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根据1970~2005年山东省死因监测资料分析宫颈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1970~2005年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宫颈癌死亡率和1966年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用Joinpoint 回归模型分析宫颈癌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1970~2005年山东省宫颈癌的死亡率以每年18.01%的速率持续下降,由1970~1974年间女性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跌至第八位.结论 1970~2005年山东省死亡监测资料表明宫颈癌的发生呈明显下降趋势,但并不排除日后宫颈癌发病率会上升的可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癌症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恶性肿瘤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省死亡登记系统和3次全国死因回顾调查数据。利用死亡率和年龄标化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恶性肿瘤总死亡和主要肿瘤死亡水平的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结果 1970-2013年山东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标化死亡率先升高后降低。恶性肿瘤死亡在全死因中的构成也是先升高后降低。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共同导致粗死亡率的升高,人口因素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甚至超过了非人口因素,导致2011-2013年恶性肿瘤年龄标化死亡率较2004-2005年降低。主要恶性肿瘤死因顺位变化较大,肺癌由第5位上升至第1位,2011-2013年较1970-1974年上升了6.81倍。胃癌死亡顺位从第1位降至第3位,食道癌从第2位降至第4位。经1964年中国标准人口调整后,肺癌死亡率仍呈快速升高趋势,而食管癌的调整率却逐渐下降。宫颈癌的粗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均呈快速下降趋势,2011-2013年较1970-1974年分别下降了87.00%和93.00%。结论 恶性肿瘤仍然是威胁山东省居民的重大疾病,不同恶性肿瘤的变化趋势不一致,应针对不同恶性肿瘤的病因和危险因素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005年3次死因调查的恶性肿瘤死亡个案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主要统计指标有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死因构成及顺位。结果广东省1970-1972、1990—1992以及2004—2005年3次死因调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分别为52.23/10万、111.49/10万和135.93/10万,中标率分别为53.27/10万、95.70/10万和94.50/10万。3次调查恶性肿瘤在全省全死因顺位分别排第3位、第2位、第1位。3次调查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分别是1970-1972年为肝癌、食管癌、鼻咽癌、胃癌和肺癌,1990-1992年为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和鼻咽癌,2004-2005年为肝癌、肺癌、胃癌、食管癌和结直肠癌。在3次调查中,肝癌一直居第1位(3次调查粗死亡率分别是11.03/10万、23.22/10万和37.02/10万,中标率分别是11.17/10万、20.57/10万和26.95/10万);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位次逐渐前移,鼻咽癌位次逐渐后移。肝癌、肺癌、结直肠癌及女性乳腺癌死亡率呈逐渐上升趋势,宫颈癌呈下降趋势,鼻咽癌粗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但标化率则呈下降趋势。死亡率差别分解法结果显示第2次调查恶性肿瘤死亡率较第1次升高有79.25%是由其他危险因素引起,20.75%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第3次调查与第2次调查相比则98.61%是由人口老化引起的。结论广东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从绝对性上升趋势转变为相对上升趋势,需根据不同癌种变化趋势以及死亡模式变化采取针对性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乳山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和时间变化趋势。方法以2006-2007年全人口死因监测资料为基础,描述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现况,对比1970-1974年和1990-1992年恶性肿瘤回顾调查资料分析死亡变化趋势。结果人群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70.48/10万,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脑恶性肿瘤居死因谱前五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上升明显,调整死亡率呈现下降趋势,提示人口结构变化为主要原因。结论恶性肿瘤居人群死因谱第二位,已成为影响人群健康的重点疾病,肺癌为目前人群第1位恶性肿瘤死因,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应予以重点控制。  相似文献   

5.
招远市1970-2004年胃癌死亡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1970-2004年山东省招远市胃癌死亡资料,分析胃癌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1970-1974年死亡数据为全国肿瘤死因回顾调查资料;1985-2004年为市肿瘤登记监测资料.统计指标为死亡率和1982年人口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结果 1970-1974、1985-1989、1990-1994、1995-1999和2000-2004年5个时期胃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94/10万、44.34/10万、40.05/10万、48.73/10万和40.18/10万;1982年中国人口构成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0.82/10万、30.35/10万、27.78/10万、31.63/10万和20.10/10万.1970-1999年期间基本稳定,而2000--2004年中国标化死亡率比1970-1974年下降了34.8%.35年中胃癌高发年龄后推了10岁,胃癌死亡率由第1位下降为第3位.结论 死亡监测资料表明胃癌的发生呈下降趋势,饮食成分改变可能与胃癌死亡率下降有关联.  相似文献   

6.
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29年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军  陈培培  娄培安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01-2404
目的了解1982-2010年徐州市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病例统一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编码,对徐州市区居民1982-2010年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82-2010年间,徐州市区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13.98/10万,呈逐年递增趋势。肺癌、肝癌、肠癌、白血病和乳腺癌的死亡率呈上升趋势,胃癌、食管癌和宫颈癌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肺癌(27.18%)、肝癌(20.74%)、胃癌(13.73%)、食管癌(7.57%)和肠癌(4.75%)。男女肿瘤死亡数之比为1.92:1。从30岁年龄组开始,恶性肿瘤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迅速上升。结论徐州市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居民生命健康,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分析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肿瘤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73—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80.79/10万人,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06.76/10万人,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28.63/10万人,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1973~1974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食管癌和肝癌;1990~1992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胃癌、肝癌和肺癌;2004—200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3位为肺癌、肝癌和胃癌。目前,肺癌为我国男性和女性恶性肿瘤的头号杀手。结论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肿瘤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情况,为制定癌症干预、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甘肃省20世纪90年代(1990-1992年)和21世纪初(2004-2005年)死因抽样调查资料,运用死亡率的增减率,计算癌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甘肃省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粗死亡率上升了12.64%,标化死亡率上升2.53%,为死因顺位的第1位;城市癌症死亡率略有下降,农村呈明显上升趋势,城乡死亡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死亡率呈上升趋势的有肺癌、乳腺癌、肝癌,上升幅度最大的为肺癌,上升了103.08%;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的有宫颈癌、胃癌、食管癌,下降幅度最大的为宫颈癌,下降了51.01%,胃癌死亡率虽下降了15.62%,但仍居癌症死亡之首。结论甘肃省居民癌症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加强癌症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河南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方法]利用SPSS10.0和SAS9.1软件对河南省居民1974~1976年、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3次死因回顾的疾病监测点(DSP)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第1次、第2次和第3次调查分别为:93.18/10万、117.25/10万和144.41/10万,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1.40/10万、107.32/10万和110.47/10万。1974年恶性肿瘤位于前5位的疾病是: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和宫颈癌,1990年后宫颈癌退出前5位,结直肠癌进入前5位。[结论]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其死亡水平的升高主要来自于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升高。食道癌死亡水平呈下降趋势,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死亡水平呈快速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6—2015年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6—2015年杭州市死因监测资料,计算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标化死亡率,使用年度变化百分比(APC)评价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2006—2015年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为177.6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5.17/10万,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高于女性(P0.05)。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和食管癌为恶性肿瘤前5位死因。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8%,P0.01),男性胰腺癌和前列腺癌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APC=3.25%和4.39%),食管癌、胃癌及肝癌呈下降趋势(APC=-2.96%、-5.07%和-6.48%);女性宫颈癌呈上升趋势(APC=8.00%),食管癌、胃癌和肝癌呈下降趋势(APC=-8.06%、-7.13%和-7.32%)。结论杭州市居民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和肛门癌及食管癌是主要死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970-2013年山东省不同县(市、区)肝癌死亡率的空间聚集性及其变化趋势,为制定肝癌防控规划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肝癌死亡率数据取自山东死亡登记系统和全国三次死因回顾性调查数据。利用死亡率和年龄调整死亡率等指标描述不同年代肝癌变化趋势,采用死亡率差别分解法计算死亡率变化中人口因素和非人口因素的贡献值。采用ArcGIS 10.2软件用于空间分析,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SaTScan 9.4进行肝癌空间聚集分析。结果 2011-2013年山东省肝癌粗死亡率(29.89/10万)较1970-1974年(9.72/10万)和1990-1992年(22.08/10万)分别上升208.00%和35.37%,与2004-2005年(30.44/10万)相差不大。肝癌年龄标化死亡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011-2013年标化死亡率(12.62/10万)较1970-1974年上升60.97%,较1990-1992年和2004-2005年分别下降22.38%和21.81%。不同年代肝癌死亡率的差别分析发现,20世纪70年代以来,肝癌粗死亡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人口因素在其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率上升的贡献值从1990-1992年的3.38%,上升到2004-2005年的29.36%,2011-2013年达到了46.16%。而非人口因素对肝癌死亡率升高的贡献值呈下降趋势。从肝癌死亡率空间分布来看,不同县(市、区)肝癌粗死亡率差异较大,粗死亡率在9.33/10万~65.33/10万之间。采用空间扫描统计软件进行肝癌死亡率空间聚集分析可以发现多个肝癌高死亡率聚集区,2011-2013年主要聚集区分布在胶东半岛地区,覆盖青岛、烟台及威海市的20个县(市、区),该聚集区内的肝癌死亡风险是其他区域的1.54倍。1970-1974年肝癌死亡率空间聚集性分布与2011-2013年结果明显不同,主要聚集区分布在山东省中、西部的大部分地区。结论 1970-2013年山东省肝癌死亡率发生了明显的时间和空间变化,应根据这些变化趋势以及其地理空间聚集性,进一步探索肝癌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肝癌区域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is to describe the temporal trends in mortality rates of cervical cancer in Shandong Province, China, and to elucidate their likely explanations. METHODS: Three retrospective surveys of all causes of death in 1970-1974, 1985-1989 and 1990-1992 in Shandong were carried out. An age-period-cohort analysis based on similar survey data from Qixia, a county in Shandong, from 1970 to 1994 was performed. A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prevalence of syphilis and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rates three decades later was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of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was conducted in 1991 in one city and 12 villages in the province. RESULTS: A marked decline in cervical cancer mortality rates was observed from 1970 to 1992 and in successive birth cohorts from 1892 to 1927, and rates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in subsequent birth cohorts through that of 1952. The decline in these rate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a decline in positive serological tests for syphilis 32 years previously. The percentages of women with selected risk factors were lower in younger women (30-54 years) than in older women (55-69 years) in both cities and rural areas. CONCLUSION: These trends are compatible with a decrease in risk of exposure to sexually transmitted factors at an early age 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49, and a decline in lifetime duration of exposure to possible co-factors in successive birth cohorts who reached sexual maturity before that time.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1970-2005年食管癌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山东省1970-2005年食管癌死亡率随年龄及时间的变化趋势。方法利用1970-2005年4次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食管癌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利用Joinpoint回归软件分析食管癌死亡率的升降速率。结果 1970-2005年间食管癌标化死亡率表现总体呈下降趋势,1970-1987,1987-1990和1990-2005年3个时期中的年均变化率分别为-0.61%(P0.05),2.33%(P0.05)和-1.42%(P0.05);食管癌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各个年龄段上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结论山东省食管癌标化死亡率在该期间基本呈下降趋势,与食管癌高发区相似。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肺癌死亡率变化趋势与大气污染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5~1989年山东省十分之一人口死因回顾调查资料表明,肺癌标化死亡率(1964年中国人口标化)为12.0/105人口,比1970~1974年增加了96.7%,其中男性为102.5%,女性为85.7%.按十三个地、市划分(1987年前的行政划分)区域分析,每个地、市肺癌死亡率都呈上升趋势,原来的高发区青岛市、济南市和淄博市肺癌死亡率分别为1970~1974年的2.13、2.91和2.60倍;低发区如枣庄.济宁、菏泽也分别上升为3.03、2.84和2.85倍.肺癌死亡率与大气中二氧化硫(SO2)的含量呈正相关,表明肺癌的发生与大气污染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分布特点和流行趋势,为制定恶性肿瘤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抽取2004-2005年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江西省2个市6个县恶性肿瘤死亡资料,按性别和地区分别计算恶性肿瘤死亡专率、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年龄别恶性肿瘤死因构成比、中国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简称中标率、世标率)、恶性肿瘤死因顺位.结果 2004-2005年江西省恶性肿瘤死亡病例7842例,死亡率为115.37/10万,男性为144.59/10万,女性为83.77/10万;中标率为83.41/10万,男性为110.03/10万,女性为56.68/10万;世标率为110.34/10万.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城市高于农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西省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前5位分别为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前3位恶性肿瘤死因中城市依次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农村依次为肝癌、胃癌和肺癌.结论 江西省第3次死因回顾调查地区恶性肿瘤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高于西部地区水平,肺癌、肝癌和胃癌是严重危害江西省城乡居民最主要的肿瘤死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山东省不同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1970~2005年期间的4次全死因调查资料,计算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和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分析城乡的变化趋势.利用相差35年的出生队列分析其脑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变化趋势.结果 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总死亡率的百分比由1970~1974年的8.82%上升到2004~2005年的22.83%.城市脑血管疾病世界人口标化死亡率由1970~1974的100.87/10万上升到2004~2005年的108.62/10万,同期,农村则由72.93/10万上升到127.11/10万,农村超过城市.按1970年和2005年相同年龄组确定相应的出生队列,然后比较相同年龄但出生队列相差35年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发现后出生队列的脑血管疾病死亡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结论 在过去35中,山东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呈增加趋势;农村上升速度快,由低于城市到超过城市;出生队列分析显示,相同年龄但后出生队列人群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上升速率明显高于早出生队列人群.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宫颈癌死亡率下降的流行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十年代全国各地宫颈癌发病和死亡率与七十年代相比下降非常明显,山东省1989年宫颈癌标化死亡率较1974年下降了76.3%,宫颈癌病人的生存期观察表明死亡率下降主要是由于发病率下降所致。出生队列分析表明1949年已婚和未婚出生队列妇女宫颈癌发病死亡的经历不同,后者各出生队列死亡率明显低于前者,表明解放前、后妇女暴露宫颈癌的危险因素程度不同,该病的潜伏期约为15~20年,相关分析显示其大幅度下降与解放后取缔娼妓,消灭性病及自六十年代中期丌展的计划生育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人口1970~1974年、1981~1989年死因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山东省1970~1974年、1981~1989年死因资料分析,揭示了山东省人口70年代初期和80年代总死亡水平及死亡谱的变动趋势。近20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上升了19.21%,居各类死因之首,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死亡率升高了47.15%和75.31%,由第三、四位死因前移至第二、三位,心脏病死亡率变动较小,死亡位次稳定在第四位,传染病由70年代初期第二位退居至第八位,死亡率下降了78.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