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复发性口疮和疮性口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和气血两虚3型。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月间,对采用女贞叶捣烂贴敷患处治愈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口疮54例进行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属于西医口腔溃疡病。笔者自2009年7月至2010年8月用鸡内金末涂敷治疗小儿口疮60例,并与冰硼散30例作为对照,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麦地连柏饮治疗复发性口疮5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盛昌 《河北中医》2000,22(11):831-831
复发性口疮是口腔黏膜发生溃疡,局部灼热疼痛的病症。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病毒、细菌感染,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变化及免疫功能异常和精神因素有关。在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睡眠不佳、饮食不节等情况下最易复发。临床表现为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多个圆形或椭圆形小溃疡,局部灼热疼痛,此起彼伏,反复发作。1996~1999年,笔者自拟麦地连柏饮治疗复发性口疮5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52例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17例,女35例;年龄18~65岁;病程短者数月,长者达数年。诊断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  相似文献   

4.
口腔溃疡的辨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口腔溃疡,中医称为口疮,为口腔粘膜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孤立的、圆形或椭圆形的浅表性溃疡,以局部有明显的灼热疼痛为口疮主症。发病不受年龄限制,但以青年居多,女性发病多于男性,口疮可发生于口腔粘膜任何部位。本病有随着该病史的延...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口腔溃疡发病机制及中西医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复发性口腔溃疡(ROU)又称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复发性阿弗他口炎(RAS)、复发性口疮,为口腔粘膜呈不定期或周期性在口腔粘膜任何部位出现孤立或多发的口腔粘膜溃疡,是临床最常见的口腔粘膜疾病。溃疡局部有明显的灼热疼痛,具有局限性、复发性、自愈性的特点。ROU虽不危及生命但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们身心、工作和生活质量,占用了大量有限的医疗资源。  相似文献   

6.
代邮     
复发性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在口腔粘膜上出现表浅的、如黄豆、绿豆大小的溃疡点,局部灼热疼痛或刺激时痛,因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运用甘露饮内服并用复方五倍子散外敷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天王补心丹合肖遥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45例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腔溃疡病属祖国医学“口疮”范畴,是口腔最常见的粘膜溃疡性损害,常反复发作。笔者运用中药天王补心丹合逍遥丸治疗本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45例口腔粘膜溃疡病患者均为门诊病人,其中男性15例,女性30例;年龄最大53岁,最小7岁,平均30岁;病程<1年者5例,2~4年者7例,5年者20例,6年以上者3例。临床以口腔粘膜出现单个或数个直径3~5mm的溃疡并灼热疼痛为主要表现;溃疡面大小不一,中央凹陷,色白或淡黄,边缘轻度红肿;伴烦躁,夜寐不安,大便干燥,女性月经不调;舌质红,脉细数或弦细。所有患…  相似文献   

8.
口疮又称口疳,是指口腔粘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的小溃疡点,俗称口腔溃疡。常易反复发作,称复发性口疮,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局部应用中西药均能减轻疼痛,使之短期内愈合,但很难防止复发。笔者自2001年3月至2003年3月,用泻黄散加大黄细辛汤内服,治疗30例,至今无一例复发,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内外合治法治疗复发性口疮5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发性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在口腔粘膜上出现表浅的、如黄豆、绿豆大小的溃疡点,局部灼热疼痛或刺激时痛,因其反复发作,治疗颇为棘手。笔者运用甘露饮内服并用复方五倍子散外敷治疗本病56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口疮是以口腔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黏膜病。目前,因口疮导致疼痛、饮食困难至医院就诊的患者日益增多,笔者意识到有必要使其引起重视。下面就对口疮的中医认识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1.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疾病毒原发性感染所致,传染性强,多见于1~3岁小儿。在祖国医学属“口疮”范畴。本病常因疼痛影响小儿进乳或进食,笔者用溃疡糊剂外敷脐部治疗100例,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系门诊患儿,其中男55例,女45例。最大年龄4岁,最小年龄1个月。62例曾局部使用珠黄散或锡类散,51例因疼痛曾局部涂利多卡因,疗效均不佳。其临床表现为先有发热或上感症状,继尔出现口腔粘膜充血,齿龈肿胀,舌缘、颊内侧、唇、上聘等处散在或成簇的黄白色小水泡,周围红晕,疤疹破后形成小溃疡,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  相似文献   

12.
复发性口腔溃疡(RecurrentQralWlcer-ation,ROU)是口腔粘膜反复发作的局限性溃疡性疾病,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本病以周期性复发口腔内疼痛并影响进食为特点。本病发病机理至今尚不明了,中医临床治疗方法独特,剂型多样,用药安全,副作用少,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1诊断标准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耳鼻喉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5版。口腔粘膜溃疡疼痛。口疮一至数个不等,言语及饮食时疼痛加剧,可反复发作。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口腔内科学》,高等医药院校教材,第3版。口腔溃疡,直径1~10mm之间,表面灰白色假膜,…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复发性口疮3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疮 ,是口腔粘膜病中的常见病 ,发病无季节性 ,女性多于男性。其病因目前尚在探讨。笔者发现 ,阴虚火旺型口疮较多见 ,粘膜溃疡此起彼伏 ,缠绵难愈 ,以六味地黄汤加味治疗此型口疮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中 ,男 10例 ,女 2 6例 ;年龄最小 2 1岁 ,最大6 0岁 ,其中 2 1~ 30岁 6例 ,31~ 40岁 16例 ,41~ 5 0岁 11例 ,5 1~ 6 0岁 3例 ;病程最短 6个月 ,最长 2年。临床表现 :口疮反复发作 ,此起彼伏 ,绵延难愈。粘膜溃疡孤立或有 2~ 3个 ,溃疡中央凹陷呈浅碟状 ,上覆灰白色伪膜 ,周围粘膜色淡红或不红 ,疼痛轻…  相似文献   

14.
正口疮是常见的小儿口腔疾患,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上出现淡黄色或灰白色小溃疡,常伴局部灼热疼痛。发于口唇两侧者,称燕口疮;满口糜烂,色红作痛者,称为口糜。任何年龄的小儿均可发病,以2~4岁为多。  相似文献   

15.
复发性口疮即复发性阿弗它溃疡 ,是指具有周期复发特点的口腔粘膜局限性溃疡损害。近年来 ,笔者用自制的滋阴丸治疗该病 ,收到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 6例患者中男性 15例 ,女性 31例 ;年龄最小者 5岁 ,最长者 6 3岁 ,平均 2 8.4例。无其他慢性病史。临床证见 :复发性口疮溃疡的溃烂面如黄豆或绿豆大小 ,表面灰白 ,周围粘膜颜色淡红或不红 ,溃疡数量少 ,一般 1~ 2个 ,反复发作或此愈彼起 ,绵延不断。舌质红无津 ,苔少不渴 ,脉细数。2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服用滋阴丸 ,处方为 :生山楂 10 g ,麦门冬、玄参、天花粉、…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口疮,中医称“口疳”。因患者大多有口舌灼热疼痛、舌红等热症,故病因以火立论。《丹溪心法》说:“舌上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圣济总录》也说:“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口疮。”所以一般认为口舌溃疡不是“心脾有热”,便是“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17.
温阳滋阴降火法治口疮北京联大中医药学院(100007)邹志东关键词口腔溃疡,温阳滋阴降火法口疮是指口舌生疮,亦有口疳、口破等称。其特征表现为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小溃疡,它虽只表现在口腔局部的“小”病变,但因之而伴随的疼痛,尤其在饮食、说话及遇冷、热、酸、...  相似文献   

18.
口腔溃疡是口腔粘膜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特点为口腔粘膜反复溃烂、经久不易愈合。中医通常称之口疳或口疮。近年来笔者采用当归六黄汤为主治疗口腔溃疡病,收效良好.现报告如下。l一般资料根据病史及口腔局部症状以复发性口腔溃疡为多。36例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24例;年龄6~10岁者8例,11~20岁者10例,21~40岁者16例,41岁以上者2例。发病以夏秋季为多,溃疡此意彼起、发无间日,经久不易愈合。发病部位以唇、舌面舌边为多见,其次颊粘膜、齿龈、腭部溃疡点分布。溃疡表现少者2~3处,多者10多处,溃疡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约2…  相似文献   

19.
经期杂病治验3则徐连英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111)1经来口舌生疮李某,女,26岁。1990年5月6日初诊。患者复发性口疮1年余,每于经前发病,病之初口腔粘膜出现粟粒状红色小点,灼热疼痛,表面伴有溃疡,且逐渐扩大,四周红晕,每于饮食时疼痛加...  相似文献   

20.
自拟茅根石膏汤治疗小儿口疮18例临床观察胡书贞(灵寿县妇幼站儿保科050500)目疮是口腔粘膜发生的病变,以唇、颊、舌、口前庭粘膜皱襞等处多见,为淡黄色或白色小溃疡面,数量不等,呈圆形,周围有红晕或色红.灼热疼痛。在小儿往往影响哺乳进食。近年,笔者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