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王静  刘永煌  熊黎 《贵州医药》2006,30(7):597-599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特点。方法测定3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FPG)、血清胰岛素(FNS)和C肽,计算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以评价胰岛素抵抗,以HOMA-β和C肽作为衡量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与10例健康老年人的相应指标作对比并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2型糖尿病组的FPG、FNS和HO-MA-IR明显升高,而C肽I、SI和HOMA-β明显下降,其间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同时可能伴有高胰岛素低C肽分离现象,提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异常是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紊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王璐 《中国医药指南》2014,(14):295-296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结合西药对成人缓慢进展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0例LADA患者按照抽签方法随机地均分为A、B、C三组,分别给予磺脲类降糖药、胰岛素以及胰岛素+中药进行治疗。对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受损程度未见明显好转,C肽分泌峰值仍处于较低水平,且出现后延情况;而B与C组患者经糖耐量试验后,其C肽分泌峰均有所提前,提示这2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及恢复,但是C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以及改善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等作用,与胰岛素之间进行联合使用,则其效果更佳显著,应加以推广并应用。  相似文献   

3.
艾塞那肽的抗糖尿病机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塞那肽是首个获准上市的肠促胰素类似物药物,可模拟人体自身胰高糖素样肽1(GLP-1)的功能,降低健康受试者和2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空腹和餐后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同时促进胰岛β细胞新生、增殖,抑制β细胞凋亡,改善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延缓胃排空和减少摄食量等,因而有着传统治疗糖尿病药物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已经成为糖尿病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本文对艾塞那肽的药动学、临床疗效及抗糖尿病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硬变(LC)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及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静脉法糖耐量试验、胰岛素(INS)、C肽(C-P)释放试验对36例LC患者测定了血糖(GS)、INS和C-P;用放免法测定了基础血浆皮质醇(F)、生长激素(GH)、生长抑素(SS)和胰高血糖素(GN)。结果:36例中17例糖耐量减退(IGT组),19例糖耐量正常(NGT组);IGT组胰岛素释放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C-P、INS曲线下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约2/5的患者基础血浆F、GH、SS、GN升高;NGT组糖耐量曲线近似正常,其中11例INS、C-P分泌反应减弱,约1/3的患者生糖激素升高。给5例患者作了心得安试验,服药后第五天空腹血糖与试验前相近,但C-P、INS分泌明显增加。结论:LC患者精耐量减退十分常见,与肝功能减退、外周胰岛素抵抗、胰岛β-细胞储备功能下降等有关;门静脉高压着服用心得安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和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糖尿病已诊断1年以上,空腹血糖≥9 mmol/L、餐后2 h血糖≥12 mmol/L,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受损的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2例,应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各时点血糖、C肽、胰岛素水平等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及餐后各时点血糖明显降低,餐后各时点胰岛素、C肽分泌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胰岛β细胞功能得到改善。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很好地控制非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6.
时代血糖宁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动物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验了解时代血糖宁的降糖作用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静脉注射四氧嘧啶(AXN),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动物模型,观察ig时代血糖宁对动物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和胰岛功能的影响。结果:时代血糖宁对动物AXN性糖尿病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可显著减小大鼠糖耐量曲线下面积,降低血浆胰高血糖素,升高血清胰岛素含量。形态学观察表明,本品对大鼠胰岛β细胞的损伤可能有保护与修复功能。结论:时代血糖宁对AXN性糖尿病作用明显,可改善大鼠糖耐量异常,提高耐糖功能,减轻AXN对β细胞的损伤,增加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同时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是一种进展性疾病,β细胞功能下降和胰岛素抵抗是其主要发病机制。对于中国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下降更显著。β细胞功能的进行性衰退是现有治疗均无法长期稳定控制血糖的关键因素。胰岛素抵抗也与持久血糖控制密切相关。艾塞那肽可长期改善患者β细胞功能,改善胰岛素抵抗,抑制胰高糖素分泌,延缓胃排空,强效持久降糖,患者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8.
β细胞胰岛素分泌缺陷和α细胞胰高糖素不适当的分泌增加是2型糖尿病发病和进展的重要原因。二肽基肽酶Ⅳ(dipeptidyl-peptidaseIV,DPP-4)抑制剂具有独特的降糖机制,它可选择性抑制DPP-4的活性,阻止内源性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裂解,从而通过促进β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仪细胞分泌胰高糖素,改善紊乱的胰岛功能,调节机体血糖水平达稳态。目前,已有西格列汀、阿格列汀、沙格列汀、维格列汀和利格列汀等DPP-4抑制剂在欧美地区、日本和我国上市。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患者中,胰岛β细胞功能与细胞数量及质量均呈进行性减低.胰岛β细胞数量的减少与其细胞凋亡加速有关.影响胰岛β细胞功能进行性减低的因素包括葡萄糖毒性作用、脂毒性作用、促炎症细胞因子与瘦素以及胰淀粉样蛋白沉积.胰岛素、噻唑烷二酮、胰高糖素样肽-1(GLP-1)类似物及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可减慢β细胞功能衰竭的速度和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京尼平苷对高糖高脂诱导的胰岛β细胞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方法用高糖高脂孵育大鼠胰岛β细胞(INS-1)及原代大鼠胰岛,同时用京尼平苷干预,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胰岛素分泌量。结果京尼平苷增加高糖高脂孵育后INS-1细胞的数量;京尼平苷促进高糖高脂孵育后INS-1细胞的胰岛素分泌;京尼平苷改善高糖高脂孵育后原代大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且通过胰高糖素样肽-1(GLP-1)受体发挥作用。结论京尼平苷通过GLP-1受体调节高糖高脂诱导后胰岛β细胞的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空腹血糖(FPG)≥11.1mmol/L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2hPG)≥14mmol/L的2型糖病患者35例,进行为期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比较治疗后FPG及2hP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lc)、C肽(c-p)、血脂及体重变化。结果:经2周胰岛素强化治疗,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明显降低,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无论2型糖尿病的病程如可,短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快速控制血糖及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2.
大蒜素对大鼠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肽及胰岛素B细胞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四氧嘧啶模型糖尿病大鼠,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组.以大蒜素连续灌胃给药15 d.结果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升高C肽含量.结论通过实验证明大蒜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邱志亮  马玉华 《江苏医药》1996,22(4):248-249
观察43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和30例正常人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释放水平。结果示CRF患者血糖、血清胰岛素、C肽、胰高糖素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且有糖耐量减低和高胰岛素血症,有明显C肽和胰高糖素增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点穴对升高胰岛细胞C肽分泌值的作用.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测1例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点穴方法治疗前后C肽释放试验.结果 点穴后血糖下降,餐后1、2、3h的C肽分泌值出现了升高,C肽被肝脏摄取很少,能较准确地反应胰岛β细胞功能.结论 点穴方法提高了患者餐后1、2、3h的C肽分泌值,说明刺激穴位可能减轻了胰岛素抵抗,对胰岛β细胞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exenatide)对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疗效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接受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后不能有效控制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继续服用降糖药物的基础上,随机分组给予注射艾塞那肽或胰岛素治疗24周,治疗前及停药24 h后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2hPG)、HbA1C、体质量、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原(PI)、胰岛素原/胰岛素(PI/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同时在治疗过程中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艾塞那肽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P2hPG、HbA1C、体质量、FINS、PI、PI/FINS、HOMA-β有统计学意义(P<0.05)。艾塞那肽组与胰岛素组比较,FPG、体质量、PI、PI/FINS、HOMA-β和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塞那肽能降低糖尿病患者的FPG、P2hPG、HbA1C和体质量,并且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疗效与胰岛素比较,减轻体重和改善胰岛β细胞效果明显,降低P2hPG、HbA1c和减少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无明显优势,降低FPG效果不及胰岛素组,胃肠道反应较常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C肽及胰岛素B细胞释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四氧嘧啶模型糖尿病大鼠,并以优降糖作阳性对照组。以大蒜素连续灌胃给药15d。结果 大蒜素对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明显降低作用,同时能升高C肽含量。结论 通过实验证明大蒜素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与增加胰岛素分泌、改善受损的胰岛B细胞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均 《中国实用医药》2012,7(23):149-150
目的 了解高血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观察17例2型糖尿病(T2 dM)患者胰岛β细胞在前后不同血糖状态下的功能变化.结果 血糖控制后,患者体内胰岛素及C肽释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高血糖可抑制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及早有效的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可以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对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4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观察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变化,并记录患者体重的变化、甘精胰岛素和阿卡波糖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后患者FBG、睡前血糖、2hPG、HbA1C、FCP和PCP均明显降低(P〈0.05),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仅发生轻度低血糖2次。治疗12周后FBG、2hPG、睡前血糖和HbA1C达标率分别为97.5%(39例)、65.0%(26例)、77.5%(31例)和80.0%(32例)。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且可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率低,是一种较为理想联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橙皮苷(hesperidin,HSD)对于高脂高糖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HSD预处理后,高脂高糖处理MIN6细胞。CCK-8法、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MIN6细胞增殖与凋亡;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的表达;RT-PCR检测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ELISA检测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功能。结果高脂高糖培养抑制MIN6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降低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并且抑制了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当HSD预处理后,MIN6细胞活力增加,Bcl-2/Bax比值增加,炎症因子TNF-α、IL-1β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小鼠胰岛的胰岛素分泌增加。结论HSD减少了高脂高糖诱导的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凋亡和炎症因子分泌,改善小鼠胰岛素分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消渴平合剂改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疗效。方法将9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格列吡嗪或格列齐特缓释片,A组30例,后脱落1例)、胰岛素(B组30例,后脱落2例)及胰岛素加消渴平合剂(C组30例,后脱落2例)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及餐后0.5,1,2,3 h 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FBG、P2hPG、HbA1c、空腹C肽、HOMA-IS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C组治疗后较A、B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C肽分泌峰值仍然较低而且后延,而B、C组患者餐后1 h C肽有明显升高,表明两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和恢复,但C组患者的效果最好。结论对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消渴平合剂具有一定程度的降低血糖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与胰岛素联用具有协同和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