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对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行FET的EMs患者共计320例,随机分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组(A组,160例)和单纯人工周期组(B组,160例),观察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指标和妊娠结局。结果: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黄体酮转化日CA125水平、孕酮(P)水平、移植胚胎数、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雌二醇(E2)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A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黄体酮转化日A型子宫内膜比例、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和活产率均高于B组(P<0.05)。结论:长效GnRHa降调节后人工周期准备内膜可以改善行FET的EMs患者的临床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调节后雌孕激素替代(HRT)内膜准备方案对改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结局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0例PCOS患者行FET190个周期临床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HRT组98个周期和降调节HRT组92个周期,比较两组胚胎种植率、妊娠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多胎率、分娩率和生殖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HRT组和降调节HRT组的种植率分别为35.8%和51.9%,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1.0%和7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RT组和降调节HRT组流产率、多胎率、异位妊娠率和分娩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降调节HRT组黄体酮注射日、FET前1天和FET后第3天LH水平低于HRT组(P0.05)。结论:3.75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HRT内膜准备方案能够改善PCOS患者FET种植率和妊娠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多次移植失败患者不同内膜准备方案对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多次胚胎移植失败者行冻融胚胎移植资料,其中采用自然周期45例(A组);采用激素替代周期33例(B组);采用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40例(C组)。结果:3组对象的年龄、体重指数、不孕年限、解冻胚胎数、移植胚胎数、转化日雌二醇水平、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自然周期排卵前内膜厚度、早期流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周期中排卵前内膜形态A组和B组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之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移植优胚数高于C组(P0.05),A组与C组、A组与B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周期中A组和B组转化日内膜形态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多次移植失败者采用激素替代和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子宫内膜准备法行冷冻胚胎解冻移植可获得较好的妊娠结局,对于子宫内膜形态欠佳者,建议行降调后激素替代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冻融胚胎移植(FET)前患者行子宫内膜机械刺激、宫腔灌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宫腔灌注重组人生长激素(GH)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8年1月—2019年8月在淄博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着床失败再次行FET治疗的患者共376个周期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A组(子宫内膜机械刺激36个周期)、B组(宫腔灌注hCG 158个周期)、C组(宫腔灌注GH 90个周期)、D组(未进行宫腔灌注治疗92个周期),比较各组患者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结果A组、B组、C组、D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9.77±1.20)mm、(10.08±1.51)mm、(9.35±1.54)mm、(9.30±1.25)mm,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2.78%、55.70%、52.22%、36.96%,4组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9.012,P<0.05;χ^(2)=8.614,P<0.05)。结论着床失败的患者在FET前行子宫内膜机械刺激、宫腔灌注hCG、宫腔灌注GH可以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降调节后对冻融周期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及柳州市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131例冻融周期胚胎反复种植失败(≥2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分组,其中69例行单纯激素替代疗法(HRT)周期者为HRT组,62例GnRHa降调节联合HRT周期者为降调节组,从降调节组选取48例既往行HRT周期患者,与本周期进行自身配对比较。结果:HRT组与降调节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基础性激素水平、体质量指数、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移植优质胚胎数、优质胚胎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降调节组的临床妊娠率、胚胎着床率、子宫内膜A型血流者比例均高于HRT组(P<0.05)。自身对照分析显示,不同内膜准备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优质胚胎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降调节者子宫内膜A型血流者比例显著高于单纯HRT周期(P<0.05)。结论:GnRHa降调节联合HRT方案可以显著提高冻融周期胚胎反复种植失败患者的子宫内膜容受性和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_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降调节替代方案复苏周期中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商品名:芬吗通)联合金凤丸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0年7月至2021年8月于本科生殖中心接受降调节替代方案复苏周期移植的155个周期,按经醋酸亮丙瑞林3.75 mg降调节后内膜准备过程中是否使用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金凤丸分为两组,A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商品名:补佳乐)+雌二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金凤丸(79个周期),B组采用戊酸雌二醇片(76个周期)。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体重指数(BMI)、移植优质胚胎数,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分型比率、子宫内膜血流,血雌二醇E2、孕酮P值,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移植优质胚胎数无明显差异(P>0.05);A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及B型子宫内膜比率显著高于B组(P<0.05),子宫内膜血流参数: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均显著低于B组(P<0.05);血E2值显著高于B组(P<0.05),血P值无明显差异(P>0.05);A组胚胎...  相似文献   

8.
章汉旺  尹秋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91-2593
目的:观察雌激素的不同起始时间对子宫内膜厚度的影响及对冻融胚胎复苏移植FET(frozen-thawed embryotransfer)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的方法,将雌激素准备子宫内膜方案患者(共702周期)分为A组(D1用药)和B组(D5用药),比较两组应用黄体酮转化子宫内膜日(简称P日)子宫内膜厚度、P日前雌激素的总剂量及持续时间、妊娠率及流产率等指标,同时评估子宫内膜厚度与FET结局的关系。结果:A、B两组P日的子宫内膜厚度分别为(8.8±1.23)mm和(9.14±1.40)mm,P日前雌激素的总剂量及持续时间A组为(83.97±37.5)mg和(15.83±3.01)天,B组为(67.42±26.19)mg和(11.40±2.8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率、流产率A、B两组分别为(45.1%VS47.1%)、(6.1%VS6.7%),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雌激素不同起始时间准备子宫内膜的方案对FET结局无明显影响;B组方案获得的内膜厚度更为理想,更能模拟生理,更有利于子宫内膜的生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于接受冻融胚胎移植(FET)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结局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施行FET的947个周期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采用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501个FET周期,纳入自然周期组,采用人工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的446个FET周期,纳入人工周期组。回顾性分析2组受试者临床病历资料,统计学比较2组FET周期一般临床资料、临床妊娠结局及不同年龄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差异。结果 (1)2组FET周期的受试者一般临床资料,包括年龄、不孕年限、移植日子宫内膜厚度、基础雌激素及孕激素浓度、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及促黄体激素(LH)水平,以及移植胚胎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2组FET周期临床妊娠结局,包括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自然流产率及活产率分别比较,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2组FET周期年龄≤30岁及30~35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自然周期组年龄35~40岁受试者的临床妊娠率,较人工周期组高,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1,P=0.025)。结论自然周期和人工周期2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FET妊娠结局无明显影响。对于年龄35~40岁女性施行FET,选择自然周期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可能优于人工周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在冻融胚胎移植(FET)中影响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使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内膜的195例FET周期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BMI、不孕年限、雌激素使用天数、黄体酮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移植胚胎数、降调节后雌激素始用时LH、FSH、E_2等相关因素对FET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将所有病例按不孕因素分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组43例,反复种植失败组17例,宫腔粘连组1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组31例,输卵管及男方因素组79例,其他组10例,探索不孕因素与此方案的最终临床妊娠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临床妊娠率在6组不同不孕因素的患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 813,P<0. 001),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组临床妊娠率最高(74. 19%)。进一步将可能影响患者临床妊娠的各种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女方年龄(OR=0. 883,P=0. 006)、宫腔粘连组(OR=7. 520,P=0. 017)、PCOS组(OR=5. 788,P=0. 032)及输卵管及男方因素组(OR=5. 354,P=0. 031)在模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使用降调节联合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的冻胚移植周期中,年龄仍是妊娠成功的重要影响因素;此方案适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PCOS及输卵管盆腔因素的不孕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中心行FET的633例PCOS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内膜准备方案分为促排卵组(A组,61例)、激素替代组(B组,347例)、降调节+激素替代组(C组,225例),比较3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3组患者的年龄、不孕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雌二醇(E2)水平、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囊胚占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高于B组,FET周期始用药时LH、FSH、E2水平均明显低于A、B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A、B组(P0.05),3组间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和多胎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早期流产率低于B、C组,B组的异位妊娠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间雌激素用量及用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PCOS患者,促排卵、激素替代、降调节+激素替代3种内膜准备方案均能获得较好的FET临床结局,促排卵和激素替代方案在降低早期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方面各具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排卵患者冻融胚胎解冻移植周期不同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对FET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FET的无排卵周期118例,分为3组:A组采用自然周期35例;B组采用妈富隆加用补佳乐40例;C组采用达菲林加用补佳乐43例。结果:A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分别为28.09%、50.14%和11.11%;B组分别为27.45%、50.00%和10.00%;C组分别为31.45%、60.46%和11.54%。A、B与C组之间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组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高于A、B组。C组的黄体酮用量大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排卵患者采用3种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均可获得良好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自然周期、激素替代周期与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内膜准备方案对多次胚胎移植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海南省妇幼保健院生殖医学中心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苏州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在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多次胚胎移植失败患者130例,根据内膜准备方案的不同,分为自然组(n=51)、替代组(n=32)、降调节组(n=47).对样本做回顾性分析并对比患者年龄、解冻胚胎数、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转化日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等一般临床资料.在自然周期以及冻融胚胎移植中,对比三组转化日子宫内膜形态,记录并比较三组胚胎着床、早期流产等妊娠结局情况.结果 三组患者年龄、解冻胚胎数、不孕年限、移植胚胎数、转化日内膜厚度、雌二醇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然组在自然周期以及冻融胚胎移植中,子宫内膜形态均优于替代组和降调节组(χ2值分别为11.99、14.88,均P<0.05).降调节组的妊娠率、胚胎着床率达53.19%(25/47)、61.70%(29/47),均显著高于替代组和自然组(χ2值分别为9.80、11.80,均P<0.05),但三组早期流产率无明显差异(χ2=3.51,P>0.05).结论 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能够有效提高多次胚胎移植失败患者的妊娠率和胚胎着床率.对于子宫内膜形态有缺陷或状态欠佳的患者,选择降调节后激素替代周期为佳.  相似文献   

14.
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技术因具有提高累积妊娠率和降低卵巢过度刺激风险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移植胚胎质量、子宫内膜以及两者同步性是FET成功的关键因素。临床常见的子宫内膜准备方案包括自然周期、控制性卵巢刺激周期、激素替代治疗(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HRT)周期以及降调节HRT周期。大多数妇女采用常规方案进行FET子宫内膜准备,但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反复着床失败以及薄型子宫内膜等特殊人群,采用常规方案临床效果欠佳。垂体降调节方法是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垂体降调节基础上应用HRT准备子宫内膜,即降调节HRT周期较常规方案可有效改善上述特殊人群的妊娠结局。综述GnRHa降调节HRT周期的相关机制及其适宜人群。  相似文献   

15.
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是一项应用广泛的辅助生殖技术,其成功妊娠的两个关键因素是发育潜能好的胚胎和准备良好的子宫内膜。临床常用的内膜准备方案包括自然周期(natural cycle,NC)、激素替代周期(hormone replacement treatment,HRT)、促排卵周期(controlled ovarian stimulation,COS)和降调节+HRT周期。降调节+HRT周期,又称降调节人工周期,是通过长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达到垂体降调节作用后,再添加外源性雌激素使子宫内膜增殖的一种内膜准备方案。GnRHa可以通过抑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使垂体降调节,避免不受控制的卵泡发育、血清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等问题,并通过能量代谢和免疫反应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与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人群,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人群、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人群、卵泡期血清孕酮水平升高人群以及薄型子宫内膜人群,GnRHa可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胚胎种植,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激素替代周期及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FET)后应用不同剂型黄体酮行黄体支持对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雪诺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该中心252个激素替代周期FET及295个自然周期FET,根据不同的黄体支持方案,将患者分为肌注黄体酮+口服地屈孕酮组(A组);肌注黄体酮+雪诺同组(B组)。比较两组的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和胚胎种植率等指标。结果在激素替代FET中,B组生化妊娠率(66.67%)、临床妊娠率(58.33%)均高于A组生化妊娠率(55.22%)、临床妊娠率(4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自然周期FET中,两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胚胎种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黄体酮阴道缓释凝胶应用于无内源性黄体生成的激素替代FET中,可以提高临床妊娠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反复种植失败(RIF)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药左归丸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生殖医学专科医院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激素替代方案准备子宫内膜进行FET周期的RIF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中药组予GnRHa降调节4个周期,每个周期间加用中药左归丸14 d。对照组只予GnRHa降调节4个周期。观察2组患者降调节期间临床症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和移植日血清性激素水平及临床妊娠率,血流指标。结果:2组患者hCG日雌二醇(E2)、黄体生成激素(LH)及移植日孕激素(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药组移植日E2、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子宫内膜基底动脉阻力指数(RI)降低,阴道超声显示子宫内膜-肌层交界(EMI)区回声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内膜基底区搏动指数(PI)及血流分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降调期予中药治疗后潮热出汗、腰膝酸软等肾阴虚症状明显改善(均P<0.05)。结论:中药左归丸可协调激素水平,改善降调节期间肾阴虚症状,改善子宫内膜血流,从而增加胚胎种植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减量降调节并控制促性腺激素(Gn)启动剂量在卵巢低反应(POR)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将2015年12月-2017年7月拟在广东省韶关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行IVF助孕的POR患者在黄体中期予1.0 mg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降调节后,随机分为A、B组,选择不同Gn启动剂量(A组Gn启动剂量150~225 IU,B组Gn启动剂量300~450 IU),对2组Gn总用量、Gn用药时间,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临床妊娠率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中获卵周期285个,B组中获卵周期292个,对获卵周期进行比较,A组较B组Gn用量减少(P<0.05),Gn天数长(P<0.05),hCG注射日E2水平低(P<0.05),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数、可移植胚胎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临床妊娠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OR患者应用长效长方案促排卵行IVF-ET助孕,减量降调节并控制Gn启动剂量,能够改善患者的助孕结局并降低患者的促排卵药物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9.
杨学舟  章汉旺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30):4732-4734
目的:分析预处理对子宫内膜异位症(EMs)不孕患者辅助生殖技术(ART)结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38例行ART的Ⅲ/Ⅳ期EMs不孕患者的妊娠结局,观察未行预处理及两种不同预处理后的ART结局。结果:手术组、GnRHa预处理组及未处理组间行IVF超促排卵周期窦卵泡数目、Gn的剂量、用药时间、HCG日血清E2水平、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泡数、胚胎数、D1时2PN胚胎数、D3时1级胚胎数、妊娠率、累积妊娠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IVF前手术及GnRHa预处理并不能提高IVF成功率,若无明显手术指征,拟行辅助生殖技术之前行腹腔镜手术或者GnRHa治疗(间隔>3月)只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宫腔内灌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对薄型子宫内膜患者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19年10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进行FET助孕治疗的薄型子宫内膜患者175例,根据患者自身意愿分为3组,A组:63例患者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B组:52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C组:60例患者接受激素替代治疗+宫腔内G-CSF灌注+皮下注射LMWH。对3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血流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周期取消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内膜转化日,与A组相比,B、C组子宫内膜厚度、Ⅱ+Ⅲ型血流比例均增加,RI、PI均降低(P<0.05)。治疗结局方面,与A组相比,B、C组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增加,周期取消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早期流产率较B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ET周期中宫腔内灌注G-CSF可提高薄型子宫内膜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子宫内膜的血流情况,提高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注射LMWH可降低早期流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