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华外科杂志》2022,(7):641-645
长期以来, 基于影像学表现建立的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标准是指导临床实践的主要甚或是唯一标准, 影像学即形态学标准对于规范手术指征、约束医疗行为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在目前系统治疗的时代背景下, 形态学标准的局限性日益凸显。目前可用于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生物学标准有限, 但综合利用CA19-9、PET-CT、新辅助治疗、基因检测等仍可为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提供参考。针对胰腺癌的可切除性评估, 目前仍应坚持以形态学表现为基础, 以生物学标准为导向, 以改善患者预后为目标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手术切除原发肿瘤序贯辅助系统化疗是目前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模式, 但胰腺癌的侵袭性使得根治性手术后的复发率居高不下, 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依旧惨淡。新辅助治疗在交界可切除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中的价值已得到普遍认可, 但其对可切除胰腺癌的作用尚存争议。本文介绍了胰腺癌可切除性评估的内容与局限性, 阐述了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被提出的依据, 并结合目前已完成或正在开展的几个随机对照试验, 分析了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研究现状, 最后基于胰腺癌复杂的生物学特征, 提出了精准医学时代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3.
针对可能切除的胰腺癌行新辅助治疗后争取手术切除的治疗策略已渐成共识,对于可切除胰腺癌行新辅助治疗的意义仍存在争议,提倡对合并高危因素的可切除胰腺癌病人行新辅助治疗,但在“可切除”与“可能切除”的定义标准、化放疗方案选择、治疗周期等方面仍缺乏共识,目前结论多基于有限的小样本量的回顾性研究结果,循证等级不高,亟待开展大样本量的前瞻性对照研究,客观评价新辅助治疗在改善胰腺癌病人远期预后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尽管近年来胰腺癌的手术切除率与手术安全性显著提高,但患者远期预后仍无显著改善。在目前多学科诊断与治疗的背景下,胰腺癌作为系统性疾病,传统“surgery first”的治疗策略面临质疑与挑战。对于局部进展期、交界可切除及合并有高复发风险的可切除胰腺癌,提倡先行系统治疗即“surgery last”的治疗策略;对于生物学...  相似文献   

5.
胰腺癌是消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胰腺癌多发生于胰头,易形成梗阻性黄疸.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近年来胰腺外科手术技术及术前评估水平不断提高,但胰腺癌死亡率仍居高不下,使可切除胰腺癌术前评估面临巨大挑战.术前减黄(preoperative biliary drainage,...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是预后极差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胰腺癌最重要的治疗方式,然而,近80%患者在确诊时已有局部侵犯或远处转移,无法获得根治切除机会[1].根据影像学检查评估,在第八版胰腺癌AJCC分期系统中,胰腺癌被分为可切除胰腺癌(Resectable pancreatic can...  相似文献   

7.
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80%的患者就诊时已发生局部进展或远处转移。目前,手术切除仍是胰腺癌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唯一方法。近年来,胰腺癌综合治疗水平较前有所提高。针对临界可切除胰腺癌进行新辅助治疗,可以达到降期,甄别人群,筛选潜在获益人群进行手术的目的。合理选择有效化疗方案,恰当选择手术时机,能进一步提高胰腺癌的切除率,从而延长该类高危人群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胰腺癌是腹部常见恶性肿瘤,目前对胰腺癌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切除率低,所以精确的术前分期以及可切除性的评估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收集相关文献资料,阐述目前术前胰腺癌分期及可切除性评估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9.
术前对胰腺癌进行可切除性判断的主要目的是 :选择恰当的病例果断地施行根治性手术 ,并确定医生是否有能力施行根治性手术。对于不能切除者 ,可试行内窥镜、腹腔镜等进行姑息性治疗 ,其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外科短路手术。因此 ,术前进行胰腺癌可切除性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一、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断标准一般认可胰腺癌可切除的标准为 :①肿瘤在术中完全被切除 ,无肉眼可见的残留癌组织 ;②无证据表明肿瘤侵犯邻近器官 ;③无血源性或远处淋巴结转移[1] 。但以下几点尚有争议 :1.肿瘤大小与可切除性的关系 :通常认为 ,直径小于 2c…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胰腺癌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手术切除仍是治疗胰腺癌的主要手段。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仍为可切除胰腺癌的标准术式。国内外学者一直不断尝试探索改良术式以提高R0切除率,减少术中出血等来改善病人预后。其中动脉优先入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较广,受到极大关注。此文对近年关于应用动脉优先入路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胰腺癌是一种具有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预后极差且治疗极具挑战性。近年来,有研究表明以放疗、化疗或放化疗为主的新辅助治疗可提高胰腺癌手术R0切除率,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相关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然而,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领域的疗效还存在争议。笔者结合近年文献和本中心的经验,围绕目前可切除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利弊进行综述,深入探讨新辅助治疗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胰腺癌是消化道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其解剖位置特点和生物学特性,即使行根治性切除,5年生存率也仅为10%~20%.目前,在胰腺癌的诊断和治疗中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该文对胰腺癌可切除性的判断、组织学诊断、根治切除、多学科综合治疗等热点问题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对提高国内胰腺癌的诊治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胰腺癌作为消化系统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其治疗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系统治疗(systemic therapy)概念的提出,胰腺癌的总体治疗策略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尤其是交界可切除和转移性胰腺癌治疗策略的改变,大幅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而局部晚期胰腺癌,因既没有明确转移,又无法根治性切除,其治疗陷入了一种囧境。近年来,“诱导化疗+巩固治疗”模式已逐渐成为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方案。但随着新的诱导治疗方案逐渐明晰,联合动静脉切除的手术安全性大幅提高,再加上新的局部治疗技术层出不穷,如何评价及最优化组合这些治疗手段,使局部晚期胰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机会,成为目前的焦点问题。笔者拟从局部晚期胰腺癌的概念和规范定义入手,汇总分析目前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结合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肝胆胰外科的治疗经验,对诱导化疗、转化手术和其他新兴局部治疗做一梳理,为临床诊疗提供循证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是恶性程度很高的消化道肿瘤,手术切除仍是目前治疗胰腺癌的唯一方法,但是由于胰腺肿瘤的解剖和生物学特性,使得目前手术治疗上仍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本文希望通过术前可切除性评估及手术切缘情况、胰腺癌可能切除、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前减黄及姑息手术等六个方面阐述目前胰腺癌手术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胰腺癌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5.
转移性胰腺癌预后极差,既往认为,手术切除对病人生存无益。近年来,随着术前及术后辅助治疗的进步,部分单位开始尝试对可切除的转移性胰腺癌行手术治疗。目前,对肝转移、腹腔脱落细胞检查阳性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可切除胰腺癌病人是否行根治性切除仍存巨大争议,有待于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6.
正目的:新辅助治疗(NAT)已成为边缘性可切除胰腺癌(BRPC)和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多模式治疗的一部分。背景目前对于胰腺癌的治疗主要是手术联合辅助化疗,但对于局部晚期胰腺癌(LAPC),疗效达不到预期效果。近期有报道:新辅助治疗(NAT)对于LAPC和转移性胰腺癌患者,其存活率也有所提高,甚至具有24.2个月的生存优势,这与报道的原发性可切除胰腺癌的生存期相似。新辅助治疗(NAT)可能增加最终组织学上较小肿瘤和淋巴结阴性疾病的存  相似文献   

17.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 约75%接受根治性手术的患者会出现术后复发。新辅助治疗可改善交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预后, 但其在可切除胰腺癌中的应用价值尚存在争议。目前缺乏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结果支持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常规开展新辅助治疗。随着二代测序、液体活检、影像组学、类器官等新技术的发展, 精准筛选新辅助治疗潜在获益人群, 个体化选择新辅助治疗方案有望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8.
<正>胰腺癌以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可切除率低及预后极差而著称,素有"癌中之王"的称号。手术切除作为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式,是胰腺癌患者治疗的第一步,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以手术为基础的个体化综合治疗策略目前逐渐成为治疗胰腺癌的标准模式,但即使对于已经接受R0切除根治手术的患者,术后5年总存活率仍不甚理想[1-2]。嗜神经是胰腺癌的特性,胰腺特殊的解剖位置以及胰周后腹膜丰富的神经分布也为肿瘤的神经浸润提供了良好的场所,神经侵犯是引起胰腺癌患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临界可切除胰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收治的52例胰腺癌患者中的20例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前CA19-9、CA125及CEA水平,并与不可切除胰腺癌(23例)、可切除胰腺癌(9例)患者术前的肿瘤标志物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的CA19-9(U/m L)、CA125(U/m L)及CEA(μg/L)水平均明显低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278.5±23.9比546.2±34.8,P0.05;125.3±19.6比217.8±24.9,P0.05;11.6±2.5比19.4±3.9,P0.05),但明显高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278.5±23.9比131.4±25.6,P0.05;125.3±19.6比97.8±19.9,P0.05;11.6±2.5比7.1±3.0,P0.05)。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时间(月)明显长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26.9±4.8比11.5±7.2,P0.05),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9±4.8比28.5±3.2,P0.05)。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其中轻、重度胰漏4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所有并发症通过引流、抑制胰酶分泌、输血、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治愈,无手术导致的死亡。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其中胆汁漏1例,胰漏1例,肠梗阻1例,均保守治疗治愈。结论临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CA125及CEA水平与不可切除胰腺癌患者和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有一定的差异,具有与影像学特点相对应的临床特点,结合术前MDCT结果可辅助判别胰腺肿瘤手术切除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剖腹探查。  相似文献   

20.
由日本胰腺协会(JPS)发布的胰腺癌临床实践指南(2016)针对疾病概念、诊断、可切除性胰腺癌的外科治疗、可切除性胰腺癌的辅助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胰腺癌的治疗、转移性胰腺癌的治疗、支架治疗、姑息医学八大部分内容,共计51个具体临床问题提出了76条推荐性意见,并按照GRADE标准给出了证据级别和推荐等级。指南较为全面地总结概括了当前日本胰腺癌的标准临床实践管理,反映了当前对于胰腺癌的基本认识和诊治现状,值得参考、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