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与TEL—AMLl融合基因的关联性。方法指定1-2名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检验人员完成4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TEL—AML融合基因检测工作,记录检测结果及其临床疗效,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TEL—AML融合基因阴性所占比例高达79.17%,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仅为55.26%;TEL—AML融合基因阳性患儿20.83%,临床治疗总有效率80.00%(P〈0.05)。结论临床医生对已确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及时给予TEL—AMLl融合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制定正确治疗方案,可有效保障患儿疗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与MICM分型及临床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多重巢式RT-PCR方法联合染色体核型、免疫表型、临床患儿资料对53例儿童ALL进行研究。结果 53例儿童ALL中18例(33.96%)具有11种克隆性基因重排,包括SIL/TAL1D、E2A/PBX1、TEL/AML1、MLLex7/AF9、MLLex8/AF9、MLLex8/AF10、MLLex8/AFX、MLLexg/AF6、MLLex9/ELL、MLLex7/AF4及TLS/ERG。9例患儿有HOX11原癌基因活化。TEL/AML1表达者预后良好;B-ALL合并HOX11活化近期疗效好;T-ALL合并HOX11预后不良;有MLL基因重排的预后极差。结论 采用多重RT-PCR方法可快速同时检儿童急性白血病29染色体畸变所形成的融合基因,完善白血病的MICM分型及指导临床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儿童Ph+和Ph-like ALL患者在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方面的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Ph+ALL和Ph-like ALL患者,两组均采用卫生部2010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化疗,Ph+ALL患者加用伊马替尼治疗.记录两组儿童的临床特征,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免疫分型结果,治疗反应和预后,对比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性别、初次入院诊断时第一次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数值、血小板计数、骨髓原始+幼稚细胞比例上均无明显差异;Ph+ALL组患儿加用伊马替尼治疗,从治疗开始随访至2020年1月止,最长随访7年,11例患儿的总生存率为72.72%(8/11).有2例在随访中BCR/ABL出现转阳,但骨髓仍处于缓解状态;1例在治疗过程中放疗治疗,1例在诊断后3年3月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复发,1例在诊断后3年6月出现骨髓复发;Ph-like组患儿中根据高度风险方案方案执行化疗2例(28.57%),根据中度风险方案化疗2例(占28.57%),按标准风险方案化疗3例(占42.85%).随访至今,其中2例(28.57%)复发,5例(71.42%)存活.结论 高白细胞、常规融合基因阴性ALL患儿应行Ph-like ALL相关基因检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21在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选择符合标准的65例白血病患者,根据疾病发生情况分成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组(31例)与急性髓性细胞白血病(AML)组(34例),测定常规化疗前后患者血清IL-21水平。结果 ALL组与AML组血清IL-21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5),且ALL组显著高于AML组(P0.05)。ALL组女性患者血清IL-21值均显著性高于ALL组男性患者与AML女性患者(P0.05)。在ALL组与AML组中,IL-21R阳性患者于IL-21R阴性患者在WBC与外周血幼稚细胞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血清中的IL-21水平能够用于辅助诊断急性白血病,同时区分ALL与AML,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并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临床医药实践》2017,(5):323-326
目的:研究儿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特点、遗传学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方法:分析2008年8月—2015年4月在山西省儿童医院血液科治疗的16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临床特点、遗传学特征、治疗反应及转归,比较其与同期住院的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在年龄、性别、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绝对值、免疫分型、染色体、融合基因、诱导治疗第15天、第33天骨髓状态及转归等方面的异同。结果: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组16例患者均为初诊患者,男性所占比例与同期住院BCR/ABL阴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比较年龄偏大;初诊时外周血白细胞更高。16例患儿免疫分型均为B细胞型,融合基因均为BCR/ABLP190阳性,15例行染色体检查,8例为正常染色体,4例仅有Ph染色体异常,另3例还有次要染色体异常。16例均采用高危化疗方案治疗,泼尼松治疗反应、诱导治疗第15天骨髓常规、第33天骨髓、3个月MRD与BCR/ABL融合基因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79个月,3年无事件生存率为20%,而同期住院BCR/ABL阴性组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儿童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为儿童高危型白血病,化疗疗效差。伊马替尼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于儿童BCR/ABL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治疗评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干扰素-γ(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6(IL-6)和IL-17表达情况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为观察对象,按FAB分型标准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35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61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96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血清IFN-γ、TGF-β、IL-6和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前,ALL组与AML组血清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GF-β、IL-6、IL-17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LL组血清IFN-γ与IL-6水平高于AML组(P<0.05).ALL组和AML组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血清IFN-γ水平高于未缓解患者(P<0.05),TGF-β、IL-6和IL-17水平低于未缓解患者(P<0.05).ALL组和AML组中,IFN-γ与TGF-β、IL-6和IL-17呈负相关(P<0.05),TGF-β与IL-6和IL-17呈正相关(P<0.05),IL-6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IFN-γ 、TGF-β、IL-6和IL-17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急性白血病与评价其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7.
<正>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组在临床及细胞遗传学上均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综合征,是在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的造血干祖细胞遗传学变异累积的结果,细胞和分子遗传学异常是其致病基础。1973年Rowley等[1]首次提出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该易位可产生特异性的AML1-ETO融合基因,在AML的危险度分层中,AML1-ETO基因阳性是预后较好的一种遗传学异常,通过化疗可取得  相似文献   

8.
王丽  房倩  刘玲  陈芳  温丽  李清华  张东风 《河北医药》2007,29(6):569-570
目的 探讨在缺乏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下用5 g/m2甲氨蝶呤(MTX)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可行性.方法 根据危险度不同,将25例ALL患儿分为A组(标危16例),B组(高危9例).A组患儿用3 g/m2,MTX治疗65例次,B组患儿用5 g/m2.MTX治疗35例次.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的毒副作用按WHO关于抗癌药物急性或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分级.结果 25例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无1例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及睾丸白血病.无治疗相关性死亡和严重的不良事件发生.HDMTX的远期疗尚在继效续观察中.2组患儿毒副作用比较,仅肝功能损害差异有显著性(A组患儿0级44例,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Ⅳ级1例;B组病人O级15例,Ⅰ级13例,Ⅱ级5例,Ⅲ级2例).其余毒副作用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于高危ALL,在缺乏血药浓度监测的情况下,用5 g/m2MTX治疗ALL也是相对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ph+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临床特点.方法6例初诊ph+ALL患者,经DOLP、DAP等不同联合方案化疗.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免疫标记分析和G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结果6例中2例外周血WBC>100×109/L,4例外周血原始细胞>0.80,6例均为单纯t(9;22).FAB分型除1例3杂合型白血病外,余均为L2型.细胞免疫学标记均提示B-细胞性ALL,且2例伴髓系抗原表达.中位生存期为7.1个月.结论ph+成人ALL是一组预后不良的、独特的临床细胞遗传学亚型,ph染色体是ALL最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我科收治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儿52例进行相应检测评估和分析,旨在进一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便进一步加强儿童ALL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儿童ALL的无病生存率(DFS)和治愈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04年9月收治并坚持正规化疗的52例儿童ALL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ALL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CNSL)及睾丸白血病(TL)的诊断参照荣成方案,对CNSL的诊断加做脑脊液微小残留病(MRD)的检测.结果:本组患儿SR-ALL 61.54%(32例)、HR-ALL28.46%(20例).L1型44.23%(23例)、L2型42.31%(22例)、L3型13.46%(7例);免疫分型中B-ALL占86.54%(45例)、T-ALL占13.46%(7例)、合并髓系表达9.16%(5例).具有1项及其以上染色体数目或结构异常的患儿标本占28.89%(15例),其中Ph染色体2例、t(4;11)1例、<46条亚二倍体染色体3例.所有患儿接受泼尼松敏感试验,不敏感13.46%(7例).外周血WBC>50×109/L占19.23%(10例),金标准确诊为CNSL 5例.从CR后到进入维持治疗期间复发11例、停药后复发3例;在复发的14例中骨髓复发7例,CNSL复发6例,TL复发1例,复发率为26.92%,总的DFS至目前为止为73.08%.结论:本组ALL患儿初诊时临床表现较重,初诊时高白细胞计数、泼尼松诱导试验不良、Ph染色体阳性以及初诊时合并CNSL是预后不良因素,其中泼尼松诱导不良较之白血病其他生物学和临床特征更具预后价值.坚持规范的诊断和治疗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44例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分化抗原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免疫分型中的意义。方法应用三色流式细胞术对44例FAB分型为ALL的患儿骨髓进行免疫分型。结果44例ALL中B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2例,占72.7%,T细胞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8例,占18.2%,T/B双表型4例,占9.1%,其中在B-ALL中CD19(100%)敏感性最高,cCD79a特异性强,明显高于cCD22(31.25%,P<0.05);在T-ALL中CD7(100%)和cCD3(100%)敏感性最高,cCD3特异性强;HLA-DR、CD34、CD38等非系列相关抗原在儿童ALL中均有较高表达。ALL伴髓系抗原表达22例,主要表达CD33、CD13。结论儿童ALL以B-ALL为主,CD19和cCD79a是B-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CD7和cCD3是T-ALL最具有诊断价值的抗原。儿童ALL具有较高的CD34、CD38和髓系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江苏淮安地区6年间儿童白血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本地区儿童白血病的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白血病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包括细胞形态学(M)、免疫学(I)、细胞遗传学(C)、分子生物学(M)(简称MICM)分型及诊治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MICM分型结果显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89例(74.79%),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混合型白血病分别为24例(20.17%)、2例(1.68%)、4例(3.36%).119例患儿中年龄<1岁14例(11.76%),>10岁23例(19.33%),1~10岁82例(68.91%).119例患儿中男孩82例(68.91%),女孩37例(31.09%).收治患儿中农村儿童占79.83%(95/119).白血病就诊例数无明显的递增趋势,放弃治疗的例数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江苏淮安地区儿童白血病以10岁以下、农村、男童为主,ALL居多;放弃治疗患儿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探讨染色体核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根据国内外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分析核型与完全缓解率(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处理骨髓样本,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119例初诊的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核型率异常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分别为58.11%、53.33%,平均异常率为56.30%,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平衡易位为46,XY,t(15;17)(q22;q21),占所分析患者的19.33%(23/119),且仅在M3中检测到,其次是t(8;21)(q22;q22),占10.08%(12/119)。在ALL患者中最常见的为t(9;22)(q34;q11),且多见于B-ALL,占6.72%。119例患者中首次化疗CR达71.43%,特异性染色体核型的患者CR较高。结论染色体检查技术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t(8;21)(q22;q22)使21号染色体上的AML1基因与8号染色体上的ETO基因发生融合,形成AML1/ETO融合基因,产生一种嵌合蛋白,作为主要的抑制物改变了正常AML1-CBF(核结合因子)B这种与造血干细胞分化有关的转录复合物的生理功能,导致白血病的发生。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部分成熟型的M2b亚型是我国学者于50年代末提出的,具有髓外浸润率高、治疗反应好、完全缓解率高、缓解期长等特点,其特异性遗传标志为8号与21号染色体的长臂在二区二带断裂并相互移位[t(8;21)(q22;q22)],AML1基因重排可作为诊断本病的分子标志。以往文献报导M2b出现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率占95%以上,AML其他各亚型亦可出现,但极为少数。王平等报导AML1/ETO融合基因在M2b中占100%,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L在骨髓涂片中能检测到异形中幼粒细胞。肖志坚等总结30例AML1/ETO阳性病例M2b占26例。巩文玉等报道46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AMI患儿M2b仅占19.6%。笔者收集35例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骨髓涂片标本,观察其白血病细胞形态,探讨细胞形态与AML1/ETO融合基因阳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崇军  陈峰  叶瑶  王红  徐忠金  梁昌达 《江西医药》2021,56(2):165-167,180
目的 探讨Ph+ALL儿童的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方法 对在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4月13例新发Ph+ALL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儿临床资料、治疗反应及预后;按2010版《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化疗并加用伊马替尼.结果 13例患儿中,7例女性,6例男性,最小为2岁10月,最大为14岁,初诊断时白细胞均数为159.48±238.90×109/L,免疫分型均为普通型B-ALL,4例伴有复杂核型;免疫分型伴随CD34和髓系抗原的共表达.从治疗开始随访至2020年1月止,最长随访7年,13例患儿的总生存率为69.23%(9/13).结论 Ph+ALL是儿童ALL的一种少见类型,具有特殊的临床和生物学特征;TKI联合常规化疗目前极大提高了Ph+儿童ALL的预后,已经成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32例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与预后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对判断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FCM)对32例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分型.初诊的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分别予CAG,HCAG,DA(3+7)标准方案化疗,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予DOP或DOLP方案化疗,杂合性白血病(ABL)予DOAP方案化疗.结果 AML患者常见表达抗原依次为CD13>CD33>CD117>CD38>HLA-DR>CD34>CD64>CD14>CD56>CD7,B系ALL主要表达抗原为CD10,CD19及非特异性祖系抗原HLA-DR,T系ALL主要表达抗原为CD7,CD5,和髓系CD13以及非特异性祖系抗原CD38.急淋(My+ALL)和急非淋(Ly+AML)预后较差.结论 白血病免疫分型为制订治疗方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儿童白血病骨髓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本院2016年新收治的105例儿童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流行病学特点及白细胞抗原的表达情况.结果 (1)ALL、AML患儿男女比例分别为2.13∶1,1.44∶1;中位发病年龄分别为3岁,2岁.(2) 105例儿童白血病FAB合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ML) 2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72例,未分类急性白血病2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2例,神经母细胞瘤(NB)骨髓浸润2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72例急慢性白血病免疫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6例,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 47例,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例,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JMML)1例,淋巴瘤骨髓转移1例,未见明显异常1例.(3)免疫分型与形态学分型完全符合率为91.67%(66/72),部分符合率为2.78%(2/72),完全不符合率为5.55%(4/72).(4)CD19、CD34、CD10、HLA-DR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高,分别为100.00%(47/47)、80.85%(38/47)、89.36%(42/47)、100.00%(47/47);CD20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表达均为12.77%(6/47);而CD13和CD3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率均为21.28%(10/47).结论 免疫分型对儿童白血病的诊断有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完全取代形态学分析,同时弥补了骨髓常规检查的不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糖蛋白、bcl-2在急性白血病(AL)患者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ABC-A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1例AL患者骨髓细胞P-糖蛋白及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复发/难治组P-糖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初治组(P<0.05);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bcl-2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糖蛋白和bcl-2在M5型表达率较高.P-糖蛋白阳性组缓解率明显低于P-糖蛋白阴性组(P<0.05);bcl-2阳性组缓解率与bcl-2阴性组缓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糖蛋白和bcl-2表达均阳性者完全缓解率(7.5%)明显低于P-糖蛋白和bcl-2表达均阴性者(91.5%)(P<0.01).结论:P-糖蛋白和bcl-2联合检测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估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bcr/abl融合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的表达与临床疗效的关系. 方法利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31例ALL患者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患者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9例(29%),其中完全缓解3例(33.3%);bcr/abl融合基因阴性表达22例(71%),其中完全缓解17例(77.3%),两组比较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bcr/abl融合基因阳性表达的ALL患者临床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