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探索超声引导下腕管内类固醇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TCL)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CTS)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于我院就诊经临床及电生理确诊的轻中度CTS 38例患者(双腕患者4例),共42只患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并针刺松解腕横韧带,对照组仅行腕管内正中神经类固醇药物水分离。在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6个月评估Boston腕管量表评分(SSS、FSS)、电生理(SCV、DML)及CSA、正中神经扁平率。结果 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SSS、FSS、SCV、DML、CSA、正中神经扁平率均有改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6月评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联合针刺松解腕横韧带治疗轻中度腕管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腕管内药物水分离正中神经。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6,(4):472-473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腕管综合征(CT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42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患侧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CTS组,健侧腕部腕管处正中神经作为对照组,应用高频超声观察腕管处正中神经的内部结构、回声、有无局限性膨大,取横断面及纵断面测量所有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横断面积(CSA)、扁平率(FR)、肿胀率(SR)。结果:正中神经受压处变细,束状结构不清晰,腕横韧带近端即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局限性肿大,回声减低,42例CTS患者患侧正中神经与健侧正中神经比较,患侧正中神经CSA、FR、SR较健侧明显增大,并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神经CSA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呈负相关(γ=-0.482)。结论:超声能动态观察正中神经卡压征象及其周围结构情况,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苏国义  李永津  陈博来  杜炎鑫 《浙江医学》2017,39(16):1369-1372
目的探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采用3D-MR重建技术下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其中男17例,女8例,年龄31~63(41±9.5)岁,根据患者术前冠状面3D-MR(HasttesTII序列)扫描三维图像重建,评估三维分区、突出物形态,对突出物与神经根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设计穿刺的方向、角度以及术中通道成形、减压探查范围;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分别评估腿痛和腰痛疗效情况,采用腰椎JOA评分量表进行腰椎功能疗效评分,采用改良的MacNab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5~21(18±4.3)个月。术后1周和末次随访VAS腰痛评分、VAS腿痛评分和腰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感染、神经损伤等不良事件。2例患者术后神经支配区感觉过敏、疼痛反复,复查见神经、神经节水肿,未见椎间盘残留,药物控制后症状减轻。结论采用3D-MR重建技术,基于解剖形态的基础上做好术前设计;在了解突出物与神经根、椎间孔的三维定位、毗邻关系基础上靶向穿刺,能定向探查摘除突出髓核,减少髓核的遗漏,3D-MR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背侧向腹侧减压结合椎间孔成型治疗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腰椎管狭窄的高龄患者38例,L4/L5 间隙20例,L5/S1 间隙8例,L3/L4 间隙6例,L2/L3 间隙2例,L3/L4/L5双间隙1例,L4/L5/LS1双间隙1例。病程9~37个月,平均13.8个月,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结果:38例患者VAS疼痛评分术前为(8.2±1.4)分,术后1天为(2.3±0.9)分,术后3个月为(2.1±1.1)分,术前、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与术后3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改良Macnab疗效评定30例为优,8例为良。结论:运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经背侧向腹侧减压结合椎间孔成型治疗有典型根性症状的腰椎管狭窄高龄患者,手术微创、安全,效果良好,手术者需要掌握合理的手术适应证,具有开放性手术经验和良好的椎间孔镜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术中)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切开屈肌支持带及正中神经松解术后,分别测定(1)拇短展肌的CMAP;(2)刺激示、中指,于腕部记录正中神经的SNAP;(3)刺激环指,于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SNAP。将三者结果与术前的相应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术前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ms,术后其潜伏期、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指SNAP的潜伏期比术前平均缩短5%、波幅增加1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腕管综合征手术中,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行SNAP检测较CMAP检测的结果更为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发性腕管综合征(CTS)的形态表现与正中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对105例特发性CTS女性患者的105个腕部和36例女性受试者的36个腕部,进行神经传导功能和M R I检查。对正中神经的横断面、信号强度比和扁平率以及腕管区、屈肌肌腱区、滑膜区、滑膜腔、腕横韧带(TCL)的掌弓形态行定量M R I检查,并与由神经传导速度研究显示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CTS患者的正中神经横断面、屈肌肌腱、腕管以及TCL的掌弓形态均较对照组增大,但CTS患者的屈肌肌腱区和腕管未见差异。CTS患者的疾病晚期与早期相比,其在桡尺远侧关节水平的…  相似文献   

7.
超声技术在腕管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高频超声在腕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19侧腕管综合征患行腕部超声检查,在桡骨远端、豌豆骨及钩骨平面测量正中神经轴径及截面积,计算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及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结果】上述患中,13例15侧正中神经在进入腕管处增粗,腕管内正中神经回声模糊,而外膜回声增强。计算正中神经肿胀率为1.1~3.4:1(平均2.32:1),在钩骨钩平面,正中神经扁平率为1.5~5.4(平均3.6)。以术中所见情况为标准,超声诊断符合率79%。【结论】超声检查具有直观、无创、价廉、操作简单等优点,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明确病因及治疗方式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高频超声、磁共振扩散加权神经成像技术(DW-MRN)对腕管综合征(CTS)的诊断价值。 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8月CTS患者14例(17只手腕,CTS组)和健康志愿者13例(正常对照组,19只手腕)。两组行DW-MRN扫描,由2位阅片者独立测量腕管内豌豆骨水平正中神经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并同时行高频超声测量横截面积(CSA)。采用Student t检验检测CTS组和正常对照组腕管内正中神经CSA 和ADC值的差异,并进行ROC分析。 结果 CTS组与正常对照组腕管内正中神经CSA 和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TS组CSA的ROC曲线下面积较ADC值高(AUC>0.8),两者诊断效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W-MRN对CTS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与目前临床公认的高频超声诊断效能相当。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皮椎间孔镜下治疗脱垂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并探讨手术治疗的策略。方法:36例单节段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方式治疗,观察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VAS疼痛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改良Macnab临床疗效标准及手术相关指标。结果:VAS评分术前1天8.1±3.6分,术后1天2.3±1.6分,术后6个月2.1±1.9分,末次随访1.8±1.2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DI指数术前1天61.3±8.3分,术后1天18.6±6.8分,术后6个月12.8±7.2分,末次随访9.1±3.7分,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临床疗效优2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为91.7%。无复发病例。未发生相关手术并发症,手术时间65±15 min,卧床时间9.5±2.0 h,住院天数3.5±1.0天。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脱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手术方法,选择正确穿刺靶点以及椎间孔成形是手术成功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腕管综合征术前和正中神经松解术后(术中)两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l,SNAP)与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检测结果的差异.方法对2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术中在切开屈肌支持带及正中神经松解术后,分别测定(1)拇短展肌的CMAP;(2)刺激示、中指,于腕部记录正中神经的SNAP;(3)刺激环指,于腕部分别记录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SNAP.将三者结果与术前的相应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术前拇短展肌CMAP的潜伏期<4.3 ms,术后其潜伏期、波幅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2~4指SNAP的潜伏期比术前平均缩短5%、波幅增加13%左右,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腕管综合征手术中,在正中神经松解术后行SNAP检测较CMAP检测的结果更为敏感和准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高龄腰椎椎间盘突出并神经根管狭窄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15例高龄LDHLRS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术治疗。结果15例患者术后的腰腿痛症状及神经性间歇跛行均得到了显著改善,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术前、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分别为(8.1±0.8)分、(2.3±1.1)分,术后3个月时的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289,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治疗高龄LDHLRS能彻底消除神经根压迫、损伤小,较好地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应用超声对正常腕部神经干进行扫查,拟对超声评估周围神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对100例正常人腕部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进行扫查,观察其走行、形态及内部回声表现,并进行纵横径及横断面积测量.结果(1)超声能够清晰显示神经及周围组织结构的解剖断面;(2)超声能够对神经进行径线及横截面积的测量.正中神经前后径及桡神经前后径同性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前后径女性左右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尺神经前后径男性左右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桡神经、尺神经前后径异性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中神经CSA、尺神经CSA、桡神经CSA同性双侧对比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中神经CSA、尺神经CSA、桡神经CSA异性同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3)正中神经横截面积(CSA)与体重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年龄及身高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分辨率超声能够诊断和评估上肢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3.
董婷  沈佳炎 《浙江医学》2018,40(15):1741-1743
目的观察经皮椎间孔镜TESSYS(PELDTESSYS)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采用PELDTESSYS技术治疗的LDH患者40例,术后随访6个月,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定及改良MacNab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患者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ODI均较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3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优29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为92.5%。术后仅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下肢麻木,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PELDTESSYS技术治疗LDH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腕部肌腱滑动训练联合超声治疗对早期腕管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浙江医院收治的早期腕管综合征患者75例,随机分成肌腱滑动训练组、超声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25例。肌腱滑动训练组采用腕部肌腱滑动训练进行治疗,超声治疗组采用超声波治疗仪进行治疗,联合治疗组采用上述两组方法结合的治疗方法,所有治疗每周进行3次,共6周。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观察各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整体症状分数表(GSS)评分、正中神经末端运动潜伏期(DML)、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VAS、GSS评分、DML、SCV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周后3组患者VAS、GSS评分、DML、SCV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肌腱滑动组与超声治疗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联合治疗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其余两组(均P<0.05)。结论腕部肌腱滑动训练联合超声治疗对早期腕管综合征患者疗效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MP)联合鼠神经营养因子(mNGF)治疗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6月-2013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符合纳入标准的单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3例为研究对象。患者行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术中以MP(80 mg)和mNGF(30 μg)浸润的明胶海绵覆盖神经根,术后给予常规甘露醇125 ml静脉滴注,2次/d,mNGF肌肉注射,1次/d,共3 d。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 d、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后腰腿痛程度。结果 术后即刻VAS评分高于术前(P<0.05);术后1 d、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前、术后即刻(P<0.05);术后3 d、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低于术后1 d(P<0.05)。结论 MP联合mNGF可有效改善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后神经根刺激症状。  相似文献   

16.
黄昀桀  陈兵  杨顺  向往  彭波  袁放 《西部医学》2021,33(4):615-619
目的 探讨腕管综合征磁共振成像(MRI)征象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四川省骨科医院手腕科门诊收治的23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纳入腕管综合征组及对照组。收集腕管综合征患者一般资料及临床资料,对两组受试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及MRI检查,比较两组差异并分析腕管综合征患者MRI参数与临床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腕管综合征患者正中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CV)、感觉传导速度(SCV)、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显著低于对照组,末端运动潜伏期(DML)及感觉潜伏期(ML)显著长于对照组(均P<0.05)。②腕管综合征组MRI检查显示腕管结构以横断面图像最佳,T1WI、T2WI显示正中神经进入腕管部位增粗、肿胀,腕管内受压变扁,钩骨水平层面尤甚。腕管综合征患者豌豆骨正中神经截面积(CSA)、正中神经肿胀率(MNSR)、正中神经扁平率(MNFR)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③豌豆骨CSA与SCV呈负相关;MNSR与静态两点辨别觉、SNAP呈正相关,与SCV呈负相关(P<0.05)。结论 MRI检查可明确腕管综合征组织结构的异常,且MRI参数与临床电生理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宋嫒  赛青  刘林生 《新疆医学》2011,41(11):58-60
腕管综合征(Carpal tunnel syndrome,CTS),是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压而引起的手指感觉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症候群,是嵌压性周围神经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当局部骨折脱位、韧带增厚或管内的肌腱肿胀、膨大引起腕管相对变窄,致使腕部正中神经慢性损伤产生腕管综合症。CTS的特  相似文献   

18.
罗旺  王兵  陈凌强  龚志强  杨晋  李修恩 《西部医学》2018,30(3):400-404+408
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7月~ 2015年7月应用局麻下经皮椎间孔椎间盘摘除术(PELD)治疗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为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者,平均病程19.6个月。采用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JOA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评分评价患者疼痛及腰椎功能改善情况,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 术后VAS、ODI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 术后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12个月时用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44例,良16例,可4例,优良率93.8%。结论 应用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中期疗效肯定,随着恢复时间延长,腰椎功能逐渐改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弥可保对正中神经损伤的促神经再生作用并与腕管注射的疗效相比较。方法对各种原因致腕部正中神经损伤的患者随机分组,弥可保组:选择穴位注射弥可保,500μg/次,前两周每日1次,两周后隔日1次,1个月后停止,改用口服弥可保500μg/次,每日3次,服用2个月;腕管注射组:自腕管注射得保松和1%利多卡因混合液3ml。注射药物间隔时间为10~14d,注射3~4次,2个月停止;联合组:联合以上两种方法,以口服弥可保和腕管注射为主,弥可保500μg/次,每日3次,服用3个月。结果联合组的患者在疼痛改善、两点分辨实验、大鱼际肌力及ADL等方面明显好于单纯给予弥可保组和腕管注射组,腕部正中神经损害评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弥可保对腕部正中神经损害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与腕管注射相结合可取得较佳的远期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CTS)患者神经电生理检测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观察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的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50例腕管综合征患者76侧神经电生理做检测,正中神经SNAP传导异常为93.4%.正中神经SNCV传导异常为86.8%;尺神经SNAP传导异常为10.5%;尺神经SNCV传导异常为5_3%;腕部刺激拇短展肌DML传导异常为71.1%,小指展肌DML传导异常为1.3%。大鱼际肌EMG传导异常为39.5%,小鱼际肌EMG传导异常为3.9%。正中神经与尺神经各项电生理检测结果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中神经的神经电生理检测对CT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也是确定正中神经的损伤程度、判断腕管综合征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