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焦枝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2):1148-114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裨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的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也逐年增高,我科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在高血压患者当中,有部分患者可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天),血压急剧增高,常导致心脑肾功能障碍,必须迅速有效地控制血压,我院自1999年~2003年采取舌下含服心痛定、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58例,疗效显著,临床观察如下。  相似文献   

3.
李焦枝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4):1148-1148
慢性肾功能衰竭是一个临床综合征,它发生在各种慢性裨性疾病的基础上,缓慢地出现肾功能减退而至衰竭。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糖尿病等发病率的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也逐年增高,我科在临床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3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治疗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更主要的是由于血压持续增高可以促使小动脉硬化,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使过高的血压降低、改善症状,而且可以减少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中肾脏是最易受高血压损害的靶器官,如不及时治疗,其肾损害的发生率会大大增高.尿微量白蛋白在原发性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也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因此,如何在常规降压治疗的同时对肾功能进行保护,值得临床探讨.近年来,我院采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福辛普利钠片治疗高血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赵洪雯  余荣杰  干磊  刘宏  李敛  吴雄飞 《重庆医学》2007,36(18):1863-1864,1867
目的 探讨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与肾脏功能预后的关系.方法 对本科1995年7月~2005年12月收治的有完整临床资料的21例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院时肾功能情况:肾功能正常1例,原肾功能正常在1周内肌酐进行性增高5例(ARF),慢性肾衰竭7例(CRF),原有慢性肾功能不全,血肌酐进行性增高8例(CRF ARF).入院后除针对肾脏原发病治疗外,立即给予降压治疗:先静脉降压,后逐渐过渡到口服并维持血压稳定,观察治疗后肾功能变化,分别以肌酐下降>50%、下降在25%~50%、下降<25%作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标准.结果 住院时间10~30(15.5±6.1)d,随访10个月~4年.1例肾功能正常者治疗后肾功能无显著变化,余20例中5例显效,6例有效,总有效率55%,有效患者中3例在随访中肾功能仍有所好转.治疗后有效病例多为ARF和CRF ARF患者,ARF组中1例和CRF ARF组1例住院期间血肌酐已经有所下降,但是出院后血压控制差,肌酐在出院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逐渐增高,最终进入到透析.结论 肾实质性恶性高血压常导致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应早期诊断,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及时、迅速地控制血压,并维持血压的稳定,可以减少尿毒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黄维 《前卫医药杂志》1993,10(4):225-225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高血压的发生率高达80%~95%,在维持血液透析中高血压的发生率亦较高。有时经增加负压后仍不能控制血压,有的反而使血压增高。为探讨对血液透析(HD)患者高血压的有效控制,我们应用硝苯啶治疗53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中药尿毒清冲剂与西医结合治疗早、中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对改善肾功能和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的疗效。方法将78例早、中期CR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仅予西医治疗,包括饮食疗法(优质低蛋白、低磷、高糖饮食),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合并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合并感染者使用抗生素治疗等;治疗48例在上述西医治疗的基础上服用尿毒清冲剂25-40g/d。疗程为2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副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妊娠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的改变及临床意义,并同肌酐和尿素氮进行比较,选择灵敏的妊高征肾功能损害生化监测指标。方法 用碱性苦味酸两点动力法、尿酸酶法、尿素酶法,在日立7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肌酐、尿酸、尿素氮。结果 妊高征患者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增高,与血压呈正相关,其变化比肌酐、尿素氮灵敏、早,是理想的妊高征肾功能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吴金秀   《中国医学工程》2006,14(2):219-220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的可逆因素,促进肾功能衰竭逆转。方法回顾该科1994-2005年收治的260例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经临床证实存在可逆因素且经恰当处理后解除失代偿状态,病情逆转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常见的可逆因素为原发病活动、感染、水电酸碱平衡紊乱、心衰、高血压、肾毒性药物的使用等。一般经过中西医结合治疗可解除失代偿的临床状况,维持正常或基本正常生活。结论病情急剧恶化、病程短、肾脏体积无明显缩小的尿毒症患者可能存在可逆性因素,尤其对新收治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应重视寻找可逆性因素并及时妥善处理。临床医师要重视尿毒症可逆因素的分析,对部分早、中期尿毒症患者不宜过早替代治疗,以免残余肾功能过早丧失。  相似文献   

11.
巯甲丙脯酸对临床糖尿病肾病的作用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叶山东,胡远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糖尿病研究室葛永新,彭大妹临床糖尿病肾病(DN)常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及肾功能进行性减退,此时即行严格血糖控制对肾功能的减退影响不大,因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显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苯那普利对高血压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及肾功能的作用。方法42例高血压患者停用原抗高血压药1周以上,应用苯那普利6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压、微量尿白蛋白、肾素活性改变及肌酐清除率等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动脉血压明显降低(P<0.001),尿微量白蛋白减低,肾素活性增高(P<0.001),其他肾功能指标无变化。结论苯那普利在有效降低动脉血压同时具有减少尿微量白蛋白作用,提示对肾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血管意外是高血压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在我国高血压死亡原因中居首位。临床上在早诊断、早治疗的基础上,若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将对高血压脑血管意外病人预后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病肾损害及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患者的有效性、耐受性、安全性及长期疗效和依从性。方法集中临床观察一年半,长期随访两年。结论氯沙坦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依从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卡托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体会史振军郭西峰郑州第四人民医院(450007)卡托普利(CAP)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目前临床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其对肾实质性高血压有较好的降压疗效。但有关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有些争议。我们用CAP分组治疗肾功能正常或慢性肾...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黄芪益肾散治疗肾功能衰竭早中期的疗效。方法:糖尿病慢性肾功能衰竭,脾肾阳虚及脾肾气虚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给予低蛋白饮食、控制高血压及对症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黄芪益肾散,观察治疗8周后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肾功能变化等。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改善中医症状或肾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医治疗组能改善肾功能,延缓肾功能衰竭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选用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对6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相关指标比较. 结果 经治疗后,患者在控制血压、改善肾功能、提高尿内生肌酐清除率方面有明显疗效. 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非洛地平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8.
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治疗高血压及抗高血压药物的临床应用是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不断探索的方向。血压升高患者常伴有头昏、头痛、失眠等症状,更主要的是由于血压持续增高可以促使小动脉硬化,脑、心、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合理使用抗高血压药不仅可使过高的血压降低、改善症状,而且可以减少脑血管意外、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聂晓莉  周世炳  赵思勤  李秋  吴涛  刘小蓉 《四川医学》2002,23(11):1143-1144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并存2型糖尿病对其心血管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6例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A组)及274例高血压非糖尿病患者(B组)进行了血压,血脂的检测,以及发生冠心病,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脑座中和死亡的随访比较分析。结果:A组比B组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增高(P<0.05和<0.01),高密度脂蛋白明显降低(P<0.05),低密度脂蛋白A组与B组无明显差异(P>0.05)。A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比B组增高显著(P<0.01)。无论是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A组比B组发生都显著增加(P<0.05和<0.025),心力衰竭和心肌梗死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并存糖尿病对脂质代谢紊乱,血压升高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二者并存在是导致冠心病、肾功能衰竭、脑卒中和死亡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提示早发现和早控制病人血糖和血压有利于防止或延缓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达13.49%。血压持久升高,是引起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和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目前已证实控制高血压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和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本观察旨在探讨拉西地平治疗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其不良反应及治疗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