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初步探讨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二次伽玛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8月-2008年12月收治的伽玛刀治疗后复发的原发性肺癌患者26例行伽玛刀治疗的症状缓解、肿瘤控制、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患者临床症状完全缓解、部分缓解、无缓解分别为58.8%、37.2%、4.0%。肿瘤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分为完全缓解34.6%、部分缓解46.3%、总有效率80.8%,放射性肺炎、食管炎、骨髓抑制等毒副反应较少。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伽玛刀治疗后复发二次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近年来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 ,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及我国一些大中城市已居于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由于肺癌的早期临床症状复杂多样 ,使得临床上 70 %~ 80 %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 ,失去了早期手术根治切除的机会。对中、晚期肺癌患者多采用综合治疗 ,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中医药治疗及支持治疗等。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人们将生存质量做为恶性肿瘤疗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 ,认识到恶性肿瘤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指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 ,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中…  相似文献   

3.
益气养阴法结合化疗治疗原发性肺癌的作用观察湖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410005)黄志平主题词肺肿瘤/中医药疗法肺肿瘤/药物疗法益气滋阴原发性肺癌是发病率较高的肿瘤之一,化疗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有疗效欠满意、毒副反应重的弊端,为提高疗效、减轻...  相似文献   

4.
<正>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肺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根据临床表现属于中医学"肺积、咳嗽、咯血、胸痛、痞癖、息贲"等范畴。我国肺癌的发病率增长迅猛,已成为我国城市人口中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随着中医药在肿瘤治疗中认识的不断深入、疗效的不断提高,其在改善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积极发挥着作用,疗效得到广泛认同。肺癌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笔者认为,痰瘀既是肺癌的致病因子,又是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对肺癌以  相似文献   

5.
管荣朝 《光明中医》2007,22(10):85-86
肺癌又称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直线上升趋势,病死率也随之增加.自1998年起,笔者以扶正散结为主治疗晚期肺癌34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癌患者中医脉象客观化参数变化的生理病理机制,为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选择气阴两虚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ZBOX-Ⅰ型脉象数字化分析仪采集患者的脉象客观参数,同时记录患者的CEA、CA199、CA125、CA153、CYFRA21-1、AFP等肿瘤指标,分析脉象参数与肿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29例患者气阴两虚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脉象参数和肿瘤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典型相关系数为:1.000。结论:脉象指标与肿瘤指标之间存在典型相关性,提示脉象客观参数的变化有一定的生理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恶性程度高,生物学特性复杂,现代医学总的治愈率低,5年生存率仅5%~10%。近年来其死亡率在全部恶性肿瘤中上升幅度最大,已居首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将生存质量作为恶性肿瘤疗效综合评价的重要内容,并认识到恶性肿瘤的治疗目的不仅仅是指杀灭肿瘤细胞、缩小肿瘤,更重要的是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中医对肺癌认识的深入,中医药治疗肿癌的疗效得到提高,在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广泛承认。本文就此作一综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与螺旋CT表现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相关性研究,综述原发性肺癌中医证候与螺旋CT表现及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为肺癌中医证候分型提供临床辨证论治及疗效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肺癌中医抗血管生成研究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西医尚缺乏公认的适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的临床疗效评价体系与标准,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的研究仍处于实验研究阶段,临床研究报道更为罕见.主张结合现代肿瘤微环境理论、中医肺癌络病说,应用影像学血管功能多参数评价新技术与方法,深化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领域临床与基础研究,探索适用中医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与体系.  相似文献   

10.
肺癌中医"杂合以治"临床治疗思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临床角度全面论述了肺癌的"杂合以治"的临床思路,提出了"杂合以治"的肺癌基本方案,阐述了临床疗效特点及评价标准,建议理想的肺癌中医疗效标准应当达到:满意的生活质量 较长的生存时间(到达疾病进展时间) 最高的肿瘤缓解率 合理的成本/疗效比.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常见疾病,但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可控、可治甚至可治愈的慢性疾病。目前,治疗恶性肿瘤有西医药、中医药(包括中西医结合)等医学手段。相对而言,西医药在根除或减少肿瘤病灶方面优势突出;而中医药在辅助西医药发挥增效与减毒作用,在改善中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稳定肿瘤病灶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为更好地让读者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理念、方法、特色、优势、用药特点以及医患共同关注的问题,邀请中医肿瘤界知名专家就"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特色与优势"进行了专题讨论。  相似文献   

12.
中药逆转肿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海晔 《中草药》2015,46(7):1096-1102
多药耐药性(multidrug resistance,MDR)是肿瘤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也是长久以来困扰着肿瘤治疗的临床难题。MDR机制的形成是一个多基因、多因素、多水平、多结构和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克服肿瘤细胞MDR,提高抗癌药物疗效已成为当今肿瘤研究的重点与关键课题。目前多数化学药逆转剂往往只针对单一的耐药机制,且逆转剂本身不良反应较大,制约着临床的使用。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有其独特的优势,在临床上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越来越多的中药抗癌药物正在被挖掘、被研究、被使用。中药治疗疾病具有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特点,能明显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的细胞毒作用。从论述MDR的机制入手,综述近年来中药逆转肿瘤MDR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化学疗法是治疗癌症的主要疗法之一,但传统抗肿瘤药在体内呈全身性分布,肿瘤组织内很难达到有效药物浓度,且自身又不具备辨别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的能力,易造成全身毒性反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近几年,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及普遍应用,纳米靶向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MSNs)在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中的研究日益增多,因其特有的结构及理化特征,具有作用于特定靶点,直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减少对正常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毒副作用,可以长期用药等优点,有望成为抗癌药物的优良载体,对MSNs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应用也已成为现在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该文对2008—2015年MSNs在抗肿瘤药物靶向给药系统的最新研究作一综述,分别介绍了MSNs在抗肿瘤药物被动靶向、主动靶向、物理或化学条件响应型靶向及其他复合靶向给药系统中的应用,以期对目前具有良好抗肿瘤作用的化药、天然药物及中药单体化合物的减毒增效及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疗效越来越受到肯定,探索恶性肿瘤的中医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工作之一。何世东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8载,潜心研究肿瘤的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脾肾不足是肿瘤发病的内在原因,故提出补益脾肾贯穿肿瘤治疗全程的原则,临床上得到肯定的疗效,受到肿瘤患者的认可。  相似文献   

15.
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TDDS)被设计用于将治疗剂靶向递送至结肠疾病部位,以改善药物治疗效果,降低全身不良反应,提高生物利用度,对于炎症性肠病(IBD)的治疗十分有利。然而,疾病状态下,胃肠道的生理环境改变会影响药物的治疗功效。临床常用的治疗IBD的药物长期服用会导致严重的全身性不良反应,中药作为其补充和替代药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近年来,微米和纳米颗粒因其相对适宜的粒径、较长的药物滞留时间、可控的药物吸收率等优势,逐渐成为治疗IBD的有效工具,文章主要综述影响药物口服递送的胃肠道生理因素,微/纳米制剂的剂型设计和药效作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药物的结肠靶向递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胰腺癌作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消化道肿瘤,化疗是临床治疗主要手段之一,但是由于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现象,使胰腺癌化疗疗效不够理想,而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为了解决这一难题,科学家们致力于研制出新型的治疗手段和解决耐药问题,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手段有望为治疗胰腺癌提供全新的治疗方法,而研制成功到运用于临床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解决现阶段胰腺癌治疗难题,这就使得解决胰腺癌临床治疗耐药问题在现阶段十分必要。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也越来受到人类的关注,近年来,国家对中医文化的重视度和推动力也大大提高,中医药作为中国人同疾病斗争的宝贵遗产,治疗肿瘤历史悠久,毒副作用相对较小,苦痛少,不会给患者家庭带来过重的经济负担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已有文献报道,多味中医药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具有显著作用,甚至能逆转肿瘤细胞耐药,临床研究也观察发现中医药对肿瘤的治疗呈现出较好的治疗效果。目前为止,文献对近几年来中药逆转胰腺癌耐药的总结性研究较少,不能体现出科学家在相关领域所作出的研究现状。本文对胰腺癌耐药蛋白异常表达等方面的耐药机制,与汉防己甲素、大黄素、虾青素、姜黄素等中医药逆转肿瘤耐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与研究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过50多年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对肿瘤发病机理的研究,肿瘤治法的研究,抗肿瘤药物的筛选,中医药治疗肿瘤作用机理的研究等,取得了大量成果。然而,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经验的继承与创新,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临床疗效的提高,新的中医抗肿瘤药物的研发,依然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肿瘤的免疫治疗成为新一代的肿瘤治疗方法的大背景下,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因其尤为复杂的成分,成为肿瘤细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机体正常的免疫微环境可以在免疫监视的作用下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但肿瘤免疫微环境由于其酸性、缺氧环境以及代谢产物堆积导致免疫细胞的免疫抑制或耐受表型,形成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干扰免疫系统正常的监视、效应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多个方面作用于全身免疫系统有效缓解免疫抑制状态,其中扶正类中药可以对机体起到补气助阳滋阴养血的作用,从而在肿瘤微环境中改善机体免疫水平以及细胞状态,促进免疫细胞活性的作用。目前重塑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immunosuppressive tumor microenvironment,ITM)逐渐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而且较为严重地疾病。中医药对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很大优势。中医药可以防治恶性肿瘤手术、放化疗后的复发转移,从而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可以提高手术、放化疗治疗的疗效,减轻其不良反应,促进康复,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对于不适合手术、放化疗的患者或终末期患者,中医药作为主要治疗方法,可控制肿瘤生长、减轻症状,在一定程度上延长生存期及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是综合治疗恶性肿瘤不可缺少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对肿瘤信号转导通路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肿瘤细胞内部复杂的信号转导机制以及它们对肿瘤生长、凋亡和转移等的影响越来越了解.目前,中药及其提取物通过作用于信号转导通路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影响肝癌血管生成的研究已取得可喜进步.现对近年来有关文献进行回顾,就此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