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2014年收治的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患者20例,TACE治疗后1W,在彩超引导下对门静脉脉癌栓行经导管125I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扫描确定术前计划,计算放射粒子数量,确定肿瘤区域,术后随访6~24个月。结果: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完全缓解(CR)2/20,部分缓解(PR)13/20,无变化(NC)5/20,有效率为75%(CR+PR)。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5%(17/20)、55%(11/20)、25%(5/20)。结论:彩超引导下经导管植入125I粒子联合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维适形放疗结合介入治疗原发性肝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对原发性肝癌(PHC)的效果。方法对46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3DCRT治疗,单次剂量3.54~7Gy,照射次数7~15次。结果 46例患者中,完全缓解率(CR)20.4%,部分缓解率(PR)39.5%,总有效率(CR+PR)为60.4%。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9.2%、15.4%和1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块>5em、等效生物剂量>60Gy以及合并门静脉癌栓为影响生存率的主要因素。结论 TACE结合3D(1RT治疗PHC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毒副作用未见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61例有手术指征的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B组均高于A组。术后6月、1年时两组无明显差异;术后2年时两组对比具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行TACE可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方法对2009年9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29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伴PVTT患者进行3D—CRT,每天1次,每周5次,分割剂量为每次3.0-3.5Gy,照射次数13-20次,总剂量45.5-60.0Gy,观察其疗效。结果肝癌原发灶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3例,疾病稳定(SD)4例,疾病进展(PD)9例,有效率为55.1%(16/29);PVTT CR7例,PR14例,SD2例,PD6例,有效率为72.4%(21/29)。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结论3D.CRT治疗对原发性肝癌伴PVTT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化疗(PVC)泵置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TACE+PVC组58例和TACE组36例。TACE+PVC组采用超选择TACE联合PVC术治疗,TACE组单纯采用超选择性TACE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TACE+PVC组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2.8%、43.1%、3.4%,高于TACE组的44.4%、16.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PVC泵置入术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无水酒精注射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中晚期肝癌均在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基础上加门静脉癌栓内无水酒精注射术(PEI),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TACE加门静脉癌栓PEI后3年生存率为29.5%;治疗后门静脉癌栓总有效率为71.8%(56/78)。治疗前后患者肿瘤大小及血中AF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TACE加PEI治疗中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结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与护理.方法 选择7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观察两组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护理结局.结果 治疗组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2例、无变化(NC)4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80.0%明显优于对照组(x2 =3.651,P<0.05).结论 TACE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性肝癌(HCC)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栓塞水平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共1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病例资料及临床随访追踪观察,分析TACE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3例原发性肝细胞性肝癌患者,DSA发现病灶13个,病灶大小约8.7~13.0cm,碘化油用量碘化油8~20mL,随访完全缓解(CR)1例,占7.6%,病灶1个,约8.7cm大小,碘化油用量8~12mL,行3次TACE,术后8月复查发现肺部转移;部分缓解(PR)3例,占23%,大小约8.0~11.0cm,碘化油用量10~20mL,二次TACE,术后肝功能失代偿,未再行TACE;疾病稳定(SD)2例,占15.4%,行二次TACE术;疾病进展(PD)7例,占53.8%,肿瘤大小约11.0~13.0cm大小,其中6例并门静脉癌栓,5例并肝动脉门静脉瘘(APS),碘化油用量10~15mL,术后肝功能失代偿,均未进行二次TACE术。结论原发性巨块型肝细胞性肝癌行肝动脉灌注化疗,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HPS及肝功能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主要因素,而肿瘤体积小,无门静脉癌栓、无APS及肝功能A级患者,TACE术仍然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DDS泵门静脉化疗(PVC)联合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TACE)预防术后肝细胞肝癌和门静脉癌栓复发的价值。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97例有手术指征的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A组行TACE、B组行经DDS泵PVC,C组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随访三组患者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积生存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6月、1年、2年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C组均高于A组,B组。术后6月、1年无明显差异;术后2年具明显差异。结论对肝细胞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肿瘤并取癌栓后行经DDS泵PVC联合TACE较单行经DDS泵PVC或TACE可有效提高其远期无瘤生存率及累计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TTPV)患者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3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B、C组,以生存质量评估疗效。结果A组1年生存率为100%,2年生存率40%,3年生存率20%。B组1年生存率为40%,2年生存率为0。C组1年生存率为20%,2年生存率为0。术前平均GLQI指数为(106±13)分,术后2~10周胃肠寿命质量指数(GLQI)明显下降(P<0.05~0.01),第4个月接近术前水平(P>0.05)。结论肝切除+门静脉取癌栓+肝动脉、门静脉双灌注化疗栓塞+生物治疗是治疗肝癌合并TTPV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经CT/MRI证实的肝癌合并PVTT患者147例,其中65例进行单纯手术治疗,设为对照组,其余82例在术后接受TACE治疗,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0.5、1、2、3年的生存率,生存时间和无瘤生存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0.5、1、2、3年的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生存时间、无瘤生存时间均明显长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合并PVTT患者在术后予以TACE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延长其生存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肝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0年12月,共60例肝癌患者接受肝动脉栓塞化疗。所有患者均接受2次或2次以上疗程的TACE术,术后定期随访。根据实体瘤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2个疗程TACE治疗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2个疗程TACE术后1个月复查CT评价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45例,稳定(SD)12例,进展(PD)2例。结论肝动脉栓塞化疗治疗肝癌能显着提高临床疗效,是中晚期肝癌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学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68例乏血供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组(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35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33)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有效率、血清甲胎蛋白下降率(AFP)、肿瘤进展率、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CR PR/CR PR SD PD),进展率(PD/ CR PR SD PD)和AFP下降率分别为77.1 %,10.5 %,57.1%;对照组的分别为24.2 %,66.7 %,30.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疗效可能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夏远舰  宋利宏 《河北医药》2012,34(16):2459-2461
目的 评价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1.1标准和RECIST 1.0标准对晚期肾脏透明细胞癌生物治疗疗效评价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采用RECIST 1.1标准和RECIST 1.0标准对59例晚期肾透明细胞癌非手术治疗进行生物治疗的疗效进行评估.测量各个目标病灶的最大直径,以目标病灶最大直径之和进行疗效评估.按照病灶缩小的百分比,疗效分为CR(完全缓解)、PR(部分缓解)、SD(病灶稳定)和PD(疾病进展).结果 应用RECIST 1.1标准,CR1例,PR 14例,SD 18例,PD 26例,RR为25.4%,PD为44.1%,应用RECIST 1.0标准,CR 1例,PR 15例,SD 20例,PD 23例,RR为27.1%,PD为39.0%.两种评价标准存在相关关系(r=0.734,P<0.05).结论 RECIST 1.1标准较RECIST 1.0标准对病灶的整体评估更全面,两种标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63例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中,17例(A组)行肝癌切除加门静脉癌栓取栓术,术后再加大网膜静脉双插管灌注化疗;其余46例(B组)行非手术治疗,包括射频治疗24例、无水酒精注射14例、介入治疗8例。结果 A组术后1、2和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5.2%、41.2%、23.5%,明显高于B组的45.7%、28.3%和0%(P<0.05)。结论与非手术治疗比较,手术治疗能相对延长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生存时间,方便术后使用大网膜静脉插管灌注化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探讨手术联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62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手术联合化疗组、单纯手术组和单纯化疗组,通过对比各组临床疗效及生存率,探讨手术联合化疗的疗效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手术联合化疗组术后缓解率和术后1、2、3年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其它两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能耐受手术者实施手术治疗,切除原发灶和取出癌栓,术后行肝动脉和(或)门静脉化疗栓塞术,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83例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癌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术后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A组),肝癌手术切除+癌栓切除或取出治疗组(B组),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组(C组)。结果 A组中位生存期17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4.6%和19.1%。B组中位生存期12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58.3%、41.7%和7.1%。C组中位生存期5个月,术后0.5、1、3年生存率分别为37.0%、15.9%和0。各组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切除和门静脉取栓术是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徐璐  杜临安  姜波  曹明  吴昊天 《安徽医药》2016,20(8):1510-1513
目的 探讨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乏血供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联合组(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35例)、对照组(单纯TACE治疗,33例)。比较两组术后总体有效率、血清甲胎蛋白下降率(AFP)、肿瘤进展率、术后肝功能变化等指标。结果 联合治疗组术后12个月总有效率[(CR+PR)/(CR+PR+SD+PD)],进展率[PD/(CR+PR+SD+PD)]和AFP下降率分别为75.8%,9.1%,60.6%;对照组分别为32.0%,56.0%,28.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乏血供肝癌疗效可能优于单纯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TACE+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治疗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对30例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TACE+3DCRT综合治疗,先行TACE3—4次,然后3D—CRT,DT50—60Gv,2Gy/F、5F/W;结果:3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CR)率21.5%,部分缓解(PR)率41.5%,总有效(CR+PR)率为63.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7.2%、50.1%和103%。结论:TACE+3D—CRT对原发性肝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