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支气管动脉栓塞(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患者动脉造影表现及急诊BAE的疗效。经急诊动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采用聚乙烯醇(PVA)颗粒和明胶海绵条对出血动脉行BAE;术后评价疗效、并发症及咯血复发情况。结果 17例中共发现29支病变支气管动脉,成功予以栓塞。BAE术后16例24h内完全停止咯血,1例于术后2天完全停止咯血。5例于BAE后接受外科手术,切除原发病灶。BAE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2年,咯血均无复发。结论急诊BAE治疗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大咯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源性肝动脉出血的急诊肝动脉造影表现及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的疗效。方法对38例医源性肝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急诊栓塞治疗;对其急诊肝动脉造影表现及TAE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中,21例肝动脉造影可见对比剂外溢,5例肝动静脉瘘,9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肝动脉假性动脉瘤合并肝动静脉瘘。急诊TAE后38例出血均停止,总有效率为100%(38/38)。1例术后10天复发出血,再次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肝脏坏死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肝动脉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行胸廓内动脉(ITA)急诊栓塞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肱动脉入路行ITA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资料。选用明胶海绵条、聚乙烯醇(PVA)颗粒及弹簧圈选择性栓塞出血的动脉,对动脉造影的表现及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及评价。结果 13例患者共找到并成功栓塞13支病变的ITA。经股动脉入路选择失败的原因:6例因锁骨下动脉扭曲严重,7例因ITA开口变异。出血动脉造影主要表现为增粗,分支增多、紊乱及新生血管形成。3例患者栓塞止血后行病变肺叶切除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年均无再次咯血。结论对于怀疑有ITA出血但经股动脉入路选择困难的大咯血患者,肱动脉入路可作为很好的技术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治疗NN性肾动脉出血的疗效。方法对49例医源性肾动脉出血患者行急诊肾动脉造影,确定出血动脉后,以明胶海绵、PVA颗粒和弹簧圈进行栓塞。结果。肾动脉造影显示31例对比剂外溢,肾动静脉瘘7例,肾假性动脉瘤4例,假性动脉瘤破裂合并肾动静脉瘘5例,肾动脉一肾盏瘘2例。TAE后,所有患者出血完全停止,无严重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12~1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结论急诊TAE治疗医源性肾出血安全、有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 2 6例大咯血或顽固性咯血病人用明胶海绵颗粒 ,选择性栓塞支气管动脉。 2 6例患者中 ,19例栓塞单支支气管动脉 ,3例栓塞同侧 2支支气管动脉 ,4例行双侧支气管动脉栓塞。肺结核 13例 ,支气管扩张 7例 ,肺癌 5例 ,支气管动静脉畸形出血 1例。先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 ,确定出血血管后 ,用明胶海绵颗粒栓塞 ,直到支气管动脉闭塞为止。结果 :经 2个月~ 3年随防 ,即刻止血2 2例 ,出血完全控制。 3例仍有间断性痰中带血 ,但出血量明显减少 ,出血间隔时间延长。 1例支气管动静脉畸形栓塞后出血停止 ,1周后又复发大咯血而手术切除病灶。结论 :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明胶海绵栓塞是治疗大咯血的有效手段 ,效果确切、止血迅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栓塞治疗肺结核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8例肺结核导致的急性大咯血患者,先作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及相关血管的DSA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及供血血管后,行超选择性插管,用明胶海绵和(/或)PVA栓塞。结果28例咯血患者,27例栓塞成功,1例栓塞4支供血动脉中的3支。咯血立即停止25例,咯血明显减少2例,1例咯血较前减轻。即时止血率89.3%,有效率100%。25例随访6~36月,近期复发咯血2例(8.0%),均无脊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栓寒治疗是肺结核大咯血的有效止血手段;准确、完整地找到供血血管并运用恰当材料进行栓塞是有效止血并减少术后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动脉栓塞治疗的31例大咯血患者的资料。急诊栓塞术中对DSA疑似责任血管行锥束CT成像,根据锥束CT图像判断其是否为肺内靶病灶的供血动脉,从而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血管。对经锥束CT判定的责任血管及锥束CT难以确定的疑似责任血管进行栓塞,对经锥束CT判定的非责任血管不予栓塞。结果 31例均于急诊动脉栓塞治疗后24 h内停止咯血。37条动脉为DSA疑似责任动脉;其中29例(29/31,93.55%)患者34条(34/37,91.89%)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可明确鉴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包括责任动脉11条(11/37,29.73%)、非责任动脉23条(23/37,62.16%),另2例(2/31,6.45%)患者3条(3/37,8.11%)DSA疑似责任动脉经术中锥束CT仍未明确判定其是否为大咯血责任动脉。结论大咯血急诊经动脉栓塞术中应用锥束CT有助于准确判定DSA疑似责任动脉是否为真正的责任动脉。  相似文献   

8.
急诊动脉栓塞术在产后出血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TAE)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选择性插管至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 ,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明确出血原因、部位后 ,以直径 1~ 3mm明胶海绵颗粒栓塞。结果 插管成功率 10 0 % ,手术时间 3 0~ 60min ,平均 ( 4 5 .2± 4.8)min ,术后止血总有效率 10 0 %。术后随访 3~ 40个月 ,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所有患者宫体按期复旧 ,转经后月经正常。结论 TAE创伤小 ,疗效快速肯定 ,术后短期及长期随访无严重并发症 ,对危及生命的产后出血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治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晚期(术后7天以上)出血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12例因PD术后晚期出血而接受TAE并存在C级胰瘘患者,观察血管造影表现,记录栓塞方法及其效果、TAE后并发症及其后2周胰瘘变化等。结果 12例中,6例存在假性动脉瘤,其中3例见于肝固有动脉或肝总动脉、3例见于胃十二指肠动脉;6例消化道出血,3例来源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3例源自胃十二指肠动脉假性动脉瘤。对6例以弹簧圈、6例以弹簧圈+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12例均有效止血,治疗后均未再发出血。TAE后4例发热(最高体温39.1℃)、2例腹痛;5例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转氨酶升高;均经对症治疗后好转。TAE后2周,5例胰瘘分级降为B级、3例降为A级(即生化瘘),4例仍见C级胰瘘。结论 以单一弹簧圈或联合明胶海绵颗粒行TAE治疗PD术后晚期出血安全、有效,且能促进胰瘘愈合。  相似文献   

10.
肝癌破裂出血早期肝动脉栓塞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经导管动脉栓塞(TAE)抢救肝细胞性肝癌(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HCC自发性破裂出血患者行急诊肝动脉插管,联合应用明胶海绵、碘油或加弹簧钢圈作出血动脉的栓塞治疗。结果15例行TAE后出血均得到完全控制。除1例术后第3天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外,其余14例均存活3月以上,半年生存率达86.7%(13/15),一年生存率为66.7%(10/15)。结论急诊TAE治疗HCC自发性破裂出血疗效好,对不能手术完全切除的肝癌患者,疗效优于其他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TA在大咯血介入栓塞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及效果。方法对88例大咯血患者于介入栓塞治疗前行CTA检查,寻找可疑出血动脉。对出血动脉逐一进行栓塞治疗。结果88例大咯血患者,CTA检查共发现109支可疑出血动脉;术中共发现120支出血动脉,并成功予以栓塞。术前CTA诊断准确率为90.83%(109/120)。结论介入栓塞治疗大咯血前,CTA检查可为术中寻找出血动脉提供准确的解剖定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以咯血为主要症状的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血管造影特点及栓塞治疗效果,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以顽固性咯血为主要症状的叶内型左下肺隔离症患者,咯血时间1周~4年,内科保守治疗无效,造影后采用明胶海绵、Cook弹簧圈或PVA颗粒对责任血管进行栓塞。结果 2例无左下肺组织实变者为单支异常动脉供血的动脉性肺隔离症,2例伴有左下肺组织实变者有3支异常动脉供血。栓塞后咯血即刻停止,随访2~8年,1例多支责任血管明胶海绵栓塞者2年后咯血复发。结论介入栓塞对以顽固性咯血为主要表现的叶内型肺隔离症的治疗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观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患者的供血动脉解剖分型及DSA表现。方法收集接受经导管动脉栓塞术的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患者62例,其中男36例,女26例,结合胸部CT及术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确定其供血动脉,分析供血动脉的解剖学分型及DSA表现。结果 62例患者均在栓塞过程中接受DSA检查,21在栓塞治疗前接受增强CT检查。DSA示10例单纯支气管动脉供血;34例异常支气管动脉供血,其中主干型14例(支气管动脉增粗、纡曲扩张11例,支气管动脉瘤样扩张3例),网状型12例,多种动脉交通吻合型8例;18例非支气管源性动脉供血,其中肺动脉供血4例,肋间动脉供血12例,支气管动脉与肺动脉形成吻合血管网者2例。结论支气管扩张症伴咯血与供血动脉的解剖异常有关,了解其解剖特点有利于临床开展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4.
Isolated absence of a pulmonary artery is an exceptional cause of massive hemoptysis. We report a 35-year-old woman with agenesis of the left pulmonary artery who presented with exsanguinating hemoptysis that prompted angiography with the aim to embolize the bleeding vessels selectively. The procedure could not be completed because of the presence of an anterior spinal artery branching from the aberrant systemic-to-pulmonary circulation. The patient successfully underwent an emergent pneumonectomy.  相似文献   

15.
介入诊疗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9例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DSA检查,对38例出血征象阳性的患者中37例采用明胶海绵颗粒配合微弹簧圈进行介入栓塞治疗。结果 39例动脉造影中38例出血征象阳性,主要表现为对比剂外溢。接受栓塞治疗的37例中,止血成功36例(其中3例行第2次栓塞),均未发生与介入栓塞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最终2例患者转剖腹探查手术。结论介入技术是急性动脉性消化道大出血安全、有效的诊疗手段,能快速明确出血动脉及部位,并迅速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