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础是动脉粥样硬化.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且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中泡沫细胞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清道夫受体包括很多种,本文主要是对清道夫受体A(SR-A)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的清道夫受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清道夫受体是一类结构多样化的糖蛋白受体,具有广泛的配体谱和功能。已知清道夫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宿主防御、细胞粘附、细胞增殖以及细胞凋亡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关系。已经发现的清道夫受体分为A、B、C、D、E、F、G几大类型,其中清道夫受体A型(SR-AI,SR-AII)和清道夫受体B型(SR-BI,CD36)研究的较多,并且已被证明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SR-A和CD36被认为是主要的致动脉粥样硬化受体;而SR-BI作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参与胆固醇酯的逆转运过程,是重要的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受体。本文主要综述这几类清道夫受体的结构、功能、信号转导、表达调控以及以它们为靶点进行的药物研究。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主要的杀手之一。一般认为,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对侵入动脉壁的病原性脂蛋白所产生的炎症反应,最早肉眼可见的病变是脂纹的形成,其主要成分是大量摄取脂质后从巨噬细胞所衍变成的泡沫细胞。研究认为,脂质在巨噬细胞中的大量积聚主要由清道夫受体介导。在众多的清道夫受体中,A类清道夫受体是目前公认的介导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进入细胞的主要受体之一。  相似文献   

4.
最近的研究发现,B族1型清道夫受体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证实的HDL受体,参与HDL-C的选择性摄取及胆固醇的逆向转运,HDL协同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本文探讨了B族1型清道夫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这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动脉粥样硬化与清道夫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受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A类清道夫受体是单核巨噬细胞表面的一种跨膜糖蛋白的三聚体,调节巨噬细胞内脂质沉积,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现综述且整理相关A类清道夫受体的最新进展,通过炎症调控、内质网应激、巨噬细胞由M1向M2型转化以及胰岛素抵抗等途径,阐明A类清道夫受体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中的作用,同时简述了饮食及药物对A类清道夫受体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B类I型清道夫受体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证实的位于细胞表面的高密度脂蛋白受体。B类I型清道夫受体有多种配体,可以介导胆固醇及其他脂质在高密度脂蛋白和细胞之间转运,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清道夫受体A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夫受体A是一种细胞表面的糖蛋白,主要分布在巨噬细胞上,具有广泛的配体识别谱,最初是作为脂蛋白受体被发现的,可以内吞修饰的脂蛋白,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近年研究发现,清道夫受体A还在介导巨噬细胞对内毒素清除及凋亡细胞的识别、细胞黏附以宿主防御等起重要作用。与对清道夫受体A的分子结构,表达调空和生物学功能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 ,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表明 ,清道夫受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受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CD36抗原是一种细胞膜糖蛋白;它既是粘附分子,又是清道夫受体,参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介绍CD36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构建人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真核表达载体、使细胞瞬时过表达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观察其对肿瘤坏死因子(tmnor neerosis factor,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in MCPI)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单核-巨噬细胞B类Ⅰ型清道夫受体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清道夫受体SR-BⅠ是第一个在分子水平上得到证实的HDL受体,近期的研究表明它在胆固醇逆向转运的两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除此以外,它还促进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产生,对脉管系统有保护作用。本文主要对SR-BⅠ在胆固醇选择性摄取和动脉粥样硬化保护方面最新进展进行阐述,对SR-BⅠ作为经典的清道夫受体其他方面作用的最新进展也有涉及。  相似文献   

13.
泡沫细胞形成过程中清道夫受体的变化朱宇,蔡海江,范乐明,王南(南京医科大学动脉粥样硬化研究中心,南京210029)动脉粥样硬化早期病变是以动脉内膜下出现泡沫细胞为特征。多数研究表明这些泡沫细胞主要来源于血循环中单核细胞衍生的单核-巨噬细胞,其形成泡沫...  相似文献   

14.
动脉壁脂蛋白受体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包括多个环节 ,如血管内皮损伤、脂质浸润、单核及淋巴细胞浸润、免疫反应、平滑肌细胞及细胞外基质增殖、血栓形成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表达有多种脂蛋白受体 ,其中大部分参与致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它们不仅可介导细胞摄取脂蛋白 ,促进泡沫细胞的形成 ,还可能参与多种其它过程 ,如细胞粘附、免疫反应及细胞激活 ;亦有个别受体 ,如清道夫受体BI,参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本文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表达的脂蛋白受体 ,包括清道夫受体家族成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家族成员及载脂蛋白B4 8受体 ,以及它们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能与磷脂酰丝氨酸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结合的清道夫受体和趋化因子CXC配体16是同一种基因的不同命名。该蛋白质属于CXC家族,主要在抗原呈递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T细胞中表达。作为清道夫受体,它以跨膜结合型存在,能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结合。可能参与了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的形成,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作为趋化因子,它以分泌型存在时,主要在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和肿瘤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血管紧张素Ⅱ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机制.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动脉粥样硬化组,通过高脂喂养12周、主动脉内皮损伤和维生素D3肌肉注射建立大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管壁结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情况,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紧张素Ⅱ的水平,免疫组织化学、Western Blot检测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蛋白表达,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mRNA表达,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与血管紧张素Ⅱ、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的相关性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HE染色和Masson染色结果发现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内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主动脉血管紧张素Ⅱ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10.80±31.56 ng/L比121.26±25.32 ng/L,P<0.01).与对照组比较,动脉粥样硬化组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0.83±0.19比0.16±0.03)、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1.02±0.12比0.48±0.11)和2型受体(0.97±0.24比0.13±0.03)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均P<0.01),且均主要存在于胞膜和胞浆中.动脉粥样硬化组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0.76±0.17比0.16±0.04)、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0.83±0.20比0.33±0.08)和2型受体(0.78±0.13比0.12±0.03)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1).动脉粥样硬化组的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蛋白表达与血管紧张素Ⅱ水平及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0.717和r=0.711).结论 动脉粥样硬化大鼠主动脉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和2型受体表达升高,且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增高与血管紧张素Ⅱ产生增加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7.
蛋白磷酸化对胞核因子-kB活化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36抗原是一种细胞膜糖蛋白;它既是粘附分子,又是清道夫受体,参与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在内的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介绍CD36抗原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低层流切应力作用下,血管内皮细胞表面保护性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的特异性受体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水平,探讨切应力对内皮细胞表面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的影响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无菌条件下取健康产妇剖宫产分娩的胎儿新鲜脐带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选择2~4代的细胞用于实验,将内皮细胞种植于载玻片上培养,待细胞长满汇合后放入流室系统中.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选择静态条件下未施加切应力组为对照组,实验组为低切应力组(4.2 dyne/cm~2).切应力加载时间为1 h、2 h、4 h和8 h.作用完成后行半定量RT-PCR测定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层流低切应力(4.2 dyne/cm~2)刺激后,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表达随时间延长明显减弱,在8 h达低谷,在电泳图上几乎不显现.结论 高密度脂蛋白的特异性受体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在低切应力(4.2 dyne/cm~2)作用下表达减弱;低切应力可能通过下调B族Ⅰ型清道夫受体的表达,降低胆固醇的逆转运,促进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在脂质代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十年,有关高密度脂蛋白受体及结合蛋白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其中被公认为高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清道夫受体BI及很有可能被确定为受体的高密度脂蛋白结合蛋白2最引人注目。两者的分子结构、特异性配体及在胆固醇逆向转运中的作用具有较大的差异,进一步探明两者之间的关联可为研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及其新的治疗途径提供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清道夫受体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道夫受体(SR)是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膜表面的一种糖蛋白,能特异性结合并摄取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等多种配体从而介导脂类代谢。本文主要介绍与糖尿病相关的SRA、SRB-Ⅰ和CD36的结构、分布和功能,以及细胞因子等对其调节作用。在2型糖尿病中CD36表达的水平增加,CD36和SRA-Ⅰ在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中介导胆固醇的摄取,SRA-Ⅱ作为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受体在糖尿病肾病中有促进肾小球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