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腹腔镜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在妇科领域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N1组)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49例(N2组)患者的手术及术后情况。结果:N1组平均手术时间(82.24±24.06)m in,N2组平均手术时间(60±17.39)m in(P<0.05);N1组术中出血(86.11±49.63)m l,N2组术中出血(155.31±72.32)m l(P<0.05)。N1组术后平均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1.29±1.40)d,N2组平均(2.76±1.20)d(P<0.05);N1组术后平均住院(5.56±1.32)d,N2组(9.37±1.62)d(P<0.05)。全组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有效,用于适当病例可完全取代开腹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能否满足胃癌手术切缘及D2淋巴结清扫的根治要求,并了解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腹腔镜辅助行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切除术25例,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11例,全胃根治术10例,中转开腹1例。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220±55)min、(284±37)min、(330±50)min,术中平均出血分别为(150±87)ml、(120±70)ml、(240±65)ml,术后平均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5.1±0.5)d、(4.0±0.8)d、(4.1±0.8)d,平均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3.2±0.8)d、(3.2±1.5)d、(3.8±0.8)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0±1.5)d、(9.0±2.0)d、(9.5±2.0)d。淋巴结平均清扫数(21.95±9.88)枚,近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6.41±2.13)cm;远端切缘与肿瘤平均距离(6.22±1.98)cm。术中及术后无并发症发生,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腹腔镜辅助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能达到胃癌根治术标准(D2)的淋巴结清扫范围和肿瘤切缘,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92例卵巢巧克力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腹腔镜组46例、开腹组46例,观察两组囊肿破裂例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拆线时间、术后出院时间等情况。结果:腹腔镜组中39例术中囊肿破裂,巧克力囊液外溢,7例完整剥除,手术时间平均(92±16)min,术中出血量平均(50±35)ml,术后平均(3±1)d出院。开腹组中40例术中囊肿破裂,巧克力囊液外溢,6例完整剥除;手术时间平均(90±1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70±25)ml,术后平均(6±1)d出院,两组在囊肿剥除完整性及手术时间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巧克力囊肿具有术中出血少、患者创伤小、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麦氏点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2月至2011年8月收治的116例经麦氏点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13例单孔腹腔镜手术获得成功,3例直接延长麦氏点切口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25±2.3)min。术后常规抗感染治疗,1例发生切口感染。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3.5±1.2)d。115例患者获得随访,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麦氏点单孔腹腔镜辅助阑尾切除术具有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康复快等优点,手术简单易行,尤其适合初期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年轻外科医师及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中子宫动脉缝扎方式的手术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临床意义。方法:为286例患者行子宫动脉缝扎后再行子宫次全切术,观察手术时间、手术平均失血量、术后疼痛发生率、术后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286例患者于腹腔镜下缝扎子宫动脉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平均用时(59.6±33.2)m in,术中平均失血量(60.1±23.2)m l,术后疼痛发生率47%,术后使用抗生素时间(3.4±2.1)d,术后体温(37.8±1.33)℃,肛门排气时间(21±8.77)h,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3.2±1.6)h,术后住院(4.2±1.8)d,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25.1±4.2)d,无1例中转开腹。随访2~24个月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缝扎后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安全、有效,患者康复快,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优越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5 2例行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腹腔镜组 ) ,与同期 138例经腹鞘膜内子宫切除术 (开腹组 )进行比较。结果 :腹腔镜组平均手术时间 86 6 7± 18 89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12 4 5 3± 5 3 2 2ml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 83 5 0± 14 72min ,术中平均出血量 114 4 2± 5 0 36ml,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腹腔镜组术后排气时间为 2 6 80± 4 6 3h ,术后最高体温为 37 5 1± 0 33℃ ,术后住院天数为 4 0 2± 0 89d ;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为 32 4 6± 6 2 3h ,术后最高体温为 38 0 9± 0 2 9℃ ,术后住院天数为 5 96± 1 0 3d ,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0 1)。术后病率 ,腹腔镜组无 1例 ,开腹组 7例 (5 % )。腹腔镜组 1例膀胱损伤 ,镜下修补 ,开腹组无损伤。结论 :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具有腹壁创伤小 ,术中出血少 ,术后康复快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较理想的子宫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经脐单孔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至2010年7月7例经脐单切口腹腔镜乙状结肠癌根治术与17例常规腹腔镜根治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安全性、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近期随访结果。结果:7例单孔手术均获成功,无一例中转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4.2±26.3)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1±3.4)ml,切口长度平均(2.2±1.3)cm,平均清扫淋巴结(13.2±3.3)枚,术后患者无需镇痛,肛门排气时间平均(1.2±0.6)d,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5±0.4)d,术后平均住院(5.8±3.2)d。1例患者术后4 d出现切口感染,予以换药治愈。术后随访7~12个月,平均8.8个月,无复发、转移。与常规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相比,单孔组切口小(P<0.05),手术时间较长(P<0.05)。结论:经脐单切口多通道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安全、可行,具有患者创伤小、瘢痕小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围手术期处理措施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为108例高龄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无一例死亡。手术时间45~123 min,平均(52±21)min;术中出血量40~110 ml,平均(58±23)ml。术后胆道残石1例,无胆漏、出血、胆道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住院5~10 d,平均(6.4±1.5)d。随访6~48个月,无胆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积极围手术期处理,腹腔镜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对高龄患者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手术经验,分析其操作技巧。方法:回顾分析为86例复杂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资料。结果:86例手术均获成功,镜下操作时间平均(40.34±9.3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9.05)ml,术后导尿管拔除时间平均(3.73±0.81)d,平均住院(5.73±0.98)d。术中腹膜破损1例,术后尿漏2例,均持续1 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具有患者创伤小、康复快的优点,可作为输尿管上段复杂结石的首选治疗方案。通过一定的技巧,可加快手术进程,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0.
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有上腹部手术史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 ic cholecystectomy,LC)的可行性及要点。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10月至2010年12月为128例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施行LC的临床资料。结果:115例成功完成LC,13例中转开腹,成功率89.84%。LC组手术时间35~240m in,平均(67.7±19.4)m in;中转组73~225m in,平均(89.3±16.8)m in。LC组术中出血量5~100m l,平均(23.7±10.6)m l;中转组50~1 000m l,平均(200.6±45.9)m。lLC组术后住院3~5d,平均(3.6±0.8)d;中转组8~23d,平均(11.3±3.4)d。LC组术后无并发症发生;中转开腹组1例切口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无其他并发症发生。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结论:有上腹部手术史不应成为LC的禁忌,但具体术式应根据术前判断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四种术式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4种腹腔镜子宫切除术:腹腔镜子宫次全切除术(laparoscopic subtotal hysterectomy,LSH)、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supercervical hysterectomy,LISH)、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vaginal hysterectomy,LAVH)、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total hysterectomy,LTH)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为664例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4种术式的手术适应证及临床应用情况。结果:612例成功完成腹腔镜子宫切除术,29例因盆腔严重粘连、23例因术中并发症中转开腹,手术成功率92.2%。手术时间LSH组最短,平均(70.13±32.75)min,LSH组与LISH组平均(131.78±33.36)min,LTH组平均(140.32±27.13)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3,P〈0.01;t=22.60,P〈0.01)。术中出血LTH组最多,平均(305.78±85.23)ml,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4/13.83/5.87,P〈0.01)。术后住院时间LSH组最短,平均(4.3±0.3)d,LTH组最长,平均(5.8±0.5)d,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22,P〈0.01)。术后3d平均体温,LAVH组超过38℃,其他3组均在38℃以下。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TH组最长,平均(40.27±15.28)h,LSH组最短,平均(29.28±2.23)h。结论:LSH、LISH、LAVH、LTH均是临床上成熟的子宫切除术式。患者〈40岁,宫颈光滑,TCT无癌性发现时建议首选LSH术式;患者〈40岁,宫颈糜烂中至重度伴宫颈肥大多选择LISH术式;患者〉40岁,宫颈疾病重,宫体病变较大但阴道宽松宜选择LAVH术式;患者〉40岁,宫颈疾病重,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建议选择LTH术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种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为598例非脱垂式子宫疾病患者行不同途径子宫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鞘膜内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intrafascial supercervical hysterectomy,LISH)198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200例,传统腹式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200例,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发热率、肛门排气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满意性生活的例数及时间等。结果:平均手术时间LISH组显著短于LAVH组、TAH组(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LAVH组最多,LISH组最少(P〈0.05)。术后拔尿管时间、下床活动时间LISH组最短(P〈0.05)。术中、术后主要并发症盆腔血肿LAVH组高于其他两组,TAH组切口延期愈合、肠梗阻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发热率TAH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TAH组明显长于其他两组(P〈0.05),LISH组时间最短。3组患者均于术后3个月恢复性生活,LISH组绝大部分于术后4个月恢复术前性生活的感觉,明显早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H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满意性生活时间等指标优于LVAH、TAH组。排除宫颈病变的患者行LISH是保留盆底结构完整,更安全可靠、干扰小、康复快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治疗早期胃癌及胃良性疾病的手术方法,评估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6月至2009年6月为39例胃疾病患者行腹腔镜胃手术的临床资料。21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7例行胃壁良性肿瘤切除术,1例行胃癌根治术。结果:38例成功完成腹腔镜手术,1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65~320min,平均(170.2±62.5)min;术中出血50~850ml,平均(325.3±107.6)ml;住院5~12d,平均(7.2±1.8)d。术后2例发生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3年,4例早期胃癌患者存活至今。结论:腹腔镜手术患者创伤小,痛苦轻,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只要术前仔细检查,把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操作,基层医院行腹腔镜手术治疗早期胃癌及良性胃疾病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为12例肾肿瘤患者行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资料,术中用Bulldog夹钳夹肾动脉,冷剪刀剪除肿瘤,连续缝合并用Hem-o-lok收紧缝线,代替打结。观察手术时间、热缺血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手术疗效。结果:12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平均(136±28.0)min,热缺血时间平均(27±7.9)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26±83.1)ml。术后病理报告为肾透明细胞癌10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术后1例贫血,白蛋白较低,考虑与患者既往有乙型病毒性肝炎、糖尿病有关,予以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余者围手术期未见迟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11±3.8)d。术后平均随访(12±9.2)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肿瘤疗效确切,手术创伤小,术后康复快,住院时间短,具备熟练腹腔镜操作技术的医师可将其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3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 assisted vaginal hysterectomy,LAVH)与经腹全子宫切除术(total abdominal hysterectomy,TAH)的临床效果,检测两种术式对机体应激的影响,探讨子宫切除的最佳术式。方法:以LAVH组(31例)为观察组,TAH组(3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率、切口疼痛情况、恢复情况等,同时检测两组术前、术后外周血中皮质醇(Cortisol,Cor)的变化,评估两种术式对机体应激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术后切口疼痛轻,恢复肛门排气时间短,术后病率低(3.50%),住院时间短及术后恢复工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外周血Cor均升高,观察组术后24h外周血Cor平均(190.78±56.35)nmol/L,与术前24h[平均(121.56±15.46)nmol/L]相比升高不显著,对照组术后24h外周血Cor平均(397.23±92.39)nmol/L,较术前24h[平均(129.53±16.34)nmol/L]明显升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AVH患者创伤小,康复快,是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的微创术式。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手术治疗结肠息肉25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肠息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为25例无法用结肠镜切除的结肠息肉患者联合应用腹腔镜、结肠镜治疗。结果:2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150min,平均(70±15.62)min;术中出血10~40ml,平均(30±2.34)ml;肠功能恢复时间20~30h,平均(28±2.66)h;住院5~8d,平均(7±0.95)d。术后无并发症发生。随访8~14个月未见复发。结论:应用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结肠镜无法切除的结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  相似文献   

17.
电切汽化治疗前列腺增生157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汽化术(TUEVAP)治疗前列腺增生症(BPH)的效果。方法:为前列腺增生症157例患者施行TUEVAP术。结果:手术时间30~120m in,平均60m in,术中无1例输血,4例轻度TURS,术后1~4d拔除导尿管,排尿均通畅,随访3~30个月,IPSS由术前(28.2±1.8)降至术后的(7.5±0.4)(P<0.01),最大尿流由术前的平均(5.0±0.5)m l/s,升至术后的(18.5±2.7)m l/s(P<0.01)。结论:TUEVAP操作简单,腺体切除量大,止血效果好,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患者康复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应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附27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3月至2008年7月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囊肿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21例行肾上腺部分切除术,6例行肾上腺全切除术,手术时间平均(35.1±11.6)min,术中平均出血(27.9±13.6)ml,平均住院(4.3±1.8)d。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12~36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腹膜后腹腔镜手术可作为治疗肾上腺囊肿的标准术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腹腔镜提肛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laparoscopic extralevator abdominoperineal excision,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为1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LELAPE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258.8±52.1)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30±48.4)ml,术中未发生医源性肠管穿孔,切除标本为"柱状",无"外科腰"。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平均(35.1±12.5)h,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60.6±24.5)h,会阴部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6.2±1.5)d,会阴部切口拆线时间平均(15.6±2.52)d,术后平均住院(12.1±3.4)d;术后未发生排尿障碍及勃起障碍;1例发生会阴部切口延迟愈合,1例发生不全肠梗阻,经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19个月,无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LELAPE可降低标本环周切缘阳性率及术中标本穿孔率,改善预后,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及会阴部创伤,为术者提供了良好的手术视野。LELAP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8例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手术,部分患者加用胆道镜辅助操作。观察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腹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24个月。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腹腔镜操作,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25.5±24.2)min、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28.9±8.2)h、腹腔引流管拔管时间(3.0±1.3)d、术后住院时间(5.3±1.5)d。患者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胆汁漏1例、保守治愈。随访无结石残留及胆道狭窄。结论:腹腔镜经胆囊管微切开一期缝合治疗胆囊管肝总管汇合部结石是安全有效的,能够避免结石残留或者胆道探查T型管引流,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确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