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性传播感染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抗病毒治疗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载量变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凉山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HIV/AIDS 160例,分别使用流式细胞仪和依赖核酸序列的扩增技术(NASBA)方法检测抗病毒治疗前及6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结果 1治疗前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262.7±21.8)个/μl,治疗后为(316.4±208.9)个/μl,治疗前患者病毒载量为(4.55±0.91)log/ml,治疗后病毒载量为(1.48±0.47)log/m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性别、年龄分组研究对象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治疗前后均有不同;3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486,P0.01)。结论性传播感染HIV/AIDS抗病毒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病毒载量下降,应结合指标变化制定合理方案开展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持续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儿童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16例AIDS儿童患者接受HAART治疗1年以上,病毒载量检测低于50 IU/ml,在有效抑制HIV复制时M0和跟踪治疗3个月M3时用NucliSens EasyQ病毒载量检测仪检测血浆病毒载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CD4+、CD8+T淋巴细胞及其相关亚群的变化.结果 16例儿童患者继续治疗3个月后血浆病毒载量持续低于50 IU/ml,在血浆病毒载量被持续有效抑制的情况下CD4+T淋巴细胞数、CD4+/CD8+T无明显增加.结论 有效抑制HIV复制下AIDS儿童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短时间内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湖州市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效果。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2005—2014年湖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数据,根据治疗3个月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6个月HIV病毒载量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截至2014年底,湖州市先后有357例HIV/AIDS接受HAART治疗。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值为(214±130)个/μL,治疗3个月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为(307±180)个/μL(中位数由225个/μL上升到291个/μL,P0.01)。治疗6个月后,218例患者进行了HIV病毒载量检测,其中72.02%(157/218)的患者HIV病毒载量低于实验室检测下限(40 copies/m L),病毒抑制有效率为84.86%。结论湖州市HIV/AIDS接受HAART治疗效果明显,建议对符合治疗标准的HIV/AIDS尽早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新疆岳普湖县85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进行分析,为改善治疗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10月—2014年6月接受抗病毒治疗的85例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治疗过程中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和病毒载量(HIVRNA)值的变化情况。结果 85例HIV/AIDS患者治疗6和12个月后,把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与基数比较,结果显示CD4+T淋巴细胞均有增长,CD4+T淋巴细胞增加的比值分别为4.05和6.76;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的构成比分别为46.55和56.10。结论规范高效抗病毒治疗HIV/AIDS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HIV感染者/AIDS病人CD4+T淋巴细胞与HIV病毒载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使用NASBA方法(Easy Q)和流式细胞仪绝对计数法检测30名HIV感染者/AIDS病人的HIV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数。结果:经过对115对有效数据进行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数二者呈显著性负相关关系(r=-0.184 P=0.049)。结论:研究结果为观察和了解HIV感染者/AIDS病人感染状况或病程发展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丁晨  张娜  靳廷丽  雷达  刘琼 《现代预防医学》2022,(21):4014-4019
目的 分析江西省2015—2019年新报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人(简称HIV感染者/AIDS)的基线病毒载量水平与其细胞免疫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015—2019年在江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的HIV感染者/AIDS进行基线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和病毒载量检测,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 513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09个/μl,CD4+/CD8+比值中位数为0.233,病毒载量中位数为5.06 log10 拷贝/ml。病毒载量水平与CD4+T淋巴细胞、CD4+/CD8+比值总体呈显著负相关; CD4+/CD8+比值<0.20 的HIV感染者/AIDS其病毒载量≥105拷贝/ml的风险为CD4+/CD8+比值≥0.20的3.775倍。结论 江西省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中高病毒载量比例高,中位病毒载量高,CD4+/CD8+比值<0.2是高病毒载量的预测因素。应进一步加强扩大检测人群和比例,尽早发现感染者并进行抗病毒治疗,提高患者期望寿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后对CD 4+T淋巴细胞计数的影响,评价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泉州市疾控中心接受抗病毒治疗满1年以上的HIV/AIDS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CD 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以及因服药引起的副反应等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与基线比较,患者CD 4+T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治疗3、6、9、12、15、18个月后均有增长,以6个月内增速较快,7~15个月增长趋于平缓,到第15个月平均增加了133个/μL,第18个月平均增加183个/μL;多数患者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艾滋病病人免疫状况,CD 4+T淋巴细胞计数上升明显,重建病人免疫系统,延缓艾滋病进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衢州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利用"国家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收集2005—2014年243例HIV/AIDS抗病毒治疗随访记录和检测信息,并对人口学特征、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等进行分析。结果经抗病毒治疗1年后,HIV/AIDS 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增长(P0.01);同时有90.91%(110/121)的HIV/AIDS艾滋病病毒载量降至400拷贝/m L以下。此外,8.23%的HIV/AIDS由于不良反应、死亡和依从困难等原因退出治疗。结论衢州市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在抗病毒治疗中要提高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处理能力,营造良好关怀氛围并提高患者纳入治疗及时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宁波市江东区男男性行为(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江东区2006—2013年抗病毒治疗管理的MSM人群HIV/AIDS资料,分析其服药依从性、治疗前后病毒载量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变化。结果 64例HIV/AIDS抗病毒治疗依从性为100.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56%,以骨髓抑制为主。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治疗后3个月内增长速度最快(环比=1.48)。患者在治疗后0、3、6、9和12个月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满12个月后患者病毒载量均50拷贝/m L。结论 MSM人群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明显,特别是治疗后3个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HIV/AIDS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血清HIV RNA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杭州市西溪医院就诊的艾滋病感染者40例以及AIDS患者32例,在未经抗病毒治疗前采用RT-PCR技术检测血清中HIV RNA载量,流式细胞仪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计数CD4~+、CD8~+T淋巴细胞。结果 HIV感染组血清中HIVRNA检出率为75%(30/40),平均载量为(3.08±1.49)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235.24±79.53)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38±0.17;AIDS患者组血浆中HIV RNA检出率为87.5%(28/32),平均载量为(4.57±2.25)lgCopies/ml,CD4~+平均计数为(135.24±55.20)个/μl, CD4~+/CD8~+平均值为0.23±0.1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HIV RNA载量与CD4~+计数呈负相关(r=-0.742,r=-0.561,P0.05)。结论 AIDS患者较HIV感染者HIV RNA平均载量高,CD4~+平均含量低;而CD4~+计数、CD4~+/CD8~+比值与HIVRNA载量呈负相关,病毒载量越高,CD4~+计数、CD4~+/CD8~+比值越低。  相似文献   

11.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方案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评价目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方案的疗效,为以后的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病例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检测病例的病毒载量和淋巴细胞。结果治疗1~12个月,治疗病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均值为266.2;12个月之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相对稳定,均值为353.1。治疗12个月前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7个月,病例病毒载量计数呈明显下降趋势;治疗7个月之后,病例病毒载量计数相对变化较为稳定。治疗7个月前后,其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浙江省艾滋病例在接受抗病毒治疗1年后,治疗效果明显,病例状态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HIV/AIDS患者经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后低病毒载量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为HIV低病毒载量人群在临床治疗和病毒学失败方面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2017—2020年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且HIV病毒载量<1 000拷贝/ml的所有HIV/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HIV病毒载量和CD4+、CD8+T淋巴细胞数;对不同的CD4+T淋巴细胞数分组,用Spearman分析HIV低病毒载量与CD4+、CD8+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低病毒载量组与免疫重建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 2017—2020年云南省传染病医院抗病毒治疗12个月后的HIV/AIDS患者共741例,按照治疗完成后CD4+T淋巴细胞数分为3组:免疫无应答(INRS)(<200个/μl)79例,免疫应答不足(IIRS)(200~500个/μl)289例和免疫应答(IRS)(>500个/μl)373例。统计分析发现,HIV低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负相关性(r=-0.484,P&l...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克拉玛依市艾滋病病人的病毒载量(VL)和CD4~+T淋巴细胞水平,了解本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和艾滋病患者(AIDS)的治疗现状和病情进展情况。方法采用淋巴细胞计数仪和病毒载量检测仪对患者的静脉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和VL检测。结果随治疗时间的延长,290例AIDS患者CD4~+细胞<200个/μL的构成比越低(χ~2=5.11,P=0.078),CD4~+细胞>350个/μL的构成比越高(χ~2=11.55,P=0.003),VL<20 copy/mL的构成比越高(χ~2=66.33,P<0.001),VL≥105 copy/mL的构成比越低(χ~2=13.37,P=0.001),且VL值随CD4~+细胞计数的增加呈降低趋势,表现为负相关;新发未治疗100例HIV感染者首次CD4~+细胞平均计数为355.89±197.29个/μL,其中有18.00%的HIV感染者CD4~+细胞<200个/μL,未能及时开展治疗。结论 AIDS患者通过一定时间的抗病毒治疗后体内的免疫功能增强,病毒的抑制效果较好,但该地区还存在少部分HIV患者,未能及时进行抗病毒治疗,应做到早发现、早检测,确保最佳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14.
胡海梅  郭光萍  陶莹  李燕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27-2630
目的:了解两种高效抗反转录病毒(HAART)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效果,为进一步合理选择母婴阻断抗病毒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种方案(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克力芝LPV/r和齐多夫啶AZT+拉米夫啶3TC+施多宁/奈韦拉平EFV/NVP)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对入组病例在服药前、孕36周及产后3个月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血浆HIV病毒载量测定。结果:共入组72例孕产妇,所生73例婴儿除1例因新生儿窒息死亡外,其余72例经早期HIVDNA-PCR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血浆病毒载量在孕36周时最低(P<0.001);CD4+T淋巴细胞水平从治疗前至产后3个月呈增高趋势(P<0.001);治疗前后的病毒载量及CD4+T淋巴细胞平均水平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HAART方案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效果显著,在病毒抑制和提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上两方案效果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泉州市2004—2013年成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分析2013年12月31日前开始抗病毒治疗的成人艾滋病563例基本情况及用药、随访信息、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病毒载量、机会性感染和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 563例中有68.2%继续接受治疗(384/563),终止治疗占21.0%(118/563),累计病死率10.8%(61/563);有19.2%在疗程中因不良反应更换药物(108/563)。抗病毒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者占60.2%,200~350个/μL占34.1%,350个/μL占1.1%(4.6%未检测)。治疗3、6、9个月和1、2、3、4年时,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明显增加,治疗1年后,病毒载量低于检出限比例逐年增加,艾滋病相关疾病/症状减少。结论抗病毒治疗明显改善了艾滋病病人免疫状况,重建其免疫系统,延缓疾病进程并提高了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浙江省宁波市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HIV/AIDS)抗病毒治疗(HAART)效果和发生耐药情况.方法 收集156例HIV-1型阳性病例血样,包括114例AIDS病人和42例未治疗感染者,检测CD4+T淋巴细胞数和HIV病毒载量,通过测序获得pol基因序列,经美国斯坦福大学HIV国际耐药数据库分析,获得毒株耐药情况.结果 成功获得42例病例的pol序列;在HIV感染者中,HIV毒株对蛋白酶抑制剂分别有8例潜在耐药和2例中度耐药;在艾滋病人中,病毒载量低于最低检测限(50 IU/mL)的有100例,占87.7%;HIV毒株对核苷类和非核苷类抑制剂分别有4例和5例高度耐药;该人群的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为14~1 060个/μL,平均为(314±28)个/μL.结论 宁波市多数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对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敏感,抗病毒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暗娼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HIV/AIDS)接受国家免费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效果。方法以2004年7月至2014年9月期间德宏州所有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暗娼HIV/AIDS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和HIV病毒载量的变化。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和统计学分析,评估研究对象总体病毒学和免疫学应答情况。结果参加抗病毒治疗者61例,平均年龄(26.2±8.7)岁,未婚者26例,占42.6%。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个/mm3的占78.7%,平均值为(264.2±190.2)个/mm3,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48.4±331.9)个/mm3,两者差值均数为(284.2±281.4)个/mm~3。同基线相比,治疗1、2、3及3年以上者CD_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且不同治疗时间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75,P=0.007)。56例HIV病毒载量得到完全抑制,抑制成功率达91.8%。不同治疗时间组病毒学应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46,P=0.03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病毒学抑制成功率逐渐增加(趋势χ~2=6.273,P=0.012)。对5例患者进行了耐药监测,其中1例出现耐药,对其进行药物更换后病毒载量一直保持在检测不到的水平。结论德宏州对暗娼HIV/AIDS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联合治疗(HAART)前后外周血CD4+、CD8+T细胞、ALT与病毒载量(VL)的变化.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采用双色荧光抗体检测技术检测CD4+、CD8+T细胞数,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血浆病毒载量(VL),定期进行CD4+、CD8+、ALT及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HAART后,91%VL逐渐下降,CD4+T细胞数比治疗前明显上升,与VL呈负相关.在12周VL无法检测时73.7%患者CD4+T细胞仍继续上升;治疗至12周时,59.6%患者CD8+T细胞同步下降,与VL呈正相关,12周后CD8+T细胞数与VL无统计学意义;在整个HAART过程中,ALT与VL之间无相关. [结论]HAART治疗下,ALT检测是治疗用药的首选项目,CD4+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检测有助于临床上对病情变化和抗病毒治疗疗效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2014年淮安市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4年淮安市新发现HIV/AIDS的一般人口学资料和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接受检测的101例HIV/AIDS,CD4~+T淋巴细胞均值为(290.53±246.47)个/μL,其中≤350个/μL的占61.39%(62/1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婚姻状况和检测类别对CD4~+T淋巴细胞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P0.05),标准化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290、-0.199,且前者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更大。结论2014年淮安市新发现HIV/AIDS首次CD4~+T淋巴细胞检测水平较低,其主要影响因素是婚姻状况和检测类别,应加强宣传干预,扩大检测覆盖,尽早发现HIV/AIDS并进行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淮安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实施免费抗病毒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2005—2013年在淮安市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的资料,分析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以及治疗后病毒抑制率。结果共214例HIV/AIDS接受抗病毒治疗,在治194例,死亡20例。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平均值为(170.1±117.3)个/μl,治疗后3、6个月和1、2、3、4、5年与治疗前相比,CD4+T淋巴细胞计数均有增加(P0.05)。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基线平均增加146.7个/μl,病毒抑制率为81.48%。有94例更换过抗病毒治疗药物,换药原因主要为药物不良。结论淮安市HIV/AIDS抗病毒治疗效果较好,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复制,重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