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晚期肝癌疼痛的辨证论治——16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69例肝癌疼痛患者,分析了中医治疗和“四步止痛梯级治疗”的疗效。结果发现,在晚期肝癌中,大部分病人为轻度疼痛,仅少数病人(占14.2%)患中度和重度疼痛。采用一梯级治疗,46.1%肝癌疼痛即可缓解;再经二或三梯级治疗可使93.5%的疼痛缓解;仅6.5%的疼痛患者(Ⅲ级疼痛患者)需继续用四梯级治疗。单纯中医治疗后,Ⅰ级疼痛缓解率为100%;Ⅱ级疼痛缓解率为76.9%,证明中医药在肝癌疼痛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应用“四步止痛梯级治疗”,副作用和麻醉药物成瘾性均较小。中医药止痛机理尚未完全明了,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按WHO推荐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口服药物止痛并配合中医外治,对照组只用"三阶梯药物止痛法",1周后判定癌性疼痛改善情况,观察临床症状及疗效。结果:癌性疼痛缓解治疗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便秘、恶心呕吐、纳呆、头昏等症状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癌痛规范化治疗联合中医外治缓解癌性疼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且最痛苦的临床症状之一。本文通过分析总结癌痛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则治法、处方用药,总结分析癌性疼痛的中医外治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的理论思想,参照西医三阶梯治疗癌性疼痛提出中医外治四联梯级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诊疗思维,并应用于临床获得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癌痛一贴宁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纳入研究的癌性疼痛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癌痛一贴宁贴敷。两组治疗10 d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8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起效时间、持续止痛时间、最佳止痛时间方面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癌痛一贴宁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与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相比,可获得协同增效作用,可缩短止痛起效时间,延长持续止痛时间。  相似文献   

5.
吴东平  罗丽  邓艳桃  郑艳嫦 《新中医》2015,47(12):187-188
目的:观察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及改善生活质量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虚热型癌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并联合口服白皮开郁颗粒;对照组仅按三阶梯止痛法给予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99%,对照组为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症状消失率治疗组为56.67%,对照组为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白皮开郁颗粒治疗虚热型癌性疼痛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医外治特色护理疗法耳穴埋豆干预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骨转移中、重度癌性疼痛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给予氨酚羟考酮片对症止痛,试验组在常规氨酚羟考酮片对症止痛治疗基础上联合中医外治特色护理疗法耳穴埋豆,通过对2组患者的疼痛缓解率、阿片类止痛药用药剂量及恶心、呕吐、便秘的发生率和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及科学评价。结果试验组恶心等副作用低于对照组,阿片类止痛药总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中医外治特色护理疗法耳穴埋豆简便易行,能够改善癌痛患者生活质量,减轻阿片类止痛药的副反应,值得临床护理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消瘤止痛口服液+蟾乌巴布膏+针刺+氢溴酸高乌甲素针"治疗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癌痛住院患者,按1∶1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轻度疼痛:内服消瘤止痛口服液25 m L,4次/日+外敷蟾乌巴布膏1帖,1次/日,共3 d;中度疼痛:轻度癌痛方法+电针治疗,共3 d;重度疼痛:中度癌痛方法+氢溴酸高乌甲素注射液8mg,肌肉注射,1次/日治疗,共3 d。对照组:参考WHO制定的癌痛三阶梯止痛疗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3.33%,对照组有效率为75.00%,2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治疗组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四联疗法有明显治疗癌痛作用,无明显毒副作用,且能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值,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毕晶  王佛有  冯继红 《光明中医》2016,(14):2124-2125
目的观察消癌止痛散中医特色护理技术对癌性疼痛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消癌止痛散制作成膏剂穴位贴敷,3~4小时后洗去药物,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结果癌痛及相关症状完全缓解3例、明显缓解10例、轻度缓解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7.64%(P0.01)。结论消癌止痛散外用治疗癌性疼痛,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的癌性疼痛。  相似文献   

9.
董霞 《新中医》2020,52(16):96-99
目的:观察中医五音疗法配合药物镇痛在改善中重度癌痛中的作用。方法:收集60例中晚期癌症合并中重度疼痛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对照组根据疼痛程度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给予相应剂量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等药物镇痛,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中医五音疗法治疗。观察2组患者在治疗72 h后的疼痛评分、焦虑状态及心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72 h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数字评分(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均较治疗前下降,均恢复至正常范围,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五音疗法可有效辅助药物镇痛,同时能调节癌痛伴发的焦虑症状,并对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起到平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法治疗癌性疼痛(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病理学确诊的住院癌痛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癌痛三阶梯止痛治疗指南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阿是穴(在疼痛范围内≤2个穴位)、合谷穴(双侧)、大椎穴、大杼穴(双侧)、阳陵泉穴(双侧)、太冲穴(双侧),每日针刺1次,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NRS)、镇痛起效和缓解持续时间、疼痛缓解情况、首日与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且治疗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镇痛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镇痛缓解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82. 5%,对照组为57. 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治疗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低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出现恶心、呕吐、乏力、便秘及头晕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联合三阶梯药物止痛疗法较单纯三阶梯药物止痛法能提高癌性疼痛的疗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并可减少吗啡用量及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This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patients with cancer-related pain account for 71.0% in author's material. After the TCM treatment, the effective rate were 91.6% in hepatocarcinoma-related pain; 86.1% in colon-rectal cancer-related pain; 68.2% in malignant lymphoma-related pain; 100% in irradiation-related pain of esophageal cancer, lung cancer, post-operative breast cancer. Results of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showed that 52.1% of pain could be relieved by Step I (TCM therapy); if Step II (indomethacin) or III (phenylbutazone) was added, the rate of pain relief reached as high as 96.5%; and only 3.5% need to be treated by Step IV (Opioids). With less side-effects and addiction of opioids and other narcotics, the "four-step analgesic ladder" therapy seems to be more suitable for cancer pain relief in China.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2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阶梯止痛法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内服联合外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9.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癌性疼痛能够提高癌痛控制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止痛膏联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肺癌骨转移疼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予止痛膏敷贴、红外线外照射的同时联合三阶梯止痛治疗,对照组60例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2组均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生活质量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显效率及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止痛膏敷贴、红外线外照射的同时联合三阶梯止痛原则治疗老年肺癌骨转移疼痛具有镇痛效果,能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三阶梯”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方法:36例癌性疼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4例,予针刺配合“三阶梯”止痛。对照组12例,仅予“三阶梯”止痛。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其中显效率为54.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其中显效率为25.0%,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配合“三阶梯”止痛原则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5.
癌痛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由肿瘤本身导致癌痛,也可因肿瘤压迫周围组织、神经等产生疼痛,或在治疗过程中产生。癌痛按时间可以分为急性痛和慢性痛,按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伤害感受性疼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或二者混合。长期癌痛直接影响肿瘤患者的生理与心理状态,严重降低患者生存期生活质量,甚至瓦解治疗信心和对治疗方案的依从性,从而影响治疗效果,缩短生存周期。目前,西医控制癌痛以WHO三阶段止痛方案、抗肿瘤治疗、非药物疗法等为主,其中以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为基本策略,具有普遍性、有效性、经济性等特点,但止痛药物在治疗同时不可忽略期不良反应及非阿片类药物的“封顶作用”,制约了三阶梯止痛法的应用效果。祖国医学认为“本虚标实”“正虚邪实”是恶性肿瘤的基本病机,症状有以实痛为主,也有以虚痛为主,常采取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扶正与驱邪并举的方式,既重视由癌毒,又兼顾正虚,常以中药汤剂、膏剂、针刺、艾灸、穴位埋线等联合WHO三阶梯止痛方案联合应用,体现中医整体观念、个体化治疗的优势,鼓励多学科合作,可有效减少西药不良反应,延缓阶梯用药上升进程,减少突破痛发生几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以接近控制癌痛的最佳效果和最小代价,中医抗癌止痛思路可作为三阶梯止痛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16.
张云燕  唐颖慧  彭彩钰  钟森 《四川中医》2014,(2):189-190,F0003
肝癌疼痛是影响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主症,目前三级阶梯止痛方案已得到广泛认可,但肝癌疼痛的控制情况尚不满意。中医外治法以其明显的增效减毒之效在肝癌疼痛的治疗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中医外治肝癌疼痛的临床研究近况,寻找其在肝癌疼痛治疗方面的优势与问题,旨在为肝癌疼痛的临床治疗以及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配合的紫杉醇治疗,对照组单用紫杉醇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两组治疗后近期疗效、疼痛缓解、KPS评分改善和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KPS评分改善(50.0%vs32.2%)、疼痛缓解(78.1%vs48.4%)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毒副反应治疗组较对照明显减轻(P<0.05);治疗组近期总有效率为53.1%,对照组为48.3%(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紫杉醇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明显缓解疼痛,提高KPS评分,减少化疗毒副反应,提高患者对化疗的耐受能力,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回顾性分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患者癌性疼痛的特点、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三阶梯止痛)与中药止痛(中药)的应用情况。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0年6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合并癌性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设计回顾性调查表,进行“各病种疼痛分布情况”“疼痛情况”“中医证型及汤药使用规律”“WHO三阶梯止痛方案与汤药使用情况”4个方面的分类调查。结果47.4%(517/1090例)的癌症患者合并癌性疼痛,以中老年(59.19%)和男性(57.63%)居多。疼痛以腹部(57.45%)和胸部(37.91%)为主,其中持续性(65.37%)、中度(53.38%)、胀痛(49.71%)和隐痛(29.98%)比例较大;实证(50.87%)多于虚证(28.63%)和虚实夹杂证(20.50%)。轻度疼痛46例中,76.09%应用中药,15.22%应用三阶梯止痛的1阶梯用药,8.69%为1阶梯用药配合中药;中度疼痛276例均用2阶梯用药,91.67%配合中药;重度疼痛195例均应用3阶梯用药,55.38%合并中药。中药及中药配合三阶梯止痛的时间长于单独三阶梯止痛。结论中药治疗癌性疼痛,轻度疼痛时早期介入可减少1阶梯用药,中度疼痛时重点干预以延缓2阶梯升为3阶梯用药的速度,重度疼痛时重点防治吗啡副作用。  相似文献   

19.
杨亚琴  刘永军 《光明中医》2014,(7):1580-1581
癌性疼痛是大多数肿瘤患者病程中所必经的症状,目前WHO推荐的三阶梯镇痛治疗方案已经得到普及,但是临床上癌痛的控制状况仍未达到满意的水平。中医药治疗癌痛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癌痛症状及生活质量,而且可以减轻西医镇痛药物的毒副作用,已成为当前中医肿瘤学术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旨在探寻中医在癌痛治疗方面的特色、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的疗效和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对照组30例根据WHO三阶梯给药原则口服给药。治疗7 d,观察2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平均止痛起效时间、持续时间、生活质量以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90%,起效时间分别为(24.22±5.61)m in和(27.36±7.52)min,镇痛持续时间分别为(5.68±1.04)min和(5.89±1.76)min,2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以痛为腧中药外涂治疗癌性疼痛是有效且安全的,其镇痛作用可能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