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磊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20):2474-2476
群体伤通常为一种或一种以上致伤因素同时造成3人次以上的伤员。群体伤多来自于工伤事故、交通伤、自然灾害等。其中道路交通事故,已是全球一大公害,并成为40岁以下人群的首位死因。我国交通伤年死亡人数已于21世纪初突破10万大关。全球则超过百万。且据WHO预测,2020年令球道路交通事故致死人数将约为234万人。对于发展中国家,道路交通事故的形势尤为严峻。  相似文献   

2.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了解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伤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伤居首位,共1 224例,占总数的39.13%.在这一年内,以5~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1~4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提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3.
目前,交通事故伤因其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医疗卫生设施分布不均,难以形成统一的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模式。因此,因地制宜地采用适合本地区的交通事故院前急救模式,是目前和近些年我国院前急救模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国内对交通伤的救治中,医疗机构和交通事故管理部门的联系和协同愈加紧密。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伤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便于医疗、交通等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分析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浙江省新昌县急救中心救治的4 723起交通事故伤的病案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交通事故伤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发生存在季节性,冬季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秋季最少;夏季高温、大雨等天气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春、秋、冬季节,低温、雨雪、结冰和雾、霾、浮尘等低能见度天气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降雨天比无雨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连续降雨的前期比后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结论]医疗部门应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交通事故伤的急救准备,以提高交通事故伤抢救的成功率;交通部门在不同天气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西部广大山区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安全,特别是颅脑交通伤更是造成交通事故致死的主要原因[1].我院地处桂西山区,1997年1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发生在山区公路上具有完整资料的颅脑交通伤病人361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希望能为山区颅脑交通伤的救治提供有益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交通、旅游等事业的飞速发展,被称为世界第一公害的交通事故直线上升,严重多发伤正在逐年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的人数至少有10余万人,致伤数百万[1].  相似文献   

7.
交通伤的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伤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就出现,每个人在一生中都可能发生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创伤,随着社会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车辆剧增,交通伤不断增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各种创伤的致死人数1990年为510万人,预计2020年会增至840万人,其主要原因为道路交通伤不断增加.我国每年因创伤致死人数超过20万人,伤数百万人.2005年在我国城市和农村中损伤和中毒均为第5位死因,而创伤中约50%的致伤原因为交通事故伤,因此,提高交通伤的救治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中危重多发伤的特点及救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交通意外致多发伤3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50例患者中治愈176例,因病情较重导致不同程度的伤残124例,包括截肢截瘫、意识障碍及功能障碍等,因创伤严重而抢救无效死亡50例.结论:加强院前、院内密切配合和提高医护人员救治水平对提高交通事故致多发伤的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创伤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02年有关资料统计,近5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增加10%,2001年发生交通事故72.4万件,死亡约10万人,伤5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1].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我国创伤的发生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据2002年有关资料统计,近5年来交通事故死亡的人数每年增加10%,2001年发生交通事故72.4万件,死亡约10万人,伤52.2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达28亿元[1].  相似文献   

11.
随着山区公路里程及车辆的增加,交通事故直接引起的伤亡已跃居各类创伤之首(简称交通伤,下同).交通伤对青壮年劳动力的损伤常大于其他常见病与多发病[1].如何提高伤员救治成功率,已引起基层医院重视.我院作为鄂陕交界边远山区县120急救单位,1996年1月~2002年1月共救治山区交通伤1 309例,约占同期4 142例创伤的31.6%.本文就山区交通伤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点及早期救治经验进行回顾性总结、讨论.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高速交通工具的大量出现,交通事故伤迅速增多,已成为青壮年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由于本院已加入当地“120”急救网络,加强交通事故伤的救治已成为当务之急,门、急诊科护士在交通事故伤救治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现将我院如何发挥门、急诊科护士在交通事故伤救治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交通事故伤与气象条件的关系,便于医疗、交通等部门制定相应对策。[方法]分析2000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浙江省新昌县急救中心救治的4723起交通事故伤的病案资料和气象资料,对交通事故伤和气象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交通事故伤发生存在季节性,冬季最高,其次为春季、夏季,秋季最少;夏季高温、大雨等天气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春、秋、冬季节,低温、雨雪、结冰和雾、霾、浮尘等低能见度天气下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降雨天比无雨天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连续降雨的前期比后期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伤。[结论]医疗部门应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交通事故伤的急救准备,以提高交通事故伤抢救的成功率;交通部门在不同天气下,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降低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泉州市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交通事故伤流行病学特点不仅是医学问题,而且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一方面,人车密度增高与道路使用者交通安全意识淡薄的矛盾;另一方面,城市拓展轿车消费超前对交通医疗的需求与道路、急救网络建设滞后的矛盾.现回顾性分析泉州市急救指挥中心的原始资料,以探讨交通伤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交通伤56例院前急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交通伤的急救措施和效果,以期为交通伤患者的院前急救提供经验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接诊的56例交通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我院急救中心的指挥调度、伤情评估、院前急救、伤员转运、人员培训等总结经验。结果 56例交通伤患者中,现场抢救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1例,安全转运54例,院前急救成功率96.42%。结论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对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受伤者的死亡率,降低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分析资料,了解交通伤院前急救的高危人群、高发时间,为交通伤的预防提供依据。结果2008年1~12月我院急救中心院前急救的外伤病例中交通伤居首位,共1224例,占总数的39.13%。在这一年内,以5~11月为高发期;在一天中,人们上下班时间是交通事故高峰。以21~40岁年龄组为高危人群,在交通事故中受伤及死亡的男性比率高于女性。提示预防和控制交通伤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司机的安全行车意识和完善道路交通设施,确保良好的交通环境。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结合部道路交通伤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和交通的发展 ,全球交通伤有不断增多的趋势 ,已被称为“发达社会疾病”。无论在我国 ,还是在我县 ,道路交通伤问题都已十分严峻[1 ,2 ] 。为了能总结出一套有效的防范措施 ,我们对 1999至 2 0 0 1年度我县的道路交通事故共 2 5 2 5例 ,同期在我院治疗的交通伤 15 12例次 ,死亡 5 2例的资料 ,从人群的角度研究分析其创伤的发生 ,分布 ,影响因素及受伤情况。现总结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由龙游县交警大队提供的 1998年12月 2 6日~ 2 0 0 1年 12月 2 6日交通事故资料 ,交通事故共 2 5 2 5例 ,住院治疗 15 12例 ,死亡 5 2例。资料…  相似文献   

18.
创伤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1].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因交通事故致创伤已成为当今社会公害,以受伤人数多、伤情重、多为高能量伤及多发伤、死亡率高为显著特点[2],对伤员必须及时救治,以挽救生命.据统计,中国交通伤死亡人数居世界第一,连续3年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00人[3],主要死亡原因是院前诊断或后送延迟[4].因此,必须十分重视交通伤的院前急救工作.我国目前以多种院前急救模式并存,尚无统一、固定的院前急救运作模式[5].现就国内交通伤院前急救护理模式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的流程,以提高院前急救的质量,降低伤员死亡率和致残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恩施州中心医院120急救中心收治的交通事故所致923例伤员的院前急救及转运中的临床资料.结果:923例交通伤伤员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急救,伤情均得到控制,并成功转运到医院进一步救治,途中无1例死亡.结论:科学调度、迅速出诊、规范现场伤情评估、伤员分类和院前急救、转运措施,并与院内急救紧密衔接是保证交通伤伤员院前急救及转运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交通伤是指交通事故所造成的组织连续破坏和功能障碍。该病发病突然,病情凶险,变化快,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因此院前急救显的尤为重要,往往影响创伤的转归。2006-01-2009-01我科出诊救护交通伤患者212例,年龄2~69(平均30)岁。其中颅脑损伤为主73例,胸外伤为主15例,腹外伤为主22例,四肢骨折为主52例,复合伤40例。现将院前急救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