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第三代CT定量诊断胆囊结石的准确率及敏感性.方法 120例胆囊结石的病人在使用第三代CT检查后7天内施行胆囊切除手术,术后剖开胆囊,进行结石计数和最大结石的最大径线测量.结果 120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87例有确切结石计数和测量结果(72.5%);33例CT检查未发现胆囊结石(27.5%).CT图像中显示的胆囊结石的数目均数±标准差=3±15个;范围为2~82个与手术发现的数目均数±标准差=68±316个;范围为2~1326个,两者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CT图像发现的胆囊内最大结石的最大径线值均数±标准差=1.08±1.06cm,范围为0~2.4cm;与手术测量值均数±标准=1.68±0.14cm范围为0.67~3.1cm,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 用第三代CT进行胆囊结石的定量诊断不够准确,敏感性也有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在泌尿系结石CT低剂量扫描中的应用价值及最优方案探讨。方法 搜集78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首次检查均应用常规剂量扫描(120kV/400mAs),采用滤波反投影算法(filtered back projection,FBP)薄层重建,保守治疗后结石未排出,复查CT应用低剂量扫描(120kV/200mAs),行6级迭代算法薄层重建。由两位放射医师采用双盲法读片并对图像质量做主观评分,记录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图像的客观噪声值,计算信噪比,测量结石CT值及最大长径,记录结石检出数。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22.42±1.03mGy,DLP为870.46±450.69mGy·cm,ED为17.52±2.8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11.26±0.53mGy,DLP为435.83±225.32mGy·cm,ED为8.77±1.43mSv;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6图像结石检出数、结石CT值及直径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4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4-6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组联合迭代算法重建的iDose1~3和iDose5~6图像噪声、信噪比及iDose1~3图像质量主观评分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算法诊断泌尿系结石有可行性,可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迭代算法重建中iDose4在泌尿系结石的CT低剂量扫描中为最优临界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pancreatic angiography,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笔者医院自2011年10月~2015年5月共收治112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其中73例行ERCP/EST+LC(观察组),39例行外科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手术的成功率、手术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5% vs 97.4%,P >0.05)。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禁食天数均显著小于对照组(2.32±1.04天vs 3.25±1.21天,11.05±3.10天vs 18.15±6.84天,2.17±0.52天vs 3.56±0.59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7.50% vs 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结石残留率及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37% vs 5.13%,9.59% vs 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具有良好的疗效,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放式隐睾沉降术对睾丸血运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确诊并手术,年龄在1。5岁的先天性隐睾患儿60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并对患儿术后的睾丸血流情况进行了测量、随访、评价。结果腹腔镜组30例患儿睾丸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平均值(4.81&#177;0.39)cm/s、舒张末期最小血流速度(MOV)平均值(3.03&#177;0.14)cm/s、阻力指数平均值(RI)(0.37&#177;0.07)cm/s;开放式手术组PSV(9.23&#177;1.98)cm/s、MOV(4.84&#177;0.79)cm/s、RI(0.62&#177;0.03)cm/s。结论腹腔镜组术后睾九血流情况明显优于开放手术组。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QT离散度(QTd)及校正后QT离散度(QTcd)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近期临床预后的关系。②方法测量83例AMI患者的QTd和QTcd,并与56例无心脏病者QTd和QTcd进行对照。③结果AMI入院时QTd(87&#177;31)ms,QTcd(80&#177;32)ms,明显高于对照组(35&#177;12)ms和(40&#177;16)ms(P〈0.001)。死亡组QTd(120&#177;32)ms、QTcd(131&#177;33)ms明显高于生存组(46&#177;15)ms与(58&#177;19)ms(P〈0.001)。④结论临床上可通过QTd及QTcd值判断AMI患者近期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照研究新疆部分汉族、维吾尔族正常人群下颌后牙区解剖结构,为颌面外科手术提供测量方法和量化指标。方法 120例汉族、维吾尔族健康成年人拍摄曲面断层片,分别在曲面断层片上测量颏孔、颏孔远中1、23、cm处管嵴距、下颌骨高度及下颌角角度,然后对测得的数据作统计学处理。结果汉族、维吾尔族健康成年人下颌骨管嵴距在颏孔后1 cm处最大,维吾尔族:男性为(24.77&#177;3.32)mm,女性为(23.78&#177;2.30)mm;汉族:男性为:(22.97&#177;2.68)mm;女性为(22.44&#177;2.07)mm。颌骨高度在颏孔处最大,维吾尔族:男性为(39.18&#177;2.46)mm,女性为(35.67&#177;2.95)mm;汉族:男性为(37.94&#177;2.30)mm,女性为(34.76&#177;2.87)mm;下颌角角度,维吾尔族:男性为(105.36&#177;6.03)&#176;,女性为(119.24&#177;6.60)&#176;;汉族:男性为(118.10&#177;7.78)&#176;,女性为(126.20&#177;4.56)&#176;。结论健康汉族、维吾尔族成人男、女性下颌管管嵴距、下颌骨度度及下颌角角度均有明显差异,在进行口腔种植及颌面外科手术时应该考虑民族间颌面部解剖差异。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0.8~1.2cm)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58例,采用LC—CBDE术、EST联合LG术对58例患者治疗的临床资料;比较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总时间,手术住院日,住院总费用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结石残留卓,胆瘿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出血、胰腺炎、肠穿孔等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LC—CBDE)优于内镜下oddise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度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结石合并细径胆总管结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射治疗中两种摆位参考线对摆位误差的影响,为减少或避免盆腔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提供依据。方法收集37例盆腔肿瘤施行常规放射治疗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在自然体位下以零度(腹前壁)"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疗治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B组则在相同体位下以身体两侧"十"字激光线作为放射治疗摆位标准,测量X(左右方向)、Y(头足方向)、Z(腹背方向)轴上误差值。结果 A组各轴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5)mm;Y:(6.5&#177;7.5)mm;Z:(2.2&#177;3.7)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1mm;Y:6.9mm;Z:2.6mm。B组各轴位误差范围分别为:X:(1.5&#177;2.7)mm;Y:(2.7&#177;7.6)mm;Z:(2.1&#177;2.9)mm。误差均数分别为:X:2.3mm;Y:3.2mm;Z:2.5mm。结论 B组Y轴方向摆位误差明显优于A组(P〈0.01),而X、Z轴无显著性差异(P〉0.05),该方法为盆腔摆位提供了依据,提高了放疗的精确度。  相似文献   

9.
兔VX2肺癌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穿刺注入组织块建立兔VX2肺癌模型的方法,并与细胞块悬液注入法及支气管注入法建立的模型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A组,n=6)、细胞悬液(B组,n=6)及DSA引导下气管内瘤块注入的方法种植于肺,肿瘤种植后14、21和28dCT平扫观察肿瘤大小及CT值。结果A,B组成瘤率均为100%,成瘤时间14~21d,A组CT示L瘤体大小为(1.5&#177;0.5)cm,CT值为(30&#177;14)HU,肿瘤转移率为1/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28&#177;6)d。B组CT示肺癌大小为(1.0&#177;0.5)cm,CT值为(29&#177;16)HU,肿瘤转移率为4/6,实验兔存活时间为(16&#177;5)d。两组存活时间,肿瘤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成瘤率为0。结论CT引导下瘤块穿刺法建立兔VX2肺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转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APN)与传统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LPN)治疗早期肾癌合并肥胖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71例行RAPN或LPN治疗的早期肾癌(cT1N0M0)合并肥胖(BMI ≥ 28 kg/m2)患者的临床资料。RAPN组34例,男22例、女12例,年龄为(51.2±13.4)岁,BMI为(30.36±2.21)kg/m2,肿瘤最大径为(3.67±1.09)cm,R.E.N.A.L.评分为(7.3±1.7)分,术前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为(92.8±22.0)mL/(min·1.73 m2),手术采用经腹腔途径7例、经后腹腔途径27例;LPN组37例,男26例、女11例,年龄为(56.2±12.6)岁,BMI为(29.74±1.36)kg/m2,肿瘤最大径为(3.37±0.93)cm,R.E.N.A.L.评分为(6.9±1.6)分,术前eGFR为(90.4±22.4)mL/(min·1.73 m2),手术采用经腹腔途径6例、经后腹腔途径31例。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率、肾脏热缺血时间、手术中转率、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肾功能下降百分比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均未发生术中并发症,无术中转开放手术或根治性肾切除术。RAPN组肾脏热缺血时间[(19.2±5.6)min]短于LPN组[(21.8±4.1)min],术后住院时间[(6.0±1.2)d]短于LPN组[(7.4±2.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PN组与LPN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53.0±33.3)min和(140.1±32.3)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8.5±49.1)mL和(106.2±72.0)mL,术中输血率分别为2.9%(1/34)和5.4%(2/3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和8.1%(3/37),术后肾功能下降百分比分别为2.1%(-4.8%,9.3%)和5.8%(1.5%,15.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所有患者手术切缘均为阴性。结论 RAPN和LPN均为治疗早期肾癌合并肥胖患者的有效术式。与LPN相比,RAPN治疗早期肾癌合并肥胖患者能减少术中肾脏热缺血时间,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更利于保护患者肾功能,加快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