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相关性高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的情况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2月在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科门诊因打鼾行睡眠监测的291例患者,均经过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多导睡眠监测,统一使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疾病学组编制的《睡眠呼吸暂停与高血压发病情况问卷调查表》对受试者进行调查和规范血压测量。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OSAHS组(AHI≥5次/h)和非OSAHS组(AHI<5次/h)。OSAHS患者又分为轻度OSAHS(AHI 5~15 次/h)、中度OSAHS(AHI 16~30 次/h)及重度OSAHS(AHI>30 次/h)患者。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OSAHS组与非OSAHS组的高血压患病率,评价不同程度OSAHS患者DBP、SBP情况,评价DBP、SBP与AHI、氧减指数(OD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及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睡眠呼吸暂停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OSAHS组高血压的患病率(59.1%,133/225)高于非OSAHS组(34.8%,2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79,P=0.001)。重度OSAHS患者SBP、DBP水平均高于轻度OSAHS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P与AHI呈正相关,与ODI、MSaO2、LSaO2呈负相关|SBP与AHI无相关关系,与ODI呈正相关,与MSaO2呈负相关。OSAHS的影响因素有:性别〔OR=0.391,95%CI(0.199,0.770)〕、BMI〔OR=1.165,95%CI(1.076,1.262)〕、SBP〔OR=0.966,95%CI(0.943,0.990)〕、DBP〔OR=1.068,95%CI(1.030,1.109)〕。结论 OSAHS患者高血压患病率高,DBP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通过血压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OSAHS相关性高血压疾病。  相似文献   

2.
背景 心律失常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然而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严重程度与其疾病本身严重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团队前期研究发现脉氧下降率(ODR)是OSAHS患者发生高血压的独立预测因素,推测呼吸暂停事件相关的ODR和心率波动率(HRFR)可能预测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目的 探讨ODR及HRFR与OSAH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相关性,ODR及HRFR对心律失常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 2021年1—6月对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专病门诊就诊的36例患者行多导睡眠监测和动态心电图监测,同时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信息。以心律失常事件数的中位数为截断值,把患者分为少发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事件数<105次)和多发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事件数≥105次)各18例。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究ODR、HRFR与心律失常发生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OSAHS患者发生心律失常的影响因素。 结果 多发心律失常组患者ODR和HRFR高于少发心律失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总心律失常事件数与年龄、ODR、单位时间心率变化幅度(?HR)、HRFR呈正相关(rs=0.472、0.719、0.360、0.39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DR〔OR=77.849,95%CI(5.250,1 154.301),P<0.05〕和HRFR〔OR=9.981,95%CI(1.000,105. 600),P=0.05〕是OSAHS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因素。ODR和HRFR预测多发心律失常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2〔95%CI(0.830,0.941)〕和0.753〔95%CI(0.590,0.916)〕。 结论 ODR和HRFR与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具有相关性,能够预测OSAHS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代谢综合征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改变及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符合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的患者16例,进行连续7 h的夜间多导睡眠图监测(PSG),记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及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测定体质指数(BMI)、血压,并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测定血糖、C肽、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凝血功能.以稳态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16例患者中符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诊断的有10例(轻度3例,中度5例,重度2例),占62.5%.AHI与BMI(r=0.796)、腰围(r=0.656)、腰臀比(r=0.606)及载脂蛋白Al(r=0.526)呈正相关(P值均<0.05),与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均不相关(P值均>0.05).AHI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呈负相关(r=-0.548,P=0.034).L-SaO2与腰围(r=-0.537)、BMI(r=-0.694)、腰臀比(r=-0.691)呈负相关(P值均<0.05).结论 代谢综合征患者的OSAHS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中心性肥胖是OSAHS的高度因子.OSAHS存在显著的血栓形成高危因素.中心性肥胖可能是代谢综合征患者OSAHS高发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马骁  路盈  陈乾华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7):2052-2057
背景 肥胖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发生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多数OSAHS患者伴有中心性肥胖和内脏脂肪增加。心外膜脂肪厚度(EFT)是一种测量内脏脂肪的新型工具,目前探讨EFT与OSAHS疾病严重程度的研究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肥胖/非肥胖OSAHS患者EFT与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航空总医院睡眠呼吸检测室行多导睡眠图(PSG)的OSAHS患者197例,同期选择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依据体质指数(BMI)将OSAHS患者分为肥胖组(BMI≥28.0 kg/m2)111例和非肥胖组(BMI<28.0 kg/m2)86例。OSAHS患者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OSAHS(5次/h≤AHI<15次/h)、中度OSAHS(15次/h≤AHI<30次/h)和重度OSAHS(AHI≥30次/h)。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及PSG监测指标,所有受试者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测EFT。结果 肥胖组与非肥胖组OSAHS患者年龄、AHI、氧减饱和指数(ODI)、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EF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组OSAHS患者女性比例、BMI、颈围、腰围、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比例(Ts90%)高于非肥胖组(P<0.05)。对照组根据BMI≥28.0 kg/m2分为肥胖14例,非肥胖36例。在肥胖人群中,对照组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颈围、腰围、AHI、Ts90%、ODI、MSaO2、LSaO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非肥胖人群中,对照组与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性别、颈围、AHI、Ts90%、ODI、MSaO2、LSaO2、EF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在肥胖OSHAS患者中,EFT与BMI、AHI、ODI呈正相关(P<0.05)。在非肥胖OSAHS患者中,EFT与BMI、颈围、AHI、Ts90%、ODI呈正相关,与LSaO2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颈围〔β=0.747,95%CI(-0.106,1.820)〕、EFT〔β=3.375,95%CI(-1.783,7.938)〕是肥胖OSHAS患者AH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EFT〔β=4.346,95%CI(-0.081,8.771)〕是非肥胖患者AHI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结论 非肥胖不同疾病严重程度OSAHS患者间EFT有差异,EFT与BMI、AHI、ODI呈正相关,EFT可作为临床评估OSAHS疾病严重程度的一种客观指标,尤其是在非肥胖OSAHS人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5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科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选择诉有夜间打鼾的603例患者(女218例、男385例)行多导睡眠监测,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组:对照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AHI<10次/h,138例)、轻度OSAHS组(AHI 10~<15次/h,137例)、中度OSAHS组(AHI 15~<30次/h,187例)、重度OSAHS组(AHI≥30次/h,141例),检测4组受检者血清甲状腺功能五项,分析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4组受检者的性别、年龄、吸烟率、体质指数(BMI)、高血压病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4 h收缩压(24 hS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TSH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OSAHS组TSH高于对照组及轻度OSAH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OR=2.853,95%CI(1.921,4.238)〕及重度OSAHS〔OR=2.023,95%CI(1.144,3.579)〕是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OSAHS患者TSH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伴OSAHS患者中,重度OSAHS、男性是TSH水平的影响因素。OSAHS加重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减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明确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对患者超声骨密度、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及与骨质疏松之间是否相关。方法 通过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OSAHS患者89例,依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分为轻度组(n=29)、中度组(n=30)、重度组(n=30)3组,对照组为排除OSAHS患者36例,记录所有受试患者一般资料、骨代谢标志物数值及T值,比较各组值之间差异及与AHI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 中、重度组患者血总1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值较轻度及对照组OSAHS患者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OSAHS组患者BMI、tP1NP、β-CTX水平及T值与AHI呈相关性(P<0.05)。结论 OSAHS患者依据轻重程度发生骨质疏松的风险逐渐增大,缺氧可能是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将62例经多导睡眠图监测仪监测证实为OSAHS的患者分为伴高血压(34例)和无高血压(28例)2组,比较2组患者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最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最长时间、觉醒指数,同时测量2组患者睡前、醒时血压。结果 OSAHS伴高血压组与无高血压组比较,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65.2±20.1)vs(36.7±18.4)次/h〕、呼吸暂停最长时间〔(58.4±10.7)vs(46.3±12.5)s〕、觉醒指数〔(41.2±13.6)vs(20.4±11.7)次/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伴高血压组最低血氧饱和度低于无高血压组〔(67±11)%vs(75±10)%〕(P〈0.05)。OSAHS伴高血压组的睡前和醒时血压均明显高于无高血压组(P均〈0.05),且OSAHS伴高血压组醒时血压明显高于睡前血压(P〈0.05);而OSAHS无高血压组的醒时血压与睡前血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与高血压关系密切,OSAHS可能是引起或加重高血压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柏林问卷筛查心脏内科住院患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高危人群,评价OSAHS高危与心血管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脏内科住院患者618例为研究对象,入院病情稳定后进行柏林问卷调查,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OSAHS高危组(≥2分,274例)和OSAHS低危组(≤1分,344例)。收集患者既往病史、现病史资料和随访1年后再住院、心因性死亡发生情况。结果 OSAHS高危组年龄、颈围、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身高校正的颈围、既往脑血管意外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肾功能不全患病率高于OSAHS低危组(P<0.05)。随访期间,OSAHS高危组患者再住院70例(25.5%),OSAHS低危组患者再住院52例(15.1%),OSAHS高危组再住院率高于OSAHS低危组(χ2=10.470,P=0.002)。OSAHS高危组患者心因性死亡17例(6.2%),OSAHS低危组患者心因性死亡4例(1.2%),OSAHS高危组心因性病死率高于OSAHS低危组(χ2=11.81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脑血管意外〔b=0.571,OR=1.763,95%CI(1.017,3.085),P=0.045〕和高危OSAHS〔b=0.560,OR=1.751,95%CI(1.084,2.828),P=0.022〕是心脏内科住院患者再住院的危险因素;高危OSAHS〔b=1.157,OR=3.182,95%CI(1.045,9.687),P=0.042〕是心脏内科住院患者心因性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心血管疾病患者OSAHS高危人群合并高血压的比例较高,发生不良预后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9.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文文 《海南医学》2009,20(1):44-45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机制。方法比较60例经多导睡眠呼吸监测确诊的OSAHS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压,并将OSAHS患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与各睡眠呼吸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SAHS组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SBP、DBP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P〈0.05),与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呈负相关(P〈0.05)。结论OSAHS与高血压密切相关,缺氧是OSAHS形成高血压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体内植物凝集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LOX-1)及血脂的水平.方法 对2011年1月-7月间具有睡眠障碍症状的门诊患者94例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3组,轻中度OSAHS组(5次/h≤AHI≤30次/h)27例,重度OSAHS组(AHI> 30次/h)37例,正常对照组(AHI<5次/h)30例,均检测血清LOX-1、TG、TC、HDL-C、LDL-C.结果 重度OSAHS组血清LOX-1水平最高,轻中度组、正常对照组依次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SAHS患者血清LOX-1水平与AHI、夜间最长呼吸暂停时间(LAT)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5、0.501,P<0.01),与夜间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呈负相关(r=-0.647,P<0.01).OSAHS组患者血脂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SAHS所造成的夜间间歇缺氧可导致血清LOX-1水平升高,血脂水平不能有效预测OSAHS患者脂代谢紊乱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虎骨及其类似品的组织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选取虎骨、豹骨、熊骨、黄牛骨、猪骨、狗骨、猫骨7种胫骨中段,采取骨研磨片和骨切片染色方法进行骨组织结构的对比观察。结果表明:虎骨、豹骨、熊骨和黄牛骨其组织结构相近似,后3种骨可考虑作虎骨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12.
杜鹏  刘维钢 《医学综述》2009,15(14):2128-2131
骨折和骨缺损是骨科临床常见病症,在传统治疗方法中存在骨折或骨缺损愈合过程缓慢、骨组织来源不足以及修复后的骨组织力学性能不佳等缺点。在骨形态发生蛋白家族被发现后,学者们对其生理学进行了许多研究,并结合各种载体系统及应用基因治疗技术将其作为新型治疗方法引入临床。本文对骨形态发生蛋白的研究进展、在临床前期及临床应用中的疗效、优势及有待解决的问题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修复颌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将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用于充填9例颌骨囊肿和3例造釉细胞术后贵留的骨腔,术后1周、1、6和12个月通过临床和X线检查以评价其骨修复效果。结果:10例伤口Ⅰ期愈合,术后1个月缺损区有新骨形成;6个月缺损区可见大量成熟的骨组织,部分珊瑚被降解吸收;12个月珊瑚完全被宿主骨取代,缺损区得到完全修复。另有2例因伤口袭开需去除珊瑚骨。结论:珊瑚/骨髓复合人工骨可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是较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减少缝合时伤口的张力是植骨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欧三桃  熊琳 《西部医学》2022,34(2):157-160+167
肾性骨病(ROD)是慢性肾脏病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精准诊断及评估肾性骨病仍然是肾科医生面临的巨大挑战。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肾性骨病的诊断方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是新型的核素骨显像技术逐渐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本文就肾性骨病的诊断现状及最新进展做一述评,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提高临床上诊断肾性骨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甲亢病患的骨代谢改变及其发生机理。方法:检测甲亢病初治患TT3、TT4、TGA、TMA,血清游离钙(Ca^++)、磷(P)、及24h尿钙(Ca)、P排量;测量非用力前壁桡,尺骨下1/3位点的骨密度与对照组作对照研究。结果:25例初治甲亢病患TGA、TMA均为阳性,血清游离钙(Ca^++)、磷(P)、及24h尿钙(Ca)、P排量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前壁骨量较对照组显减少。结论:高  相似文献   

16.
骨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其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矿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一直是评价骨质疏松及骨折风险的重要指标。近年来,研究表明骨质量是骨折风险的一项重要因素。一般认为骨质量与骨矿质和有机质成分、骨微结构、骨重建及其更新率、骨内微损伤的累积和自我修复等因素有关。骨质量的检测包括骨代谢标志物的检测以及影像学方法对BMD和骨微结构的检测。对骨质量概念及其检测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对骨折风险评价、骨质疏松的诊断及疗效评价有着重要意义。文中就影响骨质量的因素及其检测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肖海军 《医学综述》2011,17(10):1510-1513
应用骨黏合剂固定骨折越来越受到关注。寻求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可降解、无不良反应作用、在常温下能实现快速粘合以及不影响骨折愈合特性的骨黏合剂已成为医学和生物材料领域的研究重点。医用骨黏合剂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的α-氰基丙烯酸酯类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骨水泥,发展为近年来具有生物活性的骨水泥以及多糖类骨黏合剂,它们的性能得到了不断改善。现就这些医用骨黏合剂的粘接机制、理化和生物学特性、骨折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脱钙骨颗粒骨水泥骨形成蛋白复合材料配方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Zhao T  Fan Q  Zhang D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22):1374-1376
目的 探讨脱钙骨基质颗粒(DBM)、骨水泥(BC)、牛骨形成蛋白(bBMP)的最佳比例和最方便的复合方法。方法 提取bBMP,制备狗DBM,二者按1:25的质量比用直接掺合法和吸附法复合后,再用BC按不同的质量比复合,将复合后的材料行体外生物力学测定和扫描电镜观察,体内成骨诱导活性测定和植入实验。结果 bBMP与DBM直接掺合和吸附法复合后,所得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无差别。复合材料中DBM的质量比≤40%时,材料内部的大部分间隙<100μm,空隙率<20%,不利于新生血管长入和新骨形成。DBM的质量比≥80%时,DBM和BC不能复合在一起,从而失去塑形性,DBM的质量比在50%-75%的范围内,随DBM质量比的增加生物力学强度逐渐降低而成骨诱导和血运重建的质量越好。结论 bBMP与DBM复合以直接掺合法最方便而不影响复合材料的成骨诱导活性。DBM的质量比为50%-60%时,复合材料既具有相当的生物力学强度,又利于诱导新骨形成和血运重建,适宜于修复承重部位的骨缺损,比例为75%时可用于修复非承重部位的骨缺损。  相似文献   

19.
雄激素与男性骨质疏松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化鹏 《医学综述》2007,13(17):1329-1331
雄激素是男性生长发育的重要激素,除参与生殖作用外,还影响机体的其他代谢过程,如骨代谢。雄激素在骨的生长发育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中有重要作用。经研究证实骨细胞表面有雄激素受体,表明雄激素对骨细胞的作用是直接的;同时,雄激素经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也是一条重要的调节途径。雄激素在获得骨峰值和维持骨量中起重要作用,并且与年龄相关性骨量丢失的关系相当密切。  相似文献   

20.
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髓活检和骨髓涂片在淋巴瘤骨髓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2例霍奇金淋巴瘤(HL)和97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抽吸患者的骨髓液常规涂片作瑞特染色,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22例HL患者中6例(27.3%)骨髓活检显示存在骨髓浸润,1例(4.5%)骨髓涂片阳性;97例NHL患者中39例(40.2%)骨髓活检存在骨髓浸润,15例(15.5%)骨髓涂片阳性,骨髓活检阳性率高于骨髓涂片(P<0.05)。结论骨髓活检更能准确反映淋巴瘤骨髓浸润,将其与骨髓涂片相结合对淋巴瘤诊断和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