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患者导致低体温的原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进行外科手术患者82例,对其低体温原因给予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同时,根据82例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非老年组55例(年龄≤60岁)和老年组27例(年龄60岁),比较两组低体温发生率。结果手术后两组手术患者平均中心体温均低于手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老年组平均中心体温明显低于非老年组(P0.05);老年组低体温发生率为55.56%,明显高于非老年组的18.18%(P0.05)。结论环境温度、年龄、心理状态等多方面均可导致外科手术中的低体温现象,医护人员应针对各种因素,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以保障患者的治疗及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一系列低体温护理干预,分析干预措施对电切术低体温发生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泌尿外科病区行前列腺电切手术的患者共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保温措施,观察组采用盖温毯、加温输液和37℃的灌洗液等措施.观察2组手术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术前2组患者的心率、体温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60 min后至术毕,对照组体温均低于观察组(t=6.13,P<0.05),2组术中体温下降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0,7.141,<0.01).结论 采取综合性保温措施可维持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正常体温,降低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降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前列腺增生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性护理,而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前、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的体温、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出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及术后各时间点体温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无术后并发症发生,平均出院时间(3.5±1.7)d;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4例(13.3%),平均出院时间(7.0±2.3)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0.05)。结论通过循证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并以此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加快出院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保温护理管理用于肩关节镜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11例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保温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保温组给予保温护理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体温的变化情况以及术后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体温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体温显著低于保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保温组术后低体温、寒战发生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P <0.05)。结论:对于进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采用保温护理管理可以有效保证患者手术前后的体温,减少术后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腹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72 h内的体温变化规律,分析异常体温与术后并发症的关系,并总结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接受腹部外科大手术治疗的700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术前及术后的体温护理资料,绘制体温变化趋势图和分布图,并选择可能与体温变化相关的术后并发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00例患者术后72 h内的体温总体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平均体温为(36.57±0.39)℃,术后返回病房时,有426例(60.9%)患者出现低体温,平均体温为(35.74±0.71)℃,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8h及12 h,体温>37.5℃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17.7%和21.3%;至术后72 h,641例(91.6%)患者体温正常,21例(3.0%)患者体温<35℃,38例(5.4%)患者体温>37.5℃.术后72 h低体温和发热患者与体温正常患者在ICU治疗天数、切口及肺部感染率、心律失常发生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在机械通气时间和肝功能障碍发生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部外科大手术后患者的体温波动幅度较大,低体温和发热患者所占比例较高,并与术后多种并发症的发生有关.为避免异常体温对患者术后恢复的不良影响,应加强术后体温监测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体温预防护理在围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低体温预防护理,比较两组体温变化、临床观察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体温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麻醉后各时间点体温与麻醉前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麻醉清醒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围术期寒战、躁动、发热及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减少(P0.05)。结论:低体温预防护理能够维持患者围术期体温恒定,改善术后相关指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综合保温措施在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保温措施,观察2组患者围术期的体温、心率、血压的变化,观察低体温、寒战、膀胱痉挛发生率,比较术后膀胱冲洗液量、冲洗时间、出血量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验组患者在术中不同时间点的体温、心率、血压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在手术30 min和手术结束时患者的体温与麻醉前及麻醉后15 min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在围术期低体温、寒战、ECG异常、MAP异常、膀胱痉挛发生率、术后冲洗液总量、冲洗时间、术后出血量方面均低于对照组,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综合保温措施应用于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老年患者中,是安全、便捷、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途径保温护理对胃癌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75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保暖护理的37例纳入A组,将采用多途径保温护理的38例纳入B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1h、术中2h、手术结束时保温效果,并于术中2h对比两组生命体征情况,记录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前体温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1h、术中2h、手术结束时体温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收缩压、舒张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2h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途径保温护理在胃癌患者术中保暖效果较好,可有效稳定生命体征,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体温变化的特点,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 对62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进行术中体温监测,比较≥50岁年龄组患者和<50岁年龄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规律.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室至入室后90 min体温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从入室后120 min至术后2 h两组患者体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年龄组患者体温明显低于<50岁年龄组.结论 对年龄较大手术患者应采取针对性保温措施,防止围术期低体温的发生,减轻低温对机体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保温措施预防经皮肾镜手术患者术中低体温的效果.方法 将50例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在相同的室温下手术,对照组按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一系列保温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体温变化及患者术中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体温的变化趋势为麻醉后15 ~90min患者肛温均有升高,随之下降,对照组下降的速度和幅度较试验组明显(P<0.05);患者术前与术后体温对照,对照组肛温下降显著(P<0.01),而试验组肛温术前与术后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低体温和寒战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皮肾镜手术中患者体温会显著降低,采用保温措施有利于保持体温正常,减少低体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电切术麻醉中患者低体温的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8年1月收治的老年前列腺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2015年3月—2016年4月)和观察组(2016年5月—2018年1月),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低体温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中体温变化情况及寒战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输液总量、冲洗液总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基础体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T2、T3、T4、T5、T6时刻的体温测量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进行术中低体温针对性预防,可有效降低患者核心体温的下降幅度,有助于维持术中体温变化的稳定,对于预防术中低体温和降低术后寒战发生风险具有十分积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肩关节镜手术中灌注液温度对患者体温的影响。方法:将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48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A组术中使用21℃灌注液,B组术中使用37℃灌注液,术中经气管插管测量中心体温,同时记录术后体重和血红蛋白变化情况。结果:A组术中平均中心体温低于B组(P0.05),术中温差高于B组(P0.05),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血红蛋白和体重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灌注液温度会影响患者术中平均中心体温,使用温灌注液可有效避免肩关节镜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适应神经导航系统下进行颅内脑瘤切除术的术前准备和护理措施,实现先进技术受益下的“护患双赢“.方法 常规手术下按常规神经外科术前准备;神经导航系统下的患者按照变动的护理程序来进行术前准备.对2组手术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及护士术日晨护理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导航组与常规组患者术前准备时间和准备是否充分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睡眠情况2组对比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伤口愈合时间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导航组与常规组术晨护理量的情况P<0.01,差异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先进导航系统下,正确变动术前护理程序,能够实现“护患双赢“.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的二氧化碳(CO2)气腹持续时间对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患者89例,根据手术时间不同分成3组,即T1组(<1 h)、T2组(1~2h)和T3组(>2 h);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0 min、1h、24h检测血肌酐、尿肌酐和尿微量白蛋白.结果 T1组和T2组中患者术后内生肌酐清除率(Cer)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3组中患者术后10 min Ccr较术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和24h逐渐升高;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3组患者在术后均较术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1组中≥60岁和<60岁患者术后的肾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2、T3组中≥60岁患者在术后24h中Ccr均低于<60岁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长时间的CO2气腹可对肾功能产生显著的急性影响,在≥60岁的患者中更加明显,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肾功能可逐渐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全身麻醉下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5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术中数据登记表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手术相关资料,对影响术中低体温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160例(占32.0%)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低体温组),340例(占68.0%)患者未发生术中低体温(非低温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体温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时间、肿瘤类型、手术方式及术前体温与非低体温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BMI 22 kg/m~2以及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是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较高,年龄、BMI以及手术方式是患者发生术中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16.
李欣 《天津护理》2019,27(3):265
目的:探讨加温二氧化碳(CO2)在预防腹腔镜手术患者低体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4例行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处理,观察组予以加温CO2气腹机。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中体温变化情况、术后寒战发生率、术后疼痛程度评分(VAS)、术前及术后两组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时至手术结束时体温呈下降趋势,且手术开始后30 min、60 min、90 min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体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寒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h至48 hVAS评分呈降低趋势,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两组PO2、P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加温CO2气腹机有助于维持围手术期体温,降低寒战发生率,缓解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中低体温对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接受全身麻醉腹腔镜择期手术的患者330例,术中持续监测患者的鼻咽部温度,以36℃为分界值,分为低体温组和正常体温组。分析2组患者手术情况,应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对患者术前1d和术后1d的认知功能状态进行评估。结果2组全身麻醉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进入腹腔内二氧化碳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冲洗液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体温组患者认知功能缺损发生率低于低体温组(P<0.05);术后1 d正常体温组患者认知功能各维度及总分均高于低体温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腹腔镜手术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与患者手术持续时间、术中输液量、术中进入腹腔内二氧化碳量、术中输血量、术中冲洗液量有关,术中发生低体温可损害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需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减少患者术中发生低体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综合保温护理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9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5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保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体温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手术30 min、60 min及术毕的体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术中低体温、寒战、低血压及低氧血症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保温护理可有效地预防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中低体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促进了病人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保温床等综合保温措施对防止产妇低体温的作用,为建立围术期病人保温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初产妇11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另外在手术恒温床上施行剖宫产术的同时输注经电子加温仪加热到37℃~38℃的液体;监测产妇入室至术毕的口腔温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入室时比较,对照组产妇在手术15min时的口腔体温显著降低,并且体温降低持续到术毕(P<0.05),而观察组产妇术中、术后体温与入室时的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的温度比较,观察组产妇的口腔温度在手术15 min至术毕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为21.82%,观察组为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温床等综合保温措施能够有效维持剖宫产手术病人围术期体温恒定,预防术中低温和寒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保温护理干预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手术中体温维持的作用。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保温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与低体温发生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体温变化及低体温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予以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中保温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其术中体温,降低低体温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