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谭小雪  徐敏   《护理与康复》2017,16(7):730-733
<正>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疾病杀手,而睡眠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脑卒中伴有睡眠障碍患者达20%~78%~([1-2])。严重的睡眠障碍不仅影响患者的病情恢复及康复训练,还使患者原有的脑血管疾病加重,甚至可能诱发脑卒中的再次发生~([3-5])。脑卒中后睡眠障碍的药物  相似文献   

2.
早期强制性运动疗法在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现代社会,在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脑卒中已成为三大主要致死疾病之一[1]。脑卒中是指脑部缺血性病变或出血性病变所形成的疾病,又名脑血管意外、中风。1995年,WHO发表了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  相似文献   

3.
<正> 偏瘫是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后遗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而且逐步年轻化,为减少此类疾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脑卒中家庭康复的重要性日益显露。本文就偏瘫的家庭护理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复发恐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鲍金雷  杨庆爱  张俊  王洋 《中华护理杂志》2021,56(11):1661-1665
目的 调查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20年5月—12月在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历城区、市中区、槐荫区和天桥区23个社区的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及Barthel指数量表进行调查。结果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水平较高,584例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得分为(38.89±7.13)分,≥34分者498例(85.27%),简易疾病感知问卷得分为(50.12±7.65)分,Barthel指数得分为(43.86±6.16)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arthel指数评分、病程、疾病复发次数和疾病感知是脑卒中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处于较高水平,脑卒中患者年龄越小、病程越短、日常生活能力得分越低、疾病复发次数越多、疾病感知越高,其复发恐惧水平越高。护理人员应该根据脑卒中患者复发恐惧的影响因素制订干预对策,提高脑卒中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能力,降低脑卒中半失能老年患者脑卒中复发恐惧感。  相似文献   

5.
<正>近年来,由于脑卒中的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使其成为严重威胁现代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有资料[1]显示脑卒中已占据中国国民死亡原因第一位。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又称脑梗死,在中国国民脑血管疾病中居首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a attach,TIA)是脑卒中的超级预警信号,约1/3的TIA患者继发为脑梗死,其中2/3发生在7d内[2],因此积极治疗TIA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的发生。TIA通常分为颈动脉系统  相似文献   

6.
王尊  杨伟伟  王磊 《中国康复》2018,33(2):163-165
正心脑血管疾病复发在脑卒中患者中常见,严重影响患者远期预后~([1])。脑卒中者中枢神经损伤,骨骼肌失神经支配并产生各种病理改变,从而诱发或加重心率变异性降低,高血糖等心脑血管疾病发病危险因素,这可能是脑卒中者心脑血管疾病易复发的重要原因~([2])。本文分析脑卒中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神经和骨骼肌病理因素,探讨可能改善脑卒中者该病理机制和心脑血管发生风险的中西医康复方法,为心脑血管疾病二级康复预防提供更多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是人类疾病致死率及致残率均较高的疾病之一。近年脑卒中发病率不断增加,发病年龄越来越小~([1])。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约800万,发病率随年龄增长不断增加,危及人类健康与生活质量等~([2])。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受到影响,如吃饭、穿衣、洗脸等,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我们观察了电子琴单手弹奏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  相似文献   

8.
马春丽 《天津护理》2014,(4):370-371
<正>脑卒中因其在我国的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1]),已成为严重危害人们健康的疾病。康复医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与发展,在脑卒中的治疗中疗效肯定,特别是早期康复的介入,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及致残率,使患者最大程度地从身、心两方面的伤害中逐渐恢复,早日回归社会。现就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循证护理在预防脑卒中患者跌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脑卒中发病率出现明显增加的趋势,据报道[1]在我国脑血管疾病人口死因中居第2位,仅次于恶性肿瘤,脑卒中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的大敌。跌倒是脑卒中康复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各种生理、心理和病理改变。目前,很多国家已经把住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危险因素变化趋势,为全省脑卒中防控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 2019)数据,采用伤残损失健康寿命年(YLDs)、早死损失寿命年(YLLs)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等指标,描述和分析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和主要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同时与全国、世界不同社会人口学指数(SDI)地区进行比较。  结果   1990—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YLL率和DALY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YLD率稳定上升,变化率分别为?17.4%、?9.6%和78.3%。 2019年,浙江省脑卒中所致YLL率、YLD 率和DALY率分别为1570.8/10万、301.7/10万、1872.5/10万,其中,≥70岁组最高,15~49岁组最低。 2019年男性YLL率和DALY率明显高于女性,YLD率与女性持平。 脑卒中发病类型以出血性脑卒中为主,逐步转变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疾病负担的横向比较发现,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处于相对较低水平(YLL标化率和DALY标化率仅高于高SDI地区标化疾病负担指标)。 2019年脑卒中主要危险因素为高血压、室外空气污染、高盐饮食、吸烟和高血糖,相比1990年,行为危险因素和环境危险因素的影响程度有所提升。  结论   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且优于全球大多数地区,但也存在高年龄组、男性疾病负担较重等问题。 应继续强化脑卒中防治策略,根据现阶段脑卒中疾病负担特点,制定差异化和精细化防治措施,进一步降低浙江省脑卒中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1.
<正>脑卒中即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突然出现障碍引起的疾病,脑卒中发生后常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活动障碍,多以偏瘫的形式存在,发生率高达86. 5%~([1])。全球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我国脑卒中平均发病年龄为63岁,比美国提早了10余年,脑卒中是世界上死亡和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之  相似文献   

12.
<正>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脑血管疾病,相关研究~([1])显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可达0.09%以上,且近年来呈现上升趋势。缺血性脑卒中的长期进展可以导致脑梗死等严重不良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临床预后较差~([2])。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凝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降低颅内压或者脱水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病情,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但相关研究~([3])显示,抗凝等常规治疗的临床总体有效率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病急骤,症状多样,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发病、致残、死亡及复发率高等特点,全球每年约有1 500万脑卒中的患者,其中20%的患者可能因脑卒中死亡,50%的患者将失去自理能力~([1-2])。我国每年大约有脑卒中患者120万至150万,5年内的复发率高达41%。在欧美国家中,脑卒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位列第3位,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癌症。脑卒中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  相似文献   

14.
<正>脑卒中俗称"中风",是老年人比较常见的脑血管疾病,致残率和致死率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诊断和急救技术的提高,脑卒中的病死率有所下降,但仍有50%~70%的患者合并肢体瘫痪及失语等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1]  相似文献   

15.
<正>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第1位致残因,且发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研究表明[1-2],发脑卒中的病例中70%~80%因为残疾不能立生活,需要长期接受各种治疗。脑卒中康复疗在脑卒中致残者的治疗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疗效[3]。早期康复对减轻后遗症、帮助患者神  相似文献   

16.
<正>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会导致严重身体残疾和认知障碍。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急剧上升。近年来,尽管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脑卒中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说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公共财政负担。而在脑卒中对幸存者的影响中,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最常见的精神问题,通常用于定义脑卒中  相似文献   

17.
心理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康复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脑卒中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高达109.7—217/10万,存活者中50%—70%遗留有严重残疾[1]。早期对脑卒中后心理障碍患者进行心理治疗,有利于改善及预防患者的不良心境,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生存  相似文献   

18.
<正>出血性脑卒中是常见的神经内科疾病,癫痫多发于脑卒中发病的急性期。患者出现癫痫提示病情加重,若反复发作,较易引起大面积脑出血、脑梗死,致患者肌肉出现剧烈抽动,可引起肌溶解性肾病,甚至导致肾、呼吸衰竭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合理、针对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研究选取92例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癫痫患者作为本次试验的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脑卒中疾病主要是指患者的脑动脉系统发生病变,从而引发脑血管的痉挛、破裂或者是闭塞的情况,因此造成患者出现脑局部循环障碍以及肢体功能性的障碍。有研究表明,我国每年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致残概率的占比高达86.50%;各类致残的疾病中脑卒中为首要原因[1]。这一严峻形势要求临床治疗脑卒中患者时,不仅需要确保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还需要为患者制定有效的术后康复计划;患者的偏瘫肢体能否获得良好的功能恢复,直接关系着患者以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杨莘  刚婷婷  韩洋  岳鹏  李冬 《护理管理杂志》2012,12(3):156-157,161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与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希望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脑卒中患者疾病认知水平问卷对204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结果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得分为(35.19±5.43)分,处于中等及以上水平;社会支持得分为(38.22±8.15)分,高于国内常模;疾病认知水平得分为(71.21±19.42)分,处于中等水平。脑卒中患者社会支持、疾病认知水平对希望水平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脑卒中患者希望水平的提升应从提高对疾病认知水平及社会支持两方面来实现,临床护理工作应利用好患者的希望水平、疾病认知水平、社会支持水平三者间的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