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汝州市人民医院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9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提高临床有效率,减少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采用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23%,优于对照组的67.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癫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为(71.5±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7±8.9)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2,P=0.001);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5.88%)低于对照组(2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63,P=0.043)。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2月至2013年12月恩施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继发性癫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仅给予卡马西平进行治疗,每次0.1 mg,口服,每日3次;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醒脑静进行治疗,20 m L醒脑静注射液与100 m L葡萄糖溶液进行静脉滴注,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痫样放电和累及导联数,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37/40),对照组为70.0%(2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痫样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分别为(11.2±4.4)t/180 s、(5.4±1.4)/180 s,观察组分别为(6.9±1.3)t/180 s、(3.0±0.6)/180 s,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照组分别为10.0%(4/40)和20.0%(8/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继发性癫痫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陈烜 《中外医疗》2014,(34):123-124
目的分析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0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卡马西平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治疗。在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6%,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2%。观察组痫样放电(6.36±1.52)t/180s明显低于对照组痫样放电(10.98±2.39)t/180s,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明显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30%,观察组累积导联数(2.75±0.49)明显低于对照组累积导联数(6.29±1.98),观察组治疗满意评分(8.26±1.79)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满意评分(5.16±1.97)。结论在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醒脑辅助卡马西平的治疗方式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照比较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SE)的临床疗效。方法 104例PSE患者随机分为奥卡西平组与卡马西平组,每组5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脑电图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奥卡西平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5%)显著高于卡马西平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脑电图有痫放电与累及导联数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奥卡西平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卡西平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7.7%)显著低于卡马西平组(1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疗效满意,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08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患者,病例研究时间为2015年11月至2017年11月,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4)和对照组(n=54)两组。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有利于提高临床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在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我院2014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后继发性定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予以卡马西平治疗;实验组25例患者,联合醒脑静、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相比对照组要高,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相比对照组要理想,数据差异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相比对照组要低,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实施醒脑静辅助卡马西平治疗,可改善患者的病情,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钠络酮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癫痫持续发作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患者80例,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使用纳洛酮,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醒脑静,在治疗后3min内进行脑电图检查,统计痫样放电及累及 导联数,统计发作时间及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并分析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结果。结果 观察组控制发作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患者意识恢复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PO2高于对照组(P<005),PCO2低于对照组(P<005),pH水平 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痫样放电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累及导联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洛酮联合 醒脑静治疗慢性酒精中毒癫痫持续发作能迅速控制癫痫发作,改善患者脑缺血缺氧,减少脑部异常放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均等原则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脑电图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的效果更为理想,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左乙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42例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1例。两组均给予脑梗死后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左乙拉西坦抗癫痫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进行保护神经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癫痫发作次数、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7%(68/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6%(5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SE、hs-CR水平,痫样放电、导联数及癫痫发作频率均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27%(8/71),略高于对照组的4.23%(3/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乙拉西坦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后继发性癫痫患者的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左乙拉西坦治疗。  相似文献   

11.
任新燕  葛永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09-3410
目的探讨熄风胶囊治疗小儿良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熄风胶囊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胶囊治疗,卡马西平治疗组(3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脑电图局灶放电情况以及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P>0.05),局灶性放电频数及局灶性放电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1,1.78,P<0.05);两组患儿清醒、快波睡眠以及慢波睡眠的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熄风胶囊治疗组较卡马西平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熄风胶囊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对临床发作的控制程度与卡马西平相似,但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改善程度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卡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Post stoke pilepsy,PSE)的疗效。方法:选取82例PSE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奥卡西平,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静注射液,两组PSE患者均持续治疗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观察组(95.12%)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为14.63%、对照组为19.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奥卡西平治疗PSE的疗效优于单纯奥卡西平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左乙拉西坦片联合奥卡西平片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22 (mi R-222)、B细胞活化因子(BAF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2月至2021年10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6例癫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奥卡西平片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左乙拉西坦片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血清miR-222、BAFF水平、痫样放电数量、累及导联数、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评分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iR-222、BAFF水平分别为0.86±0.15、(5.21±0.87)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3±0.12、(6.89±1.11)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痫样放电、累及导联数分别为(9.84±1.67) t/180 s、(4.6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对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认知功能及脑电图的影响.方法 方便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成人部分性癫痫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依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奥卡西平单药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认知功能、脑电图及痫样放电改善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认知功能评分(79.78±10.40)分,与观察组的(80.03±9.44)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认知功能评分(86.31±10.9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62±10.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θ功率均明显增加,与该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α功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痫样放电减少50.00%以上与正常例数之和24例(85.7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17例(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卡西平单药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痫具有改善认知、减少痫样放电作用,对脑电背景活动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的疗效以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接受诊疗的29例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14例患者治疗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15例患者给予卡马西平干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患者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精神状态,减少患者发作时自我损伤,安全性高,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辅助卡马西平治疗外伤性癫痫的疗效。方法:60例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5mg/(kg·d),逐步增加到15~20mg/(kg·d),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静脉滴注醒脑静注射液20ml,1次/d,7d为1个疗程,连续8个疗程。观察3个月后两组疗效、不良反应、脑电图指标变化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6.67%(P<0.05)。研究组癫样放电和慢波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QOLIF-31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提高卡马西平治疗外伤性癫痫的疗效,改善脑电图指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吡酯与苯巴比妥对小儿癫痫患儿发作次数及痫样放电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120例小儿癫痫患者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对照组苯巴比妥治疗,给予观察组托吡酯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癫痫发作次数、痫样放电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癫痫发作减少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存在明显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有36例,占比60.0%,治疗后8例痫样放电症状消失,13例此症状减少50%以上,14例改变不显著,还有1例增加;对照组明显发作间期痫样放电35例(58.33%),治疗后4例痫样放电症状消失,6例减少50%以上,20例改变不明显,5例增加,观察组痫样放电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1.67%,显著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托吡酯在治疗小儿癫痫方面效果更好,有效减少了患儿癫痫发作次数、改善痫样放电情况,值得使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李友俊  夏鹰  林鹏  韩奖励  李晓波 《西部医学》2020,32(11):1669-1672
【摘要】目的 研究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对脑卒中后癫痫患者认知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后癫痫患者80例,按照完全随机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联合组患者使〖JP2〗用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托吡酯进行治疗。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 1)、〖J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S100β)、癫痫放电及累及导联数;进行简易智力状态评分(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分(MOCA)、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统计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患者IGF 1水平高于对照组,NSE、S100β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MMSE评分、MOCA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癫痫放电及累及导联数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奥卡西平联合托吡酯治疗脑卒中后癫痫可促进患者认知功能恢复,减少患者癫痫发作次数,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张晓玲  丁敏  钟水生 《吉林医学》2014,(19):175-177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难治性癫痫患者9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1、观察组2,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均应用卡马西平、托吡酯治疗;观察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乙拉西坦;观察组2单独采用左乙拉西坦治疗。比较三组治疗前后癫痫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并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1总有效率为93.33%(28/30),明显高于观察组2的80.00%(24/30)和对照组的70.00%(2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5.67,P值均<0.05),观察组2和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后癫痫月发作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1显著低于对照组和观察组2(P<0.05),观察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不良反应为20.00%(6/30),观察组2为16.67%(5/30),对照组为16.67%(5/3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托吡酯联合左乙拉西坦治疗难治性癫痫能显著提高疗效,降低癫痫发作次数,安全性好,可以成为难治性癫痫的有益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对减轻脑损伤的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3 年8 月-2016 年3 月在该院进行诊治的额叶癫痫患者84 例。根据信封随机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 照组各42 例,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给予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都治疗观察3 个月,记录两组 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 和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 疗后少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癫痫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 察组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期间的头痛、脱发、耳鸣、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3%,对照组为16.7%,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300 潜伏期及波幅分别为(322.53±26.39)ms 和 (15.78±5.20)μV,而对照组分别为(339.29±31.42)ms 和(14.29±4.29)μV,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卡马西平联合丙戊酸钠治疗额叶癫痫能促进临床症状的改善,提高治疗疗效,且 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恢复神经电生理功能,从而减轻脑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