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老年人应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使用万古霉素的肾毒性及影响肾毒性发生的各种因素。方法 选择22例因肺部感染或肾盂肾炎并且其致病毒对万古霉素敏感,而静脉使用万古霉素的老年患者,观察用药前后肾功能指标的变化。万古霉素的用量根据血清肌酐清除率相应调整,按照APACHE评分法研究影响万古霉素肾毒性的各种因素。结果 万古霉素的因药浓度不是影响其肾毒性的唯一指标,而APACHE评分有助于预测万古霉素的肾毒性。高龄老年人是万古霉素肾毒性的高危人群。结论 万古霉素对于多数老年患者是安全的。但是对于APACHE评分大于40的危重高龄老年患者,其肾毒性严重,甚至导致肾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2.
长疗程使用万古霉素肾毒性2例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古霉素是治疗G+球菌感染最重要的抗生素,但其肾毒性副作用也是危险的。本文观察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出现严重软组织感染,给予长疗程静脉使用万古霉素抗感染治疗,同时严密监控肾毒性发生情况。经过上述治疗,2例患者严重感染均得到有效控制直至痊愈,整个用药过程中2名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肾功能损伤情况。说明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使用万古霉素进行抗感染治疗是有效的,而且肾毒性的发生率较低,不会因此而影响患者的主要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万古霉素在治疗老年肺部感染中的血药浓度监测及疗效评估.方法 选取80例确诊为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采用荧光平针免疫法来测定其血液中的药浓度,并统计分析所得的参数.结果 利用万古霉素治疗老年患者部感染的有效率达81.25%,谷浓度在10~20 mg/L之间的患者有39例,占48.75%.在使用万古霉素期间,有4例老年患者出现了肾毒性现象,调整万古霉素剂量后,其肌酸酐情况稳定,降低到正常值水平,没有再发生肾毒性.结论 在使用万古霉素对老年肺部感染时,应该借助监测血药浓度来对其用量应该进行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NT-proBNP升高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12月福建省老年医院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114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确诊入院时的血清NT-proBNP水平是否升高,将其分为观察组(NT-proBNP升高)60例和对照组(NT-proBNP正常)54例。收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以及既往病史、BMI、是否有脓毒性休克及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等。入院时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送检血清肌酐、NT-proBNP、心肌损伤标志物、炎症指标、心肌抑制因子、心肌自身免疫抗体等指标。以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老年脓毒症患者NT-proBNP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脓毒性休克占比、SOFA评分、APACHEⅡ评分、CK-MB、cTnI、PCT、CRP、IL-1β、TNF-α、β1-AAB、M2-AA显著较高,Ccr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老年脓毒症患者NTproBNP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为PCT、IL-1β、BMI、Ccr(P<0.05)。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N...  相似文献   

5.
陈培培  苗华 《铁道医学》1997,25(3):137-139
了解高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组织学类型及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肾小管功能,肾功能和蛋白尿作了观察与分析。结论监测高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对有条件者行肾活检,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小管间质病变,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了解高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的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82例老年及老年前期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组织学类型及小管间质形态学改变、肾小管功能、肾功能和蛋白尿作了观察与分析。结果本组肾小管功能不全和小管间质形态学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且两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多项肾小管功能检测指标的异常与小管间质损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小管间质损害亦与肾组织学类型、肾功能和尿蛋白量有关。结论监测高龄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小管功能,对有条件者行肾活检,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肾小管间质病变,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脓毒性脑病发生及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并发脓毒性脑病的危险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109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影响脓毒性脑病发生和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脓毒性脑病发病率为51.38%;高龄、长期吸烟史、糖尿病、冠心病、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症患者易并发脓毒性脑病;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者合并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及入院时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是脓毒性脑病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脓毒性脑病的发病率高,对有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脓毒症患者应密切观察,凝血功能障碍和APACHEⅡ评分≥20分的脓毒性脑病患者病死率高,对临床上评估脓毒性脑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肾脏功能转归及相关影响因素,为急性肾损伤临床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进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重症医学科的脓毒性AKI患者,观察其28 d及90 d肾功能及临床转归。根据90 d肾功能转归将患者分为肾功能恢复组及肾功能未恢复组,通过两组间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早期预测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及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这些因素对需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AKI患者的预后价值。结果 共纳入49名患者,肾功能恢复组24人,肾功能未恢复组25人。整体脓毒症相关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率为49%,感染来源以肺部感染最常见。基线水平对比提示年龄、有心功能不全及高血压疾病史、诊断脓毒症AKI后24 h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 Ⅱ)、肾外器官全身性感染相关性器官功能衰竭评分(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idney Disease Improving Global Outcomes,KDIGO)分期、脏器衰竭个数 ≥ 3个、血小板计数、乳酸浓度、肺部感染、合并呼吸衰竭、少尿、机械通气、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入组即刻尿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2,TIMP-2)、血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血肝脂肪酶结合蛋白(liver fatly 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浓度与肾功能恢复有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脓毒症AKI患者肾功能恢复的因素有机械通气、脏器衰竭个数、APACHE Ⅱ评分、KDIGO分期、少尿、低蛋白血症、血NGAL、尿TIMP-2。其中APACHE Ⅱ评分、肾外脏器SOFA评分、血NGAL、尿TIMP-2对肾功能恢复有较好的预测价值。结论 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肾外SOFA评分、脓毒症AKI诊断即刻血NGAL、尿TIMP-2浓度可有效预测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危重症感染患者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0例危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观察和分析治疗前后急性病生理学、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血气指标、血常规、电解质(血钠、血钾)和肾功能(尿素、肌酐、尿酸)的变化。结果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后,88例患者的体温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减轻。64例患者成功救治,36例混合感染患者死亡。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后患者的血气分析和血常规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APACHEⅡ评分、电解质、肾功能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连续性肾替代疗法治疗危重症感染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电解质及肾功能,是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0.
50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0例老年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病因、预后及非透析疗法、死亡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老年ARF最常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与肾毒性药物使用、感染等因素有关,血液透析可减少死亡率。结论:老年人应尽量避免和及时纠正血容量不足各种因素,提高透析率,特别是进行早期预后性透析,能使老年人急性肾衰竭的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piperacillin-tazobactam,PLTZ)联合应用万古霉素(vancomycin,VAN)在儿童中是否会导致肾毒性的发生率增加,及其他可能增加肾毒性的混杂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之间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住院治疗的250例患儿,采用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治疗前肾功能正常并接受至少48 h的VAN治疗的患儿被纳入分析。其中125例患儿接受至少48 h的PLTZ联合VAN静脉滴注(联合组),余125例接受VAN治疗(VAN组)。对肌酐和尿素氮等检验数据和主要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评估联合用药的风险因素对治疗后7天内肾毒性发病率的影响。其中,肾毒性的主要终点定义为血清肌酐浓度至少增长1.5倍。结果  共有250例患儿纳入研究,其中有125例同时接受至少48 h静脉滴注PLTZ与VAN(联合用药组)治疗,另外共有125例接受VAN和头孢吡肟而不接受PLTZ治疗(单纯VAN组)。联合用药组肾毒性发生率为48.8%(61/125),单纯VAN组为12.0%(15/125)。与单纯VAN治疗相比,PLTZ与VAN联合治疗显示肾毒性的发生率增加6.99倍(OR=6.99,95%CI=3.67~13.30,P=0.001)。结论  VAN联合PLTZ治疗可以显著增加患儿的肾毒性发生率。与成人的研究结果相比,儿童中联用VAN与PLTZ可能存在更高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治疗重症病人并发G+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取40例重症并发G+球菌病人,随机分为国产万古霉素组(A组)和进口万古霉素组(B组),比较2组病人的一般临床资料、万古霉素稳态谷浓度、体温、白细胞(WBC)和肾功能变化,进一步评价7d和28d临床有效率。结果:2组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使用万古霉素前的最高体温、WBC、肾功能指标(肌酐、尿素氮和尿量)、原发病、感染部位、联合抗生素种类以及机械通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万古霉素谷浓度分别为(9.3±4.4)μg/mL和(11.9±11.1)μg/mL,在10~20 μg/mL病例数分别为8例和5例,达标率为40%和25%,2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72 h体温和WBC下降两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分别有3例和2例发生Ⅰ级急性肾损伤,2组病人用药前、用药72 h及停药后肌酐、尿素氮和尿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在7 d和28 d有效病例数及临床有效率,ICU住院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并发G+球菌感染病人,国产和进口万古霉素血药浓度水平、临床有效率和肾毒性发生率均相当,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患者远期病死率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纳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内年龄≥60岁的脓毒症患者238例,转出ICU 1年后进行电话随访,统计院内病死率及1年累计病死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1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采用欧洲五维健康量表(EQ5D)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果 238例老年脓毒症患者住院期间共有58例(24.4%)患者死亡,1年累计病死率为59.7%(142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脓毒症、真菌感染、入ICU 24 h内拔管以及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机械通气时间与患者1年病死结局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 APACHEⅡ评分升高、使用CRRT、存在真菌感染是预测患者1年病死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生活质量评估的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APACHE Ⅱ评分、腹腔感染、住院时间、 24 h内气管导管是否拔除是影响远期生活质量的因素,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24 h拔管对1年后的生活质量起保护作用,住院时间越长1年后的生活质量越差。 结论 老年脓毒症患者1年病死率高。ICU内早期拔除气管内导管及住院时间是其远期生活质量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SP)患者病原学分布特征及影响其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儋州市人民医院诊断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316例,根据治疗结束后48 h内患者的生存状况将其分为存活组215例和死亡组101例。对316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进行痰培养检查,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VITEK2全自动细菌分析仪分离和鉴定菌株,并观察病原菌耐药情况。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绘制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价值。结果 316例SP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9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70.79%,革兰阳性菌占20.27%,真菌占8.94%。死亡组感染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混合菌患者人数明显高于存活组(P0.001)。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环丙沙星敏感,而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溶血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敏感性较高,而对哌拉西林不敏感,耐药率高达83.33%;肺炎链球菌对头孢唑林和亚胺培南最敏感,而对青霉素和庆大霉素相对不敏感,耐药率分别为53.85%、61.5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衰竭、机械通气、Alb水平低、APACHEⅡ评分高、CPIS评分高、CRP水平高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Alb、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及CRP预测老年重症肺炎死亡的曲线下面积(AUC)及95%CI分别为:0.628(0.557~0.718)、0.752(0.683~0.835)、0.714(0.642~0.804)、0.806(0.734~0.891),其中CRP预测重症肺炎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好,分别为85.4%和74.6%。结论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较广,耐药性也日趋严重,且影响死亡的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控制感染,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不同预后组患者预后可能相关因素,再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筛选出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病死率为56.7%;死亡组APACHEⅡ评分、脏器功能不全数量、血乳酸水平(干预前及治疗6h后)及循环、肾、凝血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死亡组早期目标治疗的达标率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干预前血乳酸≥5mmol/L、器官功能不全数量≥3.5个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脓毒症休克患者治疗前血乳酸水平、脏器功能不全的数量与预后相关,因此如何避免脏器功能受损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及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调查分析152例脓毒症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和ROC曲线分析。结果 152例患者死亡率为30.26%,死亡患者脓毒性休克最多,下呼吸道是最主要的原发感染部位,革兰阴性菌感染最多。年龄、APACHEⅡ、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合并慢性病、意识障碍、平均动脉压、血肌酐、血糖及电解质紊乱是影响患者死亡的相关因素。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急性肾功能衰竭、MODS、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均为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PACHEⅡ、年龄、血肌酐评价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3、0.689、0.657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死亡率高,随病情严重程度加剧升高,APACHEⅡ、年龄、血肌酐可作为预测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温林俏  赵国厚  王蜀昆 《医学综述》2012,18(14):2313-2314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死亡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08年9月至2010年12月因慢性呼吸衰竭死亡的老年患者32例(死亡组)和经过治疗好转的患者36例(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和血气指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性别、年龄、过敏史、吸烟史、基础疾病、并发症、住院天数、胸部X线片、心电图、使用剂量呼吸兴奋剂和利尿剂、APACHEⅡ评分、呼吸道感染程度、营养状况等影响死亡的相关性因素。结果死亡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使用剂量呼吸兴奋剂和利尿剂、呼吸道感染程度、营养状况、APACHEⅡ评分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时,防止呼吸道感染,加强营养支持,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合理利用利尿剂和呼吸兴奋剂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应用万古霉素患者肾功能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2015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43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Logistic分析给药剂量、年龄、血肌酐、血药谷浓度等与肾功能损伤的相关性。结果:143例患者中26例患者用药后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率为18.2%。在多变量分析中万古霉素的用药剂量(p=0.005)、血药谷浓度(>20mg/L,p=0.002)、基线血清肌酐水平(p=0.000)是万古霉素血药低谷浓度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患者使用万古霉素出现肾功能损伤与患者给药剂量、基线血清肌酐、血药谷浓度显著相关,用药时需仔细评估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9.
高志凌  俞兴群  刘宝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9):978-979,98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为早期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2008年8月—2011年8月在我科住院并确诊为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CLABSI)的患者共47例,分为真菌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真菌感染组较细菌感染组导管留置时间明显延长,念珠菌定植、应用广谱抗生素≥7 d患者明显增多,确诊感染当天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明显升高,抗菌导管使用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的独立因素为:念珠菌寄植、高APACHEⅡ评分、应用广谱抗生素≥7 d。结论念珠菌寄植、高APACHEⅡ评分、应用广谱抗生素≥7 d为导管相关性真菌感染独立的危险因素,可指导中心静脉导管的使用和早期经验性抗真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