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正近年来,随着胃上部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1-2]),全胃切除术在胃癌手术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全胃切除术后的消化道重建是手术成败的关键之一,关系到病人术后能否较快恢复和获得较好的远期生活质量~([3])。食管空肠吻合仍然是胃癌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惟一方式,也是手术的难点和重点。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病人术后康复和近、远期疗效,甚至导致非计划再次手术或病人死亡。临床上,食管空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主要有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当前外科的主流术式,越来越多的病人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包括合并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而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腹腔压力、手术体位、肥胖和麻醉方式等因素对病人呼吸功能均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因此,了解腹腔镜微创手术时上述各因素对病人呼吸功能产生的病理生理变化,是预防术后肺功能衰竭的基础。术前进行病人肺功能的正确评估、术中监测及处理呼吸功能变化,病人体位、麻醉方式的选择和术后镇痛及无创呼吸机的使用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术后肺部并发症(PPC)是病人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术前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接受手术时更应全面评估和改善病人的状态。PPC原因归结于病人自身因素、手术因素和麻醉因素,不同的麻醉方式、麻醉管理、术后镇痛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病人的预后,应引起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4.
应用支气管成形术治疗肺癌可保存肺功能,增加可治愈率,提高手术适应证。过去由于肺癌病人年龄大或肺功能不好,限制了手术适应证。相当一部分病人特别是全肺切除后,多死于术后心肺功能不全、支气管瘘、肺炎及脓胸。除癌转移与再发者外,约一半病人在全肺切除后一年内死于呼吸或循环障碍。从1960年后,强调了肺癌手术由全肺切除转为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腹腔镜全胃切除术中应用圆形吻合器与直线吻合器实施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期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胃肠肿瘤中心一病区接受腹腔镜辅助或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的胃癌病人资料,比较采用不同吻合器类型病人临床病理特点、手术特点和术后恢复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72例病人,采用圆形吻合器行腹腔镜辅助重建47例,采用直线吻合器行全腹腔镜重建25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肿瘤大小、Lauren分型、分化程度及分期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吻合器组病人接受术前治疗比例更低(4.0% vs. 27.7%,P=0.026)。圆形吻合器组和直线吻合器组中位手术时间分别为247 min和258 min,中位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0 mL和50 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根治程度、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近端切缘距离方面同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直线吻合器组病人术后首次进全流食时间更短(3.5 d vs. 5.0 d,P=0.030),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半流食时间及术后首次拔除腹腔引流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5%和3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0)。病人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均未提示和术后并发症相关。结论 应用机械吻合方法行腹腔镜全胃切除手术安全可行,直线吻合器进行全腹腔镜下和圆形吻合器腹腔镜辅助切口下进行消化道重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风险等方面相当,且直线吻合器组全腹腔镜下重建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可能更快。  相似文献   

6.
重症胰腺炎是外科较为严重的急腹症,术后并发症多而严重。我科近十年手术治疗49例重症胰腺炎,对术后病人监护和并发症防治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9例病人,男28人,女21人,平均年龄51岁,其中17例病人术后平安恢复,无并发症发生,32例病人发生各类并发症73例次,其中死亡4例,各种并发症如表:2术后早期应重视器官功能不全的监护(1)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问题是心、肺功能不全[‘]。由于大量炎性介质释放,加上手术创伤,术后容易发生重要器官功能下在,甚至发生器官衰竭,造成死亡,49例病人中共发生27例次器官功能不全,且都发生在术…  相似文献   

7.
老年病人多因近端股骨骨折或股骨颈骨折而行全髋置换术。由于老年人血管结构改变,代谢紊乱,手术刺激可致血管活性物质形成,因此常处于高凝状态并持续到术后;全髋置换术时,骨水泥单体的释放,更易诱发血栓形成和心脑血管意外,加之此类病人常需长期卧床,因而易发生术后深静脉血栓。血液流变学的改变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不同麻醉方法下全髋置换术病人术后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已有报道,术后不同镇痛方式对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尚未定论。本研究拟比较术后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对全髋置换术老年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重视合并肝功能不全外科病人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众所周知,全球肝病病人已逾3.5亿,特别是我国为肝炎高发区。有相当数量的肝炎病人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不全,同时患有各种各样的外科疾病,须手术治疗。伴肝功能不全的病人围手术期处理不当,术后可加重肝功能的损害,产生急性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因此,术前肝储备功能的正确评估、术中维持肝血流量以及肝细胞功能和术后护肝处理等.最大限度地保护肝功能,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减轻阴式子宫全切术病人术中出血及术后疼痛,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将70例行阴式子宫全切术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宫颈钳与组织钳辅助手术;观察组采用自行研制的子宫固定牵引器辅助手术,术前给予心理支持,术中保持截石体位,术后动态观察病情.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器械滑脱次数、更换部位次数,术后疼痛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行阴式子宫全切术应用子宫固定牵引器及本护理模式具有安全、高效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乳腺癌综合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病人生存期显著延长,病人对术后生活质量也日益重视。一部分无法保留乳房的病人在全乳切除术后,可采用乳房重建手术,恢复形体的完整和对称。乳房重建手术本身有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同时,一些辅助治疗也影响重建手术的并发症发生。因此,如何控制并发症发生,使病人获益最大,是当今乳腺癌诊治医师所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治疗胃上部癌的围手术期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接受腹腔镜辅助胃上部癌切除术病人130例,其中近端胃切除组53例,全胃切除组77例。收集病人临床资料,对接受两种手术方式病人的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肿瘤大小情况、病理分期、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两组在切口感染、切口疝、吻合口瘘、梗阻等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反流性食管炎方面全胃切除组明显优于近端胃切除组(P=0.001)。在术后生活质量方面,全胃切除组术后Visick分级指数明显优于近端胃组(P=0.001)。结论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治疗胃上部癌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明显优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是治疗胃上部癌更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2.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10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合理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提高病人生存质量。方法 108例胃癌病人经腹全胃切除后,食管.空肠行P形吻合,空肠.空肠行Roux-Y吻合,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无食管空肠吻合口瘘等严重并发症发生,与经胸腹术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特点。结论 经腹胃癌全胃切除P形空肠代胃术是一种安全、实用、疗效满意的手术方法.术后加强营养支持治疗.有益于病人顺利康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讨论“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在全腔镜全胃切除术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描述性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胃肠外科2023年4月至2023年7月期间行“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的6例胃上部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病人术后恢复及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6例病人均成功实施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233.2±19.4)min;平均食管空肠吻合重建时间为(17.5±2.0)min;平均术中出血量为(68.5±17.5)mL。术后病人恢复良好,无吻合口相关并发症;1例病人因术后胸腔积液行介入超声下穿刺引流,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术后平均开放流质饮食时间为(2.7±0.4)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7±0.4)d。结论 “背驮式”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术作为全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便捷、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生活质量评价和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食管癌病人和贲门癌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探讨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EORTC QLQ问卷表随访119例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病人,对其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食管癌术后病人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和总体健康状况评分明显高于贲门癌者(P<0.05),而疲劳、失眠、进食习惯、体重减轻、反流、呕吐症状评分较贲门癌者低(P<0.05).食管大部切除组各项评分优于胃近端次全切除组(P<0.05).手术1年后,病人生活质量改善.发生手术并发症者生活质量较差.结论 食管癌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优于贲门癌者,手术方式、术后时间、术后出现并发症可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良性甲状腺疾病128例临床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疾病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28例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甲状腺良性疾病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首次手术者98例,再次手术者30例。分析总结该128例病人的术后并发症。结果:128例病人术后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和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首次甲状腺全切除组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和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均为1.02%,再次手术组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分别为10.00%和13.33%,两组比较,Fisher精确概率P分别为0.040、0.011。两组暂时性喉上神经损伤发生率均很低,无明显差别。结论:对符合指征的良性甲状腺疾病,甲状腺全切除术是一合适的治疗选择。熟悉甲状腺解剖和精细手术操作,可有效预防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讨论对胃癌全胃切除术不同吻合术式间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方法:收治的60例胃恶性肿瘤病人,应用三种不同术式施行了全胃切除术,对其手术并发症、术后营养状况及营养指标进行了对比观察。结果:Moynihan式及Roux-Y式吻合术,术后能有效地防止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结论:Moynihan式及Roux-y式吻合术是胃癌病人施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较为合理的术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腹股沟疝病人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手术难点。方法 2010年3月~2018年5月,有全髋关节置换手术史伴同侧新发腹股沟疝的手术病人21例,分析手术中的解剖特点及术式选择。本组21例病人种,9例病人选用腹腔镜手术,其中行腹腔镜下经腹腔腹膜外疝修补术(TAPP)手术7例,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手术2例;开放手术12例,均采用Lichtenstein手术。结果 17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耻骨膀胱间隙粘连,腹膜前内侧间隙分离困难,难以完全暴露耻骨支;而Lichtenstein手术层次间隙清晰,操作顺利。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同侧腹股沟疝病人,会有不同程度的耻骨膀胱间隙粘连,选用Lichtenstein为主要手术方式,减少耻骨膀胱前间隙的大面积分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2014年8月至2017年10月接受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的慢传输型便秘病人共66例,其中腹腔镜组35例,开腹手术组31例。比较两组病人的一般情况、手术情况、术后情况、并发症及术后疗效。结果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组与开腹手术组相比,两组病人一般情况、Wexner便秘评分、胃肠生活质量评分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P=0.000)、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P=0.000)、伤口并发症(P=0.000)、术后住院时间(P=0.048)等方面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结肠全(次全)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同样安全、有效、可行,但腹腔镜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伤口并发症少,病人满意度高。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全甲状腺切除术手术指征、要点及并发症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00年3月至2010年3月施行全甲状腺切除术10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 结果 全组病人均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其中甲状腺癌71例,巨大结节性甲状腺肿25例,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亢进6例,桥本病5例。术后均恢复顺利,痊愈出院。5例(4.6%)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单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24h内出现颈部血肿呼吸困难1例,甲状旁腺功能暂时低下2例,均治愈。 结论 分化型甲状腺癌是全甲状腺切除的主要手术适应证。术中精细解剖操作是预防全甲状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全结膜囊再造术是治疗结膜囊闭锁和矫正伴有结膜量严重不足结膜囊挛缩畸形的重要手术方法。此术术前一般术眼眼球缺如。笔者收治1例此类病人,在保留眼球的前提下行“全结膜囊再造术”,取得了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