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杨晓军  杨君玲 《药学学报》2008,43(11):116-1118
通过对交链孢霉属真菌(Alternaria sp.)YD-01菌丝体的丙酮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为2,3-二羟基喹啉-4-O-β-D-葡萄糖苷(1)、 3-甲基-吡咯并哌嗪-2,5-二酮(2)和柚皮素(3),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红蓼果实中的一个新三萜皂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红蓼果实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和反相柱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化合物结构,分离并鉴定了3个化合物:28-O-β-D-glucopyranosyl-3β,7β-dihydroxy-lup-20(29)-en-28-oate (1),5,7-二羟基色原酮(2)和柚皮素(3)。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亮叶杨桐的三萜皂苷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亮叶杨桐(Adinandra nitida Merr. ex Li)叶的化学成分,亮叶杨桐叶的乙醇提取物经大孔树脂、硅胶、Sephadex LH-20以及ODS柱色谱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1H NMR、 13C NMR、 HR-ESI-MS)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6个化合物分别被鉴定为2α,3α,19α-trihydroxy-olean-12-en-28-oic acid-28-O-β-D-glucopyranoside (1)、 arjunetin (2)、 sericoside (3)、 glucosyl tormentate (4)、 nigaichigoside F1 (5)和arjunglucoside I (6)。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2~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虎眼万年青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栽培于长白山区的虎眼万年青Ornithogalum caudatum Ait全草的化学成分。 方法: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和纯化,用ESIMS,IR,1HNMR,13CNMR,DEPT,1H-1H COSY, 1H-13C COSY, HMBC和NOESY等波谱数据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虎眼万年青全草中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其中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25S, 23S, 24S)-螺甾-Δ5(6)-烯-1β, 3β,23,24-四醇-1-O-α-L-吡喃鼠李糖基-(1→2) [β-D-吡喃木糖基-(1→3)]-α-L-吡喃阿拉伯糖苷(I),另外2个已知化合物为海柯皂苷元-3-O-{β- D-吡喃葡糖基(1→2)-[β-D-吡喃木糖基(1→3)]-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半乳糖苷}(II)和β-谷甾醇(III)。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虎眼万年青苷A,化合物II和III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太白米的酚酸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研究太白米Notholirion bulbuliferum(Lingelish.) Stearn干燥小鳞茎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化学成分,IR,1HNMR,13CNMR,MS等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6个酚酸类成分,分别为对香豆酸甲酯(methyl p-coumarate,I)、对甲氧基肉桂酸(p-methoxy cinnamic acid, II)、对香豆酸(p-coumaric acid, III)、阿魏酸(ferulic acid, IV)、咖啡酸乙酯(ethyl caffeate, V)、1-O-咖啡酰甘油酯(1-O-caffeoyl glycerol, VI);另外,从其石油醚萃取物和氯仿萃取物中分离鉴定了β-谷甾醇(VII)、β-谷甾醇葡萄糖苷(IX)和正二十八酸(VIII)。结论: 化合物VI为新化合物,其它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I)、(-)-表儿茶素(II)、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III)、3-O-咖啡酰奎宁酸(IV)、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V)、罗布麻宁(VI)、香草酸(VII)、原儿茶酸(VIII)、3,4-二羟基-苯乙醇(IX)、4-羟基-苯乙醇(X)。结论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I和VIII~X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从制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Preparata)水溶性部分寻找心血管活性成分。方法 采用体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殖活性跟踪筛选,利用Sephadex,反相硅胶柱色谱、HPLC对制首乌水溶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UV,IR,MS,1HNMR,13CNMR,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1个单体化合物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6″-O-α-D-吡喃葡糖)-β-D-吡喃葡糖苷(I)。结论 I为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制SMC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桉叶苷的分离和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垂枝赤桉Eucalyptus camaldulensis var. pendula Blak. et Jacobs叶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用IR, MS, 1HNMR, 13CNMR(DEPT), 1H-1H COSY, 13C-1H COSY, COLOC和X-射线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结果 分离得到了5个化合物:三十烷醇(I),β-谷甾醇(II),对羟基苯甲酸(III), 胡萝卜苷(IV), 5,7-二羟基-2-甲基-苯骈吡喃酮-7-O-β-D-{6-O-[4R-(1-甲基-1-羟基)-乙基环己-1-烯]-甲酰基}-吡喃葡糖(V)。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V为一个新化合物,命名为桉叶苷(camaldulenside)。  相似文献   

9.
栾树种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分离鉴定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种子的化学成分。 方法:分别用石油醚回流提取和95% EtOH浸提, 硅胶柱色谱分离, IR,MS,UV,1HNMR,13CNMR等方法确定结构。 结果:分得8个化合物,分别为3/-O-十四烷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1),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1-腈基-2-甲基-1,2-丙烯(2), 3-O-二十碳-14,15-烯酰基-4-O-十八烷酰基-1-腈基-2-氧代亚甲基-1,2-丙烯(3), 3-O-(6′-亚油酰基-葡萄糖)-β-谷甾醇(4), 1-O-β-D-葡萄糖-2-O-油酸-3-O-十六烷酸甘油酯(5), 1-O-十六烷酸甘油酯(6), 14,15-二十碳烯酸(7),三油酸甘油酯(8)。 结论:1~3为新化合物, 4~8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并归属其波谱信号。  相似文献   

10.
苦葛蔓中的新三萜成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对苦葛蔓(Pueraria peduncularis Grah.)酸水解产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 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得到3个五环三萜化合物,用MS,1HNMR,13CNMR(DEPT),HMQC,HMBC和NOESY谱鉴定化合物。结果: 经光谱鉴定化合物1为3β,15α,23-三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2为3β,15α-二羟基齐墩果-12-烯-16-酮,化合物3为3β,22β,24-三羟基齐墩果-12-烯(soyasapogenol B)。结论: 化合物1和化合物2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聚花过路黄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晓  彭树林  王明奎  丁立生 《药学学报》1999,34(11):835-838
目的:对聚花过路黄(Lysimachia congestiflora Hemsl.) 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MS,1HNMR,13CNMR(DEPT) ,1H 1HCOSY 谱鉴定化合物。结果:分离得到7 个化合物:杨梅树皮素(1),杨梅树皮苷(2) ,槲皮素(3),柽柳素(4) ,豆甾醇(5) ,仙客来D-3-O-β-D-吡喃木糖基-(1→2)-β-D-吡喃葡糖基-(1→4)-[β-D-吡喃葡糖基-(1 →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6) 和珍珠菜苷(7) 。结论:化合物7 为新化合物,化合物4 和6 为首次从珍珠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制首乌中两个新化合物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制首乌(Radix Polygoni multiflori Preparata)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Sephadex、反相硅胶柱色谱对制首乌正丁醇萃取部分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1HNMR,13CNMR,2D-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5个单体化合物:大黄素甲醚-8-O-β-D-葡糖苷(Ⅰ)、大黄素-8-O-β-D-葡糖苷(Ⅱ)、决明蒽酮-8-O-β-D-葡糖苷(Ⅲ)、6-甲氧基-2-乙酰基-3-甲基-1,4-萘醌-8-O-β-D-葡糖苷(Ⅳ)、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2″-O-乙酰基)-β-D-葡糖苷(Ⅴ)。结论:Ⅳ和Ⅴ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The chemical investigation of the mycelia of endophytic fungus Daldinia eschscholtzii A630, which was isolated from the medicinal plant Pogostemon cablin, resulted in the isolation of two new compounds, named eschscholin A (1), 3-ene-2-methyl-2H-1-benzopyran-5-ol (2), and one new natural product 3,5-dihydroxy-2-methyl-4H-chromen-4-one (3), along with seven known compounds. Their structures were fully characterized by means of detailed spectroscopic analysis, and in comparison with published data for known compounds. All of the isolated compounds (110) were evaluated for their antibacterial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4.
蒙药草乌花中的三酯型二萜生物碱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任玉琳  黄兆宏  贾世山 《药学学报》1999,34(11):873-876
草乌花为乌头属植物北草乌(AconitumkusnezoffiiReichb)的干燥花序,是常用的蒙药,不需炮制,有杀“粘”、清热、解毒之功效[1],其活性成分的化学研究未见报道。为探讨蒙医用药的原理,综合利用药用植物资源,寻找高效低毒的有效成分,作者对蒙药草乌花中的活性成分进行了化学研究。本文报道,自苯提取物中分离到7个二萜生物碱,经光谱分析和与已知物相比较,分别鉴定为hypaconitine(I),3acetylaconitine(II),3acetylmesaconitine(III…  相似文献   

15.
大叶茜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大叶茜草Rubia schumanniana Pritz的根中分离到五种化学成分,其中一个经光谱及化学方法测定,证明结构为3′-甲氧羰基-4′-羟基-6,6-二甲基萘骈(1′,2′-2,3)吡喃,是新化合物,命名为大叶茜草素(rubimaillin)。另外四个为已知成分,其中三个为蒽醌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羟基-2-羟甲基蒽醌,1-羟基-2-甲基蒽醌及1,4-二羟基-2-甲基蒽醌,另一为β-谷甾醇。  相似文献   

16.
丝瓜叶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梁龙  鲁灵恩  蔡元聪 《药学学报》1993,28(11):836-839
从丝瓜(Luffa cylinderica Roem)叶中分得三种成分,经光谱和化学方法确定其结构为21β-羟基丝石竹皂甙元(L-2),2α-羟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L-8)和21β-羟基常春藤皂甙元-3-O-β-D-吡喃葡萄糖甙(L-10)。L-2和L-10为新的天然产物,依次命名为丝瓜素A(lucyin A)和丝瓜皂甙N(lucyoside N)。  相似文献   

17.
马尾松松针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目的 研究松科植物马尾松(P.massoniana Lamb .)松针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马尾松针水煎液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莽草酸(shikimicacid ,1) ,cedrusin [(7S ,8R)-3′,4 ,9,9′-四羟基-3- 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2],massonianoside B [(7S ,8R)-3 ,9,9′-三羟基-3-甲氧基-7,8-二氢苯并呋喃-1′-丙醇基新木脂素-4-O-α-L-鼠李糖苷,3]。结论 化合物3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和2是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