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临床因素,以早期诊断和治疗,促进康复。方法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MMSE)筛检出40例脑梗死后合并认知障碍的患者,利用头颅CT或MRI确定病灶部位,结合临床资料,分析其认知功能的相关因素。结果认知功能障碍与性别、文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与职业、高血压、糖尿病有相关性,与脑梗死部位有明显相关。结论病灶部位是影响脑梗死后认知功能的主要因素,合并高血压或糖尿病者,其认知功能障碍出现更早、更严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商丘市中心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10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将35例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治疗组,73例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两组年龄、性别、心衰、高血压、心肌梗死、房颤、烟酒史、脑卒中史及糖尿病等资料,并通过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治疗组房颤、高血压、烟酒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脑卒中史及糖尿病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引起,其中脑卒中病史、大病灶、病灶位于基底节、高血压及糖尿病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ES)和蒙特利尔认知功能评估量表(M0CA)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不同病灶受损部分的认知功能具有差异性(P0.05)。小脑和脑干部位的MOCA评分、MMES评分和其他部位梗死的评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和病灶受损部分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与脑干和小脑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与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头颅CT和(或)MRI确定脑梗死患者25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30例,脑出血患者20例的病灶部位,用简易精神状态智能量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作为认知功能的筛查工具,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结果:病灶位于左侧半球者,丘脑、额叶、侧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的腔隙性梗死者在语言能力、图像自由回忆、执行功能方面成绩均显著低于病灶位于右侧半球和双侧半球者(P均〈0.05)。结论:病灶部位是影响脑卒中认知功能的重要因素,病灶位于左侧半球、丘脑、额叶者侧脑室周围白质和皮质下白质的腔隙性梗死者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脑卒中后抑郁状态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责任病灶部位的关系。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16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测试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其中合并脑卒中后抑郁状态35例,在不同的相关因素条件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总发生率21.9%,其发生率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呈显著正相关;左半球病灶者较右半球病灶者易发生抑郁状态;基底节区损伤易发生抑郁状态。结论: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能促进抑郁状态的发生,脑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与责任病灶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120例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120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认知功能情况分为认知正常组和认知障碍组,各6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关系。结果认知障碍组的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脂血症、意识障碍病史、肺部感染、病灶的发生率均高于认知正常组,两组危险因素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不同文化程度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主要以血管性危险因子为主,后3个月中意识障碍病史、病灶数目、文化程度是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缺血性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情况,同时探讨其发病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沭阳县仁慈医院收治并确诊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测量表(MMSE)对患者进行评分。将MMSE评分在27~30分设为无认知功能障碍组。而将MMSE评分小于27分设为认知功能障碍组。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既往疾病史。探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情况。结果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43例,占55.1%。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35例,占44.9%。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上述因素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MMSE测量表可作为认知功能障碍的常规检测。分析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可知年龄、意识障碍病史、合并其他疾病、LDL偏低及病变部位为缺血性脑卒中主要影响因素,进而在临床上针对上述因素采取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评估与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进行评定,探讨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纳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6例作为研究组,按1:1比例,以性别、年龄和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同社区健康人作为对照。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ewenstein Occu-pational,Therapy Congnitive Assessment,LOTCA)为评定工具,于卒中后3个月对患者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LOTCA各项及总得分均较低,差异有显著性(P<0.01);(2)高年龄、低学历、饮酒、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大病灶患者的LOTCA认知得分较低(P<0.05或P<0.01),不同性别之间和卒中半球的LOTCA认知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1)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定向、视知觉、空间知觉、动作运用、视运动组织、思维操作等广泛的认知功能损害。(2)其认知功能改变与年龄、学历、卒中病灶大小、高血压史、糖尿病史、血脂谱等相关。  相似文献   

9.
李晓鹤  李小龙 《中外医疗》2014,(27):129-130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临床病理因素中NIHSS评分的差异,分析NIHSS评分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该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为(17.3±3.5)分,在性别、年龄、酗酒史、吸烟史、、病灶部位、病灶分布和卒中部位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行相关性分析,NIHSS评分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和病灶体积呈密切相关,均为神经功能损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以及病灶的部位与体积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梗死患者128例,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62例,认知功能正常组66例,分析所有患者的病灶部位,同时检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析年龄、文化程度、合并症等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结果 脑梗死患者中,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病灶多位于左侧半球,累及额叶、颞叶、丘脑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认知功能障碍者(P均<0.05);病灶位于顶叶、枕叶、脑干或小脑的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年龄是否≥65岁及有无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史与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关联性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受教育程度、2次以上卒中史、吸烟史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无明显关联(P均>0.05).结论 病灶位于左侧半球,累及额叶、颞叶皮质、丘脑,病灶体积较大者更易发生认知障碍,高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是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性别因素对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挖掘与中风后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为缺血性中风后认知功能下降提供可能的防治方向。方法纳入158例(男性80例,女性7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同时纳入35例非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生物标志物,使用简短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价发病后患者认知功能。分析MMSE评分、生物标志物的性别差异,并使用逻辑回归分析方法挖掘与MMSE评分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MMSE评分比较: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女性患者的MMSE评分在中风后第1、2、3个月均低于男性患者。生物标志物的性别差异:女性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清浓度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与发病第1个月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潜在危险因素的二元逻辑回归分析:年龄、性别(女)是全部患者发病后第1个月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与女性出现认知功能下降关系密切的危险因素是年龄、舒张压;未发现与男性出现认知功能下降相关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中风后人群存在认知功能下降现象;女性患者中风后认知功能受损重于男性;造成中风后认知功能性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年龄及高舒张压。  相似文献   

12.
王延江  邓娟  李静  高长越  张猛 《重庆医学》2008,37(7):688-690
目的研究首次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入组321例脑梗死急性期住院患者,于住院期间和卒中3个月后进行认知功能测试。运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首次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结果首次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发生率为29.6%,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语言障碍和左颈内动脉支配区梗死与首次卒中后认知损害相关。结论年龄、低教育水平、每日饮酒、语言障碍和左颈内动脉支配区梗死是首次卒中后认知损害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初步分析初发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相关因素,从而为临床上采取相应的干预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中文版简明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对康复医学科住院的364例初发脑卒中患者进行认知功能评定,同时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居住地、生活方式等一般情况以及病程、病变侧、脑卒中性质、病变部位、病灶特点、合并症等疾病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分析,筛选有意义的影响因素.结果 上述13种相关因素中,仅初发脑卒中的病变部位、病灶特点、有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病变侧、合并症、教育程度、年龄等7种相关因素可进入回归方程.多元相关系数为0.84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0.721,即表中7个变量能联合预测MMSE量表评定得分72.1%的变异量.结论 大脑前部病变、多部位/大面积病变、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左侧大脑半球病变、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合并症、教育程度较低、年龄较大等因素对卒中后认知障碍的发生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危险因素及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缺血性脑卒中病人70例,根据脑磁敏感成像(SWI)分为脑微出血组(CMBs组)29例和非脑微出血组(N-CMBs组)41例,收集2组资料,分析CMBs的危险因素,同时用MoCA和MMSE量表对2组进行认知功能评估,分析CMBs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均是CMBs的危险因素(P < 0.05~P < 0.01);CMBs组与N-CMBs组之间MoCA、MMSE评分及认知障碍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认知功能与CMBs的程度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MoCA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889,P < 0.05);MMSE评分与CMBs分级呈负相关关系(rs=-0.726,P < 0.05)。结论CMBs可以导致认知功能下降,CMBs数目越多认知损害越重;年龄、高血压、抗血小板药物史、脑白质疏松、卒中史是CMBs的危险因素,其中年龄是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邓艳梅 《河北医学》2013,19(9):1369-1371
目的:探讨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收治的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进行临床病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6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的患者病历中,脑出血及腔隙性脑梗死及关键部位脑梗死分别占9.09%、21.21%和19.70%。其中多发梗死性痴呆患者33例占50%,居第一位。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产生与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二者共同的危险因素有:颈动脉斑块、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其他相关因素有脑血管病变部位、病变数目、病变次数以及脑白质疏松的脑萎缩。结论:血管性认知障碍是伴随脑卒中事件出现的,伴有或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定位体征,其防治目的要放在轻中度血管性认知障碍,并应很好防控其共同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时间对急性轻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性轻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173例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6分),这些患者在发病4.5 h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最终有156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发病30 d是否存在认知功能障碍,将其分为认知障碍组(100例)和非认知障碍组(56例),总结2组的基线特征、静脉溶栓时间和认知障碍的发生情况,分析静脉溶栓时间对早期认知障碍发生的影响。  结果  认知障碍组年龄明显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37);受教育时间明显短于非认知障碍组(P=0.011);高血压、糖尿病病程、静脉溶栓时间明显长于非认知障碍组(P=0.036、0.003、0.017);总胆固醇明显高于非认知障碍组(P=0.04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OR=1.092,95% CI:1.031~1.157,P=0.002)、高血压病程长(OR=1.238,95% CI:1.002~1.193,P=0.021)、糖尿病病程长(OR=1.265,95% CI:1.116~1.384,P=0.016)、静脉溶栓时间长(OR=1.105,95% CI:1.067~1.356,P=0.010)是静脉溶栓后30 d认知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缩短静脉溶栓时间可能会减少急性轻型脑梗死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张友定  何松彬  李洁 《浙江医学》2011,33(12):1741-1742,1795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因素对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韦氏记忆测试量表,对急性脑梗死3个月左右[(90±15)d]的280例患者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确诊认知功能障碍32例.通过匹配年龄、性别及脑梗死部位及大小,选择同时期认知功能正常的脑梗死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相关的可能危险因素,比较两组差异,分析影响脑梗死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认知功能障碍组与对照组危险因素比较,高血压持续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胆固醇、血糖、叶酸等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剔除高血压持续时间、总胆固醇等因素,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仍是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Exp(B)=41.049,95%CI为6.355-265.136,P=0.000].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可能是导致急性脑梗死后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郝云玲  严励 《中国医药导报》2012,9(35):84-85,8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516例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简易智能精神量表测验,按是否有认知功能障碍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和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进行危险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年龄、家族史、病程、餐后2 h血糖(P2BG)、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冠心病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空腹血糖(FBG)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共有年龄、家族史、病程、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冠心病、P2BG等8个变量进入方程,年龄、家族史、病程、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冠心病、P2BG均是2型糖尿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较多,可能与年龄、家庭史、病程、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压、冠心病、P2BG相关,临床应采取早期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脑梗死后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CI)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43例,记录患者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抽烟、饮酒情况及是否有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通过CT或者MRI明确其病灶部位、病灶多少及大小。于发病后3个月采用MoCA和ADL评价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根据相应标准将其分为无认知功能障碍(N—VCI)组和VCI组,探讨脑梗死后VCI发生与以上各因素的关系。结果①通过MoCA量表筛查,脑梗死后3个月VCI的发生率为51.05%;②VCI组额叶、颞叶、基底节区、丘脑梗死明显多于N—VCI组(P〈0.01);③高龄、低教育程度、高血压、糖尿病、多次梗死、多发病灶、大病灶、左侧梗死、腑萎缩及白质病变者VCI组明显多于N—VCI组(P〈0.05或P〈0.01);④高血压、多次梗死、多梗死灶、左侧梗死、脑萎缩及脑白质病变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其OR值分别为4.889、3.604、4.693、2.974、3.765和2.828。结论脑梗死后VCI的发生率高;额叶、颞叶、丘脑及基底节区梗死易引起VCI的发生;高龄、低教育水平、左侧梗死、梗死次数、多发病灶、大病灶、高血压、糖尿病、脑萎缩及白质病变是脑梗死后VCI发生的危险冈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2005年2月~2006年11月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其中认知正常6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无痴呆组(CIND)58例,研究两组人口学特征、中风危险因子、血清学、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头颅CT和(或)MRI影像学等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教育水平、年龄、心脏病、高血糖、左侧大脑半球病变、颞叶病变、病灶大小、静息病灶数、脑萎缩、脑白质疏松、BI评分、丘脑病变及陈旧病灶数与认知功能损害有关(P<0.05,P<0.01);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急性期高血糖、年龄与认知功能损害明显相关,OR值(95%CI)分别为8.32(8.32~24.50)、6.39(2.46~16.62)、2.54(1.03~6.25)、1.53(1.05~2.23)、1.12(1.05~1.20).结论 病灶大小、丘脑部位病变、陈旧病灶数目、高血糖、年龄与缺血性脑卒中认知功能损害相关,可能是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