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目的比较微创与后路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微创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微创组,34例)与后路开放TLIF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开放组,34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JOA评分、疼痛VAS评分、并发症及术后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微创组均少(短)于开放组(P 0. 001)。术后2周及3、6、12个月,两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升高、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 0. 05);微创组术后2周JOA评分高于开放组、VAS评分低于开放组(P 0. 001),其他时间点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及术后12个月Bridwell融合分级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微创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开放TLIF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9—2014-08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经腰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0例(观察组),并与同期采用硬膜外腔置管持续滴注药物治疗的15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2组术前VAS、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3 d的VAS、JOA评分均较术前3 d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 d、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VAS、JOA评分与术后3 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6个月VAS评分较术后3 d增加,JOA评分较术后3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间孔入路神经根封闭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对局部组织破坏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微创应用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疗效。方法对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患者,应用TLIF结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比较术前、术后当时、1周、3个月、6个月JOA、Oswestry(2.0版本)及VAS评分,评估手术效果结果 80例患者术后JOA评分由术前9.3±2.6升至27.3±1.5,术后Oswestry和VAS评分由术前46.8±2.3和7.6±1.3明显降低为8.6±1.1和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按照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定,优46例,良27例,可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微创应用TLIF结合经皮内固定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有效方法,操作简单、安全方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LD)治疗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PELD治疗15例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比较术前及术后3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及腰椎JOA评分、ODI。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6~12个月。术中未发生脑脊液漏、脊髓神经损伤。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按改良MacNab评分评价:优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13/15。结论 PELD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青年巨大型腰椎间盘髓核突出症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曹勇  刘旭  辛坤 《颈腰痛杂志》2021,42(3):380-382
目的 探讨唑来膦酸在合并骨质疏松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的运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治疗的96例合并骨质疏松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均采用TLIF联合骨水泥钉道强化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碳酸钙D3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比较术前、术后3个月、2年疼痛VAS评分、JOA评分、腰椎骨密度,比较术后6、12个月的椎间融合率,记录螺钉松动、骨水泥渗漏、邻椎骨折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VAS评分均显著降低,JOA评分、腰椎骨密度显著增加,且术后各时间点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椎间融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水泥钉道强化在合并骨质疏松的TLIF近中期疗效确切,术后服用唑来膦酸能够促进椎间融合,提升骨密度,降低术后疼痛症状,降低螺钉松动、邻近椎体骨折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对37例腰椎间盘突出合并失稳症患者资料的回顾性分析,采用VAS和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椎间cage融合结合内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 37例均获随访1年。术后VAS评分较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的优良率为91.9%,术后1年为86.5%,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单枚cage植骨融合结合内固定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失稳症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后路小切口下应用异形椎间融合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73例采用后路小切口单枚异形椎间融合器行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本组获得平均38.6个月随访,术后腰腿痛症状均明显缓解或消失.VAS、JOA术前和末次随访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采用后路小切口单枚异形椎间融合器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具有创伤少、融合率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优化剂量的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我科于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对27例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了经后路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全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间植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前BMD检查T值均小于-2.5,均诊断为骨质疏松症。所有患者均注1.5 m L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前和术后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记录和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基本情况及并发症。记录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患者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下腰痛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low back pain score,JOA)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X线和CT检查评价螺钉稳定性和椎间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30~200 min,出血量200~500 m L;术中无神经损伤,无硬膜撕裂,无明显骨水泥渗漏及螺钉松动。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30个月。末次随访X线及CT检查示:未发现明显的骨水泥渗漏、螺钉松动、融合器下沉;椎间植骨融合良好,椎间融合率为88.9%。患者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VAS、JOA、O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好转,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在末次随访和术后6个月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中,注射1.5 m L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能够有效提高骨质疏松条件下脊柱内固定的初始稳定性。该方法能很好地维持骨质疏松条件下内固定的远期稳定性,提高椎间植骨融合率,显著降低了远期螺钉松动和椎间植骨不融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应用单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应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26例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植骨融合及并发症的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腰腿痛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手术时间60~120 min,术中失血量150~350 ml。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8~24个月。椎间植骨融合率95%。VAS评分:术前为6~9(7.5±1.4)分,末次随访时为1~5(2.6±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JOA评分:术前为8~15(11.8±2.9)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8~27(22.6±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椎弓根螺钉松动、断裂及融合器后移、沉降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单边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椎间cage植骨融合治疗单侧相邻两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腰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结合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后路钉棒固定加单枚cage椎间融合治疗88例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单侧钉棒固定46例,双侧钉棒固定42例。在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按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9(14.3±1.6)个月。JOA和VAS评分: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末次随访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末次随访与术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侧椎弓根钉棒固定与双侧钉棒固定加椎间融合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同的临床疗效,而单侧固定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器械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旁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理想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行改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的临床效果.方法 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患者中,21例采用Quadrant通道下改良TLIF(通道组),44例采用非通道改良TLIF(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及改善率.结果 65例均获随访,时间6~12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VAS和JOA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道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末次随访时VAS评分、JOA评分及改善率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与非通道下改良T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均可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前者具有椎旁肌损伤小、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术后腰痛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单侧和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中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8例保守治疗无缓解的中青年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别采用单侧或双侧MIS-TLIF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等指标,采用VAS评分、ODI、JOA评分改善率以及融合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5~27个月。手术时间、透视次数、术中出血及术后引流量单侧固定均少于双侧固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两组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VAS评分、ODI、JOA评分改善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S-TLIF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相比于双侧固定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14例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记录手术前后疼痛VAS评分及ODI评分,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14例患者均顺利摘除脱垂的髓核组织。手术时间50~100(68.4±11.6)min。术后均未出现神经根、硬膜囊损伤等并发症;1例出现腰痛不适,予卧床、消炎止痛等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0(15.0±2.1)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术后3、12个月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12个月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优11例,良2例,可1例,优良率13/14。结论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治疗重度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时,采用不同手术入路对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0月-2015年2月因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行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且获完整随访的12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患者分为4组:A组31例,采用经典椎间孔入路(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spine system,TESSYS);B组30例,采用后外侧入路(Yeung endoscopic spine system,YESS);C组31例,采用改良椎间孔入路(improved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access,ITEA);D组30例,采用椎板间入路(interlaminar dorsal access,IDA)。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变节段及术前下腰痛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双下肢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椎间隙高度、腰椎曲度指数(lumbar curvature index,LCI)及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各组术中髓核摘除体积,术后VAS评分、ODI评分、LCI、椎间隙高度和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结果A、B、C、D组术中髓核摘除体积分别为(3.6±0.9)、(3.5±0.7)、(4.6±1.0)、(3.1±1.1)cm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5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期间无典型术后髓核突出复发症状,无椎间隙感染、脑脊液漏、硬膜外血肿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各组下腰痛VAS评分、双下肢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各组间各评分以及改善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B组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4组间椎间盘退变程度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LCI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LCI以及丢失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比较、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变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效果良好,其中采用ITEA手术操作范围更大,术中探查及摘除责任髓核更彻底;但需要根据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特点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椎间孔增强神经根造影引导下硬脊膜激素类注射(ESIs)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经椎间孔增强神经根造影引导下ESIs治疗。采用疼痛VAS评分和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6个月。VAS评分与JOA评分术后12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改善率85.1%±13.9%,优良率94.9%。患者均未发生重要血管、神经损伤、血肿压迫及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结论经椎间孔增强神经根造影引导下ESIs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肌间隙入路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35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其中15例行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单边固定组),20例行后正中入路双边椎弓根固定结合后路椎间植骨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术式(双边固定组).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腰痛及腿痛VAS评分及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16.8个月。两组患者腰腿痛等临床症状较术前明显缓解,X线片显示植骨融合良好(双边固定组中1例未融合),无融合器移位、下沉及内固定器械松动或断裂。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1周,两组患者腰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腿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腰痛及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均可达到满意的疗效,经肌间隙入路单边椎弓根固定结合TLIF术式切口较小,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腰痛缓解较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经传统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TLIF)与改良TLIF治疗老年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TLIF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改良TLIF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改善及恢复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低,术后下床时间短,费用少(P0.01)。手术3个月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及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个月,两组患者植骨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JOA改善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TLIF降低了术中对于椎旁软组织的破坏,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且术后稳定性更高。  相似文献   

18.
张力  黄爱娥 《中国骨伤》2019,32(3):220-224
目的:探讨经Quadrant通道下行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对18例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在Quadrant通道(可扩张管道系统)下摘除脱出髓核、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技术进行治疗。其中男10例,女8例,年龄20~28岁,平均22.5岁。对术前,术后1、3个月,末次随访时的VAS、JOA评分分别进行比较。末次随访按术后好转率、椎间融合率来评价症状改善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1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4~34个月,平均24.3个月,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神经根损伤、螺钉松动、断裂、椎间融合器下沉等并发症。术后VAS评分、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腰椎功能显著改善,术后好转率优10例,良6例,可2例。术后3~6个月18例患者均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微创通道下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技术治疗青年脱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采用髓核摘除术结合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8例,以同期行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8例患者为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为观察点,采用下腰痛及腿痛的视觉模糊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来评估2组疗效.[结果]36例患者均获12 ~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的VAS评分及ODI指数均有明显下降,较术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05),Wallis组术后12个月的下腰痛VAS评分及Oswestry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0.000 0 <0.05),而腿痛的VAS评分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74 >0.05).[结论]Wallis系统置入简单,创伤小,结合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