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加强ICU新进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的管理,保证血管活性药用药安全。方法①对16名ICU新进护士强化血管活性药的理论学习(药理、应用、注意事项);②学习微泵使用及血管使用;③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每发生一起不良事件,分析原因,改进措施、效果评价;职业道德教育。结果通过各种措施加强ICU新进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的管理,未再发生血管活性药用药护理不良事件。结论加强ICU新进护士对血管活性药的管理,可有效保证血管活性药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在门诊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HFMEA为理论框架,对该院门诊药房药品管理流程进行危害分析及决策树分析,找到需要立刻修正的失效模式,制订相应的改善方案。以2021年7—12月为干预前,2022年7—12月为干预后(HFMEA团队实施改善方案后),比较干预前后的风险优先数(RPN)及药品管理项目(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药品验收差错数)的改善情况,分析改善效果。结果:经过6个月的干预,RPN由干预前的234降至96,降幅达59%,门诊药品周转天数、领药时间、盘点时间均显著缩短,效期核查不良事件数以及药品验收差错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HFMEA有效筛查出药品管理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建立信息化药品管理体系,可有效提升医院药品管理水平,减少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提高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安全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采用根本原因分析法回顾分析我科2011年1月至2011年6月期间160例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患者用药情况.结果 本组患者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共发生不良事件27例,护士因素17例(63%),患者因素10例(37%),其中以用药速度控制不良最常见.结论 通过提高血管活性药物用药知识,加强输液巡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用药宣教,正确选择静脉穿刺,应用用药提示标识等措施可以减少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用药安全,降低护理风险,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4.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盈  俞飞燕  华铭 《海峡药学》2010,22(5):253-254
目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避免手术室护士用药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保证患者安全。方法运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 ,通过收集资料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护士用药的管理制度、工作流程,监督制度、流程的实施,评价效果、巩固结果等。结果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手术室护士用药安全管理后,保证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提升了护士的业务能力,提高了护理质量。结论持续质量改进实现了手术室护士用药的安全,为预防用药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科室整体护理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史幸花  王丽芳 《中国药业》2011,20(12):57-58
目的规范睡前给药的口服药在老年病房的给药流程,减少给药差错的发生。方法运用效应分析方法,了解睡前给药的口服药物作用、种类,找出药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科室用药特点制订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结果实施老年病房的睡前给药安全管理对策,提高了护士对睡前给药安全管理的认识,增强了责任心,有效减少了睡前给药使用和管理方面出现的用药缺陷及护理差错。结论实施睡前给药安全管理,是保障患者医疗、护理安全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提高老年病房的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护理风险是指医院内患者在护理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给药问题是常见的临床护理风险[1],临床绝大部分疾病都以药物治疗为主,护士是药物治疗的主要执行者。血管活性药物包括收缩血管药物和扩张血管药物,是心血管内科的常用药物,目前常以微量泵持续给药为主。为了保证血管活性药物的安全使用,现对我院应用微量泵注射血管活性药物引起的风险事件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7.
姚凤英 《北方药学》2023,(12):83-85
目的:研究肾内科血透护士用药管理的优化,分析其对用药安全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本院肾内科血透患者13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用药流程改造,成立安全用药管理小组,对既往用药流程进行分析,寻找安全隐患和流程弊端,针对性地进行环节调整,实现流程再造,管理小组做好监控管理,确保安全用药流程的落实。统计两组患者肾内科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肾内科用药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肾内科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构建完善、科学的安全用药流程,能够有效提高护士的安全用药认知水平,减少了相关护理差错和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荣国琴  杨玉凤 《中国当代医药》2013,(28):179-180,184
通过对本院近五年来临床科室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探讨影响药物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制订并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防范措施,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减少甚至是避免因给药差错等不良事件而引起的医患纠纷,进一步提升医务工作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过程中护理干预方法及对疗效影响.方法 对215例重型及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中,观察药物疗效、不良反应及进行相应护理干预.结果 28例危重型手足口病患者中的24例患者病情迅速缓解,4例危重型终末期患儿尽管采用呼吸机仍无法存活.187例重型手足口病患儿全部治愈,无1例需插管上呼吸机,无1例死亡,抢救效果满意,无护理并发症发生.结论 护士在用药过程中用高度责任心,实施高质量的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病情进展的中止与逆转.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医院联合评审委员会1995年1月至2005年2月严重医疗不良事件调查分析中,给药错误率为10.09%(358/3 548),列为第4位。护士在安全用药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有众多部门与用药安全有关,但护士是为患者配药、给药的直接操作者。有报道药物治疗失误占护理差错的78%[1],美国每年死于给药错误的患者为4.4万~9.8万例[2]。我科是以心血管病为主的综合内科病区,危重病患多,用药复杂,2012年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质控检查中给药差错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 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和根本原因分析(root cause analysis,RCA)法在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中的联合应用效果。方法 根据追踪方法学原理,运用HFMEA方法评估医院冷链药品日常管理,列出医院冷链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效模式,并对其中的关键失效模式利用RCA法进行分析和评估,找出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的根本原因,实施改进措施并评估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联合应用HFMEA和RCA后,医院冷链药品管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下降;影响冷链药品安全管理的风险优先数(risk priority number,RPN)值由369分下降到45分,冷链药品断链风险点由29处下降至4处,冷链闭环管理中存在的断链时间由190 min下降至12.5 min,改进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HFMEA和RCA联合应用于医院冷链药品的风险管理,可以提高医院冷链药品管理风险意识,降低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同单元多学科病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评估同单元多学科病区护理风险点,提出风险管理的措施。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病区投诉率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结论同单元多学科病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御能力,降低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确保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帕金森患者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将68例帕金森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帕金森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帕金森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跌倒、烫伤、走失、压疮、漏服药物)及住院期间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94% vs.2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47,P<0.05);干预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97.06%vs.82.3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98,P<0.05).结论 帕金森患者在住院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通过对帕金森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可减少患者护理安全不良事件发生率,确保帕金森患者的安全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开展安全文化建设在临床护理用药管理中成效.方法 创建安全文化的氛围;加强护理人员安全教育,工作流程和用药知识培训;建立临床用药安全管理质量评价标准和风险预案;对发生差错事故进行研究,制定防范措施.结果 临床护理用药安全质量检查评分上升,护理用药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与安全文化建设实施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临床护理用药管理中开展安全文化建设,能培养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知识水平,规范安全用药行为,控制和预防临床护理用药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分析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存在的不规范事件相关数据,查找药品管理上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结果备用输注药品不规范事件由活动前的平均18件/月减少到活动后6件/月,进步率达到66.67%,目标达成率为109.09%。结论品管圈活动规范了门急诊输液室备用输注药品的管理,减少了不规范事件次数,增强了科室护理团队意识,提升了护士药学知识水平,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451例护理不良事件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及特点,探讨如何减少或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工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广东省清远市人民医院451例护理不良事件,对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科室、类别、级别、当事人的职称结构及工作年限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主动报告的护理不良事件例数逐年增加,说明经过护理安全文化教育后,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认识观改变;外科发生的不良事件比内科多沪〈0.01),说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护理工作的难度及风险有关;低年资、低职称的护理人员更易造成护理不良事件,护龄在5年以下的护士发生不良事件的几率高(P〈0.01)。结论通过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因素,有利于提高护士的安全意识,提高护理安全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探讨防范对策,为基层医院不良事件的防范及护理安全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2年5月上报的257例护理不良事件,对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特点及与护士资历、族别的关系进行归纳汇总,并分析讨论,探讨护理不良事件的预防策略。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主要与制度执行不力、工作流程不明确、工作规范不完善、仪器设备管理不力、护士资历偏低等因素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前3位分别是:伪造护理数据、病历书写缺陷、漏做治疗。不良事件发生几率:低年资护士高于高年资护士,少数民族护士高于汉族护士。资历较低的护士在评估、沟通及执行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少数民族护士在安全意识方面明显低于汉族护士。结论完善基层医院护理人力资源配置,改革护士排班模式,按照需求弹性排班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加强基层医院核心制度的落实,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加强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培训,提高护士风险意识和综合素质是减少护理不良事发生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果。方法2013年全院应用护理不良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根据等级医院评审标准修改质控指标和质控标准,护理部成立护理安全质控管理组,检查护理安全指标落实情况,对上报的不良事件追溯性督导检查,每季度对全院不良事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2013年的安全事件报告率和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率较2011、2012年均有显著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分级护理合格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安全合格率均较2012年上升,护士对管理工作的满意度由2012年的89.0%上升至2013年的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护理不良事件报告系统的运用可明显增加护理人员自愿上报率,不良事件及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了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维护和保证了患者安全,患者满意度提高。  相似文献   

19.
临床药学与护理服务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临床药学与护理服务相结合的成熟工作模式和完善的工作体系。方法:总结本院临床药师与护理工作者工作内容相结合的经验和成果。结果:临床药师在护理医疗工作中开展了合理用药教育、患者用药教育、药物使用技能培训、药物管理知识培训,提升了护理工作者在安全用药中的能力,使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安全保障和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结论:临床药师进入护理服务领域能更好地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药物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建立,探讨改进传统基数药品管理模式,提高患者用药的及时性、安全性,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介绍我院神经外科ICU自动化智能药柜的主要构成、工作模式建立,并通过比较智能药柜与传统基数药管理模式下临时医嘱药品取用时间差异及对27名护士进行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智能药柜应用效果。结果: 接入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的智能药柜在神经外科ICU的应用实现了病区基数药品全流程闭环管理。与传统基数药取用模式比较,智能药柜的应用将每条临时医嘱取药和执行时间分别缩短至(5.7±3.86)min和(12.18±3.96)min。问卷调查中,护士对智能药柜的总体满意率为92.59%(25/27),有77.8%(21/27)的护士表示减少了用药错误的发生。结论: 自动化智能药柜的应用可以优化基数药品管理模式与工作流程,提高药物治疗及时性与安全性,提升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为病区创建信息化药品管理模式提供了思路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