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5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术后第1天起给予艾灸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和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费用情况,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术后肠蠕动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恢复进食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提前(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与对照组(70.2%)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三阴交穴能有效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术后中药足浴联合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整体辨证施护措施对于直肠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是否能显著缩短。方法 30例患者按1∶1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对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在优质整体护理基础上予患者中药足浴及艾灸足三里;对照组常规优质护理。观察2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恢复时间、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肛门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术后患者采用中药足浴加艾灸足三里配合优质的辨证施护,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缩短,提高了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吴茱萸外敷足三里在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佛冈县中医院胃肠外科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吴茱萸外敷双侧足三里,比较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流质时间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0%)优于对照组(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流质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茱萸外敷足三里能有效促进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指导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对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LC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均采用围手术期加速康复措施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医综合疗法,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的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胃肠道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其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住院天数、胃肠道反应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ERAS理念指导下围手术期采用中医综合疗法能促进LC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并减少胃肠道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平衡火罐联合艾灸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脾胃虚寒型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有2例因术后不愿意配合下床活动而退出,观察组有1例因术后转入ICU而退出。对照组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加艾灸足三里穴位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平衡火罐疗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肛门排气、首次排便、首次进食时间以及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结果:观察组肠鸣音、肛门排气排便出现时间以及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痛、腹胀、恶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火罐联合艾灸可有效促进脾胃虚寒型胃癌术后肠蠕动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对盆腹腔粘连重复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择期行重复剖宫产术并在术中发现合并盆腹腔粘连的产妇8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按照择期剖宫产临床路径术后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针刺足三里等穴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腹胀分级、胃肠反应分级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腹胀分级、胃肠反应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可促进盆腹腔粘连重复剖宫产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用大承气汤灌胃 ,观察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 ,了解大承气汤对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影响。方法 :将 80例腹部术后胃肠蠕动延迟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 0例。治疗组用常规治疗加大承气汤灌胃 ,对照组用常规治疗。仔细观察并记录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 (P <0 .0 1 )。结论 :大承气汤有明显改善腹部术后胃肠动力障碍的作用 ,可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胃肠癌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湖北省中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湖北省肿瘤医院收治82例胃肠癌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混悬液经胃管注入+维生素B_1肌内注射治疗,观察组予以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2组均治疗3 d,对比2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各指标恢复情况及住院时间,并记录2组术后胃肠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 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 2%(P 0. 05)。观察组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首次排便、进固体食物的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胃肠并发症率为12. 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 4%(P 0. 05)。结论对胃肠癌患者于根治术后开展艾灸加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治疗,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康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可减少胃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排气护胃汤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术后胃肠机制的保护和恢复作用。方法:将36例妇科腹部手术患者按自愿原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术后12 h后予排气护胃汤干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术后两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排气护胃汤对妇科腹部手术患者的胃肠功能具有促进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厚朴排气合剂治疗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疗效。方法:选择将实行心脏手术的心脏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疗组患者在接受开胸心脏手术后服用厚朴排气合剂;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开胸心脏手术后服用多潘立酮片;观察术后患者肠鸣音恢复的首次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后肠鸣音恢复的首次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厚朴排气合剂能有效恢复心脏手术后胃肠功能,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消除腹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治疗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接受妇科腹部手术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术后分别给予基础治疗及基础治疗加针刺双侧足三里。每日针刺2次,共治疗5天。运用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和排便时间对胃肠功能恢复进行评价,并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治疗组在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上比对照组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足三里治疗对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08年12月腹部手术术后患者161例并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常规护理和术后6 h后足三里穴位按摩5 min,早、中、晚各1次,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给予心理诱导。观察2组患者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及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腹胀程度较对照组显著减轻(P<0.05),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前(P均<0.05)。结论心理诱导联合足三里按摩可明显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结论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减轻腹部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剖宫产术后患者共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腹胀发生率及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排便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胃泌素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腹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加味四逆散足三里穴位敷贴可显著促进剖宫产术后胃肠蠕动,而调节血清胃泌素水平是其可能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润肠丸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致胃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口服润肠丸,对照组予甲基硫酸新斯的明注射液穴位注射足三里,观察两组治疗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结果: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治疗组短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润肠丸治疗单纯性胸腰椎骨折后胃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解然勇  侯超  王璇  王灿  秦博  高军杰 《陕西中医》2013,34(6):744-745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对上消化道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电针足三里联合联合甲氧氯普胺注射治疗。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法可明显促进上消化道术后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对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行剖宫产术产妇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组与肌肉注射组,每组各45例。穴位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双侧足三里穴位注射,肌肉注射组采用维生素B_1100mg肌肉注射,观察两组术后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穴位注射组肠鸣音恢复时间及肛门排气时间优于肌肉注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总有效率为86.6%,肌肉注射组为71.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穴位注射组临床疗效优于肌肉注射组。结论: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_1可促进剖宫产术后产妇胃肠功能快速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加艾灸治疗在外科全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外科全麻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刺双侧曲池、内关、合谷、足三里、三阴交、上巨虚、太冲,直至首次排便后停止针刺,再行足三里、三阴交穴艾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经过3天的随访观察,观察组患者均正常排便,而对照组患者复发便秘12例。结论:针灸对外科全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该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西医术后常规疗法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结果: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气和首次排便时间等指标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促进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方面,中西医结合疗法比单纯西医疗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对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7月~2017年8月于我院择期行腹部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障碍的76例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联合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指标(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及胃肠激素水平(胃泌素、生长抑素、血浆胃动素),并统计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疗效总有效率89.47%(34/38)显著高于对照组68.42%(26/38),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进食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后胃泌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生长抑素及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6%(5/38)显著低于对照组34.21%(13/38),以上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结论:腹部外科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患者应用理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胃肠功能障碍,促进胃肠蠕动,调节胃肠激素水平,加速患者术后恢复,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