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急、慢性肾衰竭病人血液净化治疗的疗效和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比较年龄≥75岁老年组、<75岁老年组血液净化治疗中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年龄≥75岁老年组治疗过程中心血管并发症特别是低血压、高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高于75岁以下老年组.[结论]老年病人血液净化治疗疗效肯定,严密观察且积极治疗老年病人血液净化过程中的心血管并发症,对延长老年病人生存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许娜  鲁少娟 《全科护理》2013,11(8):691-692
[目的]探讨老年病人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护理及早期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慢性肾功能不全(CRF)的老年病人透析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107例老年透析病人发生低血压26例,发生率24.30%(26/107)。其中60岁~74岁病人74例,14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18.92%(14/74);75岁~89岁病人33例,12例发生低血压,发生率36.36%(12/33)。[结论]老年病人血液透析容易发生低血压,严密观察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早期发现低血压征象,及时采取措施,基本不影响透析治疗;严格的血液净化工作制度,严守操作规程,能及时发现低血压早期征象、减少低血压发生;做好心理护理,加强健康教育,帮助病人做好透析间期自我管理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是预防低血压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血液净化新技术临床应用并发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液净化指通过非肾脏途径将体内的毒素、抗体、免疫复合物及其它有害物质从血液中排出。双重血浆分离(DF)和免疫吸附(AD)是近十年来世界血液净化疗法发展的新成就,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早已被肯定[1,2]。我科于2002年初在国内率先引进日本Plasauto IQ型血液净化系统,共治疗75人次,所有病人均完成治疗。本组治疗过程中11人次出现并发症,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2002年3月~2004年8月共行血液净化75(男21,女14)例次,年龄 19~62 岁,平均39.4岁,其中吉兰—巴雷综合症9例,高脂血症10例,重症肌无力4例,多发性神经炎4例,其它8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老年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oronary 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患者接受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段的老年 CTO 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住院行 PCI 治疗的老年 CTO 患者共211例,按年龄分为高龄老年组73例,年龄≥75岁,平均(80.9±3.4)岁;老年组138例,年龄60~75岁,平均(68.3±5.7)岁;并以同期106例行 PCI 的中青年 CTO 患者为非老年组,年龄<60岁,平均(51.3±6.9)岁,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冠状动脉造影血管病变程度、血管开通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3组的CTO 靶血管迂曲和(或)钙化的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升高,高龄老年组及老年组的比例均高于非老年组,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老年组与 PCI 相关的心肌梗死的发生率较老年组及非老年组高(P <0.05),但3组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目、闭塞病变位置、闭塞病变开通率、随访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不同年龄段的老年 CT0患者行 PCI 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及预后情况与非老年组 CTO 患者相当,老年 CTO 病变的介入治疗可行;但老年患者血管迂曲钙化较非老年患者严重,应警惕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钱瑛  张燕  刘琼  曹赋韬  毛佳 《全科护理》2020,18(18):2225-2227
[目的]分析老年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肺部感染病人相关危险因素,探讨应用赖宁格跨文化理论护理干预模式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2018年6月EICU收治的96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跨文化理论护理模式干预。记录两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肺部感染的因素。[结果]观察组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70岁、基础疾病≥2种及有侵入性操作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高于年龄70岁、1种基础疾病及无侵入性操作病人(P0.05)。[结论]应用赖宁格跨文化理论干预模式可显著降低EICU病人肺部感染发生率,且年龄≥70岁、≥2种基础疾病及侵入性操作是影响EICU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老年肺切除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心血管并发症是肺切除术后常见而严重的术后问题。而高龄 (≥ 60岁 )是影响手术早期死亡的高危因素[1] 。随着肺切除手术指证的放宽、切除范围的扩大及监护系统逐步完善 ,心血管并发症逐渐被重视 ,文献报道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 2 2 .6%~39 .2 % [2 ,3] 。我院ICU从 1996年— 2 0 0 1年共收治肺切除术老年病人 60例 ,现对心血管并发症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1996年— 2 0 0 1年在我院ICU接受治疗的 60例肺切除老年病人 ,男 49例 ,女 11例 ,年龄 60岁~ 81岁。发生心血管并发症 18例 ,17例发生于术后 3d内。其中窦性心动过速 7例…  相似文献   

7.
常秀芳  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22):2038-203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老年尿毒症病人原发病复杂,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部分病人在进入尿毒症期前,已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因而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性差,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差,在诱导期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和接受透析的时间成正相关[1]。在诱导透析阶段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多种方法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给予严密监护,有效地减少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中心2000年1月—…  相似文献   

8.
付景梅 《护理研究》2006,20(27):2480-2481
随着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长,老年人慢性肾衰竭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血液透析是慢性肾衰竭病人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护理是否恰当,严重影响着血液透析病人以后的生活质量和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对老年性慢性肾衰竭病人行血液透析治疗,对并发症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并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大大地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80例病人在透析过程中无1例死亡。现将护理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血液净化室2000年1月—2005年12月行血液透析的老年病人80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3岁。血管通路:使用16G内瘘针进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装置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更好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做血浆置换术的19例病人,应用日本旭化成 ACH 10血液净化装置机改良其治疗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治疗52例次,并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2例次中,有3例次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7%,2例次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8%,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顺利继续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应用改良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具有更安全、操作简便,置换量易控制,易于观察各监测数据等优点。充分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设备,既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使病人达到了最优化的治疗,从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朱月萍  张丽  杨红娟 《全科护理》2014,(36):3396-3397
[目的]探讨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装置机进行血浆置换治疗更好的操作方法,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对做血浆置换术的19例病人,应用日本旭化成ACH-10血液净化装置机改良其治疗模式和操作方法进行治疗52例次,并观察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52例次中,有3例次发生变态反应,发生率为5.7%,2例次发生低血压,发生率为3.8%,经及时对症处理后均顺利继续完成治疗,无病例发生体外凝血。[结论]应用改良方法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具有更安全、操作简便,置换量易控制,易于观察各监测数据等优点。充分利用现有血液净化设备,既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又使病人达到了最优化的治疗,从而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老老年(≥75岁)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比分析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在我科行PCI治疗的68例老老年和220例老年(≥65~74岁)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情况、PC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随访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脑卒中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 PC I成功率、支架植入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 P >0.05);两组PCI术后1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脑卒中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结论老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朱姣 《全科护理》2013,(24):2229-2230
[目的]探讨降低老年病人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预防措施及相关护理经验。[方法]选取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病人75例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腰背部酸痛发生率为20.00%(15/75)、穿刺部位渗血或血肿发生率为14.67%(11/75)、尿潴留发生率为6.67%(5/75)、心律失常发生率为4.00%(3/75)、低血压发生率为2.67%(2/75)、造影剂副反应发生率为1.33%(1/75)。病人术后发生并发症后,及时对这些病人行护理干预,所有病人均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对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老年病人术后采取一定的预防及护理措施,能够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措施对重症监护室(ICU)血液净化病人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120例行血液净化的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60,2015年1月—2015年12月)及对照组(n=60,2016年1月—2016年12月),对照组给予血液净化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性护理基础上应用集束化护理。比较两组病人预后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低于对照组,病人血液净化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导管滑脱、血路导管感染、血管狭窄、穿刺部位渗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措施能有效降低ICU血液净化病人并发症,有利于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在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36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重症中毒病人应用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实施护理,2013年5月—2014年5月32例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急性重症中毒病人实施常规性护理,分析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实施前后护理质量及病人治疗效果。[结果]实施后病区管理、感染控制、优质护理、抢救物品、技能考核、特殊治疗、设备管理等指标评分高于实施前,病人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入住重症监护室(ICU)时间短于实施前,阿托品使用量少于实施前,病人满意率高于实施前,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专业小组质量控制模式能有效提高行血液净化治疗急性重症中毒病人护理质量,降低病人并发症及病死率,提高病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PTCA及支架术的安全性、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冠心病 (CHD)年龄≥6 5岁 5 3例 (老年组 )和年龄 <6 5岁 2 8例 (非老年组 )PTCA和 /或支架术的临床病灶特点、手术成功率、手术并发症及近中期临床疗效。结果 :老年组行PTCA和或支架植入术的总成功率与非老年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93.4 %vs97.1% ,P >0 .0 5 ) ;老年组死亡率 (1.88% )与非老年组死亡率 (0 )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间冠状动脉、外周血管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老年组冠脉病变较非老年组重 ,支架植入率高于非老年组 (0 .6 5VS 0 .4 3)。随访 6~12月 ,两组间恶性心脏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老年冠心病患者行PTCA及支架术是安全的 ,其手术成功率、围手术期死亡率、并发症及近中期疗效与非老年患者比较无差异。PTCA和或支架植入同样是老年冠心病患者治疗的一种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6.
常秀芳  王丽娟 《护理研究》2006,20(8):2038-2039
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尿毒症血液透析病人的数量在逐年增加。老年尿毒症病人原发病复杂,各脏器功能逐渐衰退,部分病人在进入尿毒症期前,已有不同类型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因而心血管系统功能稳定性差,对血液透析的耐受性差,在诱导期更易出现各种并发症。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年龄的增长和接受透析的时间成正相关。在诱导透析阶段心律失常、失衡综合征、低血压等为最常见的心血管并发症。近年来,我院血液净化中心采用多种方法对老年血液透析病人给予严密监护,有效地减少了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我中心2000年1月-2005年12月52例老年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诱导期的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液净化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延玲 《临床医学》2009,29(8):118-120
目的通过对2000余人次血液净化患者的临床观察和护理,降低治疗过程中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病人的痛苦,稳定病人情绪,提高生存质量。方法对2000余人次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各种急性并发症及对内瘘穿刺、静脉留置导管患者的精心观察和护理。结果避免了意外情况的发生,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内瘘和留置导管使用时间理想。结论精心的临床观察与护理降低了血液净化病人的并发症,提高了透析质量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医护合作模式在重症监护室(ICU)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6年6月500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为对照组,2016年7月—2017年6月593例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比较两组病人非计划性下机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在实践医护合作一体化前后对当前医护合作关系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实施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的医护人员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CU连续性血液净化病人中应用医护合作一体化工作模式可降低非计划性下机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医护人员对医护关系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与非老年冠心病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特点.方法 217例冠心病患者,依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72例和非老年组(≤65岁)145例,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404处病变,相应接受了245次PCI治疗,其中有153例患者成功植入冠状动脉支架172枚,记录术中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合病史分析两组特点及区别.结果 老年组女性患者比例、高血压、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率、多支病变率、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支架植入率均高于非老年组;但老年组吸烟率、合并高脂血症及单支病变率均低于非老年组;两组患者重度血管狭窄(狭窄≥90%)率及手术成功率相似(P>0.05).结论 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相比,PCI的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老年组手术并发症以及手术后MACE发生率高于非老年组,因此,对老年患者行PCI治疗前应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突然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引起严重而持久地缺血损伤和坏死[1]。为了降低青年AMI的发生率,防止和减少再梗死和猝死的可能,本文对青年AMI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探求其发作时疼痛症状、危险因素及并发症,并讨论其临床特点和护理。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自我院心血管内科2004年7月—2006年6月收治的符合1979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心肌梗死诊断标准[2]的237例病人,依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的划分[3],青年AMI病人年龄<45岁,共42例,男40例,女2例。中老年AMI病人≥45岁,共195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