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消肿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7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加用消肿活血汤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与腕关节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结合消肿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缓解疼痛,恢复腕关节功能,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夹板外固定结合活血壮骨汤方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两照组均给予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加用活血壮骨汤口服。结果:试验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血清中骨保护素和骨钙素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板外固定结合活血壮骨汤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提高腕关节功能优良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治疗肾虚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和骨折愈合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0例,中医辨证均为肾虚血瘀证,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artland-Werler评分、PRWE评分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8.33%,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补肾活血汤配合牵按推挤手动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术治疗肾虚血瘀型桡骨远端骨折,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促进骨的形成和腕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复元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9月—2022年12月就诊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8例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在治疗上予以手法复位石膏固定,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基础上加用口服复原活血汤加减。比较两组治疗后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G-W功能状况、关节活动度、治疗有效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情况、腕关节功能状况、关节活动度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原活血汤加减联合手法复位石膏固定可加速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肿胀及疼痛消退时间、促进骨折愈合、改善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益气生血壮骨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116例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8例。两组均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研究组加用益气生血壮骨方。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桡偏角度、旋后度、旋前度、掌屈度较治疗前提高,且研究组更高(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且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结合益气生血壮骨方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舒腕活血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37例,对照组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舒腕活血汤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疼痛评分。结果: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3d、术后4周疼痛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腕活血汤联合中医手法复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结合复元活血汤加味治疗桡骨远端骨折(DRF)的临床效果.方法:9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用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用复元活血汤加味辅助手法复位治疗.结果: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Cooney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骨折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伤科壮骨汤辅助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0年8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夹板外固定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伤科壮骨汤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效果、腕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骨代谢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手法复位结合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两组均用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加用四黄散外敷。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RWE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骨折平均愈合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手法复位及四黄散外敷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提高疗效,缩短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改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76例,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骨折复位、固定,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补肾活血汤治疗。结果:治疗2、4、6wk观察组R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Gartland-Werle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7.37%,高于对照组的78.95%(P0.05)。结论: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效果确切,加快骨折愈合速度,改善腕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活血壮骨汤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骨代谢的作用。方法:选取146例骨质疏松性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71例,观察组75例,2组均采用夹板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阿仑膦酸钠联合骨化三醇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组给予活血壮骨汤,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的骨钙素(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保护素(OPG)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基(RANKL);比较2组患者治疗3个月及6个月后桡骨高度、掌倾角及尺偏角;2组患者6个月后疼痛VAS评分、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及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患者桡骨高度、掌倾角、尺偏角无显著差别(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的BGP、BMP-2升高的幅度更明显(P0.05),而观察组的B-ALP及RANKL/OPG水平显著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的疼痛VAS评分及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3.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0.0%,2组的临床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活血壮骨汤方联合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确切,其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化瘀接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9例,对照组予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研究组予以化瘀接骨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比较两组骨折愈合疗效、康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腕关节功能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肿痛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结合化瘀接骨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能明显缩短康复进程,提高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续筋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蒋6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1∶1的比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续筋活血汤(骨碎补、泽兰、自然铜、丹参、当归、生地黄、乳香、地鳖虫、续断、白芍各、没药)。两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疼痛缓解时间、消肿时间、骨折愈合时间、PRWE评分、GW评分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续筋活血汤联合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0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均行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观察组加用骨伤复原汤口服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4周后桡骨短缩长度更小,尺偏角、掌倾角更大(P<0.05)。观察组治疗3、7、14天后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观察组治疗3、7、14天后腕关节肿胀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结论:手法复位后小夹板外固定配合中药口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2018年2月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组,西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西药治疗,中药组53例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对比2组临床疗效,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间、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并发症情况。结果:中药组优良率94.34%较西药组81.13%高(P 0.05);中药组骨折愈合时间较西药组短(P 0.05);2组桡骨高度、尺偏角、掌倾角相比,无显著差异(P 0.05);中药组并发症发生率5.66%较西药组20.75%低(P 0.05)。结论: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结合舒腕活血汤患肢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疗效确切,并可有效加快骨折愈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手法复位加石膏托固定治疗,观察组给予手法复位加小夹板固定治疗。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小夹板固定治疗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桃红四物汤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腕关节功能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我院正骨科收治的12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进行治疗,治疗8周。比较两组术后8周的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术前、术后8周的血流流变学指标、骨代谢指标水平及腕关节功能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8周,两组腕关节功能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VA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BGP)、护骨素(OPG)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13.33%(P<0.05)。结论:桃红四物汤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可明显升高患者血清ALP、BGP、OPG水平,增强腕关节功能,并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其并发症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外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老年桡骨下端骨松质骨折(Colles骨折)的效果。方法:106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加骨康胶囊治疗,观察组56例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加伤骨再生汤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15天、30天及45天骨痂X射线评分均较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磷、血钙水平均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疼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肿胀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固定结合伤骨再生汤治疗老年Colles骨折能够有效提升骨痂X射线评分,改善血磷、血钙水平,并缩短疼痛消失时间和肿胀消除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将114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法复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熏洗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功能恢复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腕关节活动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中药熏洗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效果明显,可有效促进愈合,改善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关节僵硬的改善作用。方法:将91例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恢复期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6例。两组除均行功能锻炼,对照组在常规锻炼的基础上采用理筋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逐瘀通络汤口服及外洗。比较两组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治疗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疼痛介质水平、腕关节活动影像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腕关节功能评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活动度、精细度、握力等方面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物质、前列腺素E、神经肽Y低于本组治疗前,观察组治疗后神经肽Y、P物质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尺偏角、掌倾角、桡骨高度、关节面台阶高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逐瘀通络汤联合理筋手法可有效提高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腕关节功能,有效降低相关疼痛介质水平,改善关节活动影像学指标,从而有效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