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7 毫秒
1.
目的制定麸炒枳壳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炮制前后枳壳总黄酮。结果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麸炒枳壳较生枳壳总黄酮下降10%。结论枳壳饮片经麸炒后其有效成分总黄酮略有下降,但对消食作用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不同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用冷浸法测定枳壳饮片及不同炮制品中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枳壳饮片及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麸炒枳壳、麸烘枳壳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枳壳饮片,但总黄酮含量均略有下降。比较麸炒枳壳和麸烘枳壳发现,两种炮制工艺对枳壳的有效成分含量影响无显著差异。结论:炮制可增加枳壳有效成分溶出量,麸烘可代替传统麸炒工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麸炒和麸烘两种不同的炮制工艺对于枳壳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冷浸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并比较枳壳饮片、麸炒和麸烘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水溶性浸出物含量,麸炒枳壳[(27.67±2.47)%]及麸烘枳壳[(26.69±1.68)%]均高于枳壳饮片[(22.85±1.63)%]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麸炒枳壳及麸烘枳壳两种炮制方法的水溶性浸出物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总黄酮含量,麸炒枳壳[(6.49±2.03)%]及麸烘枳壳[(6.14±1.97)%]两种炮制方法与枳壳饮片的[(6.83±1.91)%]比较略有降低,但缺乏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炮制可使枳壳的有效成分溶出量增加,而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极小;麸炒和麸烘法两种炮制工艺对枳壳质量的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UV测定麸炒枳壳中总黄酮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麸炒枳壳总黄酮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选用测定波长284nm,以柚皮苷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麸炒枳壳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柚皮苷在0.0025~0.0245mg·mL^-1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2843X+0.0039(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60%,RSD=2.7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麸炒枳壳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枳壳炮制浅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枳壳的炮制 ,历代以去瓤后麸炒者居多 ,其法为取麸皮撒入热锅内 ,用中火加热至冒烟 ,加入枳壳片 ,迅速拌炒至深黄色。筛去焦麸皮即可。实验证明 ,挥发油为枳壳的主要活性成分 ,但其果瓤和中心柱中挥发油含量则甚少 ,且不含右旋柠檬烯 ,极易霉变和虫蛀 ,其煎液味极苦涩 ,不堪入口 ,是枳壳中的质次部分。而一般药材枳壳中的枳壳瓤约占其重量的 2 0 % ,传统炮制中将其作为非药用部位除去是合理的 ,故枳壳的炮制应除去果瓤入药。枳壳麸炒后挥发油含量降低约 1 /2 ,其水煎液对兔离体肠管、子宫及小鼠胃肠蠕动的作用强度均低于生枳壳水煎液 ,这与…  相似文献   

6.
正交法优选麸炒枳壳工艺参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麸炒枳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0年版)规定的制法。经实际调查,尚缺具体工艺参数,成品性状各异。鉴于麸炒枳壳的成品质量主要与炒制温度、时间、用麸量、投料量和搅拌速度等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我们用正交设计法研究了上述诸因素对麸炒枳壳质量的影响,从而优选出了麸炒枳壳的工艺参数。 1 样品与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枳壳的炮制学古文献研究,挖掘整理出枳壳20多种炮制方法,但记载最多、沿用时间最长、至今还在大量采用的是麸炒法.枳壳经麸炒后因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降低其燥性,同时枳壳借麦麸和中益脾之功效,在麸炒后制成药对,从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用正交实验法优选并确立枳壳麸炒工艺.方法:以新橙皮苷含量、柚皮苷含量、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挥发油含量、性状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法对温度、时间、加麸量三因素,每个因素取三个水平,进行枳壳麸炒工艺优选考察.结果:温度、加麸量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时间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确定最佳枳壳麸炒工艺为:温度190℃,时间150s,加麸量15%麸炒枳壳.结论: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可适合枳壳工业化生产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辅料麦麸炮制对枳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的麦麸对枳壳炮制后有效成分的影响。方法:测定麸炒前后柚皮苷含量和挥发油含量变化。结果:以不同产地麦麸制备的麸炒枳壳中柚皮苷含量无显著性差异,挥发油整体下降12%左右。结论:以不同产地麦麸为辅料按药典方法制备麸炒枳壳质量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中药枳壳的炮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丽萍 《河南中医》2009,29(12):1230-1231
通过对枳壳的炮制学古文献研究,挖掘整理出枳壳20多种炮制方法,但记载最多、沿用时间最长、至今还在大量采用的是麸炒法。枳壳经麸炒后因物理吸附和化学反应降低其燥性,同时枳壳借麦麸和中益脾之功效,在麸炒后制成药对,从而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11.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2.
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草酸铵对僵蚕抗凝作用的影响。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用添加法比较不同浓度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和凝胶分离液抗凝作用的影响。结果:添加草酸铵浓度在1.8~21.3mg/ml范围内,对固形物含量15.8~31.6mg/ml的提取液和14.6~29.1mg/ml的凝胶分离液的TT值增加成正相关。结论:草酸铵对僵蚕提取液、凝胶分离样品的抗凝作用均有增强作用,随提取液浓度降低影响增大,而随凝胶分离液浓度增大影响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1995-2001年中药内治、外治疗法及针灸治疗黄褐斑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大黄素对急性胰腺炎胰腺组织TGFβ1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大黄素对大鼠急性胰腺炎治疗前后胰腺组织细胞转化因子β1(TGFβ1)的表达、DNA合成及总蛋白含量的影响,从胰腺再生角度探讨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方法以雨蛙肽(caerulein)腹腔注射诱导大鼠急性胰腺炎模型,并于大黄素治疗前后6、24、48、72及96h处死大鼠。同时应用RT-PCR技术检测治疗前后胰腺组织TGFβ1mRNA表达,同位素体外掺入法测定胰腺组织DNA合成以及Lowry′s法测定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结果大黄素治疗后血清淀粉酶显著下降。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炎诱导后6h未见TGFβ1mRNA表达。TGFβ124h后出现表达,72h时达高峰。大黄素治疗后6h即可检测到TGFβ1mRNA表达,且24、48h时表达均较非治疗组显著增强,并于48h时达最大值。同时胰腺炎诱导后72h,胰腺组织DNA合成显著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DNA合成明显增加,胰腺炎诱导后48h胰腺组织总蛋白含量下降,大黄素治疗后96h显著增加。结论大黄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因子TGFβ1基因表达增强,调控细胞增殖和分化,刺激多种细胞外基质成分合成,增加胰组织DNA合成和蛋白含量,参与胰腺细胞修复、再塑过程。  相似文献   

16.
蛇床子素抗凝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蛇床子素的抗凝血作用。方法:通过测定小鼠凝血时间(CT)、大鼠的凝血酶原时间(PT)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观测蛇床子素的抗凝作用。结果:蛇床子素能显著处长CT、PT,缩短ELT。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明确的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7.
 采用微量微生物法对丁胺卡那霉素(AMK)单用及AMK与苯唑青霉素(OXA)合用后,兔体内AMK血药浓度进行测定;药时数据用MCPKP软件经IBM计算机处理,并对两组药动学参数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OXA对AMK的药动学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诸病源候论》对皮肤病学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诸病源候论》在皮肤病方面的成就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总结 ,该书着重讨论了皮肤病的命名、分类、病因病机 ,并阐发了《内经》“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理论和预防为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风病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中风先兆证是与中风病有密切联系的临床综合症,它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以反复发作的眩晕、一过性偏身麻木、瘫软、语涩、晕厥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一部分患者可发展为中风病。大多患者如能及时治疗和调护,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左归丸对先天肾虚仔鼠发育过程中皮肤内细胞自噬的影响及其机制,探索补肾填精法在生长发育异常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6只雌雄比例为2∶1的大鼠进行配对,复合应激法刺激孕鼠构建先天肾虚仔鼠模型,根据将孕鼠处理方式不同,分为正常组,肾虚组,左归丸低、高剂量组(2,8 g·kg-1)。正常组不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肾虚组造模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造模给予左归丸悬浊液灌胃。切取出生后21 d仔鼠的背部皮肤,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仔鼠皮肤显微结构形态,测量真皮层和表皮层厚度,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仔鼠皮肤分泌型糖蛋白3a(Wnt3a)和β-连环蛋白(β-catenin)mRNA和蛋白表达量,免疫双荧光检测皮肤内自噬指标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和人死骨片1-泛素结合蛋白p62(SQSTM1-p62)的表达。结果:正常组仔鼠皮肤层次清楚,结构正常,肾虚组真皮层胶原排列疏松,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组成基本正常;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在皮肤的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变薄(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厚度的改变明显恢复(P<0.05)。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仔鼠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低、高剂量组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表达升高(P<0.05)。同时免疫荧光法检测发现与正常组比较,肾虚组的LC3的表达上调,SQSTM1-p62表达下调;与肾虚组比较,左归丸可以逆转SQSTM1-p62和LC3的异常表达(P<0.05)。结论:左归丸可以通过增加仔鼠皮肤内Wnt3a和β-catenin蛋白和mRNA的表达,下调皮肤细胞自噬水平,改善先天肾虚仔鼠皮肤异常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