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焦虑、抑郁对驻疆边防一线官兵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心理弹性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635名驻疆边防一线官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驻疆边防一线官兵除睡眠效率、催眠药物外,睡眠质量其余各因子均失常;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质量总分失常比例大于50%;驻疆边防一线官兵除睡眠效率、睡眠障碍外,睡眠质量总分及其他因子均与焦虑、抑郁呈正相关(P0.05),与心理弹性呈负相关(P0.05);驻疆边防一线官兵心理弹性对睡眠质量总分有反向预测作用,焦虑对睡眠质量总分有正向预测作用。结论驻疆边防一线官兵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联合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可相对客观反映睡眠质量,适当使用镇静安神类药物,可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对改善睡眠质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南方某区部队军人的疲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评估官兵疲劳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疲劳量表(Fatigue Scale-14,FS-14)、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s checklist-90,SCL-90)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某区6580名军人进行调查。结果该区军人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分分别为3.79±2.38、2.00±1.58、5.76±3.33,明显高于国内健康人群(3.71±2.29,1.79±1.47,5.50±3.09),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是他们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分明显低于海军官兵和医护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些军人的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得分和疲劳总分与SCL-90各项因子分值及睡眠指数、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障碍、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该区军人疲劳状况与心理健康及睡眠状况密切相关,因此改善官兵疲劳状况时,应注意缓解训练压力和改善生活环境,并结合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干预和睡眠干预。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为保持其良好的身心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制的官兵心理卫生调查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某部355名驻岛官兵进行调查测试.结果 驻岛官兵睡眠质量异常检出率为26.20%,高于正常男性群体(P<0.01);驻岛官兵的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潜伏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干扰因素、白天功能障碍分值及PSQ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性群体(P<0.01);非独生子女、认为与战友关系差、部队管理严、不习惯部队生活、有影响自我睡眠因素为睡眠质量异常的显著危险因子.结论 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状况不容乐观,应当给予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不同高原官兵军事作业疲劳的影响。方法 2013年6月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不同海拔(1500 m、3700 m、5380 m、5390 m)不同部队的478人进行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测评,335人进行疲劳量表测评。结果高海拔地区官兵疲劳状况明显差于低海拔地区官兵,作业疲劳症状自评量表显示疲劳程度随海拔的增高而增加,而疲劳量表评分显示疲劳状况在高海拔之间并没有显著性差异。不同部队在各因子维度、躯体疲劳、脑力疲劳以及疲劳总分得分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针对高原地区特点,对不同海拔不同部队制定系统的管理制度,科学地安排官兵的作业与训练时间,对于提高高原地区官兵的军事作业质量与战斗力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不同维稳区域官兵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部队卫生保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特殊维稳区域官兵222名和执行一般维稳区域任务官兵248名,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进行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结果 (1)一般维稳区域官兵睡眠质量显著好于特殊维稳区域官兵(P0.01)。(2)特殊维稳区域官兵SRSS质量与受过伤、亲友受过伤、事发地安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年龄、婚姻、目睹暴力事件呈显著负相关(P0.01)。一般维稳区域官兵SRSS质量与受过伤、事发地安全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或P0.01);与目睹暴力事件呈显著负相关(P0.01)。(3)目睹暴力事件、事发地安全度是影响不同维稳区域官兵睡眠状况的2个主要因素。结论特殊维稳区域官兵较一般维稳区域官兵睡眠质量较差,目睹暴力事件、事发地安全度对不同维稳区域官兵睡眠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第二炮兵某部官兵的心理、睡眠、疲劳状况进行调查,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精神症状自评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疲劳评定量表对二炮某部官兵的心理、睡眠、疲劳状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除躯体化外,二炮某部官兵SCL-90分值均明显低于常模(P0.01),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疲劳总分均明显高于常模(P0.05,P0.01),主观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紊乱、睡眠指数均明显高于常模(P0.01);睡眠药物明显低于常模(P0.05)。干部的入睡时间分值明显低于士官(P0.05),睡眠时间分值明显高于士官和义务兵(P0.05)。SCL-90各因子和睡眠指数、疲劳各变量均存在相关性(P0.01)。结论二炮部队官兵疲劳程度较重、睡眠质量较差;干部的入睡时间和睡眠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黑龙江省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中学生的睡眠质量状况,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方法,按黑龙江省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在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共抽取有代表性学校11所中学生3 975人.采用 KesslerPsychological Distress Scale量表(K10)、自杀意念和自杀行为调查表调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进行睡眠质量的调查.采用疲劳量表-14调查中学生疲劳现况.结果 随着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降低,PSQI各成分的得分均呈现增加的趋势.29.7%中度抑郁心境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约51.2%重度抑郁心境者有睡眠质量问题.有自杀意念、自杀行为者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无自杀意念和无自杀企图者.34.1%有自杀意念和40.5%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有睡眠质量问题,而有自杀行为的中学生的PSQI各成分得分均高于有自杀意念的中学生.K10得分、自杀意念、自杀行为以及疲劳量表-14得分与PSQI各成份及总分均呈显著相关.结论 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睡眠质量之间密切相关.早期治疗失眠、提高睡眠质量对于防治精神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分析驻疆某部高原边防官兵人格特征状况,为高原部队开展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使用第四军医大学航空航天医学装备教研室研制的DXC-6型多项群体心理测评仪中的EPQ问卷,采用分组抽样的方法,对驻疆某部219名高原边防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高原官兵精神病质(P),掩饰性(L)2个维度的分值均明显低于中国军人常模的分值(P0.01),内外向(E)维度的分值明显高于中国军人常模的分值(P0.01),神经质(N)维度分值和中国军人常模分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高原边防官兵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不高,应加强高原边防部队的心理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海军某部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及其与驻岛时长的关系。方法 2019年7—8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使用自编人口学问卷和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量表对海军某部驻岛官兵进行调查。结果 (1)在423名海军驻岛官兵中,累计驻岛时间为326.78天,累计上岛次数为3.34次。PSQI总分为7.21±3.44。其中42.3%的官兵PSQI总分7,睡眠质量较差。(2)累计在岛时长(天)与睡眠时间、日间功能以及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14、0.128、0.109,均P0.05),累计登岛次数与睡眠时间、睡眠效率、日间功能以及PSQI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144、0.099、0.110、0.143,均P0.05)。(3)回归分析发现,累计上岛次数越多,睡眠质量越差(β=0.109,P0.05)。结论驻岛官兵的睡眠质量总体较差,并且与驻岛时长呈正相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预防和改善守岛官兵的睡眠问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及其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择驻西藏某部队官兵490名,应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原军人PSQI总分为(7.14±3.42),14.8%的人睡眠质量较差;睡眠问题主要表现在入睡时间、日间功能障碍和主观睡眠质量3个成分的得分较高,2分以上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56.5%,54.8%和36.9%;不同睡眠质量的高原军人在生存质量4个领域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原军人睡眠质量各成分得分和总分与生存质量4个领域的得分绝大多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高原军人的睡眠质量需要改善,提高高原军人睡眠质量是改善他们生存质量状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新兵睡眠状况和心理健康水平,研究其相关性。方法选用野战心理防护方舱上的军人心理测查软件系统中的人口学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等心理测量工具,对某军区2012年底入伍898名空军和陆军新兵施测,结果软件自动分析处理。结果新兵睡眠状况和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且两者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军兵种、对军营生活满意度是影响新兵心理健康和睡眠状况的因素。结论要采取积极干预措施,增强新兵对军人职业的荣誉感和对军营生活的认同感,改善他们的睡眠状况,维护和促进新兵心理健康。同时,野战心理防护方舱的实用性功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常年驻守在边防地区士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施测;结果边防士兵心理健康程度总体较好,躯体化症状表现相对突出,驻守时间成为影响心理健康重要因素;结论常年驻守在边防地区士兵的心理健康状况需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低氧环境下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低氧环境下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SCL—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80名高原军事作业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高原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成人常模。分析原因主要是,1高原低氧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所限,难以充分满足心理需求,容易产生心理困扰。2部队严格的纪律和紧张的军事训练,使心理负荷加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状况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的关联,为改善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状况提供借鉴。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1 224名塔吉克族中学生进行睡眠、NSSI、一般人口学状况等方面的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睡眠与NSSI之间的关系。  结果  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NSSI检出率为7.92%。有18.71%的学生存在失眠问题,14.62%的学生在过去1周有过至少1次做噩梦。中学生在不同性别、年级、自评身体状况、父亲学历、母亲学历、家庭月收入、吸烟状况、饮酒状况等方面NSSI检出率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45,19.12,13.83,12.39,8.32,11.45,17.31,9.72,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上学日睡眠时间≥9 h/d与NSSI存在负相关(OR=0.62);周末睡眠时间<5 h/d(OR=1.81)、5~<7 h/d(OR=1.45),失眠(OR=1.33)、做噩梦(OR=1.64~3.27)与NSSI呈正相关(P值均<0.05)。  方法  塔吉克族中学生睡眠时间不足,失眠和做噩梦是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影响因素。应加强对高海拔地区塔吉克族中学生的睡眠干预,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和心理健康状况。方法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某干休所140例离退休老年人进行睡眠及心理测查。结果离退休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46.4%;离退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普通人;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正相关(P〈0.05);影响睡眠质量的心理因素主要为焦虑、人际关系敏感和躯体化。结论离退休老年人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水平较普通人差,且两者之间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心理卫生教育、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训练相结合的综合心理干预,对野战医疗队中非现役文职人员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对某院26名文职人员给予综合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心理健康的评估。结果:干预后SCL-90总分、躯体化、抑郁、强迫、焦虑等因子,以及SAS总分和SDS总分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文职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降低其对军事应激的心理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疲劳和睡眠情况,为开展医务人员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8月,以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1009名医务人员开展问卷调查,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和疲劳指数-14量表(FS-14)分别调查研究对象睡眠质量和疲劳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睡眠障碍和疲劳的影响因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1001份,有效率回收率99.20%。1001名医务人员PSQI总平均分为(7.43±3.69)分,平均睡眠时间为(6.25±1.09)h,有睡眠障碍的占44.86%;FS-14总平均分为(7.31±3.77)分,有520例判定为疲劳状态,发生率为51.9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相比内科科室,工作科室是急诊(OR=1.78)、重症(OR=2.21)的医务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更大(P<0.05);(2)相比没有压力的医务人员,经常感到有压力的医护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疲劳的可能性更大(OR=4.295、5.646,P<0.05);(3)相比大专及以下学历,硕士以上学历的医护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的可能性更小(OR=0.565,P<0.05);(4)相比自感健康情况差的医务人员,自感健康状况中等以上的医护人员发生睡眠障碍、疲劳的可能性更小(OR=0.036~0.242,P<0.05);(5)相比主城区院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副中心院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发生疲劳的可能性更小(OR=0.622,P<0.05);(6)相比工作时间≤40 h的医务人员,周工作时间大于50 h的医务人员发生疲劳的可能性更大(OR=2.217、1.593,P<0.05);(7)相比从业时间<5年的医务人员,从业时间11~20年的医务人员发生疲劳的可能性更大(OR=2.095,P<0.05);(8)相比周运动次数<2次的医务人员,周运动次数≥2次的医务人员发生疲劳的可能性更小(OR=0.681,P<0.05)。PSQI各条目与FS-14量表的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以及疲劳总分均有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普遍存在疲劳现象及睡眠质量问题。可以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关注身心健康、提供心理支持等综合措施,缓解医务人员的疲劳及睡眠问题。应进行科学的人员配备和工作量平衡、提供睡眠教育以及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提高医务人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驻高原军人的睡眠状况、影响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对于驻高原军人的睡眠状况多数研究以问卷形式来评价,并得出较一致的结论:驻高原军人睡眠状况较差。影响其睡眠状况的因素主要有高原缺氧、阶梯适应和心理因素等。对驻高原军人睡眠障碍的干预措施主要有增加氧含量、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应进一步加强对驻高原军人睡眠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军地护士睡眠质量差异,探讨影响军地护士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调查某市6所医院2000名护士的睡眠质量。按军队医院与地方医院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人群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两组人群睡眠质量得分及睡眠障碍发生率均高于国内常模,地方医院护士睡眠质量优于军队医院护士。结论军地医院在护理人力资源配备、护理管理模式、工作条件、护士的工作方法等方面有所不同,从而导致军队医院护士的睡眠质量劣于地方医院,提示军队医院护理管理者需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护士的身体素质,缓解护理人群的精神压力,积极做好军队医疗保障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