28例(10.4%),CABG组失访17例(11.8%).住院期间总MACE、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功能变化比较,PCI组有效比例高于CABG组,无效比例PCI组低于CABG组(P<0.05).随访期间,PCI组累积全因病死率低于CABG组(7.8%vs.19.4%,P<0.05),总MACE发生率低于CABG组(38.1%vs.43.8%,P<0.05);PCI组累积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累积TVR率与CABG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矫正后,PCI组总MACE发生率(HR=1.357,95%CI 1.105~1.729),全因病死率(HR=0.426,95%CI 0.121 ~ 0.753)仍低于CABG组(P<0.05);TVR率、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合并非重度心功能不全患者行PCI安全有效,与CABG组相比心功能改善更明显,可降低全因病死率和MACE.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07年1月至2015年5月在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并于术后8~12个月随访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136例,其中男性835例,女性301例,年龄(61.61 ±12.32)岁.根据随访造影结果支架相关病变血管是否狭窄及程度将其分成ISR组(n=72)和非ISR组(n=1 064),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临床合并症、用药情况以及介入治疗相关参数等,分析可能导致ISR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组病例资料造影随访显示ISR发生率为6.3%.与非ISR组比较,ISR组患者在吸烟、糖尿病、血脂异常、高血压、术后服药依从性差、长病变和多支病变、支架直径和长度及最小管腔直径(MLD)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大剂量他汀类患者的比例,在非ISR组与ISR组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是临床多因素共同作用结果,与未控制的心血管危险因素、抗血小板治疗和他汀治疗依从性以及支架治疗病变特征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CTO)病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70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急性STE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者20例(CTO组),非梗死相关血管无慢性完全闭塞者150例(无CTO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介入治疗情况及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无CTO组比较,CTO组糖尿病、既往心肌梗死、多支血管病变及心源性休克患者所占比例较多,分别为40.0%、15.0%、100.0%及35.0%;无CTO组患者院内死亡率为6.3%,明显低于CTO组的21.4%,且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O组患者在6个月及一年时的心血管病变死亡发生率为28.5%、35.7%,明显高于无CTO组的5.5%、8.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COX回归分析发现糖尿病、左室射血分数<40%、心源性休克、梗死相关血管为左前降支以及年龄>75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梗死相关血管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可增加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死亡率,而且患者预后多不良。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药物洗脱支架(DES)内再狭窄患者中根据再狭窄模式选择介入治疗的远期预后.方法 选择2006年6月-2009年12月因DES内再狭窄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再次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对于累及DES节段的再狭窄者行再次植入DES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I型病变者行高压球囊扩张术;对于狭窄部位局限于DES内的Ⅱ~Ⅳ型病变者先行球囊扩张,再根据扩张后的结果由术者决定是否再次植入DES.所有患者均前瞻性随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 MACE),包括死亡、靶病变重建(TLR)和心肌梗死(MI).结果 共88例行介入治疗,其中42例行单纯球囊血管成形(POBA)术(POBA组),46例行再次植入DES( DES组).两组间各靶病变部位及各种原植入DES的涂层药物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间再狭窄病变部位及类型构成比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POBA组、DES组的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发生率分别为(72.5±11.9)%、(76.2±9.1)%,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时间为(2.2±1.0)年,两组间MACE、TLR、MI的发生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根据DES内再狭窄部位及类型选择介入治疗方案是有效的.对于局灶型ISR可行POBA术,而对于非局灶型或节段内ISR病变则需要再次植入DES.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介入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及门控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技术(G-MPI)的评估价值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17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CTO的200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42例患者于术前2周及术后随访期内行G-MPI检查,比较PCI治疗成功及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G-MPI显像评价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及预后.结果 PCI失败患者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重度钙化比例高于PCI成功患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靶血管中重度钙化、病变近端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mm及闭塞端缺如是手术失败的的独立危险因素;PCI术后患者心功能指标显著改善(P<0.05);G-MPI显示为可逆性缺损的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显像正常及固定性缺损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靶血管中重度迂曲、闭塞长度≥20 mm、闭塞端缺如、病变中重度钙化是PCI治疗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可采用G-MPI对PCI患者治... 更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采用介入治疗与药物治疗的远期预后差异。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慢性闭塞性病变共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给予对照组药物治疗,给予观察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2组预后效果。结果观察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为46.2%,显著高于对照组(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发心绞痛率为26.9%,心源性死亡率为7.7%,均低于对照组(57.7%、3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