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温度对复方银杏叶胶囊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考察温度对复方银杏叶胶囊中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2,4-二硝基苯肼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灭菌前后的胶囊颗粒与刺梨汁粉维生素C含量。结果复方银杏叶胶囊颗粒经80℃30min后维生素C损失率为2.685%,而同样条件下刺梨汁粉中维生素C损失率为14.862%。结论银杏叶提取物与刺梨配伍后可使刺梨中维生素C的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糖衣对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碘滴定法,并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糖衣不影响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5%(n=6),RSD为0.35%;P〉0.05,n=6,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衣对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无干扰,可不剥糖衣进行其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HPLC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维C银翘中对乙酰氨基酚的含量。方法:采用shim-pack ODS C18柱,乙腈-甲醇-水(10:40:50)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mm,进样量5μl,以咖啡因为内标物。结果:线性范围为14.11-3.53mg/ml^-1,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4.56%,结论:本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本制剂的检测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糖衣对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采用碘滴定法,并进行配对设计的t检验。结果:糖衣不影响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99.95%(n=6),RSD为0.35%;P>0.05,n=6,差别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衣对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无干扰,可不剥糖衣进行其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维生素C、E水平与SLE疾病之间的关系及可能采取的相应对策。方法:对33例确诊为SLE患者及对等匹配的正常人的血浆维生素C及维生素E含量进行测定。结果:SLE组血浆维生素C含量为37.98±15.64mol/L,维生素E含量为14.86±6.53mol/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维生素C、E含量检测可作为反映SLE病变严重程度的一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生素C片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维生素C片含量测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分析了维生素C片含量测定过程中样品几种因素对维生素C片含量测定不确定度的影响,其中包括:含量重复性测量,样品的取样量,样品的稀释体积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测量等因素。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95为0.49%,覆盖因子k=2.结论本法可靠。  相似文献   

7.
氯氮平合用维生素C治疗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讨氯氮平合用维生素C对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使用氯氮平合用维生素C与单用氯氮平对86例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进行为期8周的两组对照研究;结果:合用组显效率90.7%,单用组显效率79.1%;结论:合用维生素C能提高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维C银翘片中维生素C含量测定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建立了测量不确定度的数学模型,并对其含量测定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评估、计算,求得维生素C含量的扩展不确定度为0.6%,结果为:P=(95.8±0.6)%(k=2)。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测定药剂中维生素C含量的分析法。方法 采用流动注射技术与分光光度法相结合。用0.05%的Fe(Ⅲ)-1,10-二氮杂菲为显色剂,在入max为504nm处测定吸光度值。结果 标准曲线在0.00-6.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98.4%,RSD为0.26%-0.98%,检出限0.02μg/ml。结论 此方法测定药剂中维生素C含量,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0.
曹坤  赵海珍 《求医问药》2014,(3X):285-286
目的:探讨分析用HPLC法检测复合维生素制剂中维C含量的效果。方法:采用Diamonsil C18柱检测复合维生素制剂中的维C含量,同时以甲醇、0.1%磷酸溶液(2:98,V/V)作为流动相,流速为0.8ml.min-1,检测波长为242nm。结果:维生素C在0.17~1.7?g范围内,可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其平均回收率为100.1%,RSD=0.6%(n=6)。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的测定维生素C的含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测定维生素C阴道缓释片有关物质及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磷酸盐缓冲液,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45 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3批样晶中有关物质的平均含量为0.13%;维生素C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23.5~188.0 μg/ml,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100.3%,RSD为0.80%.结论:本检测方法灵敏、快速、结果准确,可用于维生素C阴道缓释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2.
MOCA对大鼠红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荧光偏振法,以DPH为探针,测定了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实验结果表明,4,4′-亚甲基双(α-氯苯胺)(MOCA)可引起红细胞膜损伤,导致膜流动性降低,而加入VC或VE后,均可使膜流动性恢复近于正常水平,提示VC和VE可保护红细胞,免于MOCA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后病人血清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并为补给适宜剂量的维生素C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4例临床施行中等以上手术病人为观察对象,术前随机分为两组。补给维生素C 500mg/d为观察1组,补给维生素C 1000ng/d为观察2组。两组均为术后当天开始补给,并于术前及手术后3天、7天取清晨空腹血及留24h尿测定维生素C含量。另测94例正常供血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为正常值。结果 观察1组病人手术后3天血清维生素C含量恢复至正常水平,7天已超出正常水平高限,24h尿维生素C排出量3天、7天均迅速增加。观察2组病人血清维生素C含量3天、7天均较观察1组病人显著升高。24h尿维生素C排出量术后3天、7天均较观察1组病人明显增加。结论 施行中等以上手术病人补给维生素C 500mg/d是安全,可行的;补给维生素C 1000mg/d是过量的,血清维生素C含量饱和。24h尿排出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4.
刘石林 《蚌埠医学院学报》1991,16(4):227-230,F004
本实验采用以维生素C作酸化剂,从胆红素结石和胆汁中提取胆红素,文中对影响反应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本实验表明,维生素C作酸化剂,同时又作还原剂,可以顺利地进行胆红素的提取,不需用抗氧化剂,本方法简易合理,提取率高。  相似文献   

15.
本实验测定了87例糖尿病人(早期肾病组24例,临床肾病组11例,无肾病组52例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过氧化脂质、维生素C、维生素E水平。结果显示:糖尿病各级血清过氧化脂质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维生素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并随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逐渐减少,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显著低于糖尿病无肾病组;血清维生素E浓度无明显变化。提示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与脂质过氧化增强及维生素C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测定血清丝裂霉素C含量的方法。方法:血清标本经固相萃取,以反相HPLC测定丝裂霉素C含量。流动相为水乙腈(8515),波长为365nm。结果:浓度为5μg/L和100μg/L标准样本的批内变异分别为5.6%、4.5%,批间变异分别为8.7%、7.8%。浓度为5μg/L、100μg/L、200μg/L的标准样本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94%、97%。线性范围为1~200μg/L。结论:该方法简便、敏感、准确、特异,可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紫外吸收碘量法快速测定体液维生素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考察用紫外吸收碘量法快速测定体液维生素C的可行性。方法 :用碘乙酸封闭巯基 ,三氯乙酸沉淀蛋白质 ,二氯甲烷抽提除去干扰色素。测定处理后体液样品与碘反应 30s前后 35 3nm吸收变化。结果 :测定反应前或后的光吸收变异<5 % ,反应前后光吸收变化同体系VC含量成正比 ,响应曲线斜率与三碘复合物的消光系数接近 ,样品中VC回收率 >90 % ,可测定反应体系 5~ 30 μmol/L的VC。 结论 :本方法有望用于体液VC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川产道地药材雅连中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依利特SinoChrom ODS-BP(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1%乙酸和10mmol/L乙酸铵)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45 nm,柱温30℃;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结果:盐酸小檗碱在0.25~2.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99.29%,RSD为1.38%(n=9)。结论:本方法灵敏、准确、简便快速,可用于川产道地药材雅连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方法应用维生素C对缺血性心脏病 (IHD)患者硝酸酯耐药性的预防作用。方法 将 45例IH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5例 ) ,A组静滴硝酸甘油 (NG) ,B组静滴硝酸甘油并口维生素C ,C组静滴硝酸甘油和维生素C。在基础值测得后以 0 .4μg·kg-1·min-1的速度开始静滴硝酸甘油 ,逐渐调整滴速 ,直至得到所期望的数值维持。在基础测量时 ,3组心率 (HR)、血压 (BP)及心率与收缩压积 (HR×SBP)具有可比性 ,在静滴的第 0、6、12、18、2 4h连续监测HR及BP值。结果 在静滴 6h时 ,3组病例BP及HR×SPB值均明显降低 ,在静滴 18h时A组BP及HR×SBP明显回升 ,而在B组及C组上述数值尚能维持 ,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0 .0 5 )。结论 对IHD患者在连续应用NG治疗期间 ,静脉或口服VitC均可预防NG耐药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