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辐射诱导辐射耐受鳞癌细胞株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目的通过辐射人喉鳞癌细胞株Hep-2获得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建立一个放射敏感性研究的对比模型。方法用γ线反复照射Hep-2细胞,建立辐射耐受细胞Hep-2R。成克隆实验法测定两株细胞不同剂量照射后的细胞存活分数,拟合细胞存活曲线比较两种细胞株的放射生物学参数。光镜、电镜、活细胞计数、染色体分析及流式细胞仪周期分布比较其生物学差异。结果经7个月辐射诱导得到了一个放射敏感性不同于亲本细胞株的Hep-2R细胞株,并已稳定传30代以上且辐射耐受性能稳定。其SF2=0.680、D0=3.24Gy、D0=1.90Gy、N=1.80,而Hep-2细胞SF2=0.415、Db=2.06Gy、D0=1.01Gy、N=1.64。Hep-2R细胞形态及染色体数目发生了改变,群体倍增时间较亲本细胞延长。细胞周期分析显示G1期细胞增多,S、G2期细胞减少。结论通过辐射诱导可以从Hep-2细胞株得到辐射耐受细胞株Hep-2R,这种相同背景、不同放射敏感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放射敏感性的分子机制提供了一个良好对比模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233)~ρμα粒子辐射体外诱发成年Wistar大鼠肺成纤维细胞(WAL-F_1)恶性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在0.01~1.50Gy剂量范围,α粒子照射的WAL-F_1细胞的剂量一存活曲线符合单次击中单靶模型,S=e_0~(-D/D),D_0=0.172Gy,没有肩峰(D_0)。(238)~Puα粒子照射后,WAL-F_1细胞的增殖能  相似文献   

3.
“彗星” 法分析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和修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彗星”分析法 (CA)在检测体外培养人肿瘤细胞DNA放射损伤与修复和放射敏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碱性CA检测鼻咽高分化鳞癌上皮细胞系 (CNE 1)、食管鳞癌上皮细胞系 (Ec 10 9)、肺腺癌细胞系 (GLC)和胃低分化腺癌细胞系 (BGC 82 3)经 6MVX射线照射后单细胞内DNA单链断裂 (SSB)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以及CNE 1和GLC细胞系在分别接受了 16GyX射线照射后的自身修复情况 ,同时与相应的细胞存活曲线比较。结果 碱性CA可以检测出 4个细胞系DNA的SSB ,并与放射剂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16Gy剂量下各细胞系的SSB程度依次为CNE 1>Ec 10 9>GLC >BGC 82 3。CNE 1,Ec 10 9,GLC和BGC 82 3细胞系的Do值分别为 1.2 5 ,1.2 7,1.88和 1.5 6。 16Gy诱导CNE 1和GLC细胞系的DNA损伤后 ,其半修复时间分别为 7.4,17.8min。结论 采用碱性CA能确切反映 4种人肿瘤细胞系DNA的定量损伤程度及其与放射剂量的关系 ,并能确切反映辐射损伤后自身修复能力 (CNE 1和GLC)在受测时间中的定量变化情况。自身修复能力的大小在鳞癌和腺癌细胞系间与放射敏感性的大小 (Do值 )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统计方法研究宫颈癌细胞经不同剂量的电子线辐照后的红外光谱,分析不同剂量的射线对细胞造成的辐射损伤情况。结果表明:9 Gy电子线照射下与空白对照组对应谱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较多凋亡细胞存在;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显著度α=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谱带概括为:磷酸二酯基团对称伸缩振动(2、6、9、11 Gy),反对称伸缩振动(2、9、15 Gy),CH3反对称伸缩振动(2、9、11 Gy),酰胺Ⅰ谱带(6、15 Gy),酰胺Ⅱ谱带(6、9 Gy),CH3反对称弯曲振动(9、15 Gy),CH2对称伸缩振动(15 Gy),CH2反对称伸缩振动(9、11 Gy),N-H伸缩振动谱带(9、11、15 Gy)。相对峰值I1 654/I1 542(9、11、15 Gy)、I2 958/I2 854(6、9、11 Gy)、I1 455/I1 398(2、6、9、11、15 Gy)差异性显著,以上谱带和相对峰强或许可以作为判别电子线对宫颈癌细胞有效作用的标志。本研究为宫颈癌治疗效果及临床拟定宫颈癌的放疗剂量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曲酸对受辐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的保护作用。方法:CHO细胞分别经不同强度(0~20 Gy )60Co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细胞经不同浓度(分别为0、0.01、0.1、1、10、100 μg/mL)曲酸作用1.5 h,采用12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48和72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细胞经浓度为1 μg/mL的曲酸作用1.5 h,分别经不同强度(6、12、16 Gy) 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24 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γ射线照射导致CHO细胞的存活率下降(P均<0.01),且随着照射强度的增加,该效应增强;曲酸在0.01~10 μg/mL浓度范围内能明显提高12 Gy辐射条件下CHO细胞的存活率,其中浓度在1 μg/mL时效应最明显;1 μg/mL曲酸均能明显提高6、12、16 Gy γ射线照射下细胞的存活率。结论:曲酸明显提高受辐射CHO细胞的存活率,以保护细胞免受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不同辐射剂量188Re对ECA109细胞生长影响.方法采用克隆形成法探讨ECA109细胞β射线的辐射效应.结果188Re作用于ECA109细胞其平均灭活剂量为2.196 Gy,SF2、SF8分别为0.565 5和0.062 0.α值0.223 Gy,α/β为7.25 Gy.结论ECA109细胞属中度耐辐射性细胞.低辐射剂量188Re具有细胞生长抑制作用,较高剂量(>8 Gy)表现出对ECA细胞明显灭活效应.  相似文献   

7.
丁凯  尹丽  顾佳佳 《中国肿瘤》2017,26(5):395-399
[目的]研究ZNF488 siRNA对电离辐射诱发的鼻咽癌CNE1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ZNF488 siRNA转染效率.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电离辐射对鼻咽癌CNE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沉默ZNF488后,电离辐射诱发的CNE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是否改变.[结果]在mRNA和蛋白水平,实验组(siZNF488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siRNA-Ctrl 组),其中实验组ZNF488 mRNA水平为对照组的(0.54±0.12)倍(P=0.023).划痕实验证明电离辐射明显增强鼻咽癌CNE1细胞迁移能力;Traoswell侵袭实验检测到0Gy组侵袭细胞数为302.67± 18.77,4Gy组侵袭细胞数为371.67± 15.63,4Gy组侵袭细胞数为0Gy组(1.23±0.03)倍(P=0.006).沉默ZNF488后,电离辐射诱发的CNE1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这一功能的实现与上皮间质转化(EMT)进程的逆转息息相关.[结论]ZNF488 siRNA通过逆转EMT进程抑制鼻咽癌细胞CNE1电离辐射诱发的侵袭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编码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编码基因用于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可行性。方法:用不同剂量水平 (0~5 Gy)的60Co γ射线照射3名正常人离体外周血样本,照射6 h后,提取总RNA,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ND1,ND6,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 (cytochrome C oxidase subunit,COX)I、II、III,三磷酸腺苷酶6 (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6),三磷酸腺苷酶8(adenosine triphosphatase,ATPase8) 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采用Origin 7.5拟合照射剂量与基因表达水平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结果:γ射线照射人外周血后,线粒体编码基因COXI及 ATPase6的相对表达水平在0~5 Gy剂量范围内表达先增加,3 Gy剂量点之后显现下降趋势,对这两个基因在0~3 Gy剂量范围内分别进行拟合,得到COXI 剂量-效应关系方程为Y=0.625 9+0.256 1D (r2=0.916 3,P<0.01); ATPase6基因表达剂量-效应关系方程为Y=0.218 9+ 0.806 0 D (r2=0.912 6,P<0.01),其他5个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照射剂量间不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P>0.05)。结论:γ射线对人外周血线粒体编码基因COXI 及 ATPase6的mRNA表达水平具有明显的影响,这两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与γ射线的照射剂量存在线性关系,有望用于辐射生物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9.
目的:模拟调强放射治疗模式研究延长分次照射时间对人鼻咽癌细胞系CNE1放射生物效应的影响.方法:研究分组为急速照射组(A组):设0、1、2、4、6、8Gy共6个剂量点,剂量率为2Gy/min,每个剂量点照射单次完成;延长时间照射组(B组),剂量点和剂量率同A组,按照射时间和模式又分为B1组:分2次,15min完成;B2组:分8次,15min完成;B3组:分15次,20min完成;B4组:分22次,30min完成.克隆集落形成试验计算细胞存活率.单击多靶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计算Do,Dq,SF2的值.银染核仁组成区技术观察增殖动力学参数AgNOR面积与胞核面积之比(I/S%值).结果: B组与A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5%-10%,有统计学意义.B3、B4组与B1、B2组相比,细胞存活率提高,有统计学意义.A组、B2组和B4组的Do值为0.56Gy、0.60Gy、0.70Gy;Dq值为1.18Gy、1.24Gy、1.30Gy;SF2值为0.209、0.261、0.324;放射前后不同时间点,不同组间的增殖动力学参数(I/S%值)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显著变化.结论: IMRT较常规照射对肿瘤的控制率降低,照射剂量200cGy,小于30min的照射时间内肿瘤细胞的增殖动力较常规照射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0.
ANTP-SmacN7融合肽对H460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肿瘤的辐射耐受制约了放疗疗效,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活剂(Second mitochondria-derived activator of caspase, Smac)蛋白类似物可明显提高辐射诱导的肿瘤细胞凋亡,有望成为新型肿瘤辐射增敏药物。本研究旨在探讨新型Smac蛋白类似物ANTP-SmacN7融合肽对肺癌细胞系H460的辐射增敏作用。方法合成ANTP-SmacN7融合肽,连接荧光素FITC以观察融合肽能否进入细胞。对数生长期H460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ANTP-SmacN7组和照射联合ANTP-SmacN7组,单纯照射组给予0 Gy、2 Gy、4 Gy、6 Gy照射,照射联合ANTP-SmacN7组中ANTP-SmacN7的浓度为20μmol/L,WST-1测定H460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处理后24 h和48 h的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 ANTP-SmacN7融合能够顺利进入细胞,且能够增强H460细胞的辐射敏感性(F=25.1,P<0.01,增敏比为1.86),照射联合ANTP-SmacN7可明显降低H460细胞的克隆形成率(χ2=45.2,P<0.01;χ2=40.3,P<0.01),提高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量,促进caspase3的活化,增加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率。结论 ANTP-SmacN7融合肽可明显提高H460细胞的辐射敏感性,作为一种新的Smac蛋白类似物有望用于肿瘤的辐射增敏治疗。  相似文献   

11.
X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宇  李光  何文贵  陈琦 《中国肿瘤》2005,14(6):376-378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①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不同剂量(0.25Gy~16Gy)X射线辐射对脐血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②采用3H-TdR释放法检测不同剂量(0.25Gy~16Gy)x射线照射对脐血NK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0.25Gy~16Gy剂量范围X射线照射抑制淋巴细胞增殖活性,抑制程度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r=0.839,P<0.05),其中4Gy~16Gy X射线照射未发现其明显的增殖活性;0.25Gy~2Gy X射线可引起脐血NK细胞活性的显著增高,4Gy x射线保持NK细胞活性,6Gy~16Gy X射线可引起脐血NK细胞活性显著性降低.[结论]4Gy x射线照射完全抑制脐血淋巴细胞的增殖的同时仍呈现脐血NK细胞抗肿瘤活性.因此,在进行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或混合脐血移植时,应用4Gy X射线照射脐血细胞,再进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可能降低移植物抗宿主病效应,同时不影响移植物抗白血病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转染肺癌细胞A549,探讨DNA-PKCS对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影响.方法 设0、0.5、1.0、2.0、4.0、6.0.8.0 Gy放射剂量点处理对照组(与转染无关的寡核苷酸)和实验组(转染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用成克隆法分析细胞存活分分数,并分别用线性二次模型和多靶单击模型拟合出细胞存活曲线,求出放射生物学参数α、β、SF2、Do、Dq和N,评价细胞放射敏感性变化.结果 对照组α值为0.14,β值为0.030,SF2值为0.63,Do值为2.38,Dq值为1.43.实验组α值为0.31,β值为0.018,SF2值为0.41,Do值为2.09,Do值为0.60.实验组细胞的α值增大,β、SF2、Do、Dq值均减少.结论 DNA-PKCS反义寡核苷酸可增强A549细胞放射敏感性,DNA-PKCS是治疗肺癌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13.
鬼臼噻吩甙(VM-26)能抑制拓扑异构酶(Top Ⅱ)使DNA单、双链可逆性断裂,并能使细胞阻滞于S后期和G_2 M期。通过克隆形成法探讨VM-26与放射联合应用对人肺腺癌细胞(SPC)的影响,发现二者能取得协同作用。剂量修饰因子为1.47(0.125μM作用1h,生存率为0.01水平)。从细胞存活曲线看,平均致死剂量Do变化不大(1.46Gy对1.40Gy),但用药后照射肩区消失,说明VM-26能抑制SPC细胞亚致死性损伤修复,但不改变细胞放射敏感性。放射前或后给药细胞存活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4.
薏苡仁酯对人鼻咽癌细胞辐射效应的协同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薏苡仁酯(coixenolide,CXL)对人鼻咽癌细胞CNE-2Z辐射效应的影响.方法 以60Co为放射源,采用微量细胞克隆形成法检测CNE-2Z对γ射线的敏感性.结果 CXL使CNE-2Z的辐射-存活曲线向左移,Do、Dq和N值下降.不同浓度的CXL(5-20 μmol/L)使放射剂量减少17.26%-41.90%(在D37水平),其增效比(ER):Do比值1.14-1.64,Dq比值1.27-1.79.另外,CXL和射线的合并效应大于两者单独效应之和.结论 CXL和射线的相互作用产生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辐射诱导的人鼻咽鳞癌CNE1/R细胞系,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多药耐药基因(MDR1)及P-糖蛋白(P-gp)的表达.方法:采用直线加速器对体外培养进入指数增长期的CNE1细胞进行外照射,输出剂量率2Gy/min,2 Gy/次,隔日1次,3次/周,累积总剂量50 Gy,取照射完成后培养21 d的细胞进行检测;以来照射CNE1细胞作为对照.利用RT-PCR检测照射前后HIF-1α及MDR1 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照射前后细胞HIF-1α及P-gp蛋白的表达.结果:RT-PCR法检测结果显示,未照射组与照射组鼻咽鳞癌细胞系CNE1中HIF-1α mRNA的半定量值分别为0.23±0.02和0.37±0.04 (t=5.42,P=0.01),MDR1 mRNA的半定量值分别为0.17±0.01和0.54±0.04(t=15.54,P=0.00),照射组较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蛋白印迹法检测结果显示,未照射组与照射组鼻咽鳞癌细胞系CNE1中HIF-1α蛋白的半定量值分别为0.05±0.01和0.08±0.01(t=3.67,P=0.02),P-gp蛋白分别为0.01±0.01和0.04±0.01(t=3.67,P=0.02),照射组较未照射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照射组人鼻咽鳞癌CNE1细胞系中HIF-1α和MDR1基因/P-gp蛋白表达均增高,提示核转录因子HIF-1α可能促进细胞内MDR1/P-gp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采用 B16黑色素瘤血道转移及 Lewis肺癌自发转移两种模型研究小剂量辐射对小鼠肿瘤转移的影响。结果发现 ,接受 X线单次全身预照射各组 (2 5 ,5 0 ,75 ,10 0 m Gy)小鼠的 B16黑色素瘤血道肺转移结节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 ,以 75 m Gy组为最低。75 m Gy X线全身预照射组小鼠 Lewis肺癌自发肺转移率及转移结节数均低于对照组 (P<0 .0 5~ 0 .0 1)。全身照射后 2 4小时检测小鼠免疫功能 ,结果显示 ,与对照组相比 ,75 m Gy照射组小鼠胸腺及脾有核细胞数增多 (P<0 .0 2 ) ,脾细胞对 Con A刺激反应性增强 (P<0 .0 0 1) ,NK细胞和巨噬细胞活性明显提高 (P<0 .0 1)。上述结果提示 :小剂量 X线全身照射对小鼠肿瘤转移具有抑制作用 ;小剂量辐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抗肿瘤转移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18.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19.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是细胞对低剂量照射(0.02~0.50 Gy)较敏感,但对其后剂最区域(0.50~1.00 Gy)敏感性下降.其发生机制现不清楚,可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1-2].笔者观察HT 29结肠癌细胞放射敏感性与γ线照射剂量关系,分析不同剂最照射后细胞周期调控变化及Phos-pho-Cdc25C(Ser216)蛋白表达情况,探讨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