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BMD)及骨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阐明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110例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和87例正常男性的BMD,并检测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结果: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组BMD降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Ins)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尿脱氧吡啶啉(Dpd),空腹血糖(FPG)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老年性2型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群易发生骨质疏松症,BMD、BGP、Dpd水平是诊断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OP)的重要指标,良好的血糖和血脂的调控及尽可能的保护胰岛β细胞可降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属于继发性骨质疏松,是因胰岛素水平下降,使骨转换加快,骨矿物质丢失导致骨质疏松,病人除表现为骨痛外,容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的不断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危害亦日益显现,其危害程度并不比心血管疾病、肾病、眼病、神经病变等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逊色,成为临床上必须直面的问题。在临床护理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特点,逐步形成了一些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1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及…  相似文献   

3.
红外灸疗仪穴位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1 999,5(1 ) :1~ 3]。1 .2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 ,年龄在 45岁~ 70岁之间 ,骨密度仪 DEXA测量腰椎 2~ 4骨密度在- 1 SD~ - 3SD之间 ,排除甲状腺和甲状旁腺功能紊乱、肝脏及肾脏疾病、糖尿病、骨软化等继发性骨质疏松 ,在 6个月内未服用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的患者。1 .3 一般资料  4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均为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骨质疏松症专科门诊患者 ,按门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 :红外灸疗仪治疗组和钙尔奇— D对…  相似文献   

4.
贾维中  吴壮  董清平 《河北中医》2006,28(11):822-823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是糖尿病并发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细结构改变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是一种继发性骨质疏松,是糖尿病在人体骨骼系统出现的严重并发症.其发病率逐年升高,危害严重.2004~2005年,我们采用加味骨痛仙胶囊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主要是指患有糖尿病引起骨显微结构受损和骨量消减症状,增加了患者的骨脆弱性,容易引发骨折疾病。因为骨质疏松症容易产生骨折,骨折伤残率高,使糖尿病患者的医治和病愈更为艰巨。目前西医治疗普遍以外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治疗控制血糖,补充维生素及钙剂,使用骨丢失抑制剂和骨形成促进剂等~([1]),但是有些药物毒副作用大,作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并骨质疏松的辨证分型及中医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小梁连接性降低,骨皮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引起骨折的疾病.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和人口结构改变,骨质疏松症将成为更加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预计下半个世纪由骨质疏松症引起的骨折将增加1倍,影响生活质量,并可致费用惊人的增长,亦是老年人死亡的重要诱因,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治为国内外医学界所关注.2型糖尿病(DM)大多发生在40岁以上的人群,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患病率日渐增多.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两者皆为老年病,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症人数的增加,将是医学界面临的重要挑战[1].糖尿病患者易发生骨量减少,老年者尤甚.防治2型糖尿病并发骨质疏松已成为一个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生化及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予骨质疏松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2组患者血生化指标及骨代谢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骨形成标记物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骨吸收标记物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灸联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水平,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防治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性骨折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 OP)是临床常见的骨疾病之一,它是一种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退变、破坏而导致骨脆性增加、骨强度降低易引起骨折的骨代谢性疾病.骨质疏松性骨折(osteoporotic fracture)是由于骨强度下降并遭受轻微创伤或其他各种风险因素影响而导致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9.
林玺  许旭昀  陈子睿 《新中医》2016,48(7):261-263
正国内外的研究显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diabetic osteoporosis,DOP)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出现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为50%左右[1]。许多流行病学资料证明,1型糖尿病患者与同年龄、同性别人群相比,其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明显升高[2]。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早期诊断较为困难,且容易被忽略,发生率高,后期易发生骨折,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防治骨质疏松症对于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3]。目前对DOP的治疗己逐渐趋于多元化,而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更有其独到的功效。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P)是指糖尿病并发单位体积内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改变、骨强度减低、脆性增加等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性骨病,是糖尿病在骨骼系统的重要并发症之一。随着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近年来日益受到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探究利拉鲁肽联合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疗效及对糖代谢、骨代谢的影响。 方法:选取 2018 年 4 月至 2020 年 6 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收治的 90 例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 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5 例)与观察组(45 例)。对照组予以阿仑膦酸钠、维生素 D3 及胰岛素注射治疗,观察 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 疗后的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餐后 2 h 血糖(2h P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低 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 Ⅰ 型 β– 胶原片段(β–CTX)、骨钙素(BGP)、Ⅰ 型胶原 N 端前肽(PINP)、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血钙(Ca2+)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治疗后的 β–CTX、BGP 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PINP、BALP、Ca2+ 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采用利拉鲁肽与外 源性胰岛素联合治疗方案可明显降低 2 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的血糖水平,并改善骨代谢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渴宣痹汤或联合碳酸钙D3片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气阴两虚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中药组和中药联合钙剂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糖(注射胰岛素或口服二甲双胍)联合口服碳酸钙D3片(钙尔奇D片),中药组给予常规降糖联合口服消渴宣痹汤,中药联合钙剂组在中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钙尔奇D片口服.3组均连续服药3周后停药1周(停用中药及钙剂),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及症状评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糖代谢指标、骨代谢指标、骨密度、中医症状评分、临床症状等级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其中中药组与中药联合钙剂组上述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联合钙剂组成骨指标血清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ⅠNP)、骨密度、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明显优于中药组.中药组与中药联合钙剂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结论:在常规控制血糖的基础上加用消渴宣痹汤能有效改善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糖代谢、骨代谢水平和临床症状,增加骨密度,疗效优于普通钙剂,消渴宣痹汤联合钙剂对PⅠNP、骨密度、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程婉  许兵  应航  吴飞飞  刘慧 《中医正骨》2012,24(2):65-68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骨代谢性疾病,成骨能力下降而骨吸收加快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学基础,因此,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改善成骨细胞功能和调节骨重建对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抗骨质疏松中药具有提高性激素水平,调节钙磷代谢平衡,影响成骨细胞、破骨细胞活性,延缓性腺组织衰老的作用,治疗骨质疏松症前景广阔.本文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对单味和复方抗骨质疏松中药对成骨细胞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患者除了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三多一少"外,还常常出现一"松",即骨质疏松.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易病发骨质疏松整,约5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的患者患有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是一种骨密度下降,骨组织微结构和超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的全身性疾病.而糖尿病患者因血糖浓度较高,肾脏在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随之增加,导致大量钙从尿中丢失.在大量排出钙的同时,骨骼中的磷、镁也随之丢失,低镁刺激颈部的甲状旁腺分泌,促使骨骼中的钙质释放,导致骨量减少.糖尿病患者还有维生素、降钙素等代谢失调,影响骨骼新陈代谢.另外,糖尿病患者胶原蛋白合成不足,骨基质减少,也加重了固执疏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右归丸对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8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单纯给予阿仑膦酸钠口服,于每日晨起服用,每日1次,每次10 mg.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归丸汤剂口服,日1剂,分2次服用.2组均治疗1个月.评估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以及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DI);比较治疗前与服药3个月后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志物Ⅰ型胶原交联氨基端肽(NTXI)、血骨钙素(BGP)、β-1型胶原羧基末端肽交联(β-CTX)水平变化.结果 服药3个月后,2组VAS评分、ODI评分、NTXI、BGP、β-CTX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骨密度在服药3个月后显著提高(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右归丸联合阿仑膦酸钠可提高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提高绝经期骨质疏松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峰 《养生月刊》2012,33(9):777-779
骨质疏松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骼疾病,糖尿病患者更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据统计,糖尿病患者中有1/2~2/3伴有骨密度减低,其中近1/3可诊断为骨质疏松症,其发生髋骨或股骨颈骨折者比同龄非糖尿病者高2~6倍,致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增加. 糖尿病患者为何容易发生骨质疏松 一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浓度较高,通过尿液排出过多葡萄糖的同时,还有大量的钙、磷、镁等矿物质也会从尿中流失,导致低血钙、低血镁,又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刺激破骨细胞,使溶骨作用增强,骨骼中的钙质释放,骨量减少,导致骨质脱钙及骨质疏松.  相似文献   

17.
林德涛 《新中医》2017,49(2):57-59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将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78例随机分为2组各39例,西医组予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补钙及口服阿仑膦酸钠治疗,中西医组在西医组的基础上加用仙灵骨葆胶囊口服,2组疗程均为3月,观察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的变化,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月后,2组股骨颈、股骨粗隆及华氏三角区骨密度值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P0.01),且中西医组骨密度升高较西医组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中西医组为94.87%,西医组为79.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仑膦酸钠与仙灵骨葆胶囊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疗效确切,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及老年性骨质疏松症)[1]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在骨质疏松中,骨组织代谢平衡失调是其病理基础,主要表现为骨质吸收的增多、骨量减少,这就使得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代谢处于负平衡,即破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多于成骨细胞的成熟分化。因此,对于骨质疏松的治疗一直以来都是围绕调整骨代谢,纠正骨代谢平衡失调而进行。目前临床上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药物主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八段锦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甘肃省中医院收治的绝经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0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两组患者均服用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补充碳酸钙及维生素D作为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仙灵骨葆胶囊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八段锦练功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跌倒发生情况,并对比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腰椎(L2-L4)与左股骨颈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Ca、P、骨钙素(bone gla protein,BGP)、尿脱氧吡啶啉/肌酐等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80.39%,治疗组有效率94.1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跌倒发生率为3.92%,对照组跌倒发生率为15.68%,治疗组跌倒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L2-L4)与左股骨颈骨BMD、BG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且治疗组上升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a、P水平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的尿脱氧吡啶啉/肌酐水平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仙灵骨葆胶囊联合八段锦治疗绝经后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更加明显,可显著提高患者骨密度,改善骨代谢水平,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血清性激素水平与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8月于本科住院的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106例的临床资料,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观察组,同期选取10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骨钙素(OC)、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骨碱性磷酸酶(NBAP)、Ⅰ型胶原交联C末端肽(ICTP))和血清性激素(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变化,采用用Pearson检验评估其相关性。结果:两组FSH、LH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而E2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女性外周血中骨代谢生化指标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骨代谢生化指标水平与E2水平均呈负相关(r=-0.44、-0.66,P0.05)。结论:围绝经期骨质疏松妇女存在明显的性激素水平下降,具体下降程度与骨代谢紊乱程度一致,故而对于围绝经期女性骨质疏松发生风险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